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273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19国道 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

2、建设单位:

萍乡市上栗县交通局

3、建设规模:

总里程30.456公里

4、项目性质:

沥青路面改造

5、建设方式:

沥青罩面处理

6、建设内容:

原有破损路面修复工程、沥青路面铺设工程、道路排水沟疏通修复工程、道路两侧护坡工程以及必要的道路绿化工程等

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遵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并结合上栗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同时遵循建设部颁发的现行道路标准和规范。

二、研究过程、范围及内容

(一)研究过程

根据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的内容,结合上栗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我公司组成了由总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项目组,会同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对拟改造道路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勘察。

对项目影响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生产布局,交通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对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筑路材料、重要的设施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并参照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有关文件、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结合本项目的特点,于2009年9月初完成了工可报告初稿,取得了业主单位—上栗县交通局的初步认可意见。

而后通过对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修改、完善,于2009年9月中旬完成本报告。

(二)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原有破损路面修复工程、沥青路面铺设工程、道路排水沟疏通修复工程、道路两侧护坡工程以及必要的道路绿化工程等。

(三)研究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建设必要性、需求分析、建设规模和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及结论和建议等。

三、主要研究结论

(一)建设理由

1、319国道(江西段)基本情况

319国道从赣闽交界的隘岭入赣,途经赣州、吉安、萍乡三市进入湖南。

赣州段经瑞金市、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跨越锦江、梅江、潋江三大河流,沿线地势起伏不断,地形变化大,其中平原微丘为138公里,山岭重丘区为96.79公里。

吉安市泰和境内(K608+436—K735+922)属山地丘陵区,地质构造相对稳定。

跨越赣江水系,进入井冈山境内(K735+922—K831+525)属山岭重丘区,永新县境内(K831+525—K913+305),从石背上到墩上属山岭重丘区,从墩上到步里属平原微丘区。

萍乡市境内有山岭重丘区12.52公里,平原微丘区27.748公里。

经过河流:

萍乡河、栗水河。

2、项目建设道路路况情况

本项目改造的319国道从建成至现在已经使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混凝土路面因为各种原因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虽然在1995—2003年先后对上栗至东峰界、萍乡至上栗路段进行了二级公路混凝土路面改造,但随着目前交通流量的日益增大,经过各种车辆长时间的碾压,各块行车板之间因温度,路基沉降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坑凹、接缝台阶、桥涵与路面接茬不平、跳车等路面不平整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行车舒适度和路面的整体性能。

随着上栗县经济的不断地快速发展,原有的道路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交通发展的需求,而且道路配套的附属设施(排水沟、护坡)也因多年来的雨水和风沙的侵蚀,出现了部分破损和坍塌,也需要进行补修工作,才能保障道路运转时的正常和安全性。

3、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

萍乡市是江西省的西大门,区域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相邻的长珠潭城市群已成湖南省的经济中心,东部的新宜萍城市带也是江西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萍乡处于以南昌为中心和以长沙为中心的两个经济圈的交叉地带,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科技、信息、文化等的自由流动,可以使萍乡市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省内省外多种资源发展经济。

上栗位于江西西部,萍乡市的北部,处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城市群腹地,扼吴楚通衢要地,为湘赣边贸重镇。

自古商贾云集,边贸活跃,素有“小南京”之称。

全县人口48万,总面积721.11平方公里,辖6镇3乡1个垦殖场,155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

人口密度666人/平方公里,劳动力资源丰富。

县城面积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万。

境内交通便捷、通讯发达,319国道纵贯南北,长(沙)南(昌)公路和沪瑞高速分别横贯东西。

320国道和湘赣铁路擦境而过,正在建设的萍栗高速公路贯穿全县,萍栗高速建成后,往长沙黄花机场仅需半小时。

全县公路村村通达1310.2公里以上。

全县电话总容量达90000门以上,广播电视、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县。

拟改造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起于彭高镇,分别经过福田镇、杨岐乡、上栗镇、上栗县城区,终于金山镇,总里程30.456公里。

拟建项目的建设能有效改善项目影响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状况,对促进上栗县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进一步促进上栗县的经济发展,以及加强萍乡市与外省、市的经济来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标准

1、本项目的建设规模

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全长30456米,因考虑尽量减少工程造价、减少对交通流量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行车舒适等多方面因素,项目建设采用沥青罩面处理,项目主要建设规模主要包括:

原有破损路面修复工程、沥青路面铺设工程、道路排水沟疏通修复工程、道路两侧护坡工程以及必要的道路绿化工程。

根据实地勘察资料显示,现有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其中行车路面宽度分为两种(14米和11米)。

目前该道路行车路面破损情况较严重,占到整个行车道面积的45%左右,排水沟也有多处存在堵塞断裂情况,同时因近年来萍乡市雨水量较大,道路两侧已经不同程度出现了护坡坍塌以及滑坡现象。

现有道路基本情况如下:

序号

道路名称

公路等级

行车路面宽度(m)

长度

(m)

路面结构(m)

备注

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

30456

361812m²

1

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

二级

14

8932

水泥混凝土

125048m²

2

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

二级

11

21524

水泥混凝土

236764m²

合计

30456

361812m²,破损面积162810m²

2、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为:

(1)道路等级:

公路二级

(2)道路设计时速:

40km/h

(3)路面结构类型:

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20年

(4)道路排水:

排水体制采用道路两侧排水沟排水,雨水设计重现期一年

(5)护坡:

在道路两侧存在坍塌和滑坡现象的区域均要修建护坡

(6)绿化:

在道路两侧补种绿化树木

(三)主要建设方案

本项目为道路改造工程,主要是沥青铺设工程建设、修复破损路面、排水沟和补种绿化树木,不会改变原有道路路基、路面、排水以及绿化结构状况。

改造后,道路结构从底层到面层为组成如下:

1、破损路面道路结构

6%水泥稳定石渣灰,厚18厘米

水泥稳定碎石层,厚15厘米(2层,总厚度30厘米)

粘层油

中粒式沥青砼垫层,厚7厘米

细粒式沥青砼面层,厚5厘米

结构总厚度60厘米

2、完整路面道路结构

原有完整水泥砼路面,厚48厘米

粘层油

中粒式沥青砼垫层,厚7厘米

细粒式沥青砼面层,厚5厘米

结构总厚度60厘米

(四)建设工程内容

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路面修复工程

占全部路面的45%

1

(彭高至金山段)行车路面14米道路破损面积

56182

L=8932m

2

(彭高至金山段)行车路面11米道路破损面积

106628

L=21524m

小计

162810

L=30456m

沥青路面工程

沥青路面

361812

排水工程

排水沟修复工程

m

4568

护坡工程

1

新建护坡

1509

2

修复护坡

2334

交通设施

新增交通信号装置

3

道路绿化

1

行道树

1308

2

道路绿化

8000

在道路沿线闲置,特别是临近城镇地区进行一定规模的绿化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8011.29万元。

其中:

土建工程7017.33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29.23万元,其它费用964.73万元(其中基本预备费362.98万元,建设期利息388.80万元)。

2、资金筹措方式

根据投资估算,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8011.29万元,建设资金拟分两部分组成:

(1)申请开发银行贷款6000万元;

(2)建设单位自筹2011.29万元。

第二章现状及发展

一、研究区域概况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地处东经113°35′,至114°17′,北纬27°20′-28°0′之间,南北长116.39公里,东西宽68.84公里,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区面积45平方公里,辖上栗、芦溪、莲花三县和安源、湘东两区及省级安源经济开发区。

东邻宜春,南毗吉安,西接湖南。

北与本省宜春市及湖南省浏阳市相连。

上栗位于江西西部,萍乡市的北部,处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城市群腹地,扼吴楚通衢要地,为湘赣边贸重镇。

自古商贾云集,边贸活跃。

目前全县总人口数量48万,辖区总面积721.11平方公里,辖6镇3乡1个垦殖场,155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

人口密度666人/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高密度县、区之一。

二、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一)上栗县社会经济状况

上栗县广大干部群众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上栗跨越发展目标,以安全和发展总揽全局,实施工业富县、农业稳县、城建旺县、开放活县、人才强县、全面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把上栗建设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富裕文明的经济强县。

2008年全县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列全市前茅,且首次跻身于全国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一。

——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46.82亿元,较上年增长20.5%,增幅列全市第一,其中一产业增长4.55%,二产业增长27.3%,三产业增长20.3%,三次产业比为20.4:

56.9:

22.7。

工业经济实现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

2008年,是上栗县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大步伐、总量大增长、效益大提高的一年,全县主攻工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增长65.7%,新上工业项目增长36%。

花炮煤炭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新型建材、环保陶瓷、食品加工、包装印刷、服装电子等新型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提供税收占工商税收的90%以上。

工业经济质量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

全县工业经济综合指数增长2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42.2%,上缴税收增长26%。

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42.68亿元,增长25.5%,工业在全县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农业产业化跨上新台阶。

进一步调优了粮食生产结构,调高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升了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比较效益明显提高。

依托无公害蔬菜、优质山羊、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创办和发展了一批带动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

全县新增投资5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9家。

上栗黄瓜、茄子获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上栗四海基地、鸡冠山豆仙基地、金山桥塘基地获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

上栗蔬菜专业合作社被授予2008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8.09亿元,增长5.3%。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深化改革硕果累累

上栗县把扩大开放、搞好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突破口。

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方法,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形成接纳外来资金的洼地,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投资。

据统计,2008年全县引进内资项目130个,签约总投资17亿元,实际进资13.2亿元,引进外资项目5个,签约总投资3020.5万美元,实际进资1476.5万美元,进资总额位居全省第12名,外向型经济增长列全市第一,获省政府工业项目引进省外奖金5亿元县先进单位称号。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进程加快

2008年,上栗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8亿元,增长58%,增幅列全市第一。

目前全县城区面积扩大到7.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7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县城品位不断提高,县城主次干道亮化、绿化工程基本完成。

交通建设成效明显,全县有99.02%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公路。

邮电通信事业迅速发展,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95部,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全县手机用户达9.3万户,通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因特网用户达18500余户。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态势平稳

2008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6168万元,增长30.4%,实现了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目标。

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616.3万元,增长39.9%,增幅列全市第一,完成工商税收13100万元,增长28%。

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工商税收绝对数和增幅均为1994年分税制以来的最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列全省县区第四位。

其中上栗镇的财政收入突破4000万元,位居全市第一名,全省第三名。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达2230元,增长9.85%,增长比例和增长额列全市第一。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6795元。

全县消费需求不断增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6亿元,其中新增私人轿车100余辆,累计达500余辆,手机话费达3500余万元,固定电话话费达2200余万元。

城市低保工作不断完善,全年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4500人,下发低保金220万元。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01人。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安全稳定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开展,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民主法制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进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级化。

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两杜绝、一减少”目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加强。

全年县乡两级投入综治经费1000余万元,组建了六支队伍,形成了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

政府与农户签订维护社会稳定双向承诺责任状,成为社会综合治理工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创举。

2008年全县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获全市第一名,县公安局荣获全省“五星级公安局”称号,县司法局获“全国先进县区司法局”和全省“五星级司法局”称号。

(二)上栗县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到2010年加快上栗县社会经济发展取得进一步成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阶段性成就,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基础更加扎实。

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10年达到166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2010年达到18.59亿元,力争财政总收入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3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2010年达到1.3亿美元;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82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2010年达到122亿元;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年均3%左右。

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产业结构升级,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62∶31。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1%。

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中心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化率达56%。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取得较大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重大进展。

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现扩规升本。

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和8%,2010年分别达到7900元和2600元。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2平方米,农村人均砖混结构居住面积达到48平方米。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到35%和40%。

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农村实现安全卫生饮水。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重点地区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区环境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65.82%。

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废弃物排放量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3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三章建设条件

一、自然地理状况

(一)地理位置

拟改造项目从南至北贯穿整个上栗县,上栗县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北部,距省会南昌260公里,距长沙124公里。

东临本省宜春市、芦溪县;南与安源经济开发区、湘东区荷尧镇山水相连;西与湖南省醴陵市浦口、富里二镇接界;北与浏阳大瑶、文家市二镇相依。

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5公里,总面积721.11平方公里。

(二)地形及地貌概况

上栗县 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东北多山,西南及中部多丘陵,部分区域形成冲积平原,海拔高度平均为233.7米。

土壤以红壤、紫泥、潮沙泥为主。

多偏酸性,矿质丰富,土地肥沃。

项目区域内的地形、地貌为河流阶梯丘陵地形为主,黄海高程约92—144米左右,相对高差11—24米之间。

区域内农田面积较少,山地、林地、旱地面积占86.75%,农田、水塘面积占13.25%。

(三)地质

区域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出露良好。

区域内基岩埋深较大,土层较厚,根据勘探资料表明,褶皱基底为泥砂质碎屑岩石。

根据钻探揭露及现场地质调查,自上而下为:

素填土:

棕红色,主要成份为强风化泥岩,成份单一。

红土:

红褐色,软塑,压缩性大,为沙岩风化所致而成。

耕植土:

浅棕一灰褐色,软塑,含水饱和,含植物根茎等腐殖质。

该层由于松软,含腐殖质等原因,路基在施工过程中应予以置换。

砂砾土:

黄色、中密、颗粒较均匀,其成分主要为石英燧石等。

粉砂岩、石灰岩:

前4公里为粉砂岩,棕红色,强、中风化,遇水易泥化,硬塑,具粘性,该层全区域发育,系白垩系紫红色粉砂岩强风化而成。

该层泥岩不处在水浸的状况下其稳定性较好。

(四)气候

上栗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霜期短,霜日一般在17天左右,对农业发展条件较为优越。

历年平均气温17.3℃,夏季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8.7℃,历年最高气温40.1℃。

冬季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4.8℃,历年最低气温—8.6℃。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567毫米左右,以1962年降水量最多为2083.4毫米,1971年最少为1086.4毫米,历年上半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尤其是4-6月降水量集中,多为大到暴雨,三个月雨量达7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44%。

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麻田乡,达到255.6毫米。

(五)水文

上栗县境内主要河流有萍水河、栗水河及其支流16条。

萍水河发源于宜春市天台镇,流经上栗县赤山镇、彭高镇、安源区、湘东区,经湖南省株洲市渌口镇株湘江。

栗水源出于宜春西部,经上栗和湖南醴陵向西流入湘江。

(六)地震

根据GBl8306-2001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附录D《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参数过度的说明》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路线经过该地区的地震动峰值…′速度g<0.05,即对应原地震烈度小于Ⅵ度,因此项目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二、沿线砂、石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1、钢材:

普通钢筋可从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购进,钢绞线可从南昌或新余购进,或由当地物资供应部门供应。

2、水泥:

当地水泥厂可供应普通水泥,高标号水泥可采用上栗县印山台水泥厂生产的印山台水泥。

3、沥青:

可从宜春、新余等沥青筹备库购置。

4、木材:

可由当地直接提供。

5、石料:

上栗县境内石料场较多,且质量较好。

6、砂、砂砾:

砂及砂砾需从芦溪购入。

7、运输方式:

拟采用汽车运输。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建设,是上栗县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的需要

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从南至北贯穿上栗全境,可以说它是上栗县的城市道路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骨架,交通规划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目前《上栗县城市总规划(2006-2020)》已将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列入上栗县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市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物质载体,是促进区域经济的主要动力源和辐射源。

加快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强化城市的综合职能,提高城市的经济聚集能力,是实现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这一背景下,加快上栗县道路网工程建设,保持区域道路有足够规模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的建设,对改善上栗县道路网状况,优化城市结构,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的整体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二、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是上栗县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需要

上栗县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工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其高速发展的态势,必然会引起货物及人员流通量的增长,如何保障工业的高速持续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区域内道路的畅通,以上栗县传统的花炮产业为例,上栗是我国花炮生产的主要地区,至2008年年底总产值为50亿元左右,产量达到了800万箱以上,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占到了花炮总运输量的85%以上,试想一下如此大量的花炮行业运输如果没有足够规模的道路进行支撑,上栗的成品花炮运出以及原料的运入都将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直接给当地财政收入以及老百姓物质生活的提高带来极大的负面。

三、319国道(彭高至金山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是利用优越的地理区域发展经济的需要

江西省东望长江三角洲,南依珠江三角洲,萍乡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西大门,区域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相邻的长株潭城市已成为湖南省的经济中心,萍乡市处于以南昌为中心和以长沙为中心的两个经济圈的交叉地带,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科技、信息、文化等的自由流动,可以使萍乡市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省内省外多重资源发展经济。

到2010年加快萍乡崛起取得进一步成效,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