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2702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docx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示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先进集体推荐对象事迹材料

 

目录

北京市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2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7

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

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宣传处16

北京市农业局计划财务处2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26

 

北京市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

顺义区作为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重点发展新城之一,是首都国际航空中心的核心区,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临空产业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也是首都重要的粮食、蔬菜和副食品供应基地。

区内现有40余万亩粮食和蔬菜(其中菜田10万亩,设施菜田5.6万亩),20XX年全年粮食总产2.2亿公斤,产值5亿元,蔬菜上市量8.6亿公斤,销售收入14.5亿元。

全区从事种植业农民约4万户,农业GDP占到了全市的1/5。

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是顺义区正处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

负责全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经营监管;农业科技培训等。

全系统在编人员149人,有专业技术人员85名,其中推广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23人,农艺师59人,拥有一支素质过硬、推广高效的公益推广队伍。

长期以来,我们依托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农业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大区、农产品加工大区、籽种产业大区和花卉产业大区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内容,增强服务意识,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安全等为目标,为保障首都“米袋子”和“菜篮子”的稳定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管理服务两手抓两手硬,重大科技项目成果丰硕

在粮食、蔬菜生产的关键季节,提出种植、栽培等管理意见;针对极端天气,及时提出应对管理措施;做好农情监测和病虫害预测、预报,每年发放生产意见、技术材料1000余份,中心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巡回田间地头咨询指导农户2000余人次,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技术难题上千个。

结合农民需求,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0余期,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培训十余次,年培训农民1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2万份。

确保了全区粮菜生产稳定发展。

依托首都科技资源优势,与首都农业科研院所合作,承担部、市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10多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上百项,成果丰硕。

1.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四年累计实施20万亩,20XX年建设农业部及市级等高产示范方6万亩,重点推广了精细播种、生物防治、农艺节水等十项先进技术,项目区内粮食单产较全区粮食单产增加8.3%。

2.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

实施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农田培肥工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的田园清洁循环工程。

推广应用有机肥28.5万吨,配方肥2.85万吨,推广玉米秸秆粉碎腐熟还田技术5万亩,建立连片示范基地5000亩。

植保专业防治队成统防统治服务面积21.3万亩。

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6.37g/kg提升到18.97g/kg,增幅15.9%;建成的7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年处理农业废弃物2.4万吨,生产有机肥8000吨。

3.顺义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项目顺利实施。

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总体部署,在京承高速公路顺义段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1.5万亩,打造北京都市现代农业的靓丽“名片”工程。

对小麦、玉米籽种、底肥、农药、春季补水等给予补贴,为核心区农户发放化肥、植保药剂,完成项目区农情监测与土壤化验等工作。

目前,实现规模种植,景观效应初显。

4.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示范县项目成果显现。

自20XX年至今累计推广471万亩,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蔬菜生产全覆盖。

通过实施该项目,每亩增产26.3公斤,亩效益增加52.6元,为全区农民增收节支3.4亿元。

5.创新团队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自20XX年,先后建成顺义区果类蔬菜、叶类蔬菜和食用菌创新团队,建设18所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及55所农民田间学校,增强了科技展示、示范功能。

同时大力培养村级技术骨干,累计培养村级技术辅导员500名,科技示范户1000名。

每年接待国内外领导、专家、农民及技术人员观摩、培训及新品种推介活动数十次,近2000人次。

6.蔬菜提质增效“三百”工程全面落实。

20XX年共落实设施蔬菜、西甜瓜、食用菌三大作物高产竞赛参赛点149个,育苗参赛点8个。

通过精心组织,顺义参赛农户在全市蔬菜高产竞赛中有13个农户获奖,其中一农户日光温室嫁接黄瓜亩产达到2.5万公斤,创北京市保护地黄瓜最高单产。

此外,北运河流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部市级蔬菜标准园建设、集约化育苗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建设及蔬菜绿色防控项目均顺利实施,成果丰硕。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常抓不懈,农业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常年对16个镇191家蔬菜基地开展农残快速定性检测,20XX年完成检测20000个样本,蔬菜抽检覆盖面达95%以上;常年开展“三品”认证申报,不断加强认证基地的监管。

截至目前全区粮食和蔬菜基地获得有机食品认证6家,绿色食品认证一家,无公害食品认证31家;加强农药连锁配送,确保用药质量达标。

推广新型农药,配送高效低毒农药170吨;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区现有17家追溯试点单位,每年使用追溯条码100万余枚,上市条码蔬菜60万公斤。

强化流通环节执法。

每年开展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执法检查1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数百人次。

对检查中不合格的单位及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对重大违法行为及时进行立案查处。

不断强化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自觉守法意识。

积极参与“绿剑护农”等农业法制宣传,每年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接待咨询人数3000余人次。

从而有效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净化了农资市场,为我区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

近年来,在顺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北京市农业局的业务指导下,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载体,有效地推动了全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赢得了上级的好评与农民广泛赞誉,中心先后获得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及“全国农业资源环境统计先进单位”、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植保专业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玉米雨养旱作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三等奖”、“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二等奖”等部、市级荣誉10余项;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北京市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二等奖等共23项次。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隶属于北京市农业局,人员编制58人,是独立开展业务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多年来,我站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在各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以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为契机,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农机技术推广、农机技术支持、农机化质量管理、指导服务基层四个基本职能,建制度、立标准、严要求、创业绩,多次获得农业部及北京市各级科技进步奖和各级先进奖励。

一、积极营造氛围,着力凝聚干部职工合力

在市农业局局党组的领导下,我站党政工团协调联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党员树形象、激活力;加强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引导职工建立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全站规范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

通过努力,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氛围,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

二、努力拓展业务,着力提高农机鉴定推广工作水平

我站紧紧围绕自身职能发挥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机鉴定、推广工作的要求,转变观念、大胆创新、紧抓机遇、发挥优势,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科技装备技术支撑。

(一)全力做好关键农时技术服务

一是技术服务。

组织技术服务小组赴区县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年均累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万余册,指导农机作业组织100多个。

二是信息服务。

利用“农机服务直通车”,“59059068”市级农机服务热线、“12316”农业服务热线等信息形式,向生产者及时提供农机作业需求、天气情况及作业进度等信息,科学调度机具,年均累计发送各类信息13.5万余条次。

(二)示范推广先进农机农艺融合技术

一是粮经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率先在全国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全覆盖;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三年共完成土壤深松作业面积49.7万亩,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面积97.9万亩;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深松节水机械化技术、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红薯生产机械化技术、无人直升机农药喷施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春玉米移栽机械化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形成了不同农时的农机作业技术模式和技术规范,为实现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是蔬菜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

围绕蔬菜产业发展,示范推广多项省时、省力、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

在露地菜生产上,重点引进示范了工厂化育苗、移栽、耕整地、高效植保、圆白菜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及机具;在设施农业生产上,重点推广应用了土壤深耕、声波助长、电动卷膜、落蔓、穴盘清洗、省力设备、物理增产设备、设施降温设备等设施新技术、新设备,设施大棚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取得重大进展,有效减轻了大棚生产的劳动成本,亩均节约费用达480元。

三是标准果园建设机械化技术。

围绕林果产业发展,推广应用果树气动剪枝、新型植保机械、小型农产品保鲜库、葡萄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等,在全市推广小型保鲜库26套,新型植保机械2800台;开展林果生产农机农艺融合配套技术,围绕果树矮化密植种植新模式进行调研,积极开展机械化配套及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四是水产业自动化、机械化先进技术。

根据水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研制开发了鱼苗自动计重输送、水上育苗浮床等设备,解决了部分水产养殖环节的配套机械问题。

五是畜牧业饲喂、粪污处理机械化技术。

在饲喂方面,重点推广应用小黑麦机械化生产技术、饲草青贮裹包机械化技术、袋式灌装青贮技术,黄贮机械化技术,为不同规模的养殖户提供了多途径的饲草加工技术模式;在粪污处理方面,重点推广了高效翻抛式有机肥制作机、粪尿撒施车、固液分离机等机械设备,有力的提升了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机械化水平。

目前正在开展畜禽废弃物及尸体无害化机械处理技术调研。

(三)着力提升农机化质量管理水平

一是认真完成农机产品鉴定。

严格执行农机产品鉴定检验制度,确保北京地区农机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可靠。

受农业局委托,完成每年的推广目录选型、评审工作,为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为农民购置安全农机保驾护航。

二是不断完善农机行业标准。

在做好产品质量管理的基础上,积极介入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工作。

组织全市各级农机技术部门对农机作业标准进行了制修订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农机作业效益和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积极推进农机鉴定体系建设。

通过了农业部第三批部级鉴定机构能力认定,目前已有3种产品获得部级推广鉴定资格。

(四)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

一是建立三支保障有力的农机化人才队伍。

结合局院合作,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育农机管理人才;开展“政企联动”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培养农机科技人才;与市农职院、全科农技员培训对接,培训农机实用人才。

近3年累计培训1万多人次。

二是提升培训水平和层次。

在京郊7个区县开展了85期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共培训农民4676人;率先在全国开发了“植保机械操作工”和“设施农业装备操作工”两个国家职业新工种并起草了相关的国家标准。

我站作为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农业020站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示范鉴定站。

(五)加快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一是搭建北京市农机化综合信息网。

整合中国农机互联网、北京农机信息网为全新的北京市农机化信息网,力求将其打造为北京农机化工作的门户网站。

二是示范农机物联技术,提升农机智能水平。

建立了覆盖全市重点设施园区的设施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使设施灾害预警、智能化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的提升了设施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构建基于北斗的农机高效作业和精确调度系统,探索利用农机物联网技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途径。

(六)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调研,摸清底数。

开展农机服务组织及其服务能力提升调研,起草了《北京市关于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引导和规范。

二是制定规划,确定目标。

根据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2013-2015)》,明确了北京市合作社发展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扶持内容、扶持方向。

三是打造样板,示范推广。

起草《20XX年北京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方案》,逐步将5个部级示范社打造成示范社样板,带动京郊14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隶属于北京市农业局,为正处级全额事业单位。

现有职工9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3名(正高级3名,副高级24名,中级28名,初级18名)。

单位主要职责为:

承担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与扑灭等相关技术性工作以及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推广工作;受市农业局委托承担兽医医政、兽药药政相关技术性和辅助性工作;指导区县相关单位业务工作。

几年来,我单位通过提高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队伍素质,健全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构建和谐、民主、协作的工作氛围,强化廉政风险防范等工作,有效促进了学习型、创新型组织的建立,有效提升了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有效地保障了单位职责的履行,为畜牧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为牧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切实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队伍素质,保障各项工作贯彻落实

近几年来,我单位以纪念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党务公开等工作为契机,通过中心组例会、办公会、支部会、职工会、办公网、学习参观、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全员政治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形成了单位内部正气,有效保障了中央、市委和市农委、市农业局有关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据统计,近五年来,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参观考察、理论学习700多人次。

在办公网上公布各类学习文件材料、视频资料70余个供党员职工学习。

积极组织参与建党90周年党史知识学习竞赛等各项活动。

二、全面组织开展疫病防控工作,为实现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与推广,有效促进牧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单位在全面组织开展疫病防控工作中,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工作模式与管理模式,确保了疫病防控工作实效,为实现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组织推行了免疫提示制度,实现了基层强制免疫工作的主动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市区(县)两级督导、乡镇派出机构包片到场、村级防疫员包村到户的工作格局,实现五种疫病免疫应免尽免;推行强制免疫疫苗“入围资格”公开招标与疫苗使用信息化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将疫苗使用选择权交给了养殖者,连续8年实现“零库耗”,确保了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机制,确定风险评估指标、风险因素权重,应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计算风险概率,确定风险等级,为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构建并不断完善动物防疫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了管理对象基础信息收集与维护,及时动态掌握信息,初步形成了基于3G网络的防疫监管和疫情处置系统、动物疫情预警分析系统、综合业务智能统计分析系统的工作支持平台,初步完成了基于政务外网地图服务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支持平台,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

我单位不断深化与科研院所、行业专家的广泛深入交流与密切合作,针对技术瓶颈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深入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调研,围绕实践需求,在临床诊断、检测技术、用药指导、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推广,努力构建全国畜牧兽医先进理念的交流中心、先进技术的创新基地、先进成果的展示应用基地。

据统计,近五年,我单位组织开展科技项目100余个,组织培训班200余期,现场指导1.5万余人次,培训人员10余万人次,有效促进牧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形成健全、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确保了工作执行力

自20XX年以来,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确定了单位的工作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了质量管理手册、24个工作程序文件、76个工作作业指导书;制定70多个岗位说明书,明确了岗位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定期评审工作绩效,测量、分析工作成效,持续改进工作不足,形成了单位的健全、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摸索出了一条“以机制注活力;以制度促规范;以严谨保质量;以科学增效益;以内审促改进;以沟通建和谐”的管理新思路,确保了工作执行力,保障了单位职能的顺利履行。

四、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形成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办公会、民主生活会、办公网、座谈面谈等多种形式,保证了群众意见自下而上正常反馈渠道的畅通,形成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对单位内部的人事任免、资金使用、重大事项决策等形成了透明化、公开化管理,确保了广大职工对领导决策的理解和支持;领导决策积极全面听取群众呼声,有效促进了职工主人意识的形成,保证了领导决策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执行,从而形成了单位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并重,构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体系,确保不发生违法违纪事件

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模式,我单位认真分析廉政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单位主要职能,建立了以风险管理机制、权力约束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为基础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体系,使廉政风险管理有机地融入了单位正常管理工作,真正具备可操作性。

通过风险识别、权力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视测量、明确责任追究等工作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在我单位的贯彻落实,有效防控了廉政风险的发生。

同时,我单位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并重,二者密不可分的工作原则,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及时提醒干部职工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杜绝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截止目前,我单位没有发生违法违纪事件。

 

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宣传处

近年来,北京市“三农”宣传工作始终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以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通过思想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及文化宣传等多种形式,积极贯彻宣传了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三农”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主要做法

(一)深化思想宣传,做首都新农村理论政策的宣讲者

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秘书,围绕十八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等重大会议精神和建设世界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每年组织不少于20次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

曾被评为“学习宣传贯彻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理论宣讲优秀组织单位”。

加强对首都农村地区形势政策教育宣传力度。

创新开展了“‘三农’政策大讲堂”集中宣传活动。

拓展自有媒体宣传平台,开创面向全国发行的《美丽乡村》杂志,开设了“北京美丽乡村网”网站。

(二)强化新闻宣传,做首都新农村建设成就的展示者

主要采取专题宣传、动态宣传、阵地宣传、特色宣传四种形式加强对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闻宣传,成功地使“三农”宣传工作由洼地变高地。

专题宣传聚焦重点工作。

结合各年度工作重点,每年组织不少于三次的专题宣传,精心策划了“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专题宣传”,“喜迎党的十八大——新农村建设辉煌五年专题宣传”,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等系列专题宣传。

动态宣传反映工作进展。

每年组织约50次的集中采访,主动提供宣传线索及素材近百条,每年由我们直接提供素材和服务的新闻报道超过2000篇次。

阵地宣传服务基层工作。

与《农民日报》合办“城乡一体化”专版、每年刊发50个专版,与北京电视台合办《美丽乡村》(原名《京郊大地》)栏目,每年播发约80期,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办《生态北京》栏目、每年播发约100期。

特色宣传展示京郊风采。

《北京新闻》栏目连续播发10多篇《乡村新发现》特别报道;京郊日报将连续刊登100位“美丽乡村追梦人”典型事迹;围绕首都“菜篮子”建设,制作了23集《品味京郊》系列节目;每年拍摄30余部展示首都“三农”各方面成就的宣传片,其中为庆祝建党90周年拍摄的《北京新农村》,得到了中农办领导的高度赞扬。

(三)创新社会宣传,做首都新农村发展经验的推广者

打造美丽乡村品牌,连续开展了8年的“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围绕“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题,以“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为标准,组织了7届宣传评选活动,每年吸引数百万市民参与投票,建立了开放性的社会评选机制,创新了城乡互动的宣传新形式,共评选出73个“北京最美的乡村”。

此项活动先后获得北京市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多项奖励,并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被评价为“十六大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

同时,开展了“北京最美乡村路”主题宣传评选活动,全方位展现13个涉农区县50余条乡村路之美,该活动荣获了20XX年度宣传系统特色创新项目。

与《京郊日报》合作开展“北京‘三农’新闻人物评选”主题宣传活动,共评选出在首都“三农”工作领域群众声望较高、示范带头作用明显的人物22名,树立了一批可比可学的三农“草根人物”,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推进文化宣传,做首都新农村城乡互动的引导者

连续开展了23届北京市农民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

通过活动带动,培养了一批乡村文艺骨干、形成一批品牌文化活动、推出一批原创文艺作品、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乡村,丰富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连续举办了7届“美丽乡村农民春节电视晚会”,以小成本高收视,在北京电视台春节档各类晚会中独树一帜。

开展《美丽乡村•文化之旅》大型电视系列报道活动,创新性地将文化活动与媒体宣传报道联动。

在全市13个涉农区县和183个乡镇开展“乡村大舞台”擂台赛,以“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形式,让农民成为舞台的主角,约有5000名演员参加演出,15000余名群众直接参与其中,成功搭建了“百姓大舞台”。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近年来,仅在文化设施方面投入经费近7亿元,文化活动经费投入8亿元。

启动了十大文化惠民工程,全市13个涉农区县已实现村村建有文化室,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全覆盖。

启动了“十个一”的文明创建工程。

73个“北京最美的乡村”已被确定为“首批文化示范村”、“十个一”文明创建工程建设首批示范点。

二、工作成效

(一)统一了思想认识,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共识

几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建设世界城市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按照“农业要在大背景中定位中实现新价值、农村要在大格局发展中拓展新空间、农民要在大市场运作中成为新主体”的要求,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有力地宣传了首都“三农”的新认识和新定位,形成了“首都的农村是北京郊区的一部分,是北京新的战略发展空间;首都的农民是北京的市民,是推动郊区发展的动力,是拥有集体资产的新市民;首都的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产业。

”的社会共识。

(二)创新了工作方法,引导了文明生活新方式

几年来,宣传文化工作以更加贴近市民、走进农民的方式,深入实际,注重互动式、体现式宣传,无论是开展“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还是举办农民艺术节,都注重城市市民和农村居民的共同参与,实现了城乡间的要素流动。

通过宣传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