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29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大连中考)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D.频率不同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声音特性的认识。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大小有关,故A、C、D错;

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B正确。

4.(2013·

成都中考)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声现象知识的综合运用。

动物能产生和听到一定频率范围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故A说法正确。

禁止鸣笛即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但也可以通过公路两边植树,即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故B说法错误。

因为海豚的听觉频率范围很大,所以能听到除超声波以外的声音,故C说法错误。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不同,故D说法错误。

5.(2013·

永州中考)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由题图知:

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

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

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得太少。

D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故选D。

6.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图中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

冰雪消融是从固态到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收热量,A对;

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会放出热量,B错;

霜和窗玻璃上的冰花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D均错,故选A。

7.(2013·

株洲中考)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综合应用。

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故属于折射现象;

放大镜是凸透镜,光经过凸透镜时,发生的是折射,故属于折射现象;

湖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发生了折射,属于折射现象。

故选C。

8.(2014·

四川忠县期末)据人民网报道:

近日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全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4亿!

中国学生的近视率排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本题考查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越来越近,所以小华患上了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要让像落在视网膜上,需要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选B。

9.(2013·

阜新中考)小丽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她用此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则凸透镜到地图的距离应(  )

A.小于20cmB.大于20cm小于40cm

C.等于40cmD.大于40cm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用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20cm。

1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由图可知乙在0s时开始运动,而甲在4s时开始运动,即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由图像知4~8s内甲、乙的路程和时间都成正比,即速度不变,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0~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8s末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此时甲用时4s,乙用时8s,由v=

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选D。

11.(2013·

大连中考)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设保温杯是绝热的。

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

在这个过程中(  )

A.水的质量增大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D.冰的比热容增大

本题考查晶体熔化条件。

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说明了该冰的温度低于0℃,放入绝热容器的0℃水中,水达到凝固点放热,凝固成冰,温度保持0℃不变,故冰的质量变大、水的质量变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冰的比热容不变,故选B。

12.用密度为2.7×

103kg/m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为0.1m、0.2m和0.3m,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为3kg、21.6kg和54kg,质量检验员指出:

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为废品。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B.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

本题考查密度知识的应用。

甲的密度为ρ甲=

=

=3×

103kg/m3,乙的密度为ρ乙=

=2.7×

103kg/m3,丙的密度为ρ丙=

=2×

103kg/m3;

ρ甲>

ρ铝,则甲为次品;

ρ乙=ρ铝,则乙为合格品;

ρ丙<

ρ铝,则丙为废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2013年12月14日21时,中国“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这个过程中“嫦娥三号”相对于月面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玉兔”月球车的质量为140kg,合   t。

从地球到月球上,月球车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在“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的过程中,“嫦娥三号”不断靠近月球表面,以月面为参照物,“嫦娥三号”的位置在变化,故“嫦娥三号”是运动的。

140kg=140×

10-3t=0.14t,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从地球到月球上,“玉兔”月球车的质量不变。

答案:

运动 0.14 不变

14.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    引起的。

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       减弱噪声。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综合应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振动引起的;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振动 传播过程中

15.一个小偷作案后以6m/s的速度离开现场,10s后警察从现场沿小偷离开的路径以8m/s的速度追击,在    s后将小偷抓获。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

10s内小偷运动的距离为s=v1t=6m/s×

10s=60m,警察追击时间为t′=

=30s。

30

16.小梅常见妈妈用保鲜膜包裹从商场买来的新鲜蔬菜,保鲜膜可以减少蔬菜中水的    ;

将冷藏在冰箱中的蔬菜取出来,不一会儿就会发现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

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可以减小蔬菜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减小蔬菜中水的蒸发;

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蔬菜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

蒸发(或汽化) 液化

17.(2013·

义乌中考)如图所示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其中甲为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点燃的蜡烛,乙为平面镜所成的像。

为确定像的位置,此时需拿一支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      (选填“甲”或“乙”)完全重合。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甲为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点燃的蜡烛,乙为平面镜所成的像。

拿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好像被点燃。

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跟乙完全重合,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未点燃 乙

18.(2014·

福州文博中学期末)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    像的性质制成的。

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同时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

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此时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增大了物距,所以应减小像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

所以应该缩短照相机暗箱长度。

实 远离 减小

19.(2013·

怀化中考)在“测量立方体松木的密度”实验中,通常用      

测其质量,用      (均选填“刻度尺”或“天平”)测量松木的边长,再用数学知识求出松木的体积;

若天平右盘里放有砝码20g、10g、5g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松木的质量为     g,由图乙可知松木的边长是

    cm,则松木的密度为    g/cm3。

【解析】本题考查天平、刻度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及密度的计算。

由题图甲可知,游码所对刻度值是0.6g,则松木的质量m=20g+10g+5g+0.6g=35.6g;

刻度尺在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1mm)以下,由图乙可知松木的边长等于4.00cm,则松木的体积V=4cm×

4cm×

4cm=64cm3;

松木的密度ρ=

=0.556g/cm3。

天平 刻度尺 35.6 4.00 0.556

20.(2012·

江西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能观察到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

的    (选填“实”或“虚”)像。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

由图甲可知,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实像,说明烛焰在2倍焦距上,乙图中,烛焰移到了焦点以内,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正立 虚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21.(3分)(2014·

山东省济南十五中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

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画法。

首先画出法线,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如图所示 

22.(3分)(2013·

聊城中考)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出射光线。

请画出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b对应的入射光线。

【解析】本题考查透镜光路图的画法。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3.(6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2)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的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

(1)实验室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7℃;

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而实验中测得水的沸点为97℃,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3)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1)热胀冷缩 

(2)97 小于 (3)不变 液化

24.(6分)(2014·

河北定州期末)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

凸透镜A的焦距    凸透镜B的焦距。

(2)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了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

根据你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越    。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cm

像距/cm

1

15

8

17

2

10

3

12

60

(4)若小明将物距调整为20cm。

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在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    cm的凸透镜。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由图甲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处于A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由图乙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大于B凸透镜的2倍焦距;

甲、乙两图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相等,可知A凸透镜焦距大于B凸透镜焦距。

(2)由图甲可以得出,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物距一定时,焦距增大,像距逐渐增大,像距增大,则成的像也变大。

(4)若小明将物距调整为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此时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20cm>

2f,f<

10cm,所以选择f=8cm的凸透镜。

(1)大于 

(2)幻灯机 (3)大 大 (4)8

25.(8分)(2013·

达州中考)下面是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李同学的方案:

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

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

(2)小张同学的方案:

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

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

(3)请你对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按    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

(4)如图是按小张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

倒出油的体积/cm3

油的密度/(kg·

m-3)

34.1

【解析】本题考查液体密度的实验探究。

(1)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m2,空烧杯的质量为m1,则量筒内油的质量为m2-m1。

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根据密度公式ρ=

可得:

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

(2)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m3,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为m4,量筒内油的质量为m3-m4。

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2,可得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

(3)小李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来测体积,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大;

而小张先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避免了容器壁粘液体带来的实验误差,能使实验误差减小。

(4)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m′=10g+5g+2g+0.3g=17.3g,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m=m0-m′=34.1g-17.3g=16.8g,食用油的体积:

V=20mL=20cm3,食用油的密度是ρ=

=0.84g/cm3。

(1)ρ油=

 

(2)ρ′油=

(3)小张 

(4)

17.3

20

0.84×

103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6.(6分)仁爱礁是我国的固有领土,隶属我国海南省三沙市,中国公务船只定期在那里巡视,如图所示是我国一艘装备精良的现代化综合公务船。

该船以20km/h的速度匀速航行了5h,则航行的距离是多少?

航行的距离:

s=vt=20km/h×

5h=100km。

100km

27.(12分)(2014·

安徽芜湖期末)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是由我国科学家造出的“全碳气凝胶”,如图所示,即使把它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这种材料的密度为0.16kg/m3。

(1)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多少克?

(2)“轻”仅是这种材料众多特点之一,“全碳气凝胶”还是迄今已报道的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例如原油,可用于处理海上的漏油事故,已知原油的密度ρ=0.9×

103kg/m3,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多少立方厘米的原油?

【解析】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

(1)气凝胶的密度0.16kg/m3=0.16×

10-3g/cm3,则100cm3气凝胶的质量m=ρV=0.16×

10-3g/cm3×

100cm3=0.016g。

(2)0.016g气凝胶可吸收原油的质量m=900×

0.016g=14.4g,原油的密度ρ=0.9×

103kg/m3=0.9g/cm3,原油的体积V=

=16cm3。

(1)0.016g 

(2)16cm3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