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069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音乐教案 4.docx

五年级音乐教案4

课题

听《那不勒斯舞曲》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本课与单元主题的关联:

欣赏曲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用打击乐演绎乐曲第一主题,用简单的宫廷舞步演绎第二主题来感知、熟悉、理解乐曲

能力目标:

能正确听辨乐曲三段的不同速度及旋律特点;能听辨小号的音色特点;初步了解曲作者柴可夫斯基的生平以及乐曲的故事背景

情感目标:

欣赏乐曲《那不勒斯舞曲》,感受乐曲富有意大利风格的舞曲特色

教学

重点

感受乐曲富有意大利风格的舞曲特色,

教学

难点

能听辨小号音色和乐曲三段的情绪速度变化

教学

准备

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每环节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听赏《四小天鹅舞曲》主题旋律,说说乐曲曲名及出处,并介绍曲作者;简单介绍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故事情节

(二)听赏乐曲《那不勒斯舞曲》

1、初听乐曲(播放《那不勒斯舞曲》第一主题)

师:

《四小天鹅舞曲》是《天鹅湖》第四幕中的一段音乐,今天再给你们介绍第三幕中的一段音乐,听一听主要是什么乐器奏的,情绪怎样?

小号主奏,欢乐的情绪

2、出示小号图片,观察形状简要提示乐器的特点:

结构组成:

号嘴,管体和机械三部分。

管长1.355米,机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组成,使用材质:

磷铜管

乐器特色:

明亮而锐利,极富光辉感,是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既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

3、初步了解铜管乐器家族:

长号:

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

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

声音浑厚低沉(出示图片并简介音色)

4、出示课题《那不勒斯舞曲》

师:

我们听的这段音乐就是《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音乐,曲名叫《那不勒斯舞曲》,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第一主题旋律,小号独奏的

●出示第一主题乐谱,提示节奏特点:

弱起,并且强拍在第二拍上

5、全体哼唱第一主题旋律,在重拍上拍一下手为强调

6、完整欣赏全曲,提问乐曲分为几段,速度有什么变化?

三段越来越快

7、出示第二、第三主题旋律

说说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节奏上有何相同或不同处

开始都弱起但节奏不同,其余节奏型相近

8、哼唱第二主题旋律,要求有力,提示“变化重复”

9、简单学跳第二主题舞步—小跳

(引领学生用简单的舞步跟着第二主题跳,要求全体学生一致,可让个别舞蹈特长的学生自己即兴舞蹈)

10、完整听赏,

看意大利风光片,或者《天鹅湖》舞剧片断(教师可从舞剧角度或者那不勒斯风光风俗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

11、听小提琴演奏的《那不勒斯舞曲》

(三)拓展

1、分组准备第一主题的器乐表演

2、展示评价

口风琴、钢琴、打击乐伴奏

3、联合表演

第一主题选择最好的小组表演,第二主题老师与个别学生领舞,其他学生若不能跟上舞步,可用拍手来打节拍应和

4.师生商量课后拓展资料收集

收集柴可夫斯基的资料、意大利的风景名胜等,一星期后交流

 

激情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小号的形状,乐器特色,组成、材质等进行介绍,如果有小朋友会得话,可以吹奏一段,或者上网下载一段视频,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第一和第二两个主题开始都是弱起,但节奏不同,节奏型相似,和第一主题是变化重复。

 

表演环节可以多种形式,可以口琴,舞蹈,哼唱,或者拍拍手等做点动作应和。

 

课后练习

 

随笔

 

 

课题

唱《夏天来了》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本课与单元主题的关联:

唱歌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熟悉6/8拍的强弱规律;结合自然界的音响,初步分辨和谐音程和不合协音程

能力目标:

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初步学唱歌曲;

情感目标:

学唱歌曲《夏天来了》,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抒发对夏天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教学

重点

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以简单轮唱形式演唱歌曲《夏天来了》,做到节奏、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

教学

难点

以二声部轮唱形式演唱歌曲《夏天来了》,做到节奏、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正确表现6/8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

准备

音乐,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每环节设计意图

(一)复习《那不勒斯舞》

1、师生共同回忆乐曲的背景、曲作者、旋律特点等

2、随着第二主题旋律跳一跳宫廷舞步——小跳

(二)新授歌曲《夏天来了》

1、师生共同说说夏天

2、看夏天的图片,用口风琴吹一吹不同景物上的音

将各个音进行双音组合的,听听、说说不同的效果(好听、刺耳)

3、教师以规范的语言初步介绍和谐与不和谐音程的概念:

协和音程听起来是互相包容的,很舒服的感觉,不协和音程听起来就十分刺耳了,(弹奏举例)

●学生用自己设计的符号表示和谐与不和谐,完成书上P9的练习

4、听录音范唱《夏天来了》,提问:

歌曲是几拍子的,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轮唱

5、教师出示6/8拍强弱图片,作介绍并拍拍强弱

6、教师弹奏歌曲旋律,请学生自创动作随音乐拍拍6/8拍强弱

7、请学生自学第一声部旋律,要求展示时表现出6/8拍的强弱规律

8、个别展示、评价,老师作为听众或伴奏

9、模唱歌曲

10、用口风琴进行两部轮奏

11、用模唱形式练习二声部轮唱,教师按实际情况进行指导,特别是乐句间的呼吸唤气,要求统一。

12、集体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按句换气

13组织自学歌词、小组形式交流,教师指导气息和声音的连贯

(1)教师挑选个别学生唱二声部轮唱

(2)小组间自荐合作尝试二声部轮唱

(3)教师指导音准、节奏、声音的统一

14、完整演唱,注意6/8拍的强弱规律

复习环节可以用上节课的表演,大家开心唱唱、跳跳,既复习了又激情导入。

 

6/8拍子的讲解。

强弱规律,指挥手势以及它的意义,还可以请学生划分小节线。

 

二声部轮唱要求:

先唱会一个声部,再进行二声部轮唱,要求拍点清楚,长音时要轻,突出另一个声部。

 

课后练习

 

随笔

 

 

课题

唱《夏天来了》

课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本课与单元主题的关联:

唱歌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复习6/8拍的强弱规律,用打击乐为歌曲编配6/8拍伴奏节型

能力目标:

能用连贯的气息、愉快的情绪二部轮唱歌曲

情感目标:

继续学唱歌曲《夏天来了》,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抒发对夏天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教学

重点

用打击乐为歌曲编配6/8拍伴奏节奏型

教学

难点

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以四声部轮唱形式演唱歌曲《夏天来了》,做到节奏、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

教学

准备

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每环节设计意图

(一)复习音程

师在琴上弹奏双音,请生听辩出是协和音程还是不协和音程,并模唱协和音程

(二)新授歌曲(四声部)

1、用口风琴复习《夏天来了》,提示6/8拍的强弱规律

2、全体唱歌曲一声部,老师进行声音、音准、节奏方面的纠正,以及提示呼吸,注意每乐句末的字要归韵

3、指导学生以二声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4、再次播放录音范唱,要求学生看谱,提问:

有几个声部?

每个声部间相差几个小节

5、引导学生自己组合(在人数上稍作调控),分成四个声部,用口风琴进行四部练习

6、教师伴奏,请个别小组展示

7、指挥学生用“LU”模唱,进行四部轮唱练习

师指挥,提示每个声部的进入,强调要突出第一拍强

8、配上歌词唱一唱

9、教师范唱,速度加快,提问歌曲发生什么变化,情绪怎样?

速度加快了,情绪变得欢快

●教师小结音乐要素——速度对音乐作品情绪的影响

10、指导学生自学P8伴奏节奏型,为老师的钢琴演奏伴奏

11、组织分组创编伴奏,

提示:

小节内拍子要数清,不多不少

根据自己选择的速度,演绎的情绪来编排相适应的节奏型

演奏时要合作默契,节拍稳定

12、交流展示、师生评价

(三)拓展听赏轮唱歌曲

比如:

《黄河》;《黄昏》

复习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二声部轮唱)体验欢快的情绪

 

音程听辨,是为了让学生听出音程的和谐和不协和,合唱时二声部时有用的。

 

轮唱,要求声部均衡,声音和谐

 

以情带声,在长音时要声音轻一点,拍点要清楚,声音要和谐。

 

 

课后练习

 

随笔

 

 

课题

听《意大利随想曲》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本课与单元主题的关联:

欣赏曲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听辩小号音色,听辩乐曲主题旋律

能力目标:

学生在欣赏《意大利随想曲》的过程中,能正确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分辨各主题的情绪特点。

情感目标:

欣赏乐曲《意大利随想曲》,聆听意大利民间音乐的动人曲调,感受乐曲中的伤感、优美的不同情绪。

教学

重点

通过欣赏乐曲《意大利随想曲》,聆听意大利民间音乐的动人曲调,感受乐曲中的伤感、优美的不同情绪。

教学

难点

通过欣赏乐曲《意大利随想曲》,能正确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分辨各主题的情绪特点,并通过想象用语言或动作描绘各乐段所要描绘的情景。

教学

准备

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每环节设计意图

一、欣赏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那不勒斯舞曲》

2.介绍音乐文化背景,欣赏意大利“那不勒斯”城市风光照片

师: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方一个美丽的海岛,意大利的音乐热情奔放,意大利的民歌在世界上非常著名,你能说出一些意大利的民歌和歌唱家的名字吗?

3.欣赏音乐风光视频(意大利城市风光和意大利民歌)

师:

意大利不仅风光美,意大利的民歌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热情奔放。

如《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桑塔露琪亚》《卡普里岛》等。

二、欣赏《意大利随想曲》

师:

许多音乐家都来过意大利,并留下了杰出的音乐作品,如柴科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柏辽兹的《哈罗尔得在意大利》等。

1.出示四个主题旋律乐谱,聆听主题:

问:

这些主题旋律的音乐风格有变化吗?

如果你发现有变化,请举手示意。

2.师生交流初听感受,并介绍曲名及曲作者。

师:

乐曲名为《意大利随想曲》,这首乐曲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在1879年十二月至第二年三月旅居意大利罗马期间,广泛收集了意大利的民间音乐素材后所创作的作品。

3.分段欣赏:

(1)分别聆听各个主题音乐片段,用语言描述各主题的情绪特点

a.想象主题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b.用语言描述各主题的情绪特点

c.师生交流感受,完成表格

音乐情绪特点

哪些音乐要素发生变化?

片段一

庄严的、神圣的

速度?

音色?

节拍?

旋律?

力度?

片段二

伤感的

片段三

欢快的、活泼的

片段四

热烈的

三、拓展学习:

1.分组进行音乐情境创编

学生用造型表演、律动、绘画、指挥、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创演音乐情境

2.交流展示与评价

3.听辨游戏:

随机播放柴科夫斯基的其他音乐主题,学生(个体)根据作品音乐情绪

的不同即兴律动,作出正确的反应。

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段芭蕾舞剧《胡桃夹子》选段芭蕾舞剧《睡美人》选段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选段

4.教师课堂小结:

 

介绍意大利的风情,请学生说出知道的意大利的民歌和有用家,歌唱家等,帕瓦罗蒂应该都知道

 

乐曲有四个主题,学生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用表格的形式对四段音乐进行分析,情绪特点,速度,音色等方面的变化。

 

 

课后练习

 

随笔

 

课题

唱《剪羊毛》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本课与单元主题的关联:

唱歌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并用2/4拍指挥图时进行指挥,进一步巩固复习“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情感目标:

学唱歌曲《剪羊毛》,感受、体验澳大利亚牧场工人在夏季紧张劳动的愉快场面。

教学

重点

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教学

难点

创编恰当的节奏,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

准备

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每环节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师: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看牧场里有什么?

●发声练习

(1)用多媒体画面,出现大牧场,再走出几只小羊。

问:

同学们,牧场里走来了什么动物?

小羊。

师启发:

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来,听,他们是怎么唱的?

(2)师范唱一遍练习曲(可以请学生边听边打节奏)

(3)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1=C至1=E (略) 

●音乐小练习

1、听辩旋律——分辨附点节奏特点

(1)启发提问:

请同学们仔细听,那一条旋律是表现小男孩走出来的,哪一条是表现大马跑过来的?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旋律,引导学生仔细听辨,讨论后回答:

第二条旋律采用的是附点节奏,给人以欢乐的跳跃感。

(3)带领学生击拍并演唱旋律

2、节奏练习—拍击并掌握附点节奏

(1)出示歌曲部分节奏:

启发学生找出节奏容易拍错的地方。

(2)学生讨论并拍击练习

(3)启发创编动作表休止附的空拍(拍肩,摊手,捻指)

(4)指导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以多种形式进行节奏练习。

(拍击节奏,乐器吹奏,模唱旋律,捻指)

三、新授歌曲《剪羊毛》

1、播放画面,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情绪。

2、再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如:

歌词内容、旋律特点、歌曲背景、民族特点等。

3、再播放画面,简介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及歌曲创作背景:

a、澳大利亚地处大洋洲,地广人稀,全国养羊的总数达1.6亿头,是人口的10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澳大利亚有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海上歌剧院——悉尼歌剧院;

c、那儿有许多珍稀动物——鸭嘴兽、袋鼠、考拉等;

d、澳大利亚还拥有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

说明:

拓宽学生视野解释为什么剪羊毛?

4、范唱一遍(要求学生听辨有几个乐段)(两个)

5、学唱第一段

(1)先用“LU”模唱提示附点节奏

(2)按节奏读歌词,重点解决第四句中的一字多音。

(请学生试着划出旋律的走向,如阶梯状)

(3)学生轻唱歌词

6、学唱第二段

(1)听辩哪一个乐句是第一乐段中的变化重复。

(三、四乐句)

(2)完整唱词。

7、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师启发:

歌曲中用了很多比喻的词语是为什么?

(象“白云”,象“雪堆”,象“丝棉”“皮袄”……)

(2)师问:

歌曲表达了剪羊毛工人怎样的心情呢?

 (愉快自豪)

小结:

同学们讲得都很好,这首歌不仅表现了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劳动心情,更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

同学们,幸福靠什么来创造?

(劳动)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想感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来唱一遍,好不好?

 

四、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表现歌曲

1、出示伴奏音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用不同的表演唱歌曲:

1—2人领唱其他齐唱加上乐器伴奏及动作

以情带声,通过情景式的练声激发学生兴趣,用不同的摸唱和开口练习进行声音训练。

 

从歌曲的旋律、歌词、民族特点等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澳大利亚是一个养羊大国,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剪羊毛也是一种工作。

 

通过这些比喻词,让学生知道羊毛轻、暖、白得特性,羊毛衫、羊绒衫等都需要它。

 

教育学生劳动最快乐,因为劳动能创造价值。

 

 

课后练习

 

随笔

 

 

第二单元

 

纵情歌唱

 

课题

长城谣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本课与单元主题的关联:

欣赏曲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准确哼唱旋律,有感情朗诵歌词

能力目标:

运用视唱、视奏歌曲旋律及朗读歌词,在参与音乐欣赏的感知、表演等活动中体会乐曲的情绪以及表达的含义。

情感目标:

欣赏乐曲《长城谣》,感受乐曲苍凉悲壮的情绪、质朴自然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体会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爱国热情。

了解歌曲时代背景及作者、首唱者生平,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

重点

感受乐曲苍凉悲壮的情绪、质朴自然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体会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爱国热情。

教学

难点

视唱、视奏歌曲旋律。

教学

准备

音乐、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每环节设计意图

一、听赏乐曲版《长城谣》

1、听赏乐曲,请学生思考乐曲的情绪及旋律特征

2、学生交流听赏的感受

3、出示谱例,尝试用口琴视奏旋律,进一步体会旋律优美流畅的感觉。

二、欣赏歌曲版《长城谣》(董文华演唱的MTV)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1)学生朗诵歌词。

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2)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3)问题一:

第一段的速度、情绪及描绘的情景;

第二段的速度、情绪及描绘的情景。

问题二:

根据2段歌词不同情绪:

第一段歌词适合由男生还是女生来朗诵?

第二段歌词适合由男生还是女生来朗诵?

(4)再次配乐朗读歌词。

2、观看视频:

日军侵华资料片,进一步了解史实。

3、作品、作者简介:

(1)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

(2)介绍首唱者:

周小燕

4、视唱歌曲歌词

5、观看视频:

新中国成立、国旗、国歌等。

(让学生体会国家富强才不受欺侮、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6、汇总展示;

(1)第一乐章:

“不忘国耻,牢记历史”-----配乐诗朗诵:

《长城谣》

(2)第二乐章:

“爱党爱国,继承革命传统”-----歌表演: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三、课堂小结

 

 

进行歌谱视奏是为了抓住音乐本质的东西展开体验,从音乐本身着手开展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歌曲的旋律特征。

 

欣赏视频资料,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日军侵华战争这一历史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从而更好地理解第二段歌词所表现的“抗战救国”的思想内涵。

 

通过两个形式的展示,进一步体验、感受作品

 

课后练习

 

随笔

 

 

课题

《甜甜的大家园》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本课与单元主题的关联:

歌曲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用活泼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用活泼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甜美的意境

能力目标:

运用唱奏结合、师生合作的方法学唱旋律,

情感目标:

演唱歌曲《甜甜的大家园》,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甜美的意境。

教学

重点

初步用活泼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甜美的意境。

教学

难点

视唱、视奏歌曲的旋律。

教学

准备

音乐、课件光盘

教学过程

每环节设计意图

一、引入歌曲

1、出示各类果实图片,启发学生讲讲:

“这些是什么果实?

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2、揭示课题

二、新歌学唱

(一)感受体验

1、一听录音范唱

思考:

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二看歌曲MTV

思考:

歌曲中唱到祖国各地的特色水果有哪些?

3、朗读歌词,体会祖国是甜甜的大家园的含义

4、出示全曲谱例,三听教师范唱

思考:

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二)学唱第一乐段旋律和歌词

1、教师范唱歌谱,学生轻声跟唱

2、口琴视奏:

师生接龙用口琴吹奏第一乐段旋律。

(生1、3、5乐句,师2、4、6乐句。

提示反复记号的运用)

3、请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完整吹奏第一乐段旋律,其余学生唱谱

4、学唱第一乐段两段歌词

5、质疑解难

(三)学唱第二乐段旋律

1、教师范唱,请学生找出与第一乐段相似的乐句

2、学生齐唱该乐句,并重点学唱其中不同的两小节(第25、26小节)

3、师生以小节为单位,采用对唱的形式学唱13-18小节旋律

4、完整演唱第二乐段旋律

5、配唱歌词

(四)完整演唱歌曲

要求:

初步用活泼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甜美的意境。

3、小结:

下节课,将学唱歌曲的结束句。

 

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物产丰富、地灵物美,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

 

引导学生注意聆听,辨别歌曲中有终止感的乐句,以此为依据来划分乐段。

(前12小节为第一乐段,13-26小节为第二部分)

 

鉴于第二乐段后两个乐句与第一乐段的后两句旋律相似,所以让学生先视唱该两句旋律,而后再视唱其他部分。

达到为学生提供坡度、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

 

课后练习

 

随笔

 

 

课题

甜甜的大家园

课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本课与单元主题的关联: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表现歌曲的情绪特点。

能力目标:

学会用跳跃、连贯和力度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能用多种音乐表现形式表现歌曲情绪。

在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

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歌曲的艺术处理和综合表演,进一步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特点,体验歌曲描绘的祖国地灵物美、欣欣向荣的景象。

教学

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特点

教学

难点

小组合作运用多种音乐表现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

准备

音乐、课件光盘

教学过程

每环节设计意图

一、复习演唱歌曲

1、思考:

歌曲可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2、纠错并学唱结束句,注意节拍的正确。

3、完整演唱歌曲。

二、歌曲处理

1、提问:

①在演唱中你认为哪一句歌词最能抒发我们心中甜美的感觉?

-----“哎呀呀呀甜甜甜,哎呀呀呀呀呀呀呀甜甜甜。

②怎样演唱能更好地表达甜美的感觉?

③指导学生用连贯与跳跃、强与弱的对比来演唱该句。

2、请学生按自己的爱好,自由分组讨论,为歌曲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

例如:

表演唱、舞蹈、打击乐器伴奏、口琴吹奏等等

3、小组讨论排练

4、各组反馈表演

5、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6、综合表演

三、拓展欣赏

1、了解“中华大家园”金色的田野、绿色的森林、草原、银色的矿山等。

2、选择听赏下列歌曲,思考:

歌曲分别歌唱了祖国的哪个地方的哪些特色?

参考曲目:

《我的祖国》

《叫卖小调》

《新疆是个好地方》

《谁不说俺家乡好》

《请到天涯海角来》等

4、教师总结: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生活,更加热爱中华大家园,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环节为复习部分,要求学生演唱时注意音准及歌词的正确,尽量把歌曲活泼的情绪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会歌曲的结束句。

 

本环节在上节课初步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运用跳跃与连贯、强与弱的对比来更好地演唱歌曲,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特点。

同时让学生相互合作,展示特长进行综合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本环节给学生以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参与评价的权力,真正考虑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后练习

 

随笔

 

 

课题

采一束鲜花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本课与单元主题的关联:

歌曲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口琴伴奏、聆听范唱等方法熟悉歌曲,初步达到正确演唱歌曲的目的。

能力目标:

能用优美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