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338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材料二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材料三

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年8月23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4分)

(2)这些宗教主张有何历史影响?

(3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给我们什么启示?

5、阅读下列材料(26分)

材料一穆罕默德·

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马克思

材料二

明治政府颁布的地契1872年新桥至横滨的铁路开通后的情景

明治维新时期的新式学校日本1897年创立的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

——官办的八幡制铁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

(9分)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谈谈其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10分)

(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在遭受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开展的,但最终的结局不同,请简要分析其结果不同的原因。

(7分)

6、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2分),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分)?

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4分)。

(说明:

答题时要注意概括论述,不要罗列具体过程。

)(共8分)

7、阅读材料(共14分):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

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

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

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

“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

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3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2分)。

9、(9分)下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人)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600

7954

1879

287

42000

51937

表格反映了俄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结合表格说说俄国1861年改革与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关系。

10、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

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

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木战争的宣言”。

……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分界线。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的弱点,过去外界所没想象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1)《人民的英国史》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

你是否赞同?

为什么?

(5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木战争的结果怎样?

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

(3)通过材料了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11、(9分)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

试结合所学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2、历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毁誉莫定,如宋人邵伯温在《闻见录》中说:

“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至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

”近人梁启超在《王荆公》中说:

“(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

实国史上、世界史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

”试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加以评论。

(16分)

13、(9分)一首歌颂王安石功绩的诗:

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

……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北宋)韦骧《钱塘集》

诗中提到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

(3分)你怎磁理解这首赞诗?

14、在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其功不可没”。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

周道既衰,而民不从。

秦(秦国)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遂王诸夏。

……使民无得擅徒,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必农。

——《商君书·

垦令》

材料二(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更代相付。

卖者坐如律。

——《魏书》卷110《食货志》

材料三

(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分配,禁止买卖。

(三)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

(1)据材料一,“灭庐井而置阡陌”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材料说“(井田)废久矣”,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材料一看,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

(2)据材料二,北魏推行什么土地制度?

土地分配的特点是什么?

这一土地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材料中的“土地制度”变革情况怎样?

推行此土地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这种土地制度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你如何认识“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

16、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

在历史课上,老师让同学就“改革在中外历史上的作用”展开讨论。

(1)以下是几位同学讨论的记录,请将其补充完整。

 

王辉:

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

19世纪60年代, 

都是通过这咱形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

李强:

我同意王辉的观点。

这两个国家的改革方式是一样的。

都是 

的改革,而且改革结果都带有一定的局限,表现在 

刘芳:

我认为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比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 

,其特点是 

意义是 

张亮:

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比如中国近代的 

(2)除以上观点外,改革还有什么作用?

请你参与讨论,发表你的看法,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17、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

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

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

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分)对此应如何评价?

(2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分)

18、(9分)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政策的调整,但它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是渐进方式的。

请填充下列表格:

改革人物

改革任务

历史地位

证据理由

亚历山大二世

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明治天皇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光绪帝

二十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倾向。

——摘自《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摘自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21日)

(1)结合你的认识,指出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主要历史依据。

(2)结合你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根据材料,结合你的理解,扼要指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共同点。

选修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试题参考答案:

1、

(1)梭伦改革中“解负令”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鼓励发展工商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这就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

对国家政权机构的民主化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

(3)克里斯梯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正是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沿着梭伦的方向推进改革,才使得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2、

(1)反对“赎罪券”得救,主张“因信称义”;

同罗马天主教彻底决裂,建立新教。

(2)进一步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了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3、性质:

是一场以宗教改革形式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是文艺复兴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典型事件:

德国的马丁·

路德改革;

瑞士的加尔文改革;

英国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

天主教措施:

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

继续强化宗教裁判所;

网罗狂热信徒,组建反新教团体,破坏宗教改革。

4、

(1)马丁•路德:

灵魂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是否购买赎罪券。

加尔文:

得救在于上帝,发财致富是上帝的恩赐,应予以肯定。

(2)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天主教神学和教皇权威,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宗教理论支持。

(3)宗教改革后,天主教分裂出新教,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

信仰问题不能靠诉诸武力解决,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

5、(共9分)

(1)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有利于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1分),是为对外扩张服务的(1分)。

因而具有明显的封建性(1分)。

但是必须看到,阿里的各项改革措施有助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进入埃及(1分),因而在客观上又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成长(1分)。

当然,由于人民起义的冲击,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和欧洲列强的干涉(3分),最终失败了(1分)。

(2)(共10分)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1分);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1分),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分);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1分);

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1分)。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1分),逐渐摆脱了民族危机,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分),但土地政策制约了工业的发展(1分),封建主义残余和军国主义的扩张给亚洲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1分),尽管教育上文明开化,但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不利于社会民主进步(1分)。

(3)(共7分)阿里改革措施不力,发展工业面临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困境(1分),改革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引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动摇了其统治(1分)。

最根本的是其改革加强封建统治和对外军事扩张(1分)。

日本明治维新前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1分),向西方学习比较深入(1分),且结合本国国情加以深化,改革措施有力适当(1分),得到比较广泛支持(1分)。

6、(共8分)

(1)俄、日政体:

俄国为沙皇专制(1分),日本为天皇制(1分)。

(2)主要差异:

英法为民主政治体制(1分),俄日为专制主义政体(1分)。

(3)历史原因:

英法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革命(1分),对封建制度改造比较彻底(1分);

俄日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改革(1分),对封建制度改造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分)。

7、

(1)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制衡的思想也可)(2分)。

如颁布土地法令上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

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如果持肯定态度,理由如下:

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制度,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

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

如果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

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

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以得4分)

(3)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或“置产兴业”政策(1分)。

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

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扶植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

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等。

(4)改革创新、坚强不屈的改革精神等。

(2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8、

(1)矛盾:

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

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2分)原因:

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

(1分)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

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不符合实际。

(1分)这部分农民仍受控制于社区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9、19世纪中后期俄国近代工业发展加速。

(2分)经济上:

废除农奴制,解放劳动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

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3分)政治上:

仿效西方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城市和地方自治结构的建立,保证了资产阶级代表在自治机关中的主导地位,使政治专制的俄国出现了民主气息。

(3分)这些措施推动俄国向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0、

(1)原因:

英国是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

不赞同,冲突的原因是两国在土耳其的扩张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俄国失败,俄国退出比萨拉比亚一部分地区,丧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

(3)农奴制导致俄国的落后。

11、答: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通过迁都洛阳、改行汉制、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5分)全盘汉化,忽视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跋部逐渐融入其他民族。

(2分)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

12、

(1)邵伯温站在保守派大地主、大官僚的立场上,完全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甚至把北宋的灭亡也归罪于王安石变法,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王安石变法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也是有成效的。

通过变法,政府的收入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增强了。

正是因为变法法令被废除了,挽救封建危机的过程被中断了,才导致“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

(2)梁启超站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立场上,肯定了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积极主张革新变法,这是他正确的一面;

但是他又过分夸大了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这又是他不正确的一面。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王安石变法法令最终是被废除了,其作用是有限的。

其次我们还应该看到,王安石变法不可能解决当时社会的根本矛盾,也就是不可能起到“一扫之”的作用。

13、答:

(1)均输法、保甲法、农田水利法等(3分)

(2)该诗较客观评价了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措施,反映王安石变法较得人心,也反映王安石变法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农业发展、外贸繁荣等。

(3分)但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此诗过高评价了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14、答: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1分),但它符合但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1分)。

维新派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1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1分),这是爱国的进步的(1分),在社会上起到了启蒙作用(1分)。

维新派和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1分),展开了与封建思想正面的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分)。

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倡导西学,要求废除科举制,改革教育制度,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2分)。

维新派培养人才,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分)。

正因为有了维新变法,才有后来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等,才有了资产阶级掀起的辛亥革命(1分)。

15、答:

(1)实质: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原因:

铁器和牛耕推广,新兴地主的经济、政治势力增大;

思想:

重农。

(2)制度:

均田制;

特点:

按生产资料拥有(如牛)、人员差别(官民不等)等分别。

具有阶级等级性。

作用:

有利于农业恢复,保证了税收。

(3)变革:

变封建土地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