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2422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市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亿元,年均增长%,是2005年的倍。

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市位次不断前移。

——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

开展《六合区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完成新一轮《六合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六合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一区三城”框架初步拉开。

全力实施大拆迁。

完成六合机场、六合新城一期、步行街等重点地块拆迁,五年累计完成拆迁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

全力推进大投入。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52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倍;

累计投入城乡建设资金260亿元。

全力开展大建设。

完成西部干线、东部干线、六合大桥等重点工程,实施“街巷提升工程”、“农村水泥路村村通工程”,新增二级以上等级公路279公里、农村水泥化道路600公里,显著改善城乡居民交通环境;

实施滁河环境综合整治、城乡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农村当家塘清理等民生重点工程,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着力推进生态建设,完成第一期小化工专项整治任务,五年累计绿化造林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森林覆盖率达%,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顺利实施六合行政区和化工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园区带街镇发展方式;

实施撤镇建街和撤村并村工作,行政村由234个减少为132个;

继续深化完善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农林场圃事转企改革;

实施公务员和教师工资制度改革,全面兑现公务员“阳光工资”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

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一主多辅”投融资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辖区内金融机构五年累计新增贷款超过250亿元;

积极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区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总数突破300个。

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引进各类人才万名;

与上海市金山区、广州市天河区等缔结友好区;

实际到账注册外资五年累计达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倍;

外贸出口累计突破亿美元,对外劳务输出累计完成亿美元。

——人民生活提升新水平。

居民生活不断改善,预计到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分别突破25000元、10000元;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38%;

新建各类住房857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平方米。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

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万个,实现再就业人数万人,农村低保标准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140元提高到300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江苏省体育强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等称号,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世代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

“十一五”的成功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始终坚定不移突出科学发展第一要务。

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强化科学发展意识,坚定跨越发展信心,在发展中提炼“三不五干”新六合精神,在发展中提升“三年翻番”工作目标,在发展中不断创造“六合经验”。

二是始终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第一方略。

坚持走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要素集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构造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轻工纺织三大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二五”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现价),工业投资年均增长%,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

三是始终坚定不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集中精力、集聚要素,全力推进和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是始终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积极构建平台、创新机制、改善环境、优化服务,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千方百计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全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开拓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五是始终坚定不移加强民生建设。

突出“富民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城乡居民收入、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六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

发展速度不够快,综合实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发展质态需要进一步提升;

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大,要素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够均衡,统筹城乡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城市总体功能不够完善,城市品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发展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机遇大于挑战。

第一节 

发展机遇

——国际产业新一轮调整转移的机遇。

一方面,以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世界技术革命,有利于推动我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国际产业分工方式由以产品为界限的分工逐渐向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分工发展,国际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从简单贸易一体化转向推动全球贸易与投资一体化方向发展,也为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

——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将处在高速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带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改善民生成为国家宏观政策的重要取向。

国家将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模式转型,满足人民群众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求。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劳动报酬。

这些宏观因素都为六合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区域发展加速一体化的机遇。

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为我区更多的承接上海、浙江以及苏南地区产业转移辐射创造了条件。

随着南京都市圈区域合作的日益紧密,六合作为南京连接滁州、扬州以及苏北地区的前沿和枢纽的战略地位更加显现。

此外,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全域统筹、一体发展”战略,也将为具有后发优势的我区迎来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

——南京青奥会及重大功能性项目实施带来的机遇。

2014年第二届青奥会将在南京召开,作为青奥会相关比赛和训练基地,为六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金牛湖新城建设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创造了优势条件。

随着六合机场、宁启铁路复线、长江四桥、江六高速、南京绕越东北环、市域快轨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六合作为地区性枢纽的城市地位。

这都将进一步提升六合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影响力,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大契机。

——六合城市定位调整的机遇。

新修订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将六合定位为江北副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服务和辐射安徽、苏北等地区的区域副中心;

实施相对独立发展策略,按照相当于主城同等水平的要求提升服务功能,加快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结构与服务体系。

江北副城的规划建设,为我区跨越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将极大地推进全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为“十二五”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战略空间。

第二节 

面临挑战

——扩大经济总量与提升发展质量面临新挑战。

“十二五”期间,六合将向工业化中后期迈进,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快发展,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以提升区域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又要大力推进转型发展,坚持将扩大投入规模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狠抓优质项目推进,强化新增长点培育,以增量带动存量,逐步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

——城市功能提升面临新挑战。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相匹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进入工业化中期的产业结构不相适应。

现有城市规模偏小,城市配套能力较弱,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的快速扩张等对地方财力和融资能力带来了新的考验。

——统筹发展面临新挑战。

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增收特别是纯农户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经济薄弱村比例仍然过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任重道远,村级能力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生态环境建设面临新挑战。

重化工产业依旧占据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单位GDP能耗高居全市第一,节能减排和绿化造林任务较重,生态区建设压力巨大。

——区域竞争面临新挑战。

随着南京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我区将要面对南京及周边同能级区县更加直接的竞争,实现跨越发展、总量提升、“学江宁、赶浦口、超靖江”的目标压力较大。

第三章 

发展阶段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实现跨越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立足“十一五”打下的良好基础,把握重大发展机遇,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六合经济社会将迈入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互动并进的新阶段。

——经济发展的跨越期。

预计2010年末全区的经济总量达到41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万美元,标志着我区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也将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加速阶段。

——产业升级的关键期。

随着“三个发展”全面推进和江北副城的加快建设,我区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主导产业链式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趋势将逐步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互动发展,产业优势将进一步彰显。

——城市建设的加速期。

随着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相继举办以及南京江北副城的规划建设,六合城市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十二五”期间六合机场、长江四桥、轨道11号交通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一区三城”和新市镇建设初具规模,城市服务功能全面增强,区域性枢纽城市地位进一步彰显,六合副城能级和知名度步入上升通道。

——社会发展的优化期。

社会发展由注重总体发展向注重均衡发展转变。

“十二五”期间将更加强调社会事业发展的公平性和均等化。

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收入分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第二篇 

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第四章 

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创新跨越发展为主线,以“迎接南京青奥会、实现六合新跨越”为主攻方向,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三轮驱动”,着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服务业特色化、高效农业规模化、城市建设现代化,全力打造“生态六合”、“人文六合”、“活力六合”、“文明六合”、“幸福六合”,奋力推动六合在新一轮发展中崛起振兴、争先跨越,确保到2015年与全市同步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

第五章 

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坚持以下五大发展战略:

——创新发展战略。

坚持科技、教育和人才事业优先发展方针,广泛吸纳创新要素,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传统产业升级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渗透,着力构造创新型产业体系;

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统筹发展战略。

坚持全域统筹、一体发展,着力推动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坚持富民优先,加强社会建设,提高居民财富积累和社会保障水平;

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实现区域和谐发展、共同富裕。

——集聚发展战略。

坚持组团式发展原则和主体功能定位,合理布局产业、城镇和人口规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着力做大园区、集聚产业,做强城市、集聚资源;

做优环境、集聚人才,有效提高国土开发效率和单位产出率,推动六合由“耗散型”、“过境型”城市向“集聚型”城市转型。

——特色发展战略。

坚持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原则,发挥六合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园区、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在全省、全国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簇群”;

坚持新型城市化发展方略,强化富有六合人文特色的城市功能建设和品牌塑造,努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绿色发展战略。

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方针,树立节约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环境质量,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绿色增长,以生态文明优化经济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第六章 

发展定位

“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定位是:

——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高端化,构建以绿色石油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轻工纺织三大支柱产业为主体,以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信息软件五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建设江苏省高效生态农业领先区。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力做大特色蔬菜园艺、健康规模养殖、富硒农副产品和生态休闲四大支柱产业,力争现代农业全市率先、高效农业全省领先。

——建设南京都市圈现代服务业特色区。

依托大都市、借力大交通、服务大企业,重点打造江北化工产品交易中心、江北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江北港口(空港)物流中心、江北生态旅游集聚中心,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建设南京江北现代化宜居新市区。

以国际视野和长远眼光,构筑以雄州主城为核心,大厂组团、龙袍组团、金牛湖组团为支撑的“一心三极”城市发展总体格局,彰显生态、人文、宜居特色,实现城市功能、环境质量、人居品质的全面提升。

“十二五”期间,在“四区”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将重点完善以下三大城市功能:

——区域性枢纽城市。

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宁启铁路复线、江六高速、长江四桥、六合机场、城际轨道交通、长江深水码头及航道拓深等区域功能性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六合在南京都市圈及苏皖地区的区域性枢纽城市地位。

——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

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加快构建以现代都市型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载体的具有六合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

——绿色生态宜居城市。

突出生态宜居发展取向,进一步加大“绿色六合”建设力度,注重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努力把绿色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资源,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国家级生态区。

第七章 

发展目标

按照“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十二五”六合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到2015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十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力争实现翻一番,确保与全市同步实现基本现代化。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1万元;

财政总收入突破180亿元,年均增长26%;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4%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0亿元,年均增长20%。

“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40亿美元,年均增长18%;

外贸出口累计突破35亿美元,年均增长15%。

——经济结构显著优化。

工业增加值突破65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达325亿元,年均增长17%;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到3:

67:

3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

城市化水平达到60%;

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45%以上;

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15%;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超过5%;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专利授权量达到300件。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5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1000元,力争五年实现倍增;

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97%以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10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0%以上;

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减少11%,SO2排放量减少%;

城市绿化覆盖率低达44%;

森林覆盖率达24%;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6分。

——公共服务显著完善。

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0%;

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320平方米;

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第三篇 

发展任务和发展重点

第八章 

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构建高端化、服务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高端化,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协调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高端化,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努力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形成以高端化的先进制造业为主导、配套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规模化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1、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加快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和“千企升级”计划。

大力发展绿色石油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三大支柱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由制造向创造、由重总量向重质量、由加工型向服务型为主的转型升级;

做优做强数控机床、水处理设备、粘胶纤维、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链,培育一批上下游产业完整匹配的产业链、生产加工相互关联的产业簇群、以及工艺精细化或产品精细化的特色大宗品,加快实施南热、华能等电力企业“上大压小”、“脱硫改造”项目,以及南化公司等传统化工企业“优化重组”项目。

到2015年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400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达90%以上。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和“文化产业突破计划”,依托大都市、借力大交通、服务大企业,以城市化、工业化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配套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能力,提升服务业层次和规模。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文化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重点构建空、港、铁、路“四位一体”的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南京江北副城现代化综合商贸中心;

依托“民歌之乡”、“美食之乡”、“雨花石之乡”、“农民画之乡”文化资源和平山、金牛湖体育运动资源,着力打造集历史传统、民俗风情、体育运动、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富有六合特色的文化体育产业集聚区。

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幅不低于25%;

到2015年,建成2家5星级、3家4星级酒店和万达广场等一批综合性商贸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5%以上。

3、优化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以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优化生态、保障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展都市型农业功能,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411”农业规模化工程。

重点发展蔬菜园艺、健康规模养殖、富硒农副产品和生体休闲四大主导产业,2015年四大产业产值均突破10亿元;

建设富硒农产品、特色蔬菜、雨花茶叶、经济林果、波杂肉羊等十大规模化生产基地,培植远望富硒农产品、大圣水芹、龙袍汤包、超大蔬菜、平山茶叶等十大农副产品知名品牌。

到2015年,全区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65%以上,其中设施农业面积达2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0%;

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家,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加工农产品占上市农产品40%以上。

4、积极发展建筑业。

围绕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建筑业目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技术进步,促进行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强行业整体素质,构建建筑市场诚信体系,推动建筑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粗放型向集约型、速度型向效益型、传统施工型向绿色施工型的转变,提升建筑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

到2015年,建筑业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80亿元,创建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3家以上,一级专业承包资质企业5家,力争实现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零的突破。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由过分依赖投资拉动和物质消耗转向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上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着力培育新兴产业。

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把新兴战略性产业作为优化结构、提升质效、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突破口。

努力培育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密集度高的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软件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水处理设备、生态环保装备、生物医药、粘胶纤维、特种织带、纯电动汽车等产业链。

2015年全区从事软件服务的企业达20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收入力争突破50亿元。

“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幅不低于25%,建成六合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基地、中山科技园节能环保基地等新兴产业基地,力争建成国家级环保装备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

2、着力打造创新载体。

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努力提高区科技创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江北分中心孵化科技型企业和成果服务转化能力,发挥南京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政产学研金”合作,年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校企联盟突破20个。

到2015年,各类科技创业园规模达15万平方米;

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以上科技创业园5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创业园1家。

加快人才载体建设,积极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建设化工园国家级化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