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49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docx

518修改第9稿成果简述书

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申奖成果简述书

成果名称:

《特教学校干预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的策略研究》

针对智障幼儿体质弱、能力差、入学难以及家庭负担重、矛盾多、观念旧、缺方法等问题,课题组从“从根本上改善智障幼儿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提高其生命质量”的角度出发,连续三年开展了“贫困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形成了“3(学校集中康复每年三个月)+9(家庭自主训练每年九个月)”的干预模式,实现了康复有效率100%、家长满意率100%的目标,受到了上级领导及北京联合大学许家成院长、重庆师范大学张文京教授等专家的好评,已经走在全省前列。

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深刻剖析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布“中国每30秒降生一个缺陷儿,其中以智力残疾所占比例最大”。

如何关爱这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对其人权、发展权予以充分尊重和保障,是倍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然而,由于底子薄、起步晚以及观念、体制、投入等方面的原因,与全球倡行的“全纳教育”、“医教结合”的潮流以及国内突飞猛进的普通幼儿教育相比,残疾幼儿的受教育状况还十分落后,缺乏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和充足的专业机构。

以我市为例:

六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都只面向六岁以上的适龄残疾学生实施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精通特教与幼教的人才稀缺;家长往往需要找关系讲好话多交钱才能进入普通幼儿园,而即使勉强接收也无法提供专业的教育,大多都是随班混读或随班就坐;家庭普遍重医或重养轻教,年轻父母要么辗转多地诊治,要么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由老人照看;仅有个别家境宽裕的月均花费数千元到北京、上海等地私立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明显但耗费太多人力、财力、精力,无法长期维持……现状不容乐观,面对焦急无奈的家长,特教学校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作用,探索一条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模式,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势在必行。

近年来,智障学生的比例逐渐上升,我校一直希望在学前特殊教育领域有所作为,但囿于条件简陋、经验不足、人手紧张、设备缺乏,虽然倍感焦灼却始终从未放弃尝试的想法。

2010年起,在市残联的资金支持和业务指导下,对全市25名0~6岁城乡低保户且有康复潜力的智障幼儿及其监护人进行为期三年的早期康复训练。

通过前期的调查访问和预试验,我们发现困难远比想像的多:

25名智障幼儿自然条件分类

年龄

残疾程度

家庭背景

养护方式

教育经历

0~2岁

7

中度

9

农村

15

父母照顾

6

一直在家

22

3~4岁

12

重度

10

城市

5

隔代抚养

14

医院矫治

2

5~6岁

6

极重度

6

福利院

5

他人照看

5

幼儿园就读

1

一是智障幼儿障碍十分严重,个体差异极大。

经市妇幼保健院和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与我校教师联合测查鉴定,参训幼儿残障程度普遍严重,部分还患有多重残疾,其中脑瘫

25名智障幼儿主要能力分类

饮食

吃奶粉4人,需喂12人,半协助4人,独立进食5人。

大小便

无法控制6人,需协助13人,需提醒4人,自行处理2人。

站(走)

不能站8人,依靠工具短时间站6人,独立站、慢走8人,小跑3人。

表达

不会讲10人,能眼神或动作示意6人,能讲简单字词6人,能对话3人。

行为

多动3人,自伤1人。

情绪

狂躁2人,胆小5人,任性4人。

25名智障幼儿发育商分布图

发育商26~35

9人

发育商

46~55

4人

发育商≤25

8人

儿5人、自闭症2人、唐氏2人,年纪最小的仅9个多月,成因各自不一,基本没有入学经历,身心发展极不平衡,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识、适应行为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学习能力十分落后。

发育商

36~45

4人

如小华先天发育畸形,至今口齿不清;小普怀是早产儿,双肾结石,只能吃流体食物;小晨曦双手难抓握,喝水用奶瓶,吃饭要人喂;小欣语因病毒性脑炎导致癫痫,意识不清,无法与人交流,很少对外界事物感兴趣,表情呆滞,经常大小便失禁;小涵出生时被遗弃,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闭合不全,但肢体协调性较好;小周晨全身肌肉无力,说话需特别用力,语速缓慢;小坤在5.12地震时惊吓过度不慎高烧,坐不稳;小蓓缺乏安全感,只亲近家人,看到陌生人就躲开。

二是家长观念与素养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合力。

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让家长具有特别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也体现了勤劳、淳朴的品质。

此次陪训的监护人以奶奶或外婆为主,普遍来自农村,没有固定职业,小学文化占60%以上,20%左右不识字,在思想、经济、习俗等方面承受了多重打击,长期操劳压抑,患有头晕或腰椎、肩膀、肠胃疼痛等心身疾病,家庭气氛比较紧张、矛盾突出。

“为了娃娃把心都操碎了、气也呕够了,希望渺茫,认命随缘,过一天算一天,想尽办法把他养大”是普遍心态,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孩子的价值和潜能,始终着眼于“弥补不足”而忽视全面培养,总是短暂热情而难以持之以恒,依赖思想较重。

如小成雅的外婆十分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包办代替,让孩子变得更加任性,总是随心所欲,每天都要端着碗到处追他,没一个小时吃不完;小江的姐姐和小蕊的妹妹都是先天智障,其家长心灰意懒,沉默寡言,很少与别人交流,常是静静地带着孩子呆在屋里;小光林的奶奶以为做手术和吃药就能把娃娃治好,多次提出要求进医院看医生;小春华的妈妈因牵挂家务、农活、走亲访友,隔三差五请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理应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家长率先改变了、进步了,孩子才能受益。

此外,学校教师平均年龄29岁,70%没有育儿经验,对组织亲子三方互动课堂、运用现代康复技术等方面还在边学边干;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认为弱智无用,政府花点钱养着就可以了,搞康复是劳民伤财,迫切需要消除偏见、唤起同情、增加关注度并付诸行动。

所以,我们带着真问题开展教育科研,引领家长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段旅程。

二、实践与研究的碰撞——探究完善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的“道”、“法”、“术”。

课题组按照年龄层次、残障程度、能力水平把幼儿分成四个班级,有针对性地安排师资、设置课程、环境创设和组织教学,在开放融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从康复理念、实施法则和操作技术三个维度具体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1.建构了特教学校干预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的“3+9”模式。

学校干预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

通过持续三年、每年三个月集中康复训练,以课堂教学、个别辅导、家教讲座等方式,对教职工、幼儿及监护人进行康复理念、目标、技术、评估等方面的干预,统整校本康复资源,健全档案资料。

干预家庭

干预社会

校内干预

通过持续三年、每年九个月居家康复训练,以电话网络沟通、家访、填写表册等方式,对幼儿家长、亲友、邻居等进行思想观念、育儿态度、康复方法等方面的干预,开发方便实用的家庭康复资源,形成康复合力。

通过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四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出参观游玩、互动联欢、募捐等方式,对上级领导、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民间公益团体、志愿者等进行助残风气、帮扶措施等方面的干预,营造良好氛围。

 

2.确立了特教学校干预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的目标体系。

因人而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智障幼儿的身心特性、成长背景、学习经历、综合素质等个体情况,既有群体的共同目标,又有运动综合能力(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感觉统合训练等)、感知认知能力(包括运用多感官区分颜色、声音、气味、质感等以及认识物品并分类、排列等)、语言沟通能力(包括发音器官及气息训练、听指令、应答等,语言基础好在不同情境的日常交流中敢说、会说)、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喝、拉、睡、玩以及从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会自我照顾)、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认识自我、控制情绪、建立场合和角色意识、自我保护等)五个领域目标,还根据每位孩子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个体目标。

同时,分别针对不同情况的家长提出了包括转变观念合理预期、全家动员积极配合、积极学习掌握方法、举一反三持之以恒等目标。

要求教师精益求精,做到胸怀“六心”(永葆无私奉献的爱心、育残成长的信心、诲人不倦的耐心、无微不至的细心、阳光开朗的童心和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坚持“六要”(要与家长保持紧密合作,要经常了解家长的困难、倾听家长讲述心声并进行安慰开导,要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潜能和闪光点,要多表扬鼓励家长,要注意多做事、少许愿、少抱怨,要深入家庭帮助家长发现并积累家教康复资源)、工作“六认真”(认真学习现代康复技能,认真准备康复内容及器材,认真实施集中教学康复,认真开展个别训练,认真做好评估检测,认真完善档案资料)。

此外,还对与康复密切相关的校方、社会提出了相应干预目标,从而引领早期康复工作按照大方向、小步子地有序发展。

3.总结了特教学校干预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应遵循的原则。

遵循个别化因材施教、生活化回归自然、融合化共同提升、引导性补缺增能、趣味性喜闻乐见以及小步子、多重复等原则,并自觉贯穿到整个康复工作中去。

[早期康复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除了教室,操场、宿舍、食堂、公交车上……随处都是课堂;除了上课,吃饭、休息、看电视、散步……随时都在康复;除了教具,碗筷、庄稼、家具、电器……样样都可教育。

孩子们在这样亲切而自然的场景里,更加放松、自在、融入;老师和家长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事、物信手拈来,轻松而又实在。

4.拓展了特教学校干预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的三条途径。

(1)以学校集中干预为主导,引领早期康复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特教学校在残联指导下开展早期康复的常规流程是:

调查摸底→制定工作计划→筛查及智力评估→确定康复训练对象→问卷建档→制订训练计划、实施学校集中康复、进行居家训练并坚持反复→效果评估总结。

通过课堂教学、个别辅导、集体活动等方式对智障幼儿进行干预。

一是班级组织按照年龄层次、残疾程度、能力水平分成乐乐班、果果班、点点班、豆豆班,由班主任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健康晨检等;二是课程设置涵盖了课程标准到编写评估表册、教学内容以及建立课程资源库等,并完善了实施框架。

三是具体安排了早操活动、体能康复、运动游戏、角落游戏等19门课程,同时为不同层次幼儿确定了课程比例,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每日作息时间表。

康复课程设置表

类别

科目

运动综合能力

感知认知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名称

早操活动

体能康复

运动游戏

保健按摩

精细动作训练

感觉综合训练

感知训练

认知训练

角落活动

语言训练

唱游活动

音乐时间

自我照顾

点心水果活动

劳技课

居家服务

融合活动

社区参观体验

各类专业治疗

说明

旨在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可以与其他各类活动相结合,具体安排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形而定。

内容因孩子实际水平各有侧重,突出生活化。

渗透到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将课堂放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教育。

应寻求志愿者或团体的参与和帮助,为幼儿创设条件。

轻松愉快的课堂

通过参与康复、家教讲座、心理疏导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干预。

每班每天从早到晚间隔安排了4堂集体教学课,分别由不同领域的老师进行30分钟的集体训练。

课前老师把本堂课的目的、内容、方式告知家长,并准备好教具和学具,然后按照预设的课堂开始教育教学。

家长既需在旁照顾自己的孩子,也要认真看、听、记、想,知道老师“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要客串老师尝试指导孩子学习,并在课后围坐在一起交流、点评。

每个孩子每周会有2~3次教师指导个训,老师和家长深入交流,了解儿童最近的发展情况,并一起定位检查他在五大领域中“每一项能做到什么样”,然后讨论并确认本周的训练方案和计划,由教师辅助家长实施。

在每阶段的集中训练过程中,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策划组织联欢会,以演节目、做游戏等方式放松减压;即将结束时,学校都要评选“明星宝宝”、“模范家长”、“优秀教师”,让尽可能多的人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疏导解开心结]下午4点,学校的阶梯教室里,老师和家长一起观看记录片《星星的孩子》,真实的案例、相同的经历让大家感同身受,众说纷纭,烦恼得以宣泄,内心恢复平静。

“心灵家园”的志愿者定期到校和家长聊天交流,鼓励他们“娃娃将来好不好,关键就看现在舍不舍得付出”。

通过师德培训、教育科研等途径对教师进行干预。

一是师德作风打造好形象。

校园中既建章立制又充满温情人性化,老师每天都以阳光的笑脸面对身边的人,做到师长般言传身教、亲人般悉心照顾、朋友般谈天说地,永葆爱心、细心、耐心、童心和责任心,不拘一格,因势利导,为促使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助一臂之力。

二是理论素养达到新高度。

通过继续教育,掌、全人及全纳教育观、多元智能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等,将“一体化”、“零拒绝”、“最少受限制环境”等观点中的精华用于指导康复工作。

三是专业技能实现大提升。

校本研修已深入人心,读好书的习惯蔚然成风,或知识讲座、或特教论坛、或心得交流、或问题研讨,智慧在碰撞中绽放光彩;实行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对互助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重要师培活动一览表[2010年1月~2012年4月]

时间

内容

2010~2012

参加联合国儿基会、中残联举办的三期“地震灾区特校教师生活技能提高班”

2010.5

到学前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圣爱特殊教育中心等处参观学习

2011.5

参加全市第四届特殊教育学校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2011.6

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全省“灾后儿童保护项目—残障儿童论坛”

2011.7~8

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研修班、全省培智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全国特殊儿童心理卫生委员会2011年度年会

2012.4

全省残疾儿童康复骨干教师培训

(2)以家庭长期干预为主体,不断优化智障幼儿早期康复的支持系统。

一是以点带面,潜移默化,让亲友邻里转变观念,都来关爱并支持孩子早日康复。

康复训练累并快乐着

教师利用幼儿其他家庭成员到校来看望或接送孩子的时机,介绍孩子近期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情况,突出闪光点,让他用赏识的眼光、宽容的态度看待孩子的转变,以及这背后所蕴藏的艰辛、抛洒的汗水,由衷地说一声“孩子康复了就是不一样”、“老师辛苦了,谢谢你”,从而增强感恩意识,回家后将这种观点传递给全家人:

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抓紧时间,共同努力。

[家访搭成同心桥]肖老师去小江家探访时,准备了一个相册和一箱牛奶,虽然路途劳顿、几经辗转,但见面时就把孩子抱在怀中高高举起,休息之后四处转转、看看、聊聊,在家人的心中播下了行善积德的种子。

二是落实要求,主动服务,督促家长坚持做好居家康复并为其提供方便易行的方法指导。

康复期间三种主要的家庭教养方式

方式

人数及情况

其他

居家养护

16人。

学习能力极弱,完全不能离开成人。

有专人负责,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营养品、买衣服、玩具、图书等)和时间保障(每天至少花1~3个小时用来教育孩子)

随班就读

6人。

能走动,适应集体,有一定学习能力。

小阳、小江进入托托班了,和正常幼儿一同上课玩耍,家长每天早中晚都要接送,乐在其中。

医院治疗

或自费康复

3人。

家庭经济较好,父母康复意愿强烈。

如小豪2010年11月耗费5万余元专程到西安军医大学诊治五个多月,现在已经能够自己扶墙走了。

(3)以社会辅助干预为补充,积极改善智障幼儿早期康复的外部环境。

一是大力呼吁,引领风尚,使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深入人心。

校园文化熏陶,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温馨提示、名人名言、政策法规等内容,在橱窗里制作了包括项目简介、康复知识、各界关爱、康复剪影、五彩童年等内容的海报,教室内布置得舒适温馨,每面墙壁都会说话。

组织助残活动,想尽一切办法、动员一切力量争取学习生活用品、资金、康复器材等方面的援助,同时注意孩子和家长的心理状况,凡事预先征求意见,尽量不涉及隐私、不揭开伤痛、不造成难堪、不带来后患,让他们自发地乐意与外界接触,展示淳朴、善良、阳光、坚强的形象。

二是加强协调,齐抓共管,动员各界为智障幼儿的早期康复办实事、解难题。

重要助残活动一览表[2010年1月~2012年4月]

时间

内容

2010年4月8日

美国晨星教育基金会到校助残,捐赠电热水器16台。

2010年6月23日

外国语幼儿园牵手特校开展了“乖娃娃集体生日会”主题活动。

2010年7月15日

X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地震灾区助残服务团”到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10年8月24日

市残联给脑瘫幼儿每人捐赠一台轮椅,向贫困家庭发放慰问金。

2011年3月9日

市长、市教育局长、市残联理事长等领导到校视察调研。

2011年10月18日

英国威尔士郡塔尔伯尔特港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到校进行交流访问。

2011年11月28日

亚洲第一高人张欢、中国第一袖珍人徐国元到校与师生联欢。

2011年12月10日

市卫生局关工委与市疾控中心联手到校给残疾孩子和家长免费体检。

2011年12月18日

参加“温暖沃尔玛欢乐体验购”活动,家长带着孩子走进超市,体验购物乐趣。

2012年1月13日

X爱心企业公司组织幼儿、家长和教师欣赏灯会并进行游园活动。

2012年2月15日

市交警队为学校捐赠了价值2万余元的床上用品。

三是动员新闻媒体大力宣传。

《X日报》刊发《我市启动智障幼儿抢救性康复项目》并发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倡议,X电视台录制专题片,市广播电台开通助残热线,掀起了“助残为乐”的热潮。

5.丰富了特教学校干预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的内容及方法。

包括运动综合能力训练、感知认知能力训练、语言沟通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五个方面,具体涉及运动综合能力领域的体能训练、关节活动、力量训练、保健按摩、头部训练、翻身训练、坐、爬、站、步行、跑、上下台阶、伸手取物、将物体投入容器、穿珠子、翻揭、撕扯搓揉、挟物、捏取、拧盖、拔算盘、系扣子、插孔、揉面、折纸、画线、画图形、学写汉字、剪纸、拼图等;感知认知能力领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以及物体存在、模仿、记忆、接受、配对、分类、推理、解决问题和概念理解等;语言沟通能力领域的口舌操训练、知道自己的名字、服从简单的指令、表达需求、说简单的句子等;生活自理能力领域的拿着食物吃、用餐具吃/喝、大小便自理、穿/脱衣物、刷牙、洗脸、洗脚、盖被子以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社会适应能力领域的知道自己、认识熟悉的人、认识家庭周围环境、知道居家安全、认识公共设施、参加集体活动、懂得安全常识等。

6.完善了特教学校干预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的评估指标。

老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

教师咨询家长出生史、发展史﹑教育史﹑医药史、学习特点、兴趣、行为观察记录等,确定了初始状况,为后续进行评估提供了依据。

在此基础上,参照有关规范量表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智障幼儿早期康复评量量表》,共5大项73小项,还提出了使用程序和评量方法。

既可以做为对幼儿个别化教育(IEP)的前测,为制定计划提供依据;又能作为检验教育训练的后测,作为调整下一阶段教育训练计划的参照;还是开发校本课程中五大领域的课程教学效果的测评指标。

此外,还制定了《监护人满意度调查问卷》、《家长测评表》等,实行家长评教师、家长互评、教师评家长、教职工互评。

7.开发了特教学校干预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的实用资源。

通过反思总结、搜集整理、归纳提炼,编写了《家庭训练指南》、《校园生活掠影》、《教学案例集锦》、《档案资料汇编》,其中包括了规章制度、日程安排、写给家长的话、五大领域训练内容及方法汇编、居家训练的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内容前后呼应,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通俗易懂,操作简明,符合孩子身心实际、家长文化水平和农村生活现状。

同时,购置了一批适用于智障幼儿的课桌椅、玩具、教学器材等设施,教职工创造性地自制了康复教具和幼儿学具,反响甚佳。

此外,还积累了一批康复图书、音像资料,评估表、IEP计划、个案集、成长记录袋、主题活动实录光盘,这都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开创了我市特教学前康复的先河,受到特教同仁的肯定好评并予以推广。

8.充实了特教学校干预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的档案资料。

严格按照要求建立档案,落实专人负责,全面实行“统一制定样式、分类收集整理、集中装订保管”,规范而翔实地记录了“德阳市贫困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走过的征程:

一是幼儿康复档案,包括《德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意见书》、《入学通知书》、《参训幼儿花名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档案》等。

二是常规管理档案,包括《关于进一步做好抢救性康复项目的实施方案》等。

三是安全工作档案,包括《安全管理办法》、《安全预案》、《家长/教职工安全责任书》等。

四是教育教学档案。

包括《课程计划》、《项目周计划》、《教案表》、《家访登记表》、《教育案例表》等。

五是各类活动档案,包括《助残活动方案》等。

六是音像视频档案,包括康复过程中日常生活、教育教学、领导慰问、社会关爱、外出活动等拍摄的上万张照片,教师收集的各类电影、专家讲座、儿歌、故事、音乐等光盘。

三、播种与耕耘的回报——收获品味智障幼儿家庭早期康复的价值与硕果。

2012年1月18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迎新联欢活动正在隆重举行:

音乐声中,几个幼儿在垫子上努力爬行穿越由感统器材搭成的障碍,最终到达家长的怀抱,欢声笑语不断;脑瘫的孩子小强用含混的口齿朗诵儿歌《大白兔》,自闭的孩子小蓓主动参与“踩气球”的小游戏,赢得了阵阵鼓励的掌声;重度智障孩子小福的妈妈XX作为代表发言,她激动地说:

“不幸的经历曾经让我操碎了心,怄够了气,但是参与早期康复带来了希望,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缓慢进步,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

感谢残联的领导!

感谢志愿者!

感谢老师!

不管再苦再累再烦,我会继续努力和坚持下去,让他明天过得更好。

”……这些感人至深的情景,正是课题研究所带来的喜人局面。

如今参训智障幼儿康复率达100%,综合素养都得到明显改善;家长压力小了,心态好了,动力足了,对学校和老师感到满意,实现了从“绝望”到“希望”、“自卑”到“自强”、“圈养”到“教养”、“不会”到“我能行”;教职工树立了优良的师德风尚,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学校进一步深化融合理念和教育改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党政部门齐抓共管,新闻媒体大力呼吁,公益团体热心慈善,弘扬了时代风尚。

1.智障幼儿的身心得到有效康复。

孩子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今非昔比:

极重度的孩子逐步学会了翻身、大小便提示、吃东西、用表情或肢体动作表达需求等,减少对大人的依赖;脑瘫的孩子借助矫形器、按摩、理疗告别轮椅,做到自己站立和用辅助工具行走;孤独症孩子走出封闭的世界,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动的孩子到处乱爬、自伤等行为得到改善;轻度的智障孩子学会自我照顾、居家服务和社区利用,有一些简单的兴趣爱好。

从初到校时怕生胆小到现在开朗阳光,小萍通过锻炼后能够拉住大人的手指屈膝站起来;任性的小轩和内向的小阳成为好朋友,经常一起拉着手玩耍;小华学会了五首儿歌;小杰会完成简单的拼图搭积木;手指畸形的小林会握笔写字……这些细微的变化或许不值一提,但它折射出了孩子们在艰难中蹒跚前行的身影。

(1)运动综合能力明显增强,身体更健康。

通过每日坚持不懈地体能训练、关节活动、力量训练、保健按摩以及肢体平衡感、灵活性、协调性练习,大多数孩子从完全被动到需要协助再到独立完成,比以前爬得更好、坐得更平、站得更稳、走得更快、跳得更高、动作更巧,锻炼了体质,令大人看在眼中、甜在心里。

果果班和乐乐班那些刚开始走路手足无措或同手同脚现象不见了,多数孩子不仅会拍球,还会在摇摆椅上玩球。

5岁极重度脑瘫儿周晨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并且需要到大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