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107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docx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

篇一: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

  华北理工大学

  石人沟铁矿实习报告

  专业:

采矿工程

  班级:

采矿1班

  姓名:

张三

  学号:

XX14410131

  日期:

XX年11月6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3

  二.石人沟铁矿概况................................................................................3

  1.地理位置...........................................................................................3

  2.开采范围...........................................................................................3

  3.矿区气候条件...................................................................................4

  4.矿区地质...........................................................................................5

  5.矿石储量与质量...............................................................................6

  6.矿区水文...........................................................................................6

  7.矿山地质工作...................................................................................7

  三、矿山开拓.........................................................................................8

  1、开拓方案的选择............................................................................8

  2.主要设备及型号...........................................................................11

  3.开拓巷道的施工..........................................................................12

  四.采矿方法.......................................................................................12

  1.采矿方法.........................................................................................12

  2.矿块结构要素.................................................................................13

  3.矿块的采准与切割..........................................................................13

  4.回采工艺.........................................................................................13

  五.实习心得..........................................................................................14

  一.实习目的

  本周我们在系里组织下在石人沟铁矿进行了生产实习,了解各种设备的用途和安全知识,了解矿井的构造,熟悉了采矿矿房的组成及采准切割巷道的布置形式了解了及充填站。

此外,我们也熟悉了铁矿生产矿房内的生产流程。

  通过本次认识实习,使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了采矿工艺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使我们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了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定会为后继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

通过此次实习,我拓宽了知识面,增加了感性认识,把老师讲过的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为今后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石人沟铁矿概况

  1.地理位置

  石人沟铁矿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10公里外的兴旺寨乡境内。

地理位置坐标:

东经117°51′-117°52′,北纬40°11′-40°15′。

矿区面积3.5km。

南距离唐山市90公里,有公路、铁路相同。

西距北京150公里,有公路相通。

交通相当便利。

还分别有大秦铁路、承唐高速经过遵化市,这也是重要而优越的交通条件之一。

  2.开采范围

  石人沟铁矿地下开采的一期开采范围0~120m,露天底板标高+16~+25m。

二期开采范围-16~-60m。

露天底板标高0m。

故一期的一个阶段是0~60m,二期的一个阶段是-16~-60m.。

阶段高度一期为60m,二期为44m。

一期0~-120之间的工业储量为2833万吨,二期-16~-60m之间工业储量为723.9万吨。

设计规模70万吨,服务年限10年。

南区矿石较软,北区矿石较硬,宜于南北搭配供矿。

一期主副井布置于16~18线矿体下盘,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开拓运输系统。

二期斜井布置在露天境界内+30m水平上,在矿体M4下盘矿体M2上盘之间,便于接近主矿体,以利于早日形成出矿能力

  3.矿区气候条件

  整个矿区处于低矮山区的丘陵地段,北部为燕山山脉,南部与遵化盆地接壤,最高海拔标高238.6米,最低海拔标高70.5米。

矿区范围内,属于我国东北部季风温带半湿润气候。

近年来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显现,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显著,春季多风沙,夏季高温多雨。

年气温变化较大,最冷月份一般在12月及下一年1、.2月份,平均为-9.4摄氏度,历史冬季最低气温为有记录的为-25.7摄氏度。

夏季最高气温在6、7、8三个月,平均为26.8摄氏度,夏季气温最高达到过40.3摄氏度。

气温平均温差36.2摄氏度,极端温差66摄氏度。

矿区降水量集中在秋季7、8、9三个月,8月份最大,年平均降水800-1200mm,有记录的昼夜最大降水量为343.1mm。

小时最大降水为81.8mm。

矿区水系不很发育,矿区西面和南面各有一条季节性小河,河水涨落也主要随季节变化。

西面小河历史上最大流水量14500立米小时,东面

  小河历史上最大流水量10239立米/小时。

  4.矿区地质

  石人沟铁矿矿床属于前震旦纪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属燕山沉降带之山海关隆起与蓟县凹陷的接壤地段。

按地址力学所划分的构造体系,为马兰峪山字形构造脊背东侧部位。

矿体赋存在太古界迁西群马兰峪组一段,属于冀东地区火山沉积变质含铁石英岩构造。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

前震旦系片麻岩,南北两侧出露有震旦系下统常州村组石英砂岩及底砾岩,呈不整合地覆盖在片麻岩之上。

向南北两侧倾斜。

片麻岩系一般呈单斜构造,向西倾斜。

倾角30-70度,第四系冲击层分布于山间盆地及沟谷中。

矿体呈多层状,矿区内部主要有四层矿体,即M1-M4,分布于石人沟----龙潭一带,由东往西依次为:

M1、M2、M3、M4;均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平行侧幕式排列。

矿体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W—WN,倾角平均55-75,个别部位40度以下,80度以下均有呈现。

赋存标高+230---600,单层长度最长3000m。

M1、M1矿体为北区主矿体,分布于F10-26线之间,矿体最厚70m,最薄4—6m;平均厚度10—20m。

全长2200m,延伸200—300m,最深250m。

因受断层影响,在北区7线以北,矿体逐渐变厚,矿体走向由近南北变为北偏西向,倾向w—ws,倾角50—60。

M1,M2矿体为全区主矿体具有规模大,纵横向变化笑的特点。

分布于F10-30线之间,全长3000m。

矿体最厚50km,最薄4-6m;平均厚度10-20m。

延伸300-400m,最深600m。

因受断层影响,在北区7线以北,矿体逐渐变厚,矿体走向近南北。

倾向W,倾角50-60度。

因受多个断层影响

篇二:

采矿生产实习报告

  1.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井田概况

  1.1.1交通位置及范围

  开滦东欢坨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境内,地处韩城镇与新军屯镇之间。

井田呈北东向狭长区域,东南翼走向长13.5km;倾向宽3km;西北翼走向长8km;倾向宽0.5km;井田面积约40km。

地表为冲积平原地形,地势较为平坦。

区内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地形坡降为6m。

  东欢坨矿井是典型的华北型的石炭二叠纪煤田,也是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大水矿井,建井期间大涌水量曾达到62.84m3/min,矿井施工至今已发生很多次突水。

其中大于1.0m3/min的出水点就有32个,大于10.0m3/min的出水点为3个。

单个采面最大涌水量为6.01m3/min。

目前,随着煤层开采的不断深入,水害威胁也进一步增大。

因此,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东欢坨矿的水文地质特征,对于科学有效的预测和防治煤矿突水,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促进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矿井水资源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矿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

  2

  房

  图1.1交通位置图

  1.1.2地层特征

  东欢坨井田地层是一套标准的华北型地层,全为第四系沉积层覆盖,属隐伏井田。

钻孔揭露了第四系与上古代的地层,少数钻孔达到煤系底盘奥陶系的马家沟组顶部。

东欢坨地层由老至新主要包括奥陶系(O)、石炭系(C)、二迭系(P)、第四系(Q),可采煤层主要集中在石炭系和二迭系地层中。

  2116风道及运道掘进施工中共揭露10条正断层,其中风道1条,运道7条,切眼2条。

断层附近煤层变软或变薄,有的地方岩石顶板破碎,特别是切眼所见断层,落差较大,对煤层破坏影响严重,对回采造成影响很大。

运道开口前20-30米处,巷顶上4.7米为f88断层,受其影响该区域落差0.1-0.2米的小断层和裂隙发育,掘进时曾发生过冒顶,断层附近和裂隙发育,顶板岩石破碎。

根据对11槽已采工作面分析,该煤层易存在隐伏断层,回采时要加强顶板管理。

  2116工作面为东欢坨矿井-500水平北一采区煤11回采工作面,该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上山的北侧,-500水平北二大巷东侧,北到F3′断层防水煤柱线,南到北一采区轨道上山。

该工作面可采走向长532-575m,平均570m,倾斜长84.1-93m,平均90m,面积为54144.6m2,可采储量为188096.58吨(570×90×2.1×1.8×97%=188096.58吨)。

  XX采面综合柱状图

  1.1.3构造特征

  东欢坨所在的车轴山向斜为一狭长的不对称向斜,向斜轴面向西北方向倾斜,枢纽向西南方向倾伏,在平面上呈舌状伸出。

向斜两翼地层产状变化较大,东南翼地层平缓,而西北翼地层急陡。

在向斜内部断裂构造较发育,断层走向多与向斜轴方向一致。

  1.1.4井田地层

  本区地层与开平煤田的岩性、岩相等沉积特征基本相同。

  现由老到新的地层层序,从煤系地层的基盘——奥陶系中统至第四系描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02)

  本区钻孔揭露最多者15.89米,岩性为浅灰——灰白色石灰岩,质纯性脆,

  时夹薄层状灰质粘土岩及白云质石灰岩或豹皮状灰岩。

顶部有古风化壳迹象,含黄铁矿结核,裂隙溶洞较发育,有时被铝土质充填。

  2)石炭系(C)

  上限为煤11顶板细粉砂岩之顶界,与上复二迭系地层呈整合接触。

下限为奥陶系石灰岩顶面,两者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地层厚度约200米,分中上两统,下统缺失。

  1.2井田的水文地质

  1.2.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分析

  第四系底部卵砾石孔隙水、石炭、二迭系砂岩裂隙水以及奥灰岩溶水组成了东欢坨矿井田承压水力系统。

这一水力系统承压顶盖!

是由粘土和亚粘土组成的区域隔水层,它位于冲积层中下部,由北向南倾斜。

第四系底部卵砾石层超覆所有的基岩含水层露头,由于露头无冲积或残积成因的粘土之类所隔,所以卵砾石含水层与基岩含水层尤其是大面积的奥灰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

其间水位、水压、水温均为渐变关系。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向斜盆地中的石炭、二迭系粗、中、细砂岩地层之中。

裂隙密集,多为张开裂隙,宽度>1mm,最大超过20mm以上,产状近乎直立。

奥灰岩溶水赋存于煤系基底400m以上厚度的白云质和灰质地层之中,历年少量勘探(包括井田外围供水勘探和成井)已表明其透水性与富水性强于区内所有含水层。

  1.3矿井含水层与隔水层

  1.3.1含水层及其特征

  根据含水层的在地层中的赋存特征,东欢坨井田发育有着三大含水系统:

即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承压含水层、石炭二迭系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以及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承压含水层第四系冲积层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分布全区,不整合于古生代地层之上,北薄南厚,较均匀的渐变:

车54和车60两个钻孔一线以北为厚度小于180m的宽缓平台,向南一般以每公里50~60m的幅度增厚。

第四系全为松散沉积物,含水量充沛,但变化较大。

单位涌水量0.275~2.258L/sm,渗透系数0.371~4.846m/d,水质类型为HCO3-CaNaMg型或HCO3-CaMgNa型。

水温12?

~18.5?

,富水性强,水量充沛,为煤系含水层的补给水源。

  2)石炭-二迭系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该含水层以倾伏向斜的形式伏于新生界

  松散层之下,地下水主要储存于泥质或硅质胶结的中、粗砂岩裂隙之中。

在砂岩中并夹有煤层、粘土层、沉凝灰岩及粉

  砂质泥岩,不易产生裂隙,特别是粘土岩和沉凝灰岩,易风化,遇水膨胀,使裂隙弥合,故表现为弱透水或不透水。

从而成为煤系地层的隔水层和弱透水层。

砂岩由于受不透水或极弱透水的岩层阻隔,形成富水性各异的含水层。

该含水层分为四个组:

(1)以第四系底卵水为水源的A0-A含水层组本组厚约130m,以粗砂岩和巨粗不等粒砂岩为主,泥硅质胶结。

上段岩石裂隙发育,且以直立裂隙为主,含水层强于下段。

本组含水层与第四系底卵水广泛直接接触,以其为补给水源,因此水量充沛,不易疏干。

此层是矿区内发育比较好的两层铁铝质粘土岩,并且隔水性较好而于下组含水层组联系较弱。

  

(2)以第四系底卵水为补给水源的A层-煤5强含水层组本组厚约280m,自A层附近的巨粗不等粒砂岩经粗粒砂岩至煤5顶板中细粒砂岩,由裂隙作为介质,构成水位连续水化微变的统一含水层组。

由于A层上下夹有3~5层薄层铁铝质粘土岩以及巨粗不等粒砂粒岩中的长石成分,易于风化,A层附近透水性变小,使得本含水层组与A0-A层水力联系减弱。

但A层以下层位的抽水试验(东观33孔、东观31孔)也说明A层以上层段水位(东观26孔)仍受波及。

经研究分析表明,此含水层对煤8和煤9的开采顶板突水构成直接威胁[1,2]。

  (3)煤5-煤12-2弱含水层组

  本组厚度在110~125m之间,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交互成层。

由于细砂岩和粉砂岩单层厚度最大不超过10m,隐伏露头相互孤立呈窄条状,底卵水补给有限,仅形成层间联系不畅的薄层含水段。

据迄今为止的简易水文资料,泥浆消耗量>3.5m3/h者很少。

本组含水层的富水性取决于上下有无强含水层邻近。

  (4)以第四系底部卵砾石含水层和奥陶系岩溶含水层为水源的煤12-2底板强含水层组本组厚度约为140~155m,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上部粒级相对较粗,可见中砂岩;中下部粒级渐细,

  泥岩相对增多。

以煤14-1复合煤组弱透水段为界,上下水位、水质、水温差异明显。

煤14-1以上显示第四系底卵水源背景,煤14-1以下反映奥灰水特征。

煤12-2及煤14-1开采的直接冲水含水层位于本组中、上段,尤其对煤12-2的开采构成严重的水害威胁;阻止奥灰水威胁的矿井保护层即为本组下段。

勘探表明,本组含水层富水性虽不均一,但在-500m中央采区、西南采区及东南采区,中等和强富水区连片。

  3)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本组不整合于煤系地层之下。

矿区有十二个钻孔揭露此层,除车43、车59两孔揭露较厚(73.26m和97.38m)外,一般揭露厚度多小于10m,但推测其厚度

篇三:

煤矿生产实习报告

  目录

  目录........................................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

  第一节矿区概述..................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5

  第三节煤层特征..................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井田开拓部署及生产关系..............................8

  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8

  第二节掘进概况....................................................9

  第三节地质概况..................................................11

  第三章采煤方法与回采工艺..................................13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14

  第二节回采巷道布置........................................16

  第四章通风与安全......................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选择................................26

  第二节防止特殊灾害安全措施..........................28

  第五章主要生产设备..................................................30

  第六章实习体会..........................................................30

  第一章矿区及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区概述

  一、地理概况

  一、井田位置:

蓟玉煤田林南仓井田,位于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附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7′30″,北纬39°50′00″,是蓟玉煤田东北端的一个独立向斜构造。

西部隔林西背斜与蓟玉煤田的李庄子含煤向斜相毗邻。

  二、井田范围:

东起白庄子,西至甫庄、黄庄子一带,南起李三庄,北至后湖定府、岳庄附近。

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整个井田呈—不规则的长圆形,面积约22平方公里。

  井田行政区划,中部隶属玉田县林南仓公社,西部和南部分别属于林西公社和郭桥公社。

井田内有十八个自然村。

  三、井田交通条件:

本区目前有从唐山经林南仓至天津和经林南仓、彩亭桥至北京的公路。

下仓到本区的铁路业已通车,交通比较方便。

  四、山文和水文:

本区北枕燕山余脉,距螺山、峰山等只有十余公里,南为华北大平原。

全区被新生界地层覆盖。

本区地形平坦,地势由北往南逐渐低下,地表标高介于+1.00至+6.91米之间,地形坡度约2/1000。

  区内无河流,仅井田北部有一较大积水洼地--后湖,现四周筑堤,作为天然水库占地约11000亩,盛产芦苇,呈沼泽状态。

井田南部亦甚低洼,通称“仓洼”,占据本区东南部约三分之一的面积,过去有“十年九涝”之说。

近几年来,人民公社大兴水利,加强排涝,排除水患,成为盛产粮食的地区。

  五、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

据玉田县气象站1961-1971年观测的资料是:

  1.降水量:

年最大降水量1154.5毫米(1967年),年最小降水量345毫米

  (1968年);月最大降水量668.2(1967年8月)毫米,月最小降水量为零(1963年1月和1967年12月);日最大降水量339.6毫米(1963年8月20日)。

本区降水量的特点是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全年的87%,而且多暴雨。

  3.气温:

月最高平均气温27.2℃(1968年7月),月最低平均气温-7.9℃(1969年1月),日最高气温40.3℃(1961年6月10日),日最低气温-22.9℃(1968年12月15日)。

气温最高在6、7、8三个月,最低在12月和1月年平均气温在

  9.8℃-12.2℃之间。

  最大冻土深度780毫米(1961年1月21日-24日)。

初冻日期一般在11月份(最早时1961年10月29日即开始),解冻一般在三月份(最晚为1969年4月24日)

  井田位于京、?

津、唐三角地带中部,经本区内有至北京、天津的公路及下仓至本矿的铁路,交通比较方便。

  ?

  井田内地貌简单,地形平坦,为第四纪冲积平原,北东高,南西低,地形坡度0.2%。

矿区内无河流,只有采矿活动形成的塌陷积水坑三个。

从多年的长期观测

  资料看,塌陷坑积水对采矿基本无影响。

矿井历年最高洪水位为+3.2米(1959年),而矿区工业广场地面标高在+5.5--+6.6米之间,所以无雨季地表水水害问题。

  二、气候

  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660.2毫米,最大年降水量898.1毫米(1990年)?

,最小年降水量452.4毫米(1992年)。

降雪期由十一月到次年三月,月降雪平均厚度30~40mm,最大163mm。

风向多东风,冬季略偏北,最高风速25m/s。

常年最高气温37.6℃,最低气温-22.6℃,年平均气温10.8℃。

冻结期由十一月中旬到次年三月下旬,土壤冻结深度0.5~0.7m。

  三、地震

  自十五世纪有记载以来,唐山~玉田一带共发生有感地震100余次,震级大于4.7级的10次,其中6级以上2次。

1976年发生7.8级大地震后,国家地震局测定本矿区地震烈度为七度。

  四、主要自然灾害

  本区域受到的主要自然灾害威胁是地震,偶然也遇风灾和雹灾。

  五、矿区开发史,现有生产井、在建井、规划井分布和开采情况,

  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

  该井田是河北煤田116队1957年发现的,于1970年4月开始筹建,矿井设计能力120万吨/年。

1978年8月转交开滦矿务局管理。

矿井于1985年11月开始投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