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35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2)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的矛盾,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

批判。

2.代表作品

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和俄罗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1)《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战争与和平》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3.作品特点

(1)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2)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格外犀利,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

1.背景:

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2.代表:

高尔基在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母亲》,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

之作。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1.背景

(1)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幻梦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

(2)文学艺术领域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2.特点:

现代主义作家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地渲染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

3.代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诞派。

法国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是这一艺术流派的开山之作。

4.地位:

现代主义流派给文学艺术领域带来强烈冲击与震撼,丰富了创作理念和手

段,与现实主义流派互相渗透,形成欧美文艺异彩纷呈的多元发展局面。

[轻巧识记]19世纪以来的文学

[易错提醒]

(1)19世纪以来各文学流派反映了时代精神,但它们决定不了时代精神,决定时代精神的是一定时期的经济生活,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相当明显,它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批判是冷静而深刻的,但批判之后对于如何改造社会,如何寻找出路的思考又是不够的。

[概念阐释]浪漫主义(Romanticism)

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

浪漫主义的含义非常广泛,但课文中所指的“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不仅表现在文学领域,还影响了音乐、美术、哲学等众多领域。

[名师点拨]

19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历程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

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

在创作风格上,刻意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雪莱、拜伦是杰出代表。

(2)19世纪30年代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中的罪恶现象,巴尔扎克、列夫·

托尔斯泰都是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3)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

1.浪漫主义文学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普遍失望,揭露丑恶现实,憧憬美好未来。

拜伦和雪莱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唐璜》和《西风颂》分别是二人的代表作。

2.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在文学领域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潮流。

代表作品有《人间喜剧》和《战争与和平》。

3.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应运而生,以高尔基的《母亲》为代表。

4.现代主义文学代表——荒诞派盛行,展示了人生和世界的荒诞,体现了人们面对社会现实的迷惘与无奈,开山之作是法国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区别

[材料一]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

……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

[材料三]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

世界。

——韦勒克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各自产生的背景如何?

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区别?

[教你读史]

材料一以省略号分层,从前后的层意中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从“赤裸裸的利害关系”、“现金交易”等方面分析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经济

背景。

材料三从“排斥”、“不需要”等关键词中理解现实主义抛弃了浪漫主义的主观幻想,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的罪恶。

[提示]

(1)浪漫主义文学:

①背景:

法国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使人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②表现手法:

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有幻想和传奇色彩。

(2)现实主义文学: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

(1)描写对象: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则强调再现剖析社会现实。

(2)表现手法:

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有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则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思想内容:

浪漫主义文学抨击封建专制,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实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地揭露和强烈批判。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材料]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说,现代派文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文学,它们反对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反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

在艺术手法方面,现代派文学反对传统的表现手法,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语言的鲜明性,他们的作品往往是故事情节怪诞,时序颠倒,人物形象模糊抽象,并喜欢使用隐晦难懂的象征性语言。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简编》

根据材料,分析现代主义文学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将材料以句号为界分为两层意思,一是“文学发展”,二是“艺术手法”。

[提示]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1)现代主义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与绝望成了他们不断重复的主题。

(2)现代主义文学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反传统的,因此被称为“反文学”,它的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

(3)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它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及影响

1.产生:

浪漫主义文学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时期的产物,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张扬。

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2.影响

(1)浪漫主义文学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鞭挞了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的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2)它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歌颂民主自由,尽情抒发他们的爱国情感,热情洋溢地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二、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

项目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社会

根源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始逐渐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普遍的危机感,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的人便通过文学表达自己情感

时间

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

兴起于19世纪晚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盛时期,成为西方文坛的主流

特点

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题组一浪漫主义文学

1.18~19世纪,欧洲、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

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

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当时人们()

A.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B.对科技发展的期盼

C.对自然王国的理性描绘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解析:

选D工业革命前后,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暴露,参照启蒙运动构建的理想,人们对现实充满失望、不满,于是转向关注内心与自然,描绘新的理想,浪漫主义兴起,故D项正确。

2.古巴诗人胡安·

克莱门特·

塞内亚(1832—1871年)创作的诗歌:

“我和鸟儿一起,向着天空高唱,在快乐的歌声中,注入深深的悲伤……啊,请将我运回故土,让我用自己灼热的光芒去温暖古巴的太阳。

”这首诗歌()

A.浪漫地讴歌国家和民族独立

B.真实地反映了古巴的社会现实

C.控诉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罪恶

D.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选A解读题意可知作者用夸张抒情的词句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独立的向往和歌颂,故体现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3.恩格斯指出: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情境催生了()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批判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选B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是当时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故B项正确。

题组二现实主义文学

4.恩格斯在《致玛·

哈克奈斯》的信中说: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下列文学流派符合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古典主义文学B.启蒙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D.现实主义文学

选D由“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可以判断出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体现,故D项正确。

5.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

”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选C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想象力,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初,排除A、B、D三项。

6.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文学流派逐渐发展成为文学的主流。

下列属于这种文学流派的作家是()

A.巴尔扎克B.海涅

C.雪莱D.普希金

选A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文学流派,此学派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故A项正确;

雪莱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海涅是德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斯塔尔夫人说过:

“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

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忧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A.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D人性解放的渴望

选A题干中的“忧郁”反映了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2.“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喜欢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

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选B材料所示的创作风格应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对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是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故B项正确。

3.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

这些“拜伦式英雄”的出现反映了()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动时代的梦幻理想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电气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选C依据所学知识,拜伦是19世纪初期英国的著名诗人,其作品风格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浪漫情怀,故C项正确;

光荣革命是1688年与题干所体现的时代不符,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D项说法是属于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4.“文学霸权,就渐渐移到自然派手里来。

那些名著,就是极翔实极明了的试验成绩报告。

又像在解剖室中,将人类心理层层解剖。

纯用极严格极冷静的客观分析,不含分毫主观的感情作用。

”这里的“自然派”指的是欧美的()

A.浪漫主义文学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无产阶级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选B材料“纯用极严格极冷静的客观分析”符合批判现实主义“注重细节描写”、“注重客观、真实”的特点,故B项正确。

5.雨果认为巴尔扎克描绘了“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

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聚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

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由此可见,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所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的重大历史价值是()

A.塑造典型社会的典型人物

B.促使文学的体例更加完善

C.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

D.找到人类解放的正确出路

选C塑造典型社会的典型人物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不是历史价值,故A项错误;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写作特色上发生了变化,在文学体例上没有完善,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汇聚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俄国革命的镜子”可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故C项正确;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只是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的弊端和问题,并没有指出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故D项错误。

6.“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点,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与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

”与此作品流派最为相似的是()

A.《战争与和平》B.《巴黎圣母院》

C.《西风颂》D.《等待戈多》

选A材料中该作品“有它的整个社会”,反映出当时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符合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

《战争与和平》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正确;

《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7.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

“……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

——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

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样走呢?

”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D.《十日谈》

选B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在路上》体现了人们的迷惘和无助,这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与《等待戈多》的风格一致,故选B项。

8.爱尔兰作家詹姆斯·

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突破逻辑严密的传统心理描写方法,运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手法,直接展示人物潜意识,再现当前、过去情景,或对未来的想象,不受时空和逻辑限制,貌似紊乱,实则高度真实。

这部小说的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无产阶级文学D.现代主义

选D依据材料内容“突破逻辑严密的传统心理描写方法,直接展示人物潜意识”、“不受时空和逻辑限制,貌似紊乱”可知这部小说的创作风格是现代主义,故D项

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在评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

“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

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材料二列宁在《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

“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

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

(1)材料一中恩格斯为什么如此评价巴尔扎克?

(6分)

(2)列宁为什么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举例说明)(8分)

(3)从恩格斯和列宁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两位作家作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分)

回答问题时应结合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特点来理解材料,组织答案。

答案:

(1)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战争与和平》通过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把众多人物与事件组织到一起,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再现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

(3)都是现实主义作品,都反映了各自国家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