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1188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赏析

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

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古诗

(二)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蓬头:

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

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

钓鱼。

纶:

钓鱼用的丝线。

莓:

一种野草。

苔:

苔藓植物。

映:

遮映。

借问:

向人打听。

鱼惊:

鱼儿受到惊吓。

应:

回应,答应,理睬。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古诗(三)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

太阳。

3.依:

依傍。

4.尽:

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

欲:

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

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

眼界宽阔。

8.更:

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

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古诗(四)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香炉:

指香炉峰。

紫烟:

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

从远处看。

挂:

悬挂。

前川:

一作“长川”。

川:

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

笔直。

三千尺:

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

怀疑。

银河:

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

一作“半天”。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古诗(五)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绝:

无,没有。

万径:

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

人的脚印。

孤:

孤零零。

蓑笠(suōlì

):

蓑衣和斗笠 笠:

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

独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

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古诗(六)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宿:

住,过夜。

危楼:

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

高。

百尺:

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

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

说话。

恐:

唯恐,害怕。

惊:

惊动。

鉴赏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袭寺庙的有趣经历。

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古诗(七)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译文二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敕勒歌》:

敕勒(chì

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

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

nglú

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ǎ):

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苍苍:

苍苍:

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

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

n):

同“现”,显露。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

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称为“敕勒川”。

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