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2119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x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登幽州台歌》是初中(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诵读古代诗词,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以更好的提升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学生分析:

《登幽州台歌》主要是针对八年级学生,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并理解其大意;

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了解“歌”这种体裁,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

本节课将通过五个步骤进行教学:

导入—讲解—鉴赏—提问—总结。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本章我们将进入古诗词的学习,诗歌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中独放异彩。

而在众多诗人当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却屡受排挤,报国无门。

他难寻知音,独上高楼;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

   2、学生回答。

对,就是陈子昂,大家通过预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老师再稍作补充(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

后迁右拾遗。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

   3、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他的《登幽州台歌》一起感受一下。

(二)讲解诗文

1、歌:

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

最主要的三类就是:

“歌”、“行”、“吟”三体,属乐府。

2、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3、幽州台:

即蓟北楼,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4、翻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三)鉴赏

1.前两句诗——时时角度(前、后)。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空间角度(天、地)。

空间无限辽远。

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前贤云集的黄金台,诗人深感在浩瀚的宇宙面前,自己的渺小(暗喻以自己一人之力难以扭转时局)。

3.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4.在用辞造语方面,语言古朴练达,意境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提问

1、《登幽州台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人独自登上幽州台,面对着燕昭王纳贤之地深感自己英雄空老,报国无门不禁怆然泪下的凄凉画面)

2、诗人在登临幽州台是在忧心大唐江山还是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深感愤懑?

(二者兼而有之)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英明君主的渴望和人生的孤独感)

(五)小结

诗人登上幽州台,深感山河依旧,人物不同,不禁悲从中来。

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语言奔放,慷慨遒劲。

通读全诗,诗人沉郁苍凉的悲歌,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反复吟咏的结晶。

陈子昂是不幸的,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但又是幸运的,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篇章,诗歌中表达出的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至今熠熠生辉。

其自身独具的“汉魏风骨”也为一扫浮艳纤弱的齐梁诗风首开先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