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课内复习二 华师大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828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 课内复习二 华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 课内复习二 华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 课内复习二 华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 课内复习二 华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 课内复习二 华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 课内复习二 华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 课内复习二 华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 课内复习二 华师大版.docx

《高二语文 课内复习二 华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 课内复习二 华师大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 课内复习二 华师大版.docx

高二语文课内复习二华师大版

高二课内复习

(二)

《秋水》第二单元

一、文学常识

1、庄子,名_______,_______中期_______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_______的思想,两人并称为“_______”,为_______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由本文引出的成语有:

_______,_______等。

3、《秋水》是一篇(体裁),庄子通过援譬设喻,阐明了这样一个哲理:

4、《白莽作<孩儿塔>序》是一篇(体裁)。

作者。

白莽是左联六烈士之一,高中阶段我们学过鲁迅的另一篇纪念他们的文章是。

5、《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和《密室的生活——评安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是两篇(体裁)。

二、字词积累

(一)古今异义

1、至于北海()2、望洋向若()3、大方之家()

4、百川灌河()5、计中国之在海内()

6、河伯始旋()其面目

(二)通假字

1、不辩牛马()2、拘于虚也()

3、豪末之在于马体()4、人卒九州()

(三)词类活用

1、顺流而东行()

2、秋水时至()

3、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

4、、仲尼语之以为博()

5、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6、少仲尼之闻()

(四)重点字词

1、两涘渚崖()

2、不见水端()

3、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4、则殆矣()

5、笃于时也()

6、乃知尔丑()

7、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8、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9、人处一焉()

三、判断下列句式:

1、以为莫己若者()

2、我之谓也()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

5、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

6、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四、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

①张孝祥:

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

水神。

③准拟:

准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

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案:

一、文学常识

1、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两人并称为“老庄”,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由本文引出的成语有: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等。

3、《秋水》是一篇寓言(体裁),庄子通过援譬设喻,阐明了这样一个哲理: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是十分有限的,因此不能囿于个人有限地见识而自满自足。

4、《白莽作<孩儿塔>序》是一篇书序(体裁)。

作者鲁迅。

白莽是左联六烈士之一,高中阶段我们学过鲁迅的另一篇纪念他们的文章是《为了忘却的记念》。

5、《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和《密室的生活——评安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是两篇书评(体裁)。

二、字词积累

(一)古今异义

1、至于北海(到达)2、望洋向若(抬头仰视的样子)

3、大方之家(大道之家,指有很高学识的人)

4、百川灌河(黄河)

5、计中国之在海内(中原,黄河流域一带)

6、河伯始旋(掉转)其面目

(二)通假字

1、不辩牛马(同“辨”,辨认)

2、拘于虚也(同“墟”,指所居之处)

3、豪末之在于马体(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4、人卒九州(同“萃”,聚集)

(三)词类活用

1、顺流而东行(名作状,向东)

2、秋水时至(名作状,按时)

3、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少,认为…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轻,认为…轻)

4、仲尼语之以为博(名作动,谈论)

5、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形作动,尽,这里指走到尽头)

6、少仲尼之闻(动作名,见闻)

(四)重点字词

1、两涘渚崖(水边)

2、不见水端(边际,尽头)

3、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夸耀,“自多”书上注释为“自以为多”)

4、则殆矣(危险)

5、笃于时也(限制)

6、乃知尔丑(鄙陋,低劣)

7、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先前)

8、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停止)

9、人处一焉(占有,据有)

三、判断下列句式:

1、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

2、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被动句)

5、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被动句,宾语前置)

6、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介词结构后置)

四、

1、D(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是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

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

2、苏轼辛弃疾豪放派(宋词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一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

3、达观、豪迈的胸怀。

//(除了词中第一、二句不能作为例子来分析,其他六句均可用来分析。

示例一:

“波神留我看斜阳”一句,作者把遇到的大风大浪,道路受阻的情况想象成水神有意留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足以体现他乐观的心态。

示例二:

“唤起鳞鳞细浪”,作者把滚滚波涛比喻成鳞鳞细浪,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充分表达了他的豪迈胸怀。

示例三: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期待明天风向回转,天气变好,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表现了他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

示例四:

“水晶宫里奏霓裳”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成龙宫的欢庆音乐,表现了他开朗达观的胸怀。

示例五:

“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对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信心满怀,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情怀。

【赏析】

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遇风受阻,写了这首词。

《宋六十名家词》题作《黄陵庙》,个别语句亦稍有出入。

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

“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

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

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

这是写的天气乍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

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

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

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

“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

“今宵露宿何妨?

”“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

“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

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

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本词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

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构思独到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