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1452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小明更快

2.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

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D.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

3.下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选出说法正确的选项(  )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C.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

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m/s

4.要使小提琴的音调变低,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拉紧琴弦B.增加发声部分的弦的长度

C.缩短发生部分的弦的长度D.用更大的力弹拨琴弦

5.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6.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7.下面是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融化——凝固(放热)B.雾生成——液化(放热)

C.露产生——汽化(吸热)D.霜形成——升华(放热)

9.如图是冰熔化到水沸腾的图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冰的熔点是100℃

B.其中BC段是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由图可看出冰是非晶体

D.DE段是沸腾过程,此过程水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10.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11.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2.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二、填空题

13.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是______

,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

.

14.我国古代诗词里描述相对运动的例子很多。

“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是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早发龙巢》中的两句。

“远树”迎面而来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以________为参照物“远树”也可以看成是静止的。

可见,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5.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为______,在没有将液柱甩回玻璃泡的情况下,如果用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最终结果会显示为______,如果某人实际体温是

,用该体温计来测量,示数为______,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

16.当声音的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

如图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波形,其中________波形的音调高。

如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________是乐音的波形图。

17.(广东中考)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18.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_____,又容易_____的物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_____(“吸热”或“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_____(“吸热”或“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三、实验题

1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

______________。

(2)要完成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金属片和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测得tAB=1.6s,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cm/s,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B、vBC、vAC,则将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

20.探究音调和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

结论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

(2)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

(1)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面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振动的振幅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

(2)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

 

21.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图甲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

(2)图乙是小天三次观察温度计读数时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填“1”、“2”或“3”)

(3)改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小天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

(4)实验过程中,小天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得出结论:

水的沸点为______,由数据可知,烧杯内大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7

温度/摄氏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四、计算题

22.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8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13

到站时间

--

16:

11

20:

16

8:

20

发车时间

14:

20

16:

16

20:

23

--

(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

(2)13次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

(3)中途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五、综合题

23.“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⑴经过某交通标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

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⑵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

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

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1)测量时根据精确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分度值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根据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

(4)根据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然后进行对比.

解答:

A、测跳远的成绩时精确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A错误;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这说明看台与小明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选取的参照物是小明自己,故B错误;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

故C错误;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则小明所用的时间为:

,而小亮的成绩是240s;因通过的路程相同,小明用时更短,则小明跑得更快,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参照物的判定、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2.B

【详解】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老鹰是静止的,故A叙述正确;

B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和老鹰的位置都发生变化,所以乌鸦和老鹰都是运动的,B叙述错误,C叙述正确;

D、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相对静止,故D叙述正确.

所以B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点睛】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3.C

【详解】

A、由图知,一物体从s=100m处出发,一物体从s=0处出发,两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出发,故A错误;B、图中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由图知,两物体斜率一个是正值,一个是负值,所以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故B错误;C、t=10s时,s1=s2=50m,两物体相遇,故C正确;D、图中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由图知,两物体速度分别为v1=-5m/s,v2=

m/s,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根据s﹣t图象图象直接比较两物体出发时间的先后和出发位置的关系,s﹣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根据图象的斜率分析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4.B

【详解】

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将琴弦变松弛一些,也可以改变增加琴弦发声部分长度,这样可以让琴弦振动减慢,音调就会变低。

故选B。

5.C

【分析】

(1)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2)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详解】

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

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故B正确.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则就是噪声.如果没有,就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

D.声音能传递信息,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以及声音的利用,属于一道基础题.

7.C

【详解】

A.温度计碰壁,故A错误;

B.读数时温度计感温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B错误;

C.感温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读数时,玻璃泡没有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故C正确;

D.俯视读数,读数变大,故D错误。

8.B

【详解】

A.冰融化,是固态冰熔化为液态水的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

B.雾生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B正确;

C.露产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霜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由图象可知:

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为冰水混合物;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说明它的熔点是0℃,即冰是晶体,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故ABC错误;DE段是沸腾过程,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此过程水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D.

10.A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

凝固、液化和凝华.

【详解】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A正确;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水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B.错误;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

11.D

【解析】

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解答.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①热风干手器吹出的是热风,即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蒸发;

②使用时,手掌充分展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

③热风干手器吹风,使空气流速加快,加快了蒸发;

以上三项措施共同加快了蒸发的速度,使手很快变干.

故选D.

点睛:

牢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快时,蒸发越快,反之蒸发越慢.

12.A

【详解】

A、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距测速仪

;故A错;

B、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距测速仪

;故B正确;

C、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经过时间

,汽车的速度

,故C、D正确.

故选A.

13.1.20140

【详解】

[1]如图甲圆形物体左侧对准8.00cm,圆形物体右侧对应刻度为9.20cm,则圆形物体的直径为:

D=9.20cm-8.00cm=1.20cm.

[2]结合分针和秒针进行计数:

如图乙,分针对应时间为2min多一点,秒针计数为20s,即2min20s,故秒表的读数为140s.

14.行船河岸

【详解】

[1]“远树”迎面而来是以行船为参照物,因为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感觉树是运动的;

[2]若以河岸为参照物,河岸与“远树”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远树”是静止的。

15.38.5℃38.5℃39℃热胀冷缩

【详解】

[1]题图中体温计的液柱表面位于

中间,而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故数值为

[2]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

,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

,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

,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

.所以测量正常人的体温,显示的是

.

[3]测量发烧病人的体温,显示的是

.

[4]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16.A甲

【详解】

[1]由图1知道,相同时间内,A振动2.5次,B振动1次,A比B振动的快,故A的音调高;

[2]由图2知道,甲图中的声音有规律,乙图中的声音无规律,有规律的是乐音,无规律的是噪声,图甲是乐音的波形图。

17.不会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

【详解】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由图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不能不断吸热,故不会沸腾,原因是水温达到沸点即不能继续吸热,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

18.汽化液化放热吸热

【详解】

[1][2]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

[3]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气压缩而液化,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将热量放出;

[4]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是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

19.v=

停表32vBC>vAC>vAB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

来计算平均速度,即实验原理为v=

(2)[2]由v=

可知,实验中需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用秒表测量小车行驶的时间;要完成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金属片和秒表。

(3)[3]由图可知,sAC=80.0cm,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

vAC=

=32cm/s

[4]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在重力作用下,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

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故vBC>vAC>vAB。

20.高高频率增大增大振幅

【详解】

[1][2][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4][5][6]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直尺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直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更大的力拨直尺,直尺的振幅变大,其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21.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2变大吸热98℃小于

【详解】

(1)[1]观察甲图可知,图中有的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2)[2]图乙是小天三次观察温度计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所以其中正确的是视线与刻度相平的2;

(3)[3]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为水蒸气进入气泡,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大;

[4]实验时,沸腾后温度计示数不再变化,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

(4)[5]根据水沸腾的特点: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可知水的沸点为98℃;

[6]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由此可知此时实验室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点睛】

重点是水的沸腾特点的运用,即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会再升高,注意理解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周围的水会不断汽化,水蒸气不断补充到气泡中,所以气泡由小变大;沸腾前,水底产生的气泡,上升过程中,水温降低,所以气泡中的水蒸气又液化变成了水,气泡变小。

22.

(1)4h;

(2)81km/h;(3)100m.

【详解】

(1)由表知13次列车16:

16从天津西出发,20:

16到达济南,所以火车的运行时间是:

20h16min-16h16min=4h;

(2)北京与上海间的路程s=1458km,13次列车14:

20由北京出发,第二天8:

20到达上海,则它的运行时间:

t=24h00min-14h20min+8h20min=18h,

则火车的平均速度:

v=

=

=81km/h;

(3)火车行驶的路程:

s=vt=150s×36×

m/s=1500m,

∵s=L隧道-L车,

∴L车=L隧道-s=1600m-1500m=100m。

23.

(1)36,27;

(2)11∶30~13∶00

【详解】

(1)汽车的速度为

v=

=

=10m/s=36km/h

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

tmin=

=

=0.45h=27min

(2)最慢走完所用时间

t慢=

=

=3h

最快走完所用时间

t快=

=

=1.5h

现在时间是上午10∶00所以小明告诉他爸爸的那段时间是11∶30∼1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