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3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3课外国消息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外国消息两篇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夏,德国法西斯已经灭亡,欧洲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盟军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对日军发起反攻。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但是,日本军国主义统治集团执迷不悟,继续负隅顽抗。

据此,盟国决定对日实行摧毁性打击的最后一役。

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召见日本驻苏大使,通告苏联参加《波茨坦公告》,并宣布对日作战。

8月9日,苏联出兵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

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我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在全国各地向侵华日军发起强有力的攻势。

至此,日本法西斯的全面失败已成定局。

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他卓越的历史贡献和伟大的人格,使他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无限悲痛。

1月10日、11日两天,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代表1万余人,前往医院向周恩来的遗体告别。

11日下午4时45分,周恩来的遗体送八宝山火化。

百万人从四面八方涌上街头,伫立在寒风中向周恩来的遗体告别,几十里长街上发出一片悲泣声。

遵照周恩来生前遗愿,骨灰要撒在祖国的江河里和土地上。

12日至13日,首都群众4万余人,在北京的外国朋友2000人,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隆重的吊唁仪式。

40多个国家、政党送了花圈,130多个国家、政党发来了唁电和唁函。

14日,群众的悼念活动达到高潮,天安门广场出现了无数的花圈、千万朵白花。

15日,首都举行追悼会,邓小平致悼词。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通牒(dié) 

(2)沉浸(jìn) (3)恸哭(tòng)

(4)麦克阿瑟(sè)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1)柏  

(2)颤

(3)将(4)便

2.一言辨异

(5)职称(chēng)办公室声称(chēng)有些评委不称(chèn)职。

(6)这件事情你要尽(jǐn)早办,尽(jìn)力办。

二、写准字形

(1)    

(2)

(3)(4)

三、近义辨析

(1)依照 遵照

例句:

遵照上级指示,并依照国际惯例,必要时中国海军也将为他国遇险船舶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救助。

辨析:

“依照”,指以某事物为根据照着进行,如“依照刑法第×款第×条”。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2)以便 以免

例句:

交警介绍,如果没看清车牌,可以较远距离尾随,以便看清车牌号,但务必注意不要逼停肇事车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辨析:

“以便”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

“以免”表示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情况不至于发生。

四、成语释义

1.词义理解

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2.辨析正误

例句:

燕园项目工程已全面结顶,登高望远,千亩湿地景观迫在眉睫。

辨析: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应改为“近在眼前”。

一、结构图解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

《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回答问题。

1.这则消息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试结合内容略作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这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

最重要的信息:

日本投降了!

次重要的信息:

杜鲁门总统今晚(1945年8月14日)7时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了。

盟国停止了军事行动。

次要的信息:

日本投降的原因。

再次要的信息:

日本投降后的安排。

2.新闻的来源是事实,但是,新闻工作者的立场、观点对事实的报道也有重要影响。

本篇新闻体现了谁的立场?

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体现了美国的立场。

除了“日本投降了”这个主要的新闻事实外,其他信息完全是从美国人主导的角度来报道的。

3.本文虽然文字简短,但是信息量却很大。

说说为什么没有按时间顺序报道事件过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报道事件过程,是因为照顾读者的阅读心理。

读者最想知道的是日本是否投降了,战争已经打到最后,全世界正义的人们都在等待着胜利的消息。

“日本投降了”,这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新闻事实。

围绕这一新闻事实,按照事件的重要性与关联性来安排顺序,也就顺理成章了。

阅读《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回答问题。

4.说说“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他们的总理已经逝世”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作者似乎在暗示,不久这悲痛的消息将传遍中国各个角落,引起巨大的震动。

5.说说消息是怎样抓住人物情态反映人民的悲痛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在法新社大楼开电梯的姑娘,当记者(外国记者很敏感,一直关注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健康;而这些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是秘密)告诉她时,她“顿时放声恸哭”。

“顿时”表明这是突如其来的噩耗,她情不自已,绝无虚伪,“放声恸哭”则表现悲痛之深之重。

②另一位中国口译人员,表现得比较含蓄(在那个时代,作为时常接触外国人的特定人员,他受的束缚比较多,而且知识分子情感相对含蓄,不可能像那个姑娘那样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情),但“眼中含着泪,嘴唇颤抖”,他虽然还说着“杰出的革命家”等惯用语,但是“我们没有料到。

我们非常爱戴他”的表白,将他的悲痛心情和对总理的爱戴之情展露无遗。

6.读了本文,从哪里可以看出记者的敏锐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记者重点描写了一些细节,随之做出总结与判断,“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极其爱戴”“预计全中国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痛”。

新闻记者的观察与敏锐可见一斑。

三、重点解读

1.《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文简明扼要,但信息量却很大,请简要分析其写作技巧。

明确:

本文简明扼要,信息量却很大,这源于新闻记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清晰的写作思路。

这则消息的导语,即第一段只有一句话:

“日本投降了!

”这是人们很久就期待的,现在实现了,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意思。

第二段,说明消息的来源,表明此消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同时说明战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三段是第二段的补充,说明日本是遵照什么条款投降的,间接说明报道的合法性。

第四段和第五段具体说明日本是怎样战败投降的,并说明日本提出的条件及盟国的答复。

第五段把日本投降的主要新闻事实都写了,扩大了稿件的信息含量,增加了稿件的说服力。

最后三段则写了与日本投降有关的两件事——对麦克阿瑟的任命和举行签字仪式问题。

全篇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2.结合《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说说你对新闻5W要素的理解情况。

明确: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

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何时

今晚7时

今日清晨

何地

北京

何人

杜鲁门总统

开电梯的小姑娘、口译人员

何事

日本投降了

周恩来逝世

为何

原子弹轰炸,俄国宣战

为周恩来逝世震惊、悲痛

霍金昨日逝世——解释时间的人被时间带走了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子女3月14日说,霍金当天在英国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由于患运动神经元病,霍金肌肉萎缩,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困在轮椅上,但他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在黑洞和宇宙学等研究领域取得成就,是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霍金1942年1月8日在英国牛津出生。

他的父母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母亲学习哲学、政治和经济学,父亲学习医学,后来任职于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

霍金在伦敦和圣奥尔本斯长大,逐渐在科学课程中展现天赋。

17岁时,霍金进入牛津大学,3年后获得自然科学一等荣誉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剑桥大学从事宇宙学和广义相对论等领域的研究。

24岁时,霍金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及研究员职务。

在牛津大学时,霍金活泼风趣、喜欢冒险,是赛艇队的舵手。

然而,21岁时,他被诊断患上一种罕见的运动神经元病,被医生告知生命仅剩两至三年。

霍金一度消沉,好在病情恶化比医生预计的缓慢。

在剑桥大学深造时,他在走路有困难、说话不清楚的情况下,仍坚持研究,名声渐起。

1973年,霍金31岁,提出黑洞发出辐射、最终消逝的理论预言,次年在《自然》杂志发表。

后来人们把上述理论命名为“霍金辐射”。

1974年,霍金成为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会员之一。

1979年,霍金由剑桥大学委任为卢卡斯数学讲习教授,同一职位曾由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担任。

1985年,43岁的霍金因肺炎接受气管切开术,丧失了说话能力,只能靠特制的声音合成装置实现语言表达。

1988年,霍金发行著作《时间简史》,试图向大众解释基本的宇宙理论。

这本书全球销售量逾千万册,也因内容深奥被称为“读不下去的最畅销书”。

在科学研究方面,霍金结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以探求宇宙的起源和本质,提出了他的宇宙理论。

个人生活方面,霍金有过两段婚史,都以离婚告终。

他与第一任妻子简·怀尔德育有3名子女,晚年时两人关系改善。

尽管遭受病痛困扰,霍金晚年还持续关注当代科学的热点问题,并与中国科学界积极交流。

1985年以来他曾多次访华,并预言,中国有望领导世界科学发展。

2016年4月12日,霍金开通微博并向中国网友问好,短短一天,他微博的粉丝就已突破200万。

(选自2018年3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赏析] 斯蒂芬·霍金走了!

霍金,那个生于伽利略忌日的人,那个卒于爱因斯坦生日的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非凡的人。

他的勇敢、坚韧、辉煌、幽默激励了全世界的人们。

有人说,广袤的宇宙里有梦幻的星云,有正在飞向地球的小行星,有吞噬一切的黑洞……霍金没有死,他只是终于摆脱了束缚着自己的肉体。

从轮椅上一跃而起,飞向了那个他一直憧憬的地方。

如今,他也终成时间中的一段简史。

本则新闻第1段借霍金子女的口,宣布了霍金逝世的噩耗,自然亲切,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让人在悲痛和惋惜之余,更加怀念逝者!

第2段简要介绍了霍金身体状况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3~9段分别介绍了霍金的主要经历及成就。

最后一段概述了他与中国的关系。

(时间30分钟 满分27分)

一、新闻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新闻,完成1~3题。

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

[美]丹·卢泽德

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发这份急电的时候,街道一片沉寂。

但是在城市中心,人们的心碎了。

家园沉入水里。

汽车也被淹没,房子里黑漆漆的空无一人,而家具漂在水上。

缓缓上涨的水在防护墙上发出阴险的响声。

但是人已撤离的地区静悄悄的。

一切都很平静。

这是耳闻目睹到的场景。

但是,当城市里运沙袋的英雄们躺下来休息时,1982年的这场洪水造成的难民们还处在混乱中。

他们今夜睡在坑坑洼洼的陌生的小屋里,房间里的地板上铺着亚麻油毡。

在教堂中心,当焦虑不安终于为疲倦所压倒,人们开始沉入睡眠,怀着感谢和平静。

还有上百张或者更多的床铺放在搭得形形色色的房子里,以防备还有大雨的预言实现。

此时此刻,据说有3000人已被迫从他们的家里撤出来。

大多数人是附近的老住户,位于这座城市的三条河的两岸。

主要是在城市的这个地区,吸纳洪水而救出难民。

疲倦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消防队员和志愿者们赶来照顾难民,帮助麻烦的、不情愿离开的人到小救生筏子上,一次又一次把这些人运到高地上,其他的交通工具在那儿等着。

现在是午夜,城市中心人已撤离的部分沉入一片黑暗。

断电、停气,正常的一切都不再存在。

那些及时站出来的人——用沙袋和临时垒起来的土堤同洪水搏斗——仅仅是在等着河水涨到顶点。

他们的家得以幸免。

现在,他们的自信又恢复了。

他们今晚睡在自己的床上。

但是他们也担心,城市还能承受多少水?

雨在夜空中潜伏着。

在河西边,令人心碎的程度最深,损失最为严重。

在莫米和圣乔,水逼近防洪堤顶部。

居民们爬到防水墙上察看水的最高线,他们在寻找希望的迹象。

看到防洪堤还牢固的地方,他们就觉得有了希望;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一样淹没在水里。

难民们今天晚上讲了上千件事,都是他们看到和听到的。

有个人想起万布林大街上的一幢房子,那儿阳光春天般地暖暖地照在明亮的黄砖围墙上。

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在他们的小黄房子的前院里等待着。

那位绅士坐在走道上的一把黄色椅子上,膝盖上横着一根拐杖。

他的妻子黄色的头发已经斑白,站在那儿望着奇怪的人来来往往。

他们是一幅岩画,一张发黄的照片,不合时宜。

隔着一个街区的距离,水正沿着大街向他们逼近。

这个女人只会说结结巴巴的英语,她的丈夫只是点头。

糟透了的洪水,唉,糟透了的洪水。

水有多高了?

耸耸肩,他们将不得不离开吗?

一个虚弱的、不安的微笑。

谁知道呢?

她说。

谁知道呢?

邻近防洪堤的莫米地区,河水在那儿最宽也最深,低吟的河水在黑暗中翻滚。

几乎没有人站在街灯下的防洪堤上。

现在没有这个必要。

他们感到安全。

在像口袋一样的湖边地区,两条河的拐弯处,水没有漫出河道。

这里有一种乐观的信念。

星期六夜里难以入睡的焦虑结束了。

那里没有搭起的小屋子,也没有因洪水损害生活而感到的痛苦。

他们暂时逃脱了洪水,但是洪水就在眼前。

现在,午夜过后,城市沉入梦乡,3000名难民安顿下来,得到了食物供给。

仍有两个世界存在着。

湿和干,高地和低地。

两个世界被汹涌的河水和桥分开。

两种运气。

好运气和坏运气。

明天有希望达到河水顶点。

达到顶点,水就会退下去,无家可归的人会忘掉痛苦的记忆。

然后将重新挖掘出这些记忆加以回想。

但这都是明天的事了。

今夜仍有不安的睡眠,陌生的床铺,这场战斗的奇怪的空虚感——一部分失掉了,一部分赢得了。

今夜,在城市中间,仍然有破碎的心灵。

但是最坏的事已经过去了。

街道安静下来,一切都那么平静。

(选自《韦恩堡新闻哨兵报》,

1982年3月15日,李予阳译)

新闻背景:

在截稿时间的巨大压力下对重要事件的余波和未来发展做出展望,这是对新闻记者的一大挑战。

如果这种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么做难度就更大了。

美国印第安纳州《韦恩堡新闻哨兵报》的专栏作家丹·卢泽德却做到了这一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新闻稿既有对难民群体的描写,又有对万布林大街难民个体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灾难面前难民的焦虑紧张心态。

B.文中对万布林大街上一对老年夫妇的两段描写既营造了洪水逼近时紧张的气氛,又表现了灾民在洪水面前的沉着和镇定。

C.文中“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现在是午夜”“现在,午夜过后”等时间词语既写出了作者不同时段对灾情的观察,又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D.本文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但个别地方也不乏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洪灾的恐怖。

解析:

选B B项,“表现了灾民在洪水面前的沉着和镇定”错,文章写老夫妇两段表现洪水到来前家园的美好,凸显洪水到来的紧张气氛,表现了灾民对洪水即将到来的担心和无能为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全文以“市民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为线索,中间穿插白天救援工作的背景材料,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

B.文章一开始就切入现场,通过作者的观察提供给我们一个大环境:

街道一片沉寂而洪水发出阴险的响声,人们将要睡去但内心十分担忧。

C.作者用人们休息时表面的平静衬托出与洪水搏斗一天后的暂时松弛与内在的紧张,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推想:

洪水明天就会退下去。

D.这篇新闻报道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过后的现场,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等。

E.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市民们破碎的心,这样使得文章首尾照应;同时行文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渲染手法来表现灾区市民的危险处境等。

解析:

选BD A项,文章主要表现市民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时的情景以及焦虑担忧的精神状态,而不是表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

C项,“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推想”错,描写市民休息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对市民的同情,且作者并没有推测明天洪水是否会退下去。

E项,文章没有使用渲染的手法,都是通过客观的描写来表现灾区的情况的。

3.本文的题目有版本翻译为“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

你认为两个题目哪个更好?

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一)“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好。

(1)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这篇新闻主要描述了人们遭遇洪灾以及晚上入睡的情况,题目中“梦境”指灾民以及救灾人员在夜晚已经进入梦乡,而“沉入洪水”表明入睡的具体背景。

(2)表现了灾民的精神状态。

“暂安一夜”指灾民逃脱洪水后的暂时安定,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最坏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3)表现了对事件发展的预测。

这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因为天气的变幻无常,很难确定未来的情况,而题目中的“暂”字表现了对现实情况的推测,今晚是安定的,但明天如何不得而知,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忧虑。

(4)表现了对灾民的同情。

洪灾之后,作者希望灾民们能够暂时休息,并希望河水到达顶点后能退下去,大家都能安定地生活。

(示例二)“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好。

(1)涵盖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这篇新闻报道了该地区灾民受灾的情况和灾民被安顿下来后的情况,这个题目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2)形象地表现了灾民灾后的精神状态。

洪水使灾民们失去了一切,他们虽然已经脱离危险,但毕竟情况不容乐观,仍担心明天河水到达顶点后是否能退下去等问题,所以即便睡着了,也是不安的睡眠。

(3)表达对灾民的强烈关心。

新闻不仅报道洪灾的相关情况,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对灾民的关心。

报道中灾民晚上休息的特定场景就体现出了这一点。

(4)整齐,有文采。

这个题目十分整齐,且“园”“眠”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新闻实践(15分)

4.阅读下面的新闻,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5分)

3月12日,是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以来迎来的第一个植树节。

当日,在雄安新区9号地块一区第2标段设立的26亩“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林”,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300多名志愿者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去年秋季雄安新区已经植树26万株,今年雄安新区将种植10万亩苗景兼用林。

雄安新区9号地块总面积约1万亩,涉及雄县雄州镇、容城县平王乡两个乡镇8个村。

据了解,今年新区有严格的选树标准,并且对选中的每棵树都登记了二维码,为每棵树都制作了专属的“身份证”,扫描后就能详细了解到苗木的来源、树种、规格、产地等情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雄安新区今年将植树造林10万亩,且让每棵树都有“身份证”。

5.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5分)

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所需要的12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中,有11个是2008年奥运会时使用过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遗产还包括便利的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丰富的办赛经验。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

作为主赛场的张家口崇礼县除了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山体在坡向、坡度、垂直落差、空间体量以及温度、气候等方面,也非常适合滑雪运动的开展,此地还举办过多次国际雪联的高山滑雪积分赛。

根据规划,北京赛区至延庆赛区高铁运行时间为20分钟,而延庆赛区至张家口赛区为30分钟。

另外,从2013年起,北京投入1300亿美元开始实施为期5年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预计到2022年,期待中的“奥林匹克蓝”将长伴人们的生活。

同时,升级传统产业、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等带来的红利将会惠及整个区域,从而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要读懂材料的基本意思:

整个材料共有两段,第一段讲中国举办冬奥会有场馆基础,有经验,有自然条件;第二段讲中国举办冬奥会在交通、环境等方面的保障。

总之文段从自然条件、经验、基础保障等方面说明中国举办冬奥会的可行性。

其次,概括时要注意把所有基本要点(即条件、经验、基础保障)包括进去,同时注意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

办冬奥会,中国有条件,有基础,有经验(或“中国有条件、有经验、有保障办冬奥会”)。

(5分。

如答“中国举办冬奥会有信心”“中国举办冬奥会具有可行性”之类笼统概括性句子得4分,如答“中国有能力举办冬奥会”之类的意思有偏移的得3分)

6.根据下面的新闻,在横线上把这则新闻的导语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不超过30字。

(5分)

在齐齐哈尔市发生的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的处理问题上,日本政府声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外交部就此发表讲话。

日本政府10月19日就齐齐哈尔市发生的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发表声明,决定向中方支付武器处理费3亿日元,并要求中国政府在公开场合说明这3亿日元并非是给被害者的赔偿,而是支付给处理这起事故的相关单位和医疗机构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