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说课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1651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上》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池上》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池上》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池上》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池上》说课稿.doc

《《池上》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上》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池上》说课稿.doc

《池上》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全诗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藏匿踪迹,悠然撑船回来,身后浮萍分开,暴露了他的踪迹。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孩儿的天真无邪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了童心的可爱。

诗句语言比较通俗,适合小学生诵读。

二、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一年级学生在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同学们能够基本理解《池上》古诗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意境。

同时一年级的同学和古诗中“偷莲”的孩童都处于心智、性格还未成熟的童年时期,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们自觉学习古诗的乐趣,将快乐学习真正的带入课堂实践中。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编者意图以及课标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童心的纯真和质朴。

4、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用一段话写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悟诗境,感受童真童趣,具体如下。

1、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儿童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教学方法

古诗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情景,辅助学生去感知语言的意境,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循序渐进、科学有效的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

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

情境创设,兴趣引导,读书指导,启发式教学法,情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意境,讨论法,此外还利用图片、视频、音频、Flash动画、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池上》这首古诗。

(二)教学过程

步骤

目标与内容

教学方法

整合点与软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勾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调动学生想象力,了解该诗有关文学常识。

创设情景法

兴趣引导法

通过具体事例和图片等让生对该诗有具体印象,Office,MediaPlayer。

初读感知,解意认字

读准字音,指导生字,了解诗意,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读书指导,启发式教学法

还原古时候儿童的游戏及其童年的乐趣,Office,MediaPlayer。

欣赏诗美,

找出诗眼

拼读诗句,感受孩童“偷”莲所表现出的天真和纯朴,让学生说出诗中孩童的憨态可掬,纯真可爱之处

启发式教学法,体会法

还原人物心理,现场情境带入,体会古诗中孩童内心,感受其可爱,Office,MediaPlayer。

升华古诗,

知识拓展

古诗升华,发散思维,让学生们写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想,拓展与莲花、池塘有关的古诗。

体会法,讨论法

学生对学习古诗有系统的认知,将心理活动和情感等抽象事物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Office,MediaPlayer。

五、灵动作业

1.古诗新编;

2.古诗新唱;

3.继续收集童趣诗。

六、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这首诗时,开始运用“创设情景,感染气氛,情景朗读”让学生对生活中没的情景有所思考。

利用先进的媒体资源展示相应信息,使学生对夏季的荷塘、夏季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

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

“偷”字作为全诗诗眼,正确理解“偷”字对于学习《池上》这首诗非常重要。

通过老师讲解,并结合诗中具体意境,让学生选择,学生就自然明白不能理解为“偷窃”,而应是偷偷地、瞒着大人去的。

此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

深情的配乐范读将诗中的小娃带到学生中间,更将学生领入美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感受到和诗中孩童一起玩耍的快乐。

采用兴趣引导,读书指导,启发式教学法,情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意境,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