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04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docx

初中化学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学习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捕捉”空气,采集空气样品。

2、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的危害。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中各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学习重点:

1、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2、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

第一课时:

探究空气的成分

课堂学习:

一、新课引入: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生命就难以存在。

目前你知道空气有些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出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由。

[问题情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捕捉”到它吗?

学生举例:

如用注满水的集气瓶、塑料袋、注射器等。

怎样将你捕捉到的空气弄到另外一个集气瓶中?

二、师生互动:

[演示实验]“捕捉”空气的实验,并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捕捉”到的空气[分析讨论]空气中各组成气体的含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探究]教师介绍所用仪器并演示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3.红磷为什么要过量?

若红磷的量不足,实验结果会怎样?

4.打开止水夹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

5.通过这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你还能设计什么样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提出可能的实验方案)

[内容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空气的成分,并强调: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

[引入概念]现在请你描述一下给空气。

学生:

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形成概念]我们把象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以空气为例,引入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并让学生举例)。

[拓展视野]学生阅读空气成分的发现史,从中你有什么启示?

三、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

第二课时:

氮气和稀有气体

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课堂学习:

一、复习引入:

说出空气的成分,并判断其类别

二、新课讲解:

[问题设置]空气“大家族”中含量最多的氮气,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在高温条件下,氮气也能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提出问题]这些性质使它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阅读材料]然后让学生说出氮气的用途,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拓展视野]植物怎样吸收氮

[教师讲解]稀有气体的用途.

1、制造稀有气体放电管。

2、作保护气等[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但是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大大增加,使得进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空气污染。

你知道的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归纳。

[提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学生归纳。

[拓展视野]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了解空气质量日报(周报)的主要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本节小结

四、练习与实践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了解两套装置的区别。

学习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

第一课时: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课堂学习:

一、引入: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问题情景]

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

2.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进行相关的整理:

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上)

二、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33—34页的部分内容。

[师生整理]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______________。

[问题情景]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

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实验演示]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

[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整理]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

[教师讲解]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举几例说明)。

[师生总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学生阅读]课本氧气的用途。

[学生回答]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氧气获得的方法和原理

课堂学习:

一、复习引入:

1.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

有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氧气由于哪些用途?

二、师生互动:

[教师讲解]对于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获得通常从用物理的方法和化学的方法去思考。

[教师设疑]

1.用物理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有何特征?

2.用化学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在组成上有何特征?

[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

1.用物理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中有氧气这种物质。

2.用化学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在组成上含有氧元素。

[学生讨论]用空气可以来制取氧气。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如何用空气制得氧气?

[教师引导]给出几种物质,介绍它们的化学式:

KMnO4、KClO3、H2O2、MnO2。

[演示实验]

1.加热高锰酸钾(KMnO4);

2.加热氯酸钾(KClO3)、二氧化锰(MnO2)和二氧化锰(MnO2)、氯酸钾(KClO3)

3.加热双氧水、混合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在演示每一个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通过带火星木条的复燃或燃着木条燃烧更旺的现象来让学生判断是否有氧气产生,最后提问以下问题:

在实验室中用哪些物质可制得氧气?

[师生整理]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的药品、药品的颜色以及所发生反应的原理,写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

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老师介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创设问题]氧气如何检验?

(考查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检验物质的一般方法:

用什么→怎么做→什么现象→什么结论

[教师讲解]催化剂的概念与特征

[课后探究]

1.除了用以上物质可制得氧气,你还知道可用哪些物质?

2.制得氧气的物质中含氧元素的,那么是否含氧元素的物质都可用来直接制取氧气?

三、课堂小结:

氧气的获得方法:

1、工业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2、实验室方法:

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等物质。

3.自然界中产生方法:

光合作用

第三课时:

实验室获得氧气的装置和操作

课堂学习:

一.复习引入:

实验室获得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师生互动:

[创设问题]在实验室中用以上药品来制取氧气,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会对反应装置提出哪些要求呢?

[师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并完成下列表格: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仪器、装置选择

高锰酸钾

固体

加热

盛少量固体需加热的仪器——(试管、酒精灯等)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固体+固体

加热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固体+液体

无须加热,接触既迅速反应

固体与液体接触就反应需进行固液分离,以控制反应的进程,则选用分液漏斗、锥形瓶等

[教师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步骤:

检密→装药→加热→收集→移管→熄灯

2、收集方法:

通常用排水法。

3、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②导气管伸入大试管内不不能太长③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④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⑤待有均匀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氧气

[教师讲解]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1.步骤:

检密→先加固体→再滴加液体→收集。

2.收集方法:

通常用排水法。

3.注意事项①先加固体→再滴加液体。

②滴加液体时速度要慢。

③反应过一会儿再收集氧气。

④当液体加完后,要立即关上分液的活塞

[学生讨论]这两种类型装置的气密性有哪些检查方法?

[演示实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演示几种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1.2—13的装置气密性检查;

2.图2—14的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加水,②打气,③抽气等。

三、本节小结

四、练习与实践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运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课前准备:

通读本节教材,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思考等探究,搜集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学习过程:

引入:

片断1:

上课前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录像——可口可乐广告。

学生观看投影,讨论:

片中涉及的物质——二氧化碳。

下面我们就研究二氧化碳

片断2:

奇妙的二氧化碳呈现学习目标:

1.奇妙之一:

空气中的CO2保持相对稳定2. 妙之二:

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3. 奇妙之三:

二氧化碳与水发生的“变化”……课堂学习:

片断3:

奇妙之一: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相对稳定讨论: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0。

03%1.能不能更多,能不能更少?

2.会不会更多,会不会更少等?

针对学生讨论内容穿插资料:

①    温室效应,②二氧化碳对生命活动的影响,③二氧化碳的循环…

片断4:

归纳: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片断5:

奇妙之二:

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讨论:

1.二氧化碳颜色、状态、气味(说出简要理由)?

2.二氧化碳三态变化有何特点?

3.干冰有何妙用等?

针对学生讨论内容穿插资料:

①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干冰的生成过程)等,②干冰图片,③干冰人工降雨…。

学生归纳:

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片断6:

奇妙之三:

二氧化碳与水的“变化”讨论:

1.二氧化碳能不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等?

(提示学生最好能设计出实验方案或摆出事实根据)演示实验:

1.二氧化碳溶于水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归纳: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加压强可以溶解得更多一些2.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一部分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O2+H2O→H2CO3但:

H2CO3→H2O+CO2课堂小结:

______________

片断7:

二氧化碳真奇妙

1、然界物质循环离不开它2. 独特”的三态变化3. 奇妙的与水的“变化”课堂反馈:

______________

学生分组讨论:

二氧化碳奇妙在何处(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选择课堂生成性资源进一步探究播放文字资料: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

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

是谁在作案呢

学生讨论原因:

归纳:

奇怪的二氧化碳。

今天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这个怪物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

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板书: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学生讨论: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观看动画: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看图说话: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并尝试填P39页表格)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

板书:

二、二氧化碳与环境

有害的一面:

看资料: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

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看动画:

温室效应

有利的一面:

看录像: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看动画:

干冰人工降雨教师讲解: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虽然很低,但是随着人们对它的逐步认识,在生产生活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播放录像:

二氧化碳灭火,干冰人工降雨,制汽水,作温室肥料。

你知道它们各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吗?

讨论: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______________

归纳:

二氧化碳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要想合理的利用二氧化碳必须正确的认识二氧化碳创设情景:

播放文字资料: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

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

是谁在作案呢?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

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找有关温室效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录像放1~2分钟。

提出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

2.多些行否?

3.没有行否?

4.二氧化碳有什么重要性质?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

3、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4、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5、初步学会运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学习重点: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

2、从各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课堂学习:

提问: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是?

如果把这0。

03%的二氧化碳从空气中除去,行吗?

师生交流:

相互讨论。

 

归纳引入:

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如此重要,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

1、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

         2、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消耗的?

学生讨论共同归纳:

学生发言,补充、板书。

提问:

1、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与消耗二氧化碳的速度相当吗?

2、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含量恒定吗?

3、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带来什么问题?

4、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对人类也有好处吗?

设问引入:

   二氧化碳对人有毒吗?

阅读:

表2—5交流:

在教室里学习时,为什么要保持教室通风?

留问:

如何检测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呢?

我们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直接引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

 通过预习,结合生活经验,你已经知道了二氧化碳的那些性质?

问题汇总

提问:

 同学们对其中的那些问题感兴趣?

明确探究的问题

探究1:

如何用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拟备实验:

1、简易天平测量法。

2、气球法(注意比较)。

3、倾倒法。

探究2:

如何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

拟备实验:

1、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汽水瓶中到入半瓶水,盖紧、震荡。

         2、向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到入半瓶水,盖紧、震荡、倒立。

探究3: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拟备实验:

如何简易得到二氧化碳?

向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

探究4:

能见到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吗?

拟备实验: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制干冰。

探究5: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吗?

拟备实验:

1、水与石蕊试液的反应。

2、向石蕊试液中吹气。

3、向石蕊试液中加入溶有二氧化碳的水。

质疑:

  让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呢?

提供信息:

用一组酸分别与石蕊试液作用。

归纳:

   酸让石蕊变红。

提供信息:

二氧化碳不是酸,酸从何来?

学生阅读,讲解归纳。

学生实验:

加热变红的石蕊试液。

讨论讲解:

石蕊试液又变色的原因。

整理归纳:

二氧化碳的性质介绍: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学生举例:

说出你知道的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实例。

留疑:

   教材46页第5题。

第三课时: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

复习引入: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板演反应式。

提问:

如何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提问:

   如何才知道所得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呢?

演示实验:

用石灰水检验所得气体。

讲解板书:

反应式。

学生交流;书中42页与43页产生氧气的装置有何不同?

集中讨论:

1、铁架台的作用是什么?

2、反应容器的区别是什么?

3、用分液漏斗的好处是什么?

4、如果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行吗?

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何时收集满?

演示实验:

制取二氧化碳。

归纳整理:

实验室收集气体的常见方法。

本节小结练习与实践 

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

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组成

2、知道水的净化原理,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别。

3、知道水体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

4、学会过滤操作。

学习重点:

1. 认识水的组成

2. 水的来源、危害、防治和净化

学习难点:

   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第一课时:

水的组成   水的利用

课堂学习:

一、引入: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问题情景]1。

你已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它有些什么性质?

2。

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

3。

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4。

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你能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

[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

二、师生互动:

探究一:

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水是如此重要,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计实验]将水电解(可提示学生回忆:

碳酸氢铵的分解,由产物可推知碳酸氢铵的组成

元素,也许学生会提出用加热使水分解的方法,教师可给予引导)

[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

[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能如实记录:

          1、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都有气体产生

          2、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约是正极的2倍   

[教师设疑]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是什么气体

[学生讨论]可能有多种答案

[演示实验]氢气燃烧并验证产物

[学生整理]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

[教师讲解]这个实验也可用于氢气的检验

[演示实验]检验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气体

[师生总结]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氧气,

         且体积比为2∶1

         (父亲正想儿毕业)

[学生整理]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设疑]这个文字表达式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师讲解]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虽然地球被称为水球,但是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而且全世界水分布不均匀,因此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节约用水。

[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

你知道工、农业上节约用水的措施有哪些?

可请同学解释节水微记的寓意

[教师设疑]水一旦被污染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你知道哪些因素会使水被污染?

         如何防治水的污染?

[学生讨论]可请同学列举身边的事例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水的净化

课堂学习:

一、引入:

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被污染过的水在使用前都要进行净化处理

二、师生互动:

[教师设疑]海水、河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蒸馏水是纯净物,而海水等是混合物

[教师设疑]如何将蒸馏水与食盐水区分开来?

[学生讨论]

[演示实验]1、分别将蒸馏水和食盐水蒸发

[师生整理]如果把某种水样蒸干后有固体物质析出,这种水一定含有杂质

[创设问题]你知道有关硬水、软水吗?

[学生交流]

[演示实验]在有蒸馏水的两只烧杯中,一杯中先加少量氯化钙,然后分别向两杯中加入一些肥皂水,观察。

[师生整理]溶有钙、镁物质较多的水是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不利,一些工业用水也不能用硬水,硬水经过处理变成软水,可消除不利影响。

[教师讲解]饮用水要澄清透明,不含细菌等人体有害的物质。

对于只含有固体小颗粒的浑浊的水,可以自己动手净化。

[活动探究]如何除去水中的泥沙?

[师生整理]过滤是把液体和不溶性固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中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玻璃棒的作用

[创设问题]小英同学在做过滤实验时,发现滤出的液体仍然浑浊,

         你能帮她找出原因吗?

她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学生阅读]课本第51页拓展视野

三、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