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0714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Word下载.docx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Word下载.docx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4.工会法:

是调整工会与国家、用人单位以及职工和会员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判断题

1.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就是法律。

(×

2.法体现的全部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3.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4.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权利和以为是法的基本范畴。

(√)

6.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最核心要素。

7.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8.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式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9.法律关系的主体只能是物。

10.能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只能是物。

11.法和道德都是属于社会规范,二者都有强制性(×

12.法是依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道德则不是.(√)

13.法的效力即各种法的约束力的通称。

14.我国的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院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和检察院行使,所以我国也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15.我国政权的性质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16.公民是指具体有一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17.凡具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18.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也称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0.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属于公民的人身自由。

21.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22.工会法是调整工会与国家、用人单位以及职工和会员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3.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24.工会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是工会法所调整的最主要的关系。

()

25.工会法最主要的是调整用人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劳动用工关系。

26.教育职工,提高职工素质,是我国工会的一项重要的义务。

27.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28.中华全国中工会是个地方总工会和各产业工会全国组织的领导机关。

29.上级工会组织领导下级工会组织。

30.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有权撤换或者罢免其所选举的代表或者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

31.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32.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33.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25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

34.工会会员全国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章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35.基层工会组织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

36.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实用法律基础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题

1.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权利。

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义务。

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民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

和物权不同的是,债权是一种典型的相对权,只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效力,原则上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之关系不能对抗第三人。

债发生的原因在民法债编中主要可分为契约、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

债的消灭原因则有清偿、提存、抵销、免除等。

3.物权—①是指权利人依法直接支配标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②是指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4.婚姻:

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二、判断题

1.公民的民事权利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发生,同时终止。

2.个人合伙产生的债务由欠债的人偿还。

3.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代理人来实现。

4.一切民事活动都可以适用代理。

5.财产所有权既可以合法取得,也可以非法取得。

6.债权可以由债权人自己实现。

7.著作权又称版权,是出版社享有的权利。

8.权利人在得知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后2年内不起诉,也不向义务人主张权利,就丧失胜诉权。

9.在我国,重婚是无效婚姻。

10.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11.遗嘱继承,在适用上优先于法定继承。

12.一般来说,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亦可委托他人代为办理。

13.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14.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15.重婚是无效婚姻的一种情形。

16.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17.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实用法律基础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刑法—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广义:

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

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罚典。

2.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劳动法—狭义上理解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

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上理解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1.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除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以外,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2.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的行为。

3.犯罪后自动投案的行为是自首。

4.某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可以比照刑法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

5.12岁的初中学生李嘉放火烧了邻居家的停车库,造成20万元人民币损失,李嘉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负法律责任。

6.大学生谢某与同学吕某因琐事吵架,被吕某打的口鼻流血,次日,谢某身藏水果刀,在食堂买饭时先开口骂了吕某,吕某挥拳打谢某,谢某用刀刺吕某致重伤,谢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7. 

卢某带领长子(已满15岁)和次子(已满12岁),抢劫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120元,已经构成共同犯罪(×

 

) 

8. 

奇某故意殴打他人造成轻伤,被某县公安局处拘役3个月( 

×

9.身强力壮,有较丰厚收入的儿子,对身患重病的父亲长期不送医院就医,结果其父因延误治疗而死亡。

行为人之行为构成不作为形式的杀人罪。

10.对单位犯罪,原则上实行双罚制。

11.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12.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而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13.即劳动者的法定最低就业年龄为14周岁。

14.非全日制劳动者在不影响先订立劳动合同履行的前提下,可以与多个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15.失业人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目前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16.失业人员是指没有工作的人员.(×

17.如果是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18.只要是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应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19.劳动合同的试用期限可以超过6个月。

20.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0日。

21.试用期不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22.劳动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23.环境责任原则可以归纳为“开发者养护,污染者负担,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等方面的内容。

24.1998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25.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实用法律基础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处理刑事案件的活动,即国家的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贪污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惩罚犯罪分子的活动。

广义(法院审判、公诉机关的起诉和侦查机关的侦查等活动的总称)

2.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3.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或个人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向国家审判机关提起诉讼,由国家审判机关行使行政审判权解决行政争议的司法活动。

二、判断题

1.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涉外民事案件。

2.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行政案件经过审理和合议庭评议,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改判。

(√

3.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刑事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居住的人民法院管辖。

5.采取逮捕措施,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6.不符合法定形式要求,违反法定程序取得的材料,即使能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也不能作为诉讼证据。

7.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或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有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8.二审法院审判上诉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但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此限。

9.律师对外以外在律师事务所名义执业,当事人应与该律师事务所签订委托代理合同,而不能只与律师个人签订。

10.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不应受理。

11.神病人不能成为民事诉讼当事人。

12.刑事诉讼法规定:

上级人民法院不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

13.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多人作为自己的辩护人。

14.刑事诉讼法规定,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15.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16.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真实材料,都是证据。

17.刑事诉讼法规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18.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合议制度是与独认制度一样的审判组织形式。

19.回避必须有严格的批准手续:

审判长的回避、审判人员的回避,一律由院长决定。

20.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不宜公开审判。

21.民事诉讼法律事实,以是否由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可分为诉讼行为和诉讼事件两种。

22.一般地域管辖是指以被告住所地为标准确定的管辖,即“原告就被告”。

23.民事诉讼中,诉讼参加人等同于诉讼参与人。

24.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行政诉讼起诉状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受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