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25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docx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

 

学科代码:

0101

学号:

100101010096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

学院: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0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4年4月30日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级别:

2010级

课题名称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语言特色

学生

姓名

学号

100101010096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学位

讲师

硕士

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研究动态、见解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王家卫是近年来华语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自八十年代进入香港电影圈以来,共创做八部电影(《旺角卡门》、《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2046》),数量不多,但堪称部部经典,这不仅奠定了他在香港影坛乃至华语影坛的重要地位,也在国际电影界引起一定的反响。

其作品无论是影像语言、叙事策略还是主题意向,都表现出了极强的整合创新能力,具有着极强的抗模拟性,堪称是“个人魅力表达”(托尼·瑞恩语)。

其影片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类型片,也显然难以用一般的观影经验作出满意的阐释。

说王家卫是“1999-2000年的电影革新者”并不过分(托尼·瑞恩语)。

解读王家卫作品,即使不加任何分析、思索,我们也完全能感受到其中的那种浓郁的弥漫其中而又挥之不去的沉重和悲哀。

然而,当我们试图用传统美学理论来加以解析时,却又似乎很难得到合理的或者是贴切的解释,甚至产生种种疑惑。

例如,恩格斯提出悲剧的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这一论断对于王家卫作品中的几位主人公如《旺角卡门》中的华仔、《阿飞正传》中的旭仔、《东邪西毒》的欧阳锋以及《花样年华》中的周慕云、苏丽珍等人的人生遭际、心路历程都无法提供圆满的解释。

正因为其作品的美学观念不能为传统美学所完全阐释,极具争议性,研究其作品电影语言就更有意义。

研究分析王家卫电影的本体及其外延,对于王家卫电影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阐释。

研究王家卫电影,对于其电影的艺术特色进行充分的分析总结,概括其创作经验和理论,有利于把握王家卫电影的艺术规律,了解其艺术发展的脉络,从而能够更为深刻地领会其作品的内涵;由于王家卫电影在当今电影界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取得的重要地位,研究其电影,也是从社会学角度对于当代电影文化的一次探讨;王家卫电影自身所具有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电影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也正是研究其电影解读其电影的目的所在。

研究动态、见解

作为20世纪90年代香港作者电影的代表,王家卫的电影作品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面对王家卫的电影,任何想当然的贴标签或一言以概之都是似是而非甚至是捉襟见肘的。

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呈现众说纷纭的现象。

(1)“王家卫的电影——不懂”或者称其作品具有“不可阐释性”,孙慰川《给王家卫泼点冷水》对王家卫略带形式化的创作模式给予了批评,陈墨《生命的呢喃》则更细腻的从电影语言、镜头使用、电影主题、人物形象做了阐释;

(2)“电影是用来看,用来听,用来想,而不是用来懂的”,粟米《花样年华王家卫》从王家卫其人说起,对于其电影美学给予了较多肯定,杨德建《这一坛“醉生梦死”的酒》则从人物、时空、电影语言特色等阐述了王家卫电影,并认为“王家卫电影是最具香港特色的”。

本文紧扣王家卫电影艺术特色,从音乐效果、画外音、色彩运用等方面解读王家卫电影。

3、研究思路、方法

通过对王家卫作品的初步解读,本论文将从王家卫电影中大量画外音的使用、色彩对电影内涵的阐释以及个性音乐语言对电影整体的丰富这三方面进行分析,逐步形成对王家卫独特创作风格的理解,有利于更好感受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和浓厚后现代意味的叙述方式,更透彻地理解这位极具魅力的导演所反映都市人群迷离的内心世界,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和共鸣。

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

分析王家卫电影中画外音的大量使用对于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腻表现得作用;

第二部分:

分析色彩对王家卫电影内涵的异样阐释以及对电影氛围如何烘托;

第三部分:

分析王家卫电影中个性音乐语言对电影及自身的丰富的结合。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索引和现场观影相结合,从王家卫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参看相关书籍、期刊的同时,结合观影感受,理论与实践相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此次论文写作按“资料收集——开题报告——完成初稿——论文修改——论文定稿”顺序进行:

2013年12月15日——2014年1月10日收集资料,

2014年01月11日——2014年1月30日归纳、整理、分析资料

2014年02月01日——2014年3月10日撰写初稿完成开题报告

2014年03月10日——2014年4月10日论文修改

2014年4月30日前:

论文定稿

 

5、主要参考文献

[1]孙宜君.影视艺术鉴赏[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葛颖.电影阅读[M].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3]粟米.花样年华王家卫[M].北京:

中国文学出版社.2001.

[4]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5]陈墨.生命的昵喃——王家卫电影阅读阐释[J].当代电影,2001(3).

[6]李道新.王家卫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J].当代电影,2001(3).

[7](英)托尼•瑞恩.王家卫:

个人魅力表达——1999-2000年的电影革新者[J].当代电影,2001(4).

[8]杨德建.这一坛醉生梦死的酒——王家卫的香港故事[J].学苑新语,1997.

[9]黎至笑.王家卫电影的时间与空间[J].影响,1994(11).

.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注:

此表须打印,不够填写可续页。

 

试论王家卫电影语言特色

摘要:

王家卫的每部作品拍得都相当出色。

相对于其他导演而言,王家卫更能在声画质量深度追求与商业动机结合上形成自己的电影语言特点。

王家卫一直在做的是一种个人符号体系清晰可辨的个人化书写。

”他使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完美的结合,获得商业和艺术的双重成功。

本文紧扣王家卫电影艺术特色,从个性化的音乐效果对影片整体的丰富、画外音作为人物内心桥梁的使用、色彩对于影片内涵的阐释和电影氛围的烘托等方面解读王家卫电影。

关键词:

王家卫电影;音乐;人物对白;色彩

Abstract:

WongKarwai,thefamousHongkongdirector,iswellknowntolotsofmovielovers.Allofhismoviesarequiteexcellent.Comparedtootherdirectors,WongKarwaihasdevelopedanewwayofcombiningthepursuitofgoodqualityofpictureandsoundwithcommercialmotivationwhenmakingmovies,JustasRainuoahaspointedoutthatadirectoronlymakeonemovieduringhislife,whathasWongKarwaibeenalwaysdoingistodescribetheindividualsymbolsystemsclearlyandpersonalized.Hehascombinedcommercialmoviesandartisticmoviesperfectlyandalsohehasgotboththecommercialandartisticsuccess.Basedon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sofhismovies,thisessayhasdirscussedhismovies’languagecharacteristissfromthemusiceffect,Voiceoverasthecharacters'innerbridge,Colorforthefilminterpretationoftheconnotationandfilmatmospherecontrast,interpretationofWongKarwaifilm

Keywords:

WongKarwai’smovie;music;characters’dialogue;color

在近年来的全球华语影坛上,王家卫和他迄今为止的八部电影为我们展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这道风景里,王家卫向我们展示他那惊人而有独到的带有主观色彩的都市景象,他那执意与陈腐的传统电影技法背道而驰的充满个性化和叛逆色彩的电影语言,他那我行我素、标新立异的电影路线和制作方式,引领观众进入全新的电影世界。

文章力图对王家卫电影特色进行多角度的探索,从影片的独特音乐效果、画外音、色彩运用的变革等在社会文化层面所引起的一系列反响进行展开。

研究分析王家卫电影的本体及其外延,对于王家卫电影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阐释。

研究王家卫电影,对于其电影的艺术特色进行充分的分析总结,概括其创作经验和理论,有利于把握王家卫电影的艺术规律,了解其艺术发展的脉络,从而能够更为深刻地领会其作品的内涵;由于王家卫电影在当今电影界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取得的重要地位,研究其电影,也是从社会学角度对于当代电影文化的一次探讨;王家卫电影自身所具有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电影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也正是研究其电影解读其电影的目的所在。

一、画外音对影片内涵的温情阐释

凡是由不在画框内的声源所发出的声音都可以称为画外音,但作为一个电影专用术语,指的是人物的旁白、独白和解说。

其中独白是剧中人物用第一人称诉说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

画外音独白是影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创作性的构思和运用可以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甚至构成整部影片的独特结构和风格。

独白、旁白是指画外音中的人物语言。

“所谓画外音,就是指声源不在画面内的语音。

”[1]74既包括自然音响、音乐,也包含着人物的语言(即人声)。

画外音中的人声主要有独白和旁白两种。

“独白,又称‘内心独白’,是指画面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

”[2]74既可以是画面中人物的自言自语,也可以是这个人物的内心语言,不论何种情况,声音与画面基本是同步的。

“在影视中,往往处理成‘第一人称’画外音。

”[3]74“独白的实质是影视中的人物主动向观众敞开心扉直接表达,以画外音形式出现”[4]74“旁白,指由画面时空以外的人所发出的声音。

”[5]它的时空与画面时空是不同的,并非画面中人物的内心独白。

旁白通常是一种“第三人称”的客观叙事或抒情方式,也可以用第一人称的主观叙事方式。

二者两相对照:

“独白是电影内心世界呈现的手段之一……是刻画性格复杂人物的有力手段。

”[6]75“独白段落总是力图使镜头的视点更具主观性,或逼近人物,或模拟他的视线叙事”[7]75;“旁白具有直接介绍功能,对影视片的内容起辅助作用……其次,旁白由于独立于画面,故能生成一个完全自主的世界;其三,旁白对瓦解传统的文本格局提供了非现代主义的方式,它使文本的完整性有可能在作者与观众的双重游戏心态中遭到颠覆。

”[8]75

 对画外音独白和旁白的运用,中国影坛有着较久的历史,早在“第二代导演”之一费穆的《小城之春》中就能较为成熟地运用它了,影片用女主角玉纹的旁白进行全知视点的叙事、解说画面;又用独白表达玉纹的内心情感。

到了“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等片中也用过这种画外音人声,其特点是以旁白为主,主要起客观叙事、解说画面等作用,独白则少。

王家卫在他的前八部电影中,除《花样年华》、《旺角卡门》各自仅有两处独白和旁白外,其余六部影片都大量地使用了这种画外音技术。

这些有时让人觉得有些絮絮叨叨的独白和旁白,却对他的电影的叙事方式、主题揭示、人物刻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能达到“草蛇灰线,画龙点睛”的效果。

  王家卫的八部作品中,《旺角卡门》、《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还有相对完整的故事,而《阿飞正传》、《重庆森林》、《东邪西毒》、《堕落天使》和《2046》中的故事却不那么完整:

有的主线外发展支线,如《阿飞正传》、《春光乍泄》;有的一部电影讲几个故事,如《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有的由一号人物牵出其他人物的故事,如《东邪西毒》、《2046》。

与之相适应,前三部电影采取传统的线性叙事方法,影片叙事按开端、展开、冲突、危机、高潮、结局的顺序依次呈现。

而后五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却常常是断裂的,把时间和空间切成片断,然后重新组装,这样,充满整部电影的,都是碎片似的断块。

影片叙事也不具有统一的视点,目的是制造出某种氛围,由此创造出的是现实世界表面以外的心理世界。

为了适应这种碎片式写作方式,弥补断裂的痕迹,使剧情转换平滑,并将碎片式的段落有效地粘合起来,王家卫在影片中使用了别的导演避之唯恐不及的画外音独白和旁白,达到了“穿针引线,草蛇灰线”的效果。

这种由个人独白、旁白产生的多重视角效果,易使观众产生精神分裂,但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角度观察的机会,使我们能从中捕捉到人物的自我意识,在跳跃中把握故事脉络,体悟影片的多义性。

王家卫电影剧作中的人物,一般都沉醉于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拒绝去了解别人,亦拒绝为他人所了解。

这些人物有些并不知道怎样去用说话表达思想;或觉得说话并没法表达其内心;其中有些不乏害怕承担说话后的责任。

他们一般都保持沉默,而这正是王家卫应用画外音或独白来展示这些人物内心的主要原因,亦是王家卫所刻意侧重的目的。

剧作者并不在乎画外音或独白的使用是否达到传统电影剧作意义上的叙事时空及因果连贯。

在其剧作中,王家卫是着眼于在后现代语境下,零散化后,飘泊于表面意象世界上个体的内心独白。

  与传统电影剧作,或甚至其他香港电影比较,王家卫《阿飞正传》使用对白的次数少之又少。

不过,影片中却应用了不少画外音独白,例如,旭仔提及的“无足鸟”传说。

其他大部分的时候,旭仔都是一个没有太多说话的人。

他喜欢挑逗其他女孩子,但从没有认真地跟她们对话。

旭仔真正曾诉说内心感情的对象,却是一个陌生人阿超。

他这样做的原因,是对陌生人吐露心迹并不用怕会带来“历史感”延续的责任后遗。

丽珍对陌生人阿超诉说内心,并让他陪伴谈了一个晚上,亦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重庆森林》中,警员二二三夜深致电欲得与友人谈话,但却一一失败。

最后,他在叨叨不休的独白中抒发出感受。

一连串画外音的独白:

“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每一个东西上都有一个日子……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不会过期”、“失恋的时候去跑步,把身体里的水份蒸发掉就不会流泪”、“每天你都会有机会与每个人擦身而过,你也许对他们一无所知,但他们将来都可能成为你的知已或朋友”。

而另一位警员六六三,他一开始就选择不与人交流感受,他选择对家中的用品,如毛巾和毛公仔自言自语。

他对着用过的肥皂说:

“不要那么没有骨气嘛,她才走几天就瘦成这样”。

这些家中用品变成警员六六三的发泄对象。

这些平日沉默寡言的人物,在背后却以这种自言自语的方式自我安慰。

这是王家卫一种幽默的调侃,这种人物独白及画外音的应用,在另一个程度上变成了王家卫电影剧作的一个创作特色。

这些自我和偏执的人物,拒绝告诉别人自己的感受。

如果要交流的话,他们会选择陌生人(如阿超),又或者“非人”(如小狗、家中物件作为倾诉对象)。

在其他情况下,王家卫则安排了画外音的独白方式,让人物把情感诉诸镜头外不知名的空间或观众。

在这种画外音独白的下,这些平常沉默的人物,都喋喋不休诉说感受,他们甚至不介意说了些什么,因为没有对象的画外音独白,是他们唯一固守的内心世界,这种诉说方式既安全且不用承担责任。

  《堕落天使》中把画外音独白的运用至电影时空设想的极限:

哑巴志武应用画外音独白来诉说自己的感受。

对于情感交流方式的单向展示,经过在《堕落天使》中的这种调侃和宿命的拼设,王家卫对画外音独白及其剧作形式的探索,无疑是到了一次颠峰的尝试。

到《春光乍泄》,王家卫并没有摒弃画外音独白的应用,除了表达人物内心感受外,如小张出场时的阐述,亦配合了剧作中穿针引线的作用。

对于语言表达情感这个主题上,王家卫在《春光乍泄》中提出了一个揭示。

从《堕落天使》中哑巴的画外音独白对电影语言伸缩性的假设,发展至小张在《春光乍泄》片中能听出远至数张座桌外的人说话内容,王家卫是首次从剧作内容的角度,展示了这些后现代语境下拒绝沟通的人物,一再应用旁人听不见的独白的矛盾和出路:

小张认为用内心听是可以听出人的心声,但矛盾之处亦正在于小张这种能力也是一种虚设,画外音独白仍是《春光乍泄》中人物表现内心的途径,只是小张这个人物的设置,却仿佛在这些冰封的无法交流状态下,带来一点人性化的情调。

二、色彩对电影内涵的异样阐释

色彩运用的历史已经悠远得无处可寻,但色彩最初运用在艺术上,主要是在绘画中,从史前壁画开始至今已经几千年,而色彩随着彩色电影的出现在电影中运用却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虽然在电影中运用色彩的历史不长,但是不可否认,色彩运用在当代电影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最初级的运用就是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

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

这里的色彩是视觉表达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

这也就是说,色彩是构建影片的基本要素之一。

色彩的运用还起了烘托影片气氛,表达感情的作用。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

“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

”一些喜剧片、爱情片多用暖色调来烘托喜剧气氛,表达爱情的浓烈。

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通篇采用近红的暖色调来表达它的喜剧特性,给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以快乐。

而南美影片《如水之于巧克力》也是运用暖色调来表现男女主角虽不符伦理但异常热烈之爱。

也有一些影片多采用冷色调来烘托气氛,其中大部分是恐怖片,如《午夜凶铃》《咒怨》《双瞳》等。

在这些恐怖片中,冷色调被用来增加恐怖气氛,衬托影片情感主题。

瑞士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在他的《色彩艺术》中说过,色彩美学可以从印象(视觉上)、表现(情感上)和结构(象征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色彩在当代电影中运用的最高境界,我认为应该是结构,也就是象征。

在当代电影中,充满着对传统经典电影的解构,包括故事结构、情节、主题,也包括色彩。

色彩从影片的属性,逐步发展,具有独立的艺术品格。

这种品格就叫做象征。

通过色彩的象征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影片的主题和深层含义,可以分辨出影片的独特风格。

与其他电影元素相比,色彩进入电影以后,不但给电影带来了五光十色的缤纷影像世界,而且成为电影艺术家艺术构思的重要元素,与其他表达情感的功能。

优秀的电影艺术家总是运用色彩的表意功能,或是外化人物性格,或是构成一种局部和整体的艺术特征,他总是与影片的人物和思想内容及创作者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

王家卫一贯持“声像至上”观念的电影作者。

其电影的色彩往往是根据人物的心理去运用,常用黑、白、红、蓝四种色调。

以《春光乍泄》为例,片头和片尾都把字幕打在全屏的血红底版上,很有些触目惊心。

实际上,红是影片的主导色彩之一,而红与黄、黑、白四种颜色,共同构成了整部影片的基调。

大体上,以黎耀辉与何宝荣从医院出来上车为界,影片的前半部分是黑白片,后半部分是彩色片。

影片的黑白部分一反曝光适度、成像细腻的传统,呈现大面积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影像笼统粗糙(夜里路面在街灯下有耀斑;由远及近驶来德巴士车头白灯划破漆黑的夜色;打开冰箱,窜出一窝白光;阳光下高速公路上白晃晃的景象……);彩色部分,五颜六色不是恰如其分地被均匀细致的映现出来,而是红黄两色在几乎每个画面被重重的凸显了(何宝荣身上的鲜黄色夹克;屠宰场的一滩猪血;小张碗里的一抹蛋黄;深红色的床单;一个空镜头里两个红黄色带相见的油桶……)。

这样一来,我们看到,影片的黑白画面质感锋利,彩色画面溢彩流光,黑、白、红、黄赋予的效果,有着一种动人心魄、非同凡响的绘画般的笔触。

一般来说,黑白与冷峻、深沉、酷烈有关,红、黄与温暖、放荡、躁动有关。

冷峻、深沉、酷烈以及温暖、放荡、躁动,,所有这些,正是《春光乍泄》给观众的整体感受。

也就是说,影片的影像基色实现了与故事基调、人物心理的相辅相成。

三、个性音乐语言对电影及自身的丰富的结合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构成元素,有着解释、烘托和揭示画面内容的功能,并发挥着补充情节、扩大容量、激发情感、升华主题的作用,正如苏联著名导演吉甘所说:

“与画面动作配合的适当的音乐,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有高度感染力和深刻思想内涵的音乐形象”。

电影中的音乐(尤其是歌曲)使用问题一直是个争论颇多的话题,由于影像是电影中直接和主要的造型表意手段,所以很多人都担心音乐的使用不当会破坏电影自身的节奏和韵律。

“如果说,对白使用过量会淹没视觉形象,妨碍了视觉的表现和节奏,那么,歌曲的乐思发展则更慢,而且往往与动作的发展没有关系,使情节被迫停止若干分钟,因而,使整个影片变得松散无力。

”我国著名电影学者周传基如是说,但同时也承认:

“歌舞运用得当,其表现力也是很强的。

”事实上,电影史上很多经典的影片的主题歌曲和电影本身一样具有永恒的意义。

如风靡一时的《少林寺》主题曲及插曲《牧羊曲》脍炙人口,表现了少林寺武僧的刚强精神面貌,也在刚强中体现了少林武僧柔情的一面。

王家卫电影无疑是一道音乐的盛宴。

拉丁乐、爵士乐、电子乐、流行歌曲甚至是京剧,各种类型的音乐都曾在王家卫电影中出现。

有人说,王家卫电影是用来听的,一大部分是因为音乐做得好。

虽然著名香港音乐人陈勋奇担任了王家卫大部分电影的配乐,但王家卫常常自己选定音乐,王家卫曾说:

“我对电影音乐很有兴趣,通常每部戏我都会放入自己喜欢的歌曲。

”难怪,王家卫的电影中的音乐呈现出不拘一格的个性色彩,而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这些音乐进入电影,与电影结合在一起,散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人魅力,他们不仅可以参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而且还可以揭示影片的内容主旨,为情节展开奠定某种基调,他们还可以表现一个时代的特色,为影片营造特定的氛围,从而增强其艺术魅力。

王家卫十分善于利用音乐强大的表意功能,在人物形象得塑造方面,起到强化性格特征的作用。

如《阿飞正传》中对拉丁乐的运用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次,主人公伴着拉丁乐起舞,乐曲的洒脱不羁,表现其对生活束缚的反叛。

第二次起舞,此时他决议要放弃生命,成为一只真正的无足鸟,这段华靡的拉丁乐将他的颓废和迷茫表达的淋漓尽致。

在利用音乐的丰富内涵传达影片主题方面,王家卫也运用的十分到位。

如《春光乍泄》探戈名曲多次出现就是影片中。

探戈是需要两个人默契配合的舞蹈,主人公在厨房共舞的片段中,两个人小心翼翼的彼此进退摇曳,温情脉脉的感人景象是这部影片难得的温暖角落。

然而此片总是离多聚少,所以探戈的优雅增强了人物的孤独。

王家卫曾说:

“音乐,不啻是气氛营造的需要,也可以让人想起某个时代。

”这个观念在《花样年华》、《2046》中充分体现出来,王家卫把那个年代的声音放到电影里,30年代名歌星周璇的《花样的年华》、京剧《四郎探母》、《桑园寄子》、弦乐《梦二》、拉丁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