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1744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

课题

21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专题是“乡村生活”。

随着课文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乡村图景,体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教学,让孩子们借助课文中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也体现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同时,引导他们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美好的生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第一课时准备的内容是学习生字词语和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二、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解决多音字“冠”、“率”以及“率”和“巢”的笔画笔顺;

2、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理解第一、二自然段的重点句子;

3、初步了解课文的空间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悟、分析理解重点词句,品味优美语言,感受乡村的迷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和“雨后春笋图”的美丽和生动,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从课文优美的语言中,感受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重点指导生字“率”、“巢”的书写;

2、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1、引导学生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感受语言表达魅力,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2、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音乐情景体验导入

请同学们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听一首歌曲,你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轮流播放乡村风景幻灯图,配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今天就让我们踏上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曲,嗅着乡间的芬芳,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

(板书课题)

学生随音乐节奏拍掌

齐读课题

由一首歌曲导入,让学生以轻松自在的心态进入后面课文的学习。

这样能为后面体验乡村生活自在安逸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有了放松的心情,也就有了良好的学习的开始。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情况:

(1)同学们初步读了课文,我们来检查检查你的字词过关了吗?

(个别读)出示课件:

结出瓜果的棚架别有风趣的装饰

华丽的鸡冠花率领小鸡觅食的母鸡

耸着尾巴的雄鸡捣衣的妇女

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

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朴素的大丽菊辛苦的人们

月明人静的夜里照例养鸡的房前屋后

赛过催眠曲的歌声爬满瓜藤的屋檐

学生轻声读课文,读通句子,读通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

在读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认真听,对错的地方予以纠正。

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对课文形成初步印象。

(1)字、词以词组的形式呈现可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并在词语的搭配上留下印象。

(2)其他同学汇报的时候认真听,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2)你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跟着学生的回答将黑色字体转为红色,并出现红字的拼音,齐读,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接下来我们看看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难记,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你。

3、交流难写难记的字。

课件出示:

议一议写一写:

棚饰冠菊

瞧率觅耸

捣搬巢谐

眠辛

重点指导“率”、“巢”书写。

课件出示(归纳时出现冒号后内容)

率:

中间部分的笔顺是从中间到两边,书写为撇折、撇折、点、点、提、撇、点。

巢:

上半部分为三个撇点。

4、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理解“捣衣、时令、向晚”的意思。

(出示“捣衣”图片帮助理解)

读一读

棚架风趣装饰顺序

照例率领瞧见觅食

捣衣向晚和谐辛苦

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

房前屋后天高地阔

月明人静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齐读两遍,理解词语

意思。

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韵做强调,解决课文中的两个多音字“冠”、“率”。

(1)由词到字,有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学生记忆生字的难度。

(2)学生进行自主发现难写难记的字,加深了记忆。

“率”、“巢”是笔顺较特殊的字,学生容易写倒笔顺,应该给学生强调指出。

回归词语,加深印象,进入课文学习。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同学们生字词学习得真棒!

下面我们走进课文,请大家选择自己喜

欢的方式读课文(可大声读、默读等),这一次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思考:

乡下

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开始吧!

1、作者的感受和你一样吗?

他在课文里面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是哪个自然段?

用“﹋”勾画出来。

(学生作答后出示课件)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作者认为它有一道怎样的风景?

(板书:

独特迷人)咱们再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读后自由发言,谈感受

在课文里找写作者感受的自然段。

回答,读句子。

学生在学习了字词的基础上再次回到课文,想象画面帮

助理解课文。

学生由自己对乡村人家的感受到作者的感受,直击课文中心句,激起学生对“独特、迷人的风景”的兴趣。

(四)

内容理解

体会感情

品读第一

自然段

过渡:

老师知道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了。

让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

作者先带我们到了乡下人家的哪里?

请大家读第一自然段,用“△”做上标记。

(板书:

屋前)

1、在屋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请用“=”勾画出来。

(板书:

瓜藤叶)这些瓜、藤、叶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瓜架图)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

用“_”勾画出来,读一读。

学生回答。

看图,勾画景物,齐读、指名读

由最后一个自然段到第一自然段,由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表示空间地点的“屋前”,为后面总结课文叙述顺序埋下伏笔。

图文结合,体会作者语言描写的美。

课件出示: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2、多么美得景致啊,就像一首诗,你会填写这首小诗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括号内容)

屋前瓜架,

(长)藤(绿)叶(青红)瓜。

3、看来这样的景致真是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读读这一段,将你填写诗句时体会到的美读进去课文中去。

4、这样的图景像首诗,又像幅画,如果是你拿起的画笔画下这样一幅美景,你会给你的画起什么名字呢?

(板书:

瓜藤攀檐图)

5、这图画中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

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然后在

括号里填上形容词。

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齐读。

读段落。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自由回答后填空。

由景到文,再由文到诗,学生抓住重点描写的景物。

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促使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通过让学生填写修饰用的形容词,能够帮助学生联想到石狮子和旗杆的形象,由此引出对比的写作手法。

课件出示:

()的石狮子

()的大旗杆

6、看着这样的石狮子和大旗杆,作者笔下的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怎么样?

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后出示括号内容:

(威严)的石狮子

(单调)的大旗杆

对比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可爱)多了!

7、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可爱”吗?

指名读,齐读

经过对比,学生更容易体会出瓜、藤、叶的可爱,画面色彩的明丽,文字的生动。

(五)

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总结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第一自然段的?

(学生总结一条课件出示一条)

学习方法:

第一步:

读课文,看看作者把我们带到

了乡下人家的哪里?

用“△”做上标记;

第二步:

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景

物?

用“=”勾画出来;

第三步:

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用“_”勾画出来再读课文相应语句;

第四步:

为风景画取名字和创作诗句。

第五步:

再读课文。

总结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来。

学习方法找到了,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己学习,开始吧。

1、走过屋前,作者又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呢(板书:

门前)

2、门前又有些什么景物呢?

(板书:

花)

3、课文是怎样描写门前景物的?

找到读一读(课件出示图片上文字)门前的花有什么特点呢?

大丽菊

凤仙

芍药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想一想,为什么乡下人家种花要依着时令呢?

(引导学生理解“时令”。

4、你的眼前是朵朵繁花,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读描写花的片段。

5、你会为这幅风景画取个什么名字呢?

(板书:

鲜花轮绽图)

6、门前的鲜花轮绽图欣赏完了,作者又带我们来到了哪里?

(板书:

屋后)

学生自学

学生汇报

齐读、指名读

拓展思维进行想象。

齐读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

体会竹林的清新与自然。

齐读、指名读

学生回答,根据出示的题对句子进行分析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找到表示空间地点的“门前”,为后面总结课文叙述顺序埋下伏笔。

感悟乡下人家是多么善于装点自己的家园。

想象画面,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带着学生走到“屋后”为总结课文叙述顺序埋伏笔。

学生对鲜花和竹林的一“浓”一“淡”的体验,感受乡村多样的美好。

7、在这里你看了什么景物?

(板书:

竹、春笋)课件出示竹林图: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8、作者是怎样描写竹林的?

(课件出示上图文字内容)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9、几场春雨过后,作者建议我们去那里看看,这时你又会看到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给你看到的风景画取个名字。

(板书:

雨后春笋图)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雨后春笋”的含义,课件出示:

雨后春笋图: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到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到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请仿写一个句子。

2、哪里体现出这是个拟人句?

3、一个“探”字,让你感到嫩笋

的长势和春天的。

10、这门前屋后,也是一首诗啊!

你会怎么填写呢?

屋前瓜架,长藤绿叶青红瓜。

(门前屋后),

(繁)花(绿)竹(雨后)笋。

课件出示(学生填完出示括号内容)

填写完后朗读体会。

根据上句的提示,用自己的理解想象填写诗句,进行交流。

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

总结归纳铺垫下文

1、(对照板书,引导提问)长藤绿叶青红瓜,繁花绿竹雨后笋,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欣赏了乡下人家那么多美好的景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沿着乡间的小路,作者都带着我们去了乡下人家哪些地方?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板书:

空间顺序)

2、我们跟着作者,一路上发现无论

在屋前、门前还是在屋后,到处是如诗如画的美景,下节课,我们还要沿着乡间小路继续走下去,去发现乡下人家更多更美的风景画,去看看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对照板书,总结归纳回答。

总结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线路,引出课文是按空间顺序描写。

为下节课做铺垫

七、课堂作业设计

1、“率”第四画的笔画名称是;“率领”一词中“率”的读音是,它的另一个读音是,组词。

“巢”的音序是;第二画的笔画名称是,组词。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石狮子一()浓阴一()风光一()人家

一()红旗一()装饰一()旗杆一()春雨

3、根据自己的理解搭配词语。

()的棚架()的装饰

()的雄鸡()的妇女

()的微风()的鸟儿

()地吃起来()的屋檐

()的夜里()的房前屋后

4、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跟随作者按顺序来到了乡下人

家的、和,欣赏了有着装饰了、和瓜架的图,鲜花、开放的图,还有那几场春雨过后,嫩笋出头来的图,一幅幅画让乡下人家,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的风景。

八、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屋前:

藤叶瓜瓜藤攀檐图

门前:

花鲜花轮绽图

空间顺序屋后:

竹春笋雨后春笋图独特

迷人

九、课后反馈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