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172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因为它涉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

自1969年以来,老龄问题为联合国大会多次提出,并多次做出决议。

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注意老年人口的增加局势;

想办法来减缓老龄人化对社会带来的压力;

强调要保障老年人的各种权利和福利。

老龄化已经开始被全社会重视,我们应该从各个层面来确保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目前,我国的住区户外环境建设并没有很好的适应老龄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

这一领域也将是城市规划面对老龄化时代重点研究的方向。

研究发现在老龄化迅猛发展的当下,促进健康的模式也已经开始从医学模式转向建筑外环境模式的探讨,特别是住宅区的外环境的影响。

根据Jackson所言,“我们现在认识到我们设计怎样的建筑环境可能具有解决许多伟大的民族公共健康问题的巨大潜在作用”(JacksonLE,2003)。

面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与研究也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从国内外有关益于老年人健康的户外环境研究包括其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内容、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进行综述。

1.国内外发展概况

1.1国外发展概况

1865年,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法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型人口的国家。

40年后的瑞典和挪威,80年后的英国和德国,100年后的美国相继成为老年型人口国家。

20世纪70年代中期扩展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亚太地区的新西兰、日本、香港和新加坡也先后今日老龄化国家和地区的行列。

有许多国家在应对老龄化,创造舒适的老年居住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主要介绍英国、美国、日本和新加坡四个国家的相关概况。

表1—1国外老年居住外环境发展概况

国家

时间、事件

主要特点

英国[2]

1)197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的出生率一直未达到更替水平,且明显下降趋势,老龄化现象明显。

2)1989年英国发表《社区照料白皮书》强调尽量使老年人居住在家的必要性。

3)2001年颁布《全国老年人服务框架》,成为政府致力于老年人健康和社区照料服务的政策工具。

1.鼓励发展社区照料系统,使老年人留住在自己的住区。

2.鼓励健康的自立,提供个人化服务,满足个人需要,为照顾者提供支持。

3.注重社区环境改造,重视老年人的健康。

美国[3]

1)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老人法》被多次修改,其中对于老年住宅、养老福利设施和社区计划三方面作了重大的改进。

2)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出现老年社区

的开发建设是美国老年居住建筑环境建设的重要特色,出现了所谓的“太阳系”布局形式的社区空间结构。

1)注重从社会学、美学和医学的角度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2)强调与邻接环境的融合。

3)设施较完善,服务多层次。

4)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照顾

日本[4]

1)1963年颁布《日本老年人福利法》,依

据该法制定了居家养老福利政策和设施养老福利政策,既注重保护和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又重视社区中社会养老设施网络的建设。

2)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研究社会养老

设施。

3)1996年3月出台的《福祉性街区规划建

设手册》中,对社区建设应该为老年居住者考虑,在设计上做了细致的规定。

1)从以前的单纯注重私密性空间设计转向适度开放的空间设计。

2)注意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的设计衔接。

3)注意创造多样化的停留和休憩空间设计,来满足老年人的空间行为需求。

4)注意空间之间的有机联系设计

新加坡[5]

1)70年代末就开始对老龄化问题给予较

大的关注,并实施了“养老安居计划”。

2)1998年专门成立了老龄化专业委员会,

负责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与对策的制

定。

1)对与老年人一起或在附近居住的家庭实行鼓励政策。

2)为老年人提供“友好的”居住环境。

强调在近便的距离内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服务设施与公共娱乐活动空间,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交活动需求。

3)提供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规划设计和社区服务。

1.2国内老年户外环境发展概况

1.2.1老年人心理、生理、行为特征的研究

万邦伟在《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一文对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指出老年行为活动特征的研究对于未来城市老年公共活动场所与环境的规划建设,必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并将为推动城市现有老年活动场所的改建提供有效的依据。

孟琛,汤哲等在《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中指出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等,健康方面躯体功能下降和脑血管病史也有重要意义,但作用相对弱于人口学因素。

傅素芬,陈树林等在《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探讨社区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指出。

老人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度无关,而社会支持和对生活事件的评价是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吴振云,李娟等在《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中指出养老机构中亲情纽带作用减弱,老年人缺少天伦之乐,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使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提示当前养老机构应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物质与精神养老相结合已提到日程。

李德明,陈天勇等在《城市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及其增龄变化》中指出大多数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状况偏低,但心理状况较好;

随着年龄的增高,更多人的心情趋于平静满足,少数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需要社会积极关注。

1.2.2养老模式的研究

李若建在《不同职业背景老年人生活及养老模式的选择》中指出由于在现实社会中存在明显的以职业为重要标志的社会阶层差别,因此我国的养老模式必须在建立广泛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行多层次、多选择,满足不同阶层需要的养老体系。

崔丽娟,徐硕等在《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与养老模式》一文探讨了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较理想的养老模式,指出老年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且这一养老观念的转变与老年人的性别和文化程度无关。

养老观念的变化使老年人的幸福感指向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不再认为一定要与子女住在一起安度晚年才能幸福。

由此导致老人对养老居住方式有了不同的选择。

老人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等会影响他们对不同养老模式的需求。

邓颖,李宁秀等在《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中提出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搞好老年预防保健,提高老人的经济收入,是提高老人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杨春榕在《现状与出路—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悉》中提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的建构,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由家庭,社区,政府三方面共同承担解决养老问题,并围绕这一模式设计了一系列的配套资金、社区服务制度。

许爱花在《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中提出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这将是未来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

1.2.3老年住宅设计的研究

《浅谈居住区的老年人居环境建设》中提到从我国居住的现状来看,核心家庭的普及和传统家庭的逐渐消失,居住建筑的户型将产生变更。

《老年人住宅设计》提到除了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个人习惯外,还要从方便和经济的角度出发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环境。

王学民在其《居住区规划应注意人口老龄化问题》中根据我国实施的人口政策与我国家庭的发展趋势,提出居民的家庭结构正趋向于“4一2一1”型模式发展,即两个成年人要供养4个老人和一个未成年人。

因此,在居住区住宅建筑规划中,应根据我国家庭养老的具体模式分别设置同居型、邻居型、分离型等不同的住宅类型。

考虑老年人“以家庭居、养为核心”。

杜书廷和马金柱在《浅议人口老龄化对住宅设计的影响》提出在设计时,除了要考虑住宅基本的功能、安全、经济等因素外,必须要考虑未来家庭构成的变化以及老年人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等因素,提高住宅的适应性。

1.2.4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的研究

胡仁禄主编的《老年居住环境设计》,是第一本系统阐述老年居住环境的书,它主要从国外老年居住环境对策和发展概况,和老年居住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研究,中国城市老年居住建筑环境构想,和居住室内外环境设计要点来论述。

关于室外环境方面涉及少,主要集中在室内的研究。

姚时章、王江萍主编的《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系统阐述了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对居住区老龄人活动场地规划设计做了较系统的论述。

另外,2002年重庆大学李鸿烈的《老年居住环境设计研究》,2003年东北林业大学聂庆娟的《寒地城市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休闲空间的研究》,2004年武汉大学李弦的《武汉市老年人室外休闲活动空间环境研究》,2005年天津大学范静的《老年族居住行为与室外环境设计》,2006年北京林业大学张京渤的《老年人社区户外空间适应性研究》,2006年大连理工大学梁娅娜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老年人适应性研究》,200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周海源的《西安市居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规划设计研究》,200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丽丽的《老年社区环境建设研究》等都针对老年人户外居住环境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2009年王江萍在《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一书中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社会特征及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适宜老年人居住生活的室外活动环境,进而制定出了适宜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设计原则及方法。

总体看来,国内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等方面,侧重点主要在于老年人健康问题,而在养老模式,住宅设计,老年人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特别是对于住宅小区老年人户外空间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大都是一些探索性的总结,概括性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并没有形成具有指导性的设计导则,并且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落实情况也缺乏实际的调查和分析。

2.老年人的交往行为与交往需求

2.1老年人的户外活动

根据扬.盖尔的观点,高水平的交往行为以各种低强度的接触为前提,而户外生活则是这一切的基础。

因此要研究老年人的交往行为,首先必须对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有所认识。

2.1.1老年人的活动范围

人到老年,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因身体机能活动能力的下降;

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来说,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其生活重心也将由工作生活向家庭生活转移。

因此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开始以家庭为核心,户外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居住区内。

这一点可以由万邦伟《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一文中对老年人出行活动分布圈的研究佐证。

万邦伟将城市老年人的出行活动圈定义为:

老年人外出活动中,由其出行的时间、活动的半径和频率以及出行的范围所组成的不同活动层次的空间分布领域。

它可以划分为基本生活活动圈、扩大邻里活动圈、集域活动圈和市域活动圈,如图所示[6]。

图1:

老年人出行活动分布圈

资料来源:

万邦伟《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

1.基本生活活动圈:

老年人日常生活使用频率最高和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主要是老年人家庭及周围领域,其活动半径约在180-220米,符合5分钟老人出行距离。

在此范围内老年人日出行频率大。

这里老人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家庭成员和邻居。

老人在这里活动,易产生信赖感、安全感和亲切感。

该范围叫做基本生活活动圈。

在居住内,此活动圈主要对应的就是宅间绿地、组团绿地、单元或组团出入口等地。

在这个范围的活动频率虽高,但持续时间不长。

2.扩大邻里活动圈:

稍远的出行范围叫做扩大邻里活动圈,它是指以小区或居住区为出行规模的老年人活动范围。

这是老年人长期生活的空间,由于老年人对这里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很强的依恋性和怀旧感,因此也很乐于在这类场所活动。

在此范围中,老年活动主要以步行为主,其活动半径不大于450米,适合老年人10分钟的疲劳极限距离。

态及个人习以为常的活动方式密切相关。

在扩大的邻里活动圈中,老年人前往聚集活动的场所一般较为集中,例如居住区的中心广场、游园、绿地等。

这是由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情趣、爱好己经习惯等因素决定的。

扩大的邻里活动圈中老年人的活动比较丰富,大多借助建筑环境开展,主要以露天形式进行。

另外生活在扩大邻里活动圈的老年人,与同阶层老年人朋友交往的意向和需求较强,老年人的交往行为在此活动圈中也较为丰富。

3.市域活动圈:

指老年人以市区为出行规模的出行范围。

老年人此处的出行频率低于在扩大邻里圈内的活动。

这类活动出行时间较长,且活动半径较大,其出行方式多以乘公交车为主。

这类活动圈的场所主要是老人居住区附近的公园,或者老年人聚集比较多的城市公园。

4.集域活动圈:

集域活动圈是居于市域活动圈和扩大邻里活动圈之间的老年人的出行范围,往往与市内行政区划的规模相近。

老年人在集域活动圈的出行频率高于市域活动圈,但要低于基本生活活动圈和扩大邻里活动圈气如果该出行范围内有适于老年人活动特点的设施、场所,有能引起老年人兴趣的活动内容,则会提高老年人在集域活动圈活动水平。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无论从活动能力还是主观意愿上来说,老年人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都是居住区内。

总体上,居住区内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频度、数量、持续时间都要大于居住区外老年人的活动。

居住区内是老年人活动最基本的场所,因此研究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应该主要研究居住区内老年人的各种户外活动。

2.1.2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

1)个人形式——独自活动的需求

对于有些老年人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的各种功能性障碍也逐步地加深,如言语不清、听力越来越差等等,这时的老年人交往的期望值会降低,孤独感加重,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安全的、私密的个人领域空间。

大多数老年人也会有这样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有条件的、有时效性的,会随着老年人活动形式、环境条件和身心变化而变化。

2)小组形式——成组活动的需求

当各方面条件都比较适合时,如遇到兴趣相投的熟人、环境条件也很好等等,老年人的个人领域意识会退居次要地位,偏重于小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但还是要保持小团体自身的独特性、私密性,此时便形成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

3)群体形式——群体活动的需求

这种需求体现了老年人不服老,积极参与的开放心态。

参加群体活动的场所也多为开放性的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棋牌室等,这类空间在设计时要考虑老年人安全的需要,并且空间布置注意营造出舒适、热闹的氛围。

2.2老年人的社会特征及需求

2.2.1老年人的社会特征

一个人从中年期进入老年期,他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关系会发生一系列的转换或变化,并由此对老年人造成相应角色的适应障碍[7]。

老年人迷茫、失落,不知道自己现在该干什么,自己是什么角色。

事实上,老年人远没有到了变得“老不中用”的地步。

俗语讲“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回归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新老传承的体现,回归家庭的老年人同样可以积极发挥余热,参与社会,为社会和家庭做出贡献,实现人生“第二春”。

老年人不仅是家中一块宝,更是社会的巨大财富。

2.2.2老年人的社会需求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老年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使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老年人身体机能越来越好,60岁以后仍然精力充沛的老年人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许多老年人不希望就此回家,无所事事。

一方面,他们有知识,有经验,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很深刻,另一方面,他们对事业和成功的追求鼓励他们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

由此可见,人到老年并不是成为社会的包袱,老年人有积极参与社会的愿望和需求,他们也有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在为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设计时,要考虑到老年人与时代发展同步的需求,而不能把老年人看作远离时代的包袱。

应该把时代发展带来的崭新生活模式运用于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中来。

2.3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分析

2.3.1户外活动类型和空间质量的关系分析

1)户外活动类型

扬·

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户外活动划分为三种类型:

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环境的要求又各不相同。

必要性活动指那些人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参与的所有活动。

它包括上学、上班、购物、等人、候车、出差、递送邮件等。

一般来说,日常工作和生活事务属于这一类型。

必要性活动的发生很少受到物质构成的影响,在各种条件下都可能发生,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参与者没有选择的余地。

自发性活动是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合适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活动。

这一类型的活动包括了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有趣的事情以及坐下来晒太阳等。

自发性活动只有在外部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发生。

社会性活动,也称“连锁性”活动,指的是在公共空间中和其他人一起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儿童游戏、互相打招呼、交谈、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被动式接触,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

社会性活动会发生于各种各样的场合:

住所;

私人户外空间、庭园和阳台;

公共建筑;

工作场所等等。

2)户外活动与空间质量的关系

当户外空间质量不理想时,就只能发生必要性活动。

当户外空间具有高质量时,必要性活动发生的频率基本不变,但由于物质条件更好,他们有延长的趋向。

另外,由于场地和环境布局适宜人们驻足、小憩、饮食、玩耍等,大量自发性活动会随之发生。

与此同时,随着自发性活动水平的提高,社会性活动的频率也稳定增长[8]。

图2:

户外空间质量与户外活动发生的相关模式

图片来源:

丹麦,扬·

盖尔《交往与空间》

因此,针对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必须考虑:

为老年人必要性的活动提供安全、合适的条件;

为其自发性活动提供适宜的条件;

为其社会性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22]。

2.3.2老年人户外活动类型

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户外行为活动的内容很多,不能简单用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去划分,按照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形式可将其归纳总结为以下四类:

1)健身运动型:

是以体育运动、强身健体为特征的活动。

常见的有:

拳操、门球、健身操、老年迪斯科、羽毛球、桌球、舞剑、慢跑、钓鱼、游泳、气功、放风筝等。

2)休闲娱乐型:

是以放松休闲、消遣娱乐、培养情趣为特征的活动。

这种类型常见的活动有:

唱戏、下棋、品茶、听书、闲谈、遛鸟、探亲访友、照看孙辈、园艺种植等。

3)科教文化型:

是以老年人高层次心智结合为特征的活动。

包括:

书法绘画、讲座、演讲、时事讨论、文艺评论等。

4)社会交往型:

是老年人以社群交往、社会支援为特征的活动。

集体郊游、登山远足、娱乐联谊、团体互访、技术咨询及社区活动等。

2.3.3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分类

1)社会交往空间

社会交往空间是为老年人参加以社群交往、社区支援等活动所提供的空间环境。

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包括集体联谊、团体互访、志愿咨询、社区服务等方面。

老年人的社会交往空间可依据活动的规模和性质细分为几类:

a大规模群体交往空间

为老年人大规模的群体活动提供的场所。

这个区域一般位于小区的中心活动区,为区内最大的活动场所。

而这样的空间通常又是和其它诸如健身、娱乐等空间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空间,可以提供为多种性质的活动提供场所。

b小规模群体交往空间

老年人由于习惯和心理原因,通常喜欢和兴趣相投的三五个人一起活动,这就需要这种小规模的群体交往空间。

同样,这样的空间也可以作为为老年人们健身、娱乐等活动的场所。

并且配备相应的休憩的设施。

c私密性活动空间

为满足老年人私密性需求而设计的空间。

有的老年人喜欢一个人独坐,静静地观赏花草,感受阳光;

有的老年人则喜欢和一两个兴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避免外界的干扰。

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可以自己控制的空间。

d过渡空间

过渡空间是功能不同的空间之间转换和联系的空间。

对于老年人来说,急剧的变化会让他们吃不消,从一个安静区域到一个热闹区域不能立刻适应,所以需要过渡空间的短暂停留以调整适应环境的变化。

e边缘空间

边缘空间即处于空间的边界地带,这样的位置让他能完全看清楚别人的举动,而他自己却不会完全暴露给其他人。

边缘空间为观察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很受老年人喜欢。

2)景观观赏空间

利用植物、山石、水体、灯光、雕塑等元素创造的富有观赏性的空间。

可分为静态观赏空间和动态观赏空间两种。

静态观赏空间的选择多在人流相对集中和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如居住区小区的主要入口、中心绿地、中心广场、主路的交汇点等等。

静态观赏空间的建立还需具备必要的条件,既要有良好的对景,框景和背景,而且有供欣赏主要对景的休息场所。

动态观赏空间设计要着重研究居民在行走和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观赏效果。

要考虑随着视点的运动,所有景物都处于相对位移的状态。

动态观赏活动空间设计中要加强趣味胜和生动性的创造。

绿地中的花架、园路、踏步,桥、墙垣,地面铺璧等均具有导向性,可利用它们方向的变化求得景观和空间的曲折变化。

平面上有曲折变化,竖向上有高低错落[9]。

老年人可以置身其中静静品味,也可以足不出户,在自家阳台或窗户上远眺欣赏。

3)健身锻炼空间

是专门为体育运动、养身健体这样的活动提供的空间环境。

健身锻炼空间可分为私密式和开敞式,私密式的健身空间可以为1-2个人提供活动场地,用植物和设施围合;

开敞式的健身空间为一些专用的健身场地、球场、健身步道等,可供许多老年人一起活动。

健身锻炼空间通常和其他空间渗透在一起,例如老年人健身区和儿童活动区结合在一起,可以满足老年人照顾孙辈的要求。

3.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3.1布局比例不合理

有的社区中心活动场地内大部分是草坪和园路,只有中央一块篮球场大小的硬质铺地,没有开阔的场地供老年人进行集体活动。

图3:

社区中心场地布局狭小不利于老年人进行集体活动

3.2室外座椅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的老人认为座椅数量不够且布置不够合理。

座椅背后没有任何依存物,显得空空荡荡,而且空间处理没有主次,不利于多个老人在一起交流。

还时常会受到人流的干扰,很不利于老年人户外交谈。

图4:

室外座椅没有任何依存物

3.3地面状况不合理

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容易跌倒跌伤,这就使得安全问题成为老年人首要考虑的因素。

软质地面如塑胶铺地,不仅防滑、脚底感觉舒适、平坦,而且即便跌倒也无大碍,这无怪乎老年人都喜欢在软质地面上进行活动。

而活动中心的草坪因为露水的原因一般较滑,所以老人一般不进入其中进行锻炼。

3.4步行道设置不利于老人安全

中心活动场地的步行道为了美观而常常在步行道的中间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块材质粗糙并凸起的砾石,这虽然能形成材质的对比,但对老年人的行走安全却考虑不够。

3.5缺少私密空间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具有领域性,尤其是老年人,在他静坐或聊天时,喜欢停留在视野开阔而本身又不引人注目和影响交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