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样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0939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论文样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样本.docx

《论文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样本.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样本.docx

论文样本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1

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2

(一)消费信贷及其风险的内涵2

(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4

(三)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现状分析5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6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表现6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原因8

三、消费信贷的风险评估模型-个人资信评估模型10

(一)个人资信的基本内容10

(二)个人资信评估指标选择10

(三)我国消费信贷个人资信评分标准11

(四)个人资信评级等级设置12

(五)消费信贷资信评估实例13

四、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研究14

(一)研究应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角度14

(二)应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具体对策16

结语19

参考文献20

谢辞22

摘要

中国当前经济已经基本实现了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焦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消费信贷作为一个崭新的消费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国家“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变方式,启动内需,就是要增加消费,消费信贷业务作为重要的工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业务范围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本文以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取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对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作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和方法,重点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对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文拟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讨论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本部分通过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及其风险的内涵、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的介绍,进而对消费信贷风险进行定位和分析,为本文以后展开讨论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讨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

本部分阐述了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表现和原因,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来分析消费信贷的风险,重点讨论了消费信贷风险的表现和原因,从而对消费信贷的风险有一个全面的定位和了解。

第三部分讨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评估模型。

本部分重点讨论了个人资信评估体系,通过对个人资信的基本内容,个人资信评估指标选择,个人资信评分标准,个人资信评级等级设置四个方面的具体介绍,并且在本部分中还列举了消费信贷资信评估实例。

第四部分讨论了应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具体对策。

这一部分从两个方面来深入讨论,第一个方面是提出应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角度,主要有风险预防、转移、分散和回避;第二个方面则具体提出了应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具体对策,主要有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实现消费信贷的资产证券化,建立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消费信贷个人资信信贷风险

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一)消费信贷及其风险的内涵

消费信贷产生于国外,它对促进国外个人消费的扩大,对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倡导消费信贷,因而使消费信贷逐渐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

消费信贷也称消费贷款,是指对消费者个人贷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各种费用的贷款。

它是一种新型的信贷形式,以银行信用等方式对个人或家庭融资,实现当期消费需求和后期消费能力在时间、空间上的结合。

具体来说,它包括如下的含义:

首先,消费信贷的贷款对象是个人和家庭,用法律术语来说,是“自然人”,而不是各类企业、机构等“法人”;其次,从贷款用途看,消费信贷是用于购买个人和家庭使用的各类消费品,这与向企业发放的用于生产和销售的信贷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三,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是指经营者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社会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一般表现为赊购、赊销、分期付款、延期付款、消费贷款等形式,因而消费信用的形式有很多,而消费信贷只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由金融机构向个人或家庭发放的、用于购买特定消费品或支付各种费用的贷款,属银行信用范畴。

消费信贷的种类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按贷款用途对消费信贷进行分类,可将其划分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耐用品贷款、个人助学贷款、旅游贷款等等。

如按信用方式和信用工具对消费信贷进行分类,可将其划分为直接信贷和间接信贷,按提供贷款期限的长短来进行划分,可将其划分为短期消费信贷(期限1年以下),中期消费信贷(期限为1年至3年),长期消费信贷(期限3年以上)。

消费信贷风险是指在银行的消费信贷活动中,受各种事先无法准确预料的因素影响,使信贷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它主要表现为贷款到期不能按时收回和信贷的贬值。

它是信贷风险的一种,具有信贷风险的一般属性,同时,由于消费信贷业务具有贷款对象分三、经营范围广泛、单笔业务金额较小、贷款期限较长等特点,贷款操作流程涉及的中间环节非常多,贷后管理工作两非常大,使得消费信贷业务又具有长期、隐蔽、复杂的风险特征。

消费信贷风险的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如根据消费贷款的原因来划分,可分为直接消费信贷风险和间接消费信贷风险,因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决策失误而使消费贷款蒙受损失的这类风险归为直接消费信贷风险,因各种风险因素,通过借款人传递到银行,从而引起消费贷款蒙受损失的这类风险归为间接消费信贷风险;如根据消费信贷自身的表现来划分,可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评估风险、法律风险、抵押物风险等等:

还可以根据消费贷款风险作用强度来划分,分为高度消费信贷风险和低度消费信贷风险。

一般而言‘短期消费贷款由于期限短,受各种风险因素较小,可归为低度消费信贷风险;中长期消费信贷由于期限长、金额大、各种不确定因素多且复杂,受微观、宏观环境的影响,在贷款期限内风险大为增加,这类贷款风险课归为高度消费信贷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重生产、轻消费,“高储蓄、高投入、低收入、低消费”的政策。

为了积累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资金,国家总是鼓励个人储蓄,抑制私人消费。

然而,这种情况大盘90年代末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居民的收入水平较改革有了极大的提高,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信贷作为政府启动消费需求的一项重要手段而得以迅速推广。

我国消费信贷的开办至今已经快50个年头,此间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进程:

借鉴-----否定,再认识------再否定,肯定-------提倡,提升------丰富。

这一过程说明,金融实践源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法制的完善。

第一阶段:

试办。

20世纪50年代中期,人民银行在少数大城市,对某些商品试办了分期付款。

由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将有限资金集中到投资领域。

并认为消费信贷滋长资产阶级享乐主义,使本来紧张的商品供应更加短缺,因此,消费信贷很快就被取消了。

第二阶段:

恢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指导下,管理阶层对消费信贷进行了再认识,有关人士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开展消费信用对于倡导和调节消费,促进商品流通、商品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1984年初,工商银行在全国开办了高档耐用消费贷款。

但是1985年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工商银行随后又做出了“对个人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城镇集体和个人单位购买汽车,一律停止贷款”的决定。

第三阶段:

发展。

为了消除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解决国内通货紧缩,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产品过剩、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数增加、教育落后等诸多问题,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稳步发展,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信贷政策,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业务再次开办和扩容。

至2000年底,国有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余额已达4225亿元,与1997年末相比,增加了4093亿元,增长近24倍。

第四阶段:

丰富。

从2001年起,商业银行业务零售趋势日渐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将迎来散户时代,新的消费贷款种类亦有所增加。

今后消费贷款的发展模式是量上既要使贷款总量规模化,又要使终生客户规模化,产生规模效益:

在业务上既要产品系列华,又要根据客户实际需要与可能“量体定制”,满足各种消费群体的贷款要求。

(三)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由于文化传统、经济状况和相关配套措施不足等原因,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难题。

1、中国居民的传统消费观念保守。

中国老百姓关于消费的原则一是“量入为出”,即根据日常收入来决定日常消费支付;其次是“未来不确定性”原则,也就是说未来的收入与支出都是无法预知的。

这两个原则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老百姓的传统消费观念:

尽可能低地消费,尽可能提高储蓄,这显然是一种保守的消费方式。

文化的变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让人们从思想上接受“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样一个消费观念,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中国居民现在及预期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负债消费的承受力较弱。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中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有很大的底稿,但相对于住房、汽车等高价值商品,负债消费的承受能力仍然极其有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一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94元。

这种收入在扣除了日常生活消费以后,剩余的已不足以应付每月上千元的还本付息。

据有关机构对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五大城市的抽样调查,41%以上的人因收入和支付方面原因不愿意使用贷款买车买房。

3、消费信贷政策存在偏见与歧视。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中,讲述我国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意义是“促进消费,推动生产,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这种近似惟经济和惟信贷的政策理念,本意是要在我国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但在具体实施中,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操作却是完全倾向于优势消费群体而排斥广大弱势消费群体,理由是:

防范风险。

其结果是尽管消费信贷通过多年的发展,其余额也仅占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1%左右,达不到人民银行的真正意图。

4、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

消费信贷的调查和评估是消费信贷业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是银行防范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

而信用调查和评估需要有以消费信贷报告机构为核心的个人信用制度,以便银行能够迅速、准确地掌握申请人的收入、资产、债务等情况,判断申请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并据此作出正确的贷款决策,目前,中国除了上海设有专营消费信贷调查业务的报告机构,也缺乏一个透明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的所有财物状况都分散早申请人所在单位、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

5、银行的经营意识,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几十年来,银行习惯于向事业单位发放贷款,一方面同我国当时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信贷有关;另一方面在于银行生产贷款数额达,是公家对公家,即使出了问题也不用银行承担风险,损失是国家的。

但是对居民的消费信贷则不一样,银行贷款数额小,客户分散,手续繁琐,风险大,银行不愿意积极开拓这方面的业务。

同时,银行也缺乏高素质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消费信贷业务和管理人员,他们不知道如何准确判断消费信贷申请人的现实的与潜在的信贷需求,更难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贷款产品。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表现

1、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特征

(1)长期潜在性。

由于消费信贷主要为中长期贷款,贷款风险短时间内很难显现,是潜在风险。

在各项消费贷款中,主要是住房贷款,由于住房信贷于1998年才开始大规模发展,绝大多数贷款尚未到期,且贷款期限相对较长,一般为10至20年,最长可达30年,尽管出现了利息拖欠等问题,短时间信贷风险还不是很突出,因此消费信贷的风险存在长期

潜在性。

(2)不确定因素较多。

由于个人消费信贷授信对象不是工商企业而是消费者个人,作为消费信贷资金的使用者,其还款来源一般是个人现金收入、奖金、利息、股息等,而这些还款来源极不稳定,它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式变化,个人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意外情况的制约。

因此,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3)风险较其他信贷风险高。

在银行的各种信贷业务中,一般来说,消费信贷的风险最大,损失也最多,这与个人收入的极不稳定,以及欺诈行为盛行有关。

另外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因生病、意外事故的发生更容易使贷款难以按时足额收回,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的风险。

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消费者个人更容易隐瞒与贷款清偿能力有关的重要信息、自身财产以及未来就业状况等,这无疑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

2、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表现

(1)信用卡诈骗现象严重

目前,信用卡诈骗现象十分严重,对发卡银行来说,它是最常见的并且危害极大的风险。

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的一部分,是信用卡业务中的主要风险形式。

它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无效的透支行为。

发生恶意透支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持卡人以及高的频率,在相距很近的信用卡营业点反复支取现金,积少成多,在短时间内占有银行大量现金;二是持卡人向多家银行提出申请,多头开户,持卡人往往以新透支来偿还旧透支,出现了多重债务,导致无力偿还;三是持卡人利用我国通讯不发达,异地取现信息不能及时汇总,“紧急止付通知”难以及时送达的现状。

在全国范围内流窜作案,肆意透支。

(2)“短存长贷”隐患大

近年来,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发展迅猛。

在各家银行看好这个市场的同时,一个非常之得深思的问题个人住房消费信贷风险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个人住房在房地产行业中占主导地位,个人住房贷款期限一般都较长,实践长达10年到30年。

个人住房贷款不断增多既给银行带来高收益又留下潜在的风险隐患。

一旦经济下滑,出现大量失业人口,个人收入大幅度下降,借款人将无法还贷,银行面临损失。

(3)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大

汽车消费信贷由于贷款金额达,借款人驾车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贷款风险相对增长。

汽车贷款是商业银行较早开办的消费信贷品种之一。

1998-2003年,汽车贷款业务迅速发展。

2001-2003年,汽车消费贷款年均增长148%,占全部消费贷款余额的比例历年依次为6.2%,10.8%和11.7%。

但从2004年初开始,汽车贷款风险逐步暴露,截至2006年4月末,汽车贷款余额为1011亿元,比2004年末下降583亿元。

金融机构开始控制汽车贷款规模,采取了更为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汽车贷款发展步伐缓慢。

据国家发改为情报显示,汽车行业不良贷款总计达到1000亿人民币,其中四大国有银行占81%。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原因

1、银行方面的原因

(1)银行贷款设计欠妥

新的贷款种类自身存在较大的、甚至严重的缺陷,导致贷款风险天然存在。

如“零首付”个人住房贷款,贷前有可能出现假的单位收入证明的风险:

在今后10年或20年还款期中借款人职业、收入的变化导致收入减少的风险,房价一旦缩水,抵押物不足以偿还贷款的风险。

无指定用途的所谓综合消费在贷款设计上也存在问题。

这种贷款最高限额50万元,甚至不受限额,这一设计明显不是或不主要是为了借款人消费的,更不是为普通消费者着想,它是迎合少数有优势消费群体扩大生产而巧立的名目,把消费基金变成投资资金,与消费贷款本已和目的相背,失去了消费信贷的价值,是典型的变相套用贷款。

(2)银行的违规经营

银行为了在同业竞争中求得发展,不顾及法律法规,变通行事。

有些地方财政收支出现赤字,又必须解决某些事情,如110报警系统安装,教师工资按时发放等,地方政府便与银行共同商定,以职工购房名义贷出款项。

这似乎是写大欢喜之事,地方政府解决了困难,国有商业银行则不愁还款来源,利息照收,但这恰恰为金融法规所不容,一旦财政拨款不能到位,便会使贷款风险增大。

(3)银行自身管理薄弱

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费信贷方面经验,对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资料分散在各个部门,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未上机管理,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通常,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信用资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记录,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

2、消费者方面的原因

(1)缺乏合理消费计划

由于消费信贷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当你的钱不够用时,只要有人对你说:

“买吧,没关系,以后付钱就行了”。

你可能会因此失去理智,把该买不该买的东西都统统买回家,没有很好地进行个人财物管理,搞好支出计划,一旦发现自己还不起钱是也为时已晚。

这时消费信贷就会变成陷阱。

(2)不能按期履行合同

借款人违约的原因较多,从主观上来说,主要有:

信用观念差、对耐用品的质量不满意、故意制造纠纷试图将借款转嫁给商家、意外失业等等。

(3)消费信贷偏离用途

一些个体私营业主因种种原因无法取得银行正常贷款,他们不得已只好通过消费贷款“殊途同归”,一部分消费贷款就会误入歧途,增大潜在风险而造成贷款回流安全问题。

3、其他方面的原因

(1)消费品市场的发育不完全

在消费信贷过程中,一旦消费信贷形成风险,银行一般会把贷款的担保物作为第二个还款来源,以确保资产的安全。

其中,担保物的顺利、合法、合理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风险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消费品二、三级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的变现市场,极大地削弱了银行补偿贷款的效用。

而且市场交易程序不规范,交易法规不完善,流通环节繁琐,交易费用高,市场主体不清晰,导致银行难以将实物形态的担保物以顺利、合理变现,消费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各商家“价格战”此消彼涨,使银行的抵押品面临不断贬值的风险。

(2)缺乏相应的消费信贷制度

一是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没有对自然人的身份证明、个人账户、收入来源、个人可支配用于抵押的资产以及过去的信用状况记录、评定的制度。

其次缺乏个人消费信贷担保制度。

我国现有的担保法规只有生产性信贷规范,而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很难选择有效的担保形式。

三是缺乏适宜个人消费信贷的商业银行保险制度落后,没有对消费信贷中新的保险品种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

三、消费信贷的风险评估模型-个人资信评估模型

(一)个人资信的基本内容

所谓个人资信评估,即通过综合考察影响个人以及家庭内外宏观、微观的环境(包括经济、金融、司法、社会、工商、税务和财产等过程),使用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对个人及其家庭履约各种经济承受的能力和可信程度进行全面的评判与估价,并最终以一定的符号来表明其自信状况。

简而言之,它是个人资产和个人信用状况的综合反映。

个人资信评估涉及到个人资产评估和个人信用评估两个方面。

个人资产评估,指的是涉及到一些个人资产的评估。

包括个人金融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范围。

其中实物资产包括消费性资产和收藏性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个人专利、著作权、商标权和其他技术专有权等。

个人信用评估则是对个人(家庭)在市场交往过程中负债和资产的变化、社会责任的承担及其他履约能力和信誉程度的评价。

(二)个人资信评估指标选择

1、收入水平和收入的稳定性,此处的收入指个人的各种货币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资金、投资收益和经营收入、风险性收入等等。

收入水平的高低,对于个人资信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收入水平的高低以及未来收入的稳定性状况,是衡量个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的重要指标。

2、财产的数量和质量。

如果个人收入是履行债务人清偿责任的第一来源的话,那么,个人拥有的财产可作为债务的担保而成为债务的第二来源。

在商业银行开办的消费信贷业务中,大多数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

如果借款人拥有充足的流动和保值性强的可供抵押的财产,其履约还款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因而,资信程度也就越高。

3、职业。

一个人的职业,不仅决定了其收入水平、收入稳定性,而且还影响着其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尤其在我国现阶段,职业的差别甚至决定了一个人所能享受的住房、医疗、劳保、退休等方面的待遇。

4、个人信用履历。

考察借款人信用履历,既要考察其与银行的关系,也要考察其与企业或个人之间的信用关系,看其在以往的经济交往中是否有违约的记录。

同时对借款人品德的评价,还应该进一步考察借款人是否有犯罪、违纪等不良行为。

因为所有这些对判断一个人的履约意愿都是很重要的。

5、受教育程度。

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其资信程度影响的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一般都有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业,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稳定性也较好;二是一般情况下,受教育程度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或素质是成正比的,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人通常更懂得法律和道德规范标准,以及维护个人资信的意义。

因此,他们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以维护其资信度。

6、家庭背景。

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后者某种程度上可能比前者重要。

家庭熏陶对一个人工作生活习惯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身于良好家庭背景的人,其社会信誉或者到期偿还力都有一定的保证。

7、年龄。

通常来说,年纪大的人,一般理性思考重于一时冲动,他们经过多年的社会锻炼,往往会比年轻人更稳重,更讲求信用,社会道德规范意识往往强于年轻人。

而且年纪稍大的人,其经济基础也比年轻人雄厚,自然承担风险的能力更强,维持其信用程度的物质保证更大。

8、个人所处的社交环境。

一个人的社交范围、社交习惯某种程度反映了这个人本身的性格特征、秉性特点,且朋友之间也会相互仿效、相互影响。

因此通过观察某个人所结交的朋友的人品素质、资信状况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他自身的资信程度。

9、个人保险情况。

由于个人消费贷款期限较长,不可控制因素较多,银行和借款人都有寻求第三方保障的需要,在此方面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值得借鉴,他们广泛开展了房屋保险和汽车保险,当借款人无力偿还时,由保险公司偿还从而较好的保障了贷款的安全,转移了银行的风险。

(三)我国消费信贷个人资信评分标准

面对众多的个人消费信贷用户,银行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首先取得申请者的信用资料,然后对个人信息进行科学评价,得出被评价者的信用得分,对于信用好的客户给予贷款,对于信用差的客户拒绝贷款,达到识别消费信贷风险的目的。

项目

评分标准

 

情况

年龄

25岁以下

26-35岁

36-50岁

50岁以上

2

4

6

4

婚姻状况

已婚有子女

已婚无子女

未婚

其他

5

4

3

2

健康状况

良好

一般

5

3

1

文化程度

研究生以上

大学本科

大专

8

6

4

中专、高中

其他

2

1

户口性质

常住户口

临时户口

2

1

居住状况

自有房

分期付款

租房

6

4

2

 

状况

 

单位类别

机关单位

国营企业

集体企业

其他

6

4

3

个人独资企业

个体经营户

三资企业

2

2

5

单位经济状况

良好

一般

较差

4

2

0

从事业发展前景

较好

一般

较差

4

2

-1

岗位性质

单位主管

部门主管

一般职员

6

4

2

在岗年限

2年以上

1至2年

1年以内

3

2

1

职称

高级

中级

初级

4

2

1

0

月收入

10000元以上

8000-10000元

5000-8000元

4000-5000元

12

10

9

8

3000-4000元

2000-3000元

1000-2000元

1000元以下

6

4

2

1

 

状况

家庭人均收入

5000元以上

4000-5000元

3000-4000元

20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