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351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包完数十个,放入沸水滚滚的锅里,单看它们优美的舞姿,就垂涎欲滴了,何况是,满盘地盛出来,一口一个往嘴里塞呢!

3.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名师来指导〕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答案大家找〕《迢迢牵牛星》表面上写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实则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诗人借天上的爱情悲剧来表现人间爱情的相思悲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盼。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

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等都是思亲的诗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选做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答案大家找〕《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佳节望月的习俗;

《迢迢牵牛星》写了七夕节的习俗;

《寒食》写了寒食节的习俗。

还有不少古诗也写了传统习俗,如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王安石的《元日》等。

通过阅读这些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词,不仅让我了解到传统节日的相应习俗,提升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而且还充分感受到古诗的优美凝练,以及古人过传统节日时浓郁的节日氛围。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

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

〔答案大家找〕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2.默读节选的片段。

说一说:

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

他的心态发

生了什么变化?

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鲁滨逊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斫痕记录时

间;

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

工具的缺乏使他

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进行得非常吃力;

没事时,在岛上各处走走,为自

己寻找食物。

鲁滨逊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勇敢地生

活。

鲁滨逊具有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

质。

8.匆匆

〔名师来指导〕 

首先认真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做到正确流利

地朗读课文,然后多读几遍,融入自己的情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

目的。

这篇抒情散文语言清秀隽永,篇幅短小精悍,是积累语言的良好

素材。

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全文。

另外,还应抓住文章的行文

线索,以便条理清晰地进行背诵课文。

2.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

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这一连串的发问,表达了作

者对时光逝去而又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

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这三个问句是点睛之笔,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作者感慨

时光流逝、不甘虚度年华的强烈感情。

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像一条线,

在全文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作用,层层紧扣,深化了主题。

3.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

如此感人?

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

仿照课文第3自然

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1)作者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多

种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非常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仿写示例: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

地匆匆呢?

学习的时候,日子从书本里流逝;

发呆的时候,日子从那美

丽的风景中飘过;

骑车的时候,日子从耳边呼呼的风声中过去。

9.那个星期天

1.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

妈妈答应带

“我”出去玩的热切盼望、等待过程中的焦急无奈、最后的失望委屈。

2.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

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

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一声不吭,盼着。

我想我再不离开

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

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

再耽搁。

(“我”盼着什么?

这里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

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

像时光的脚步。

那个星期天。

就在那天。

(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

样的心情?

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

音?

(1)“我”盼着妈妈早点儿洗完衣服,带“我”

出去玩。

作者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写出了“我”盼着妈妈早点儿洗

完衣服带“我”出去玩的这种心情。

(2)表现了“我”知道不可能出去以后失望、难过的心情。

从环境和声音的描写衬托出“我”当时的心情,从侧面描写更能

反映出“我”的失望与悲伤。

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

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

《匆匆》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那个星期天》

是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逝去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

不同点:

《匆匆》一文作者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

法和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则是通过多处

的心理描写,运用反衬的表现手法,“我”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痛

苦以及母亲想带“我”去玩却又分身乏术的无奈、焦急、惶惑就是在

这些真切而细腻的心理刻画中让我们感同身受。

10.古诗三首

默写《竹石》。

〔名师来指导〕

根据书中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背

诵。

在熟读背诵《竹石》的基础上,默写古诗,做到正确书写,没有错

别字,不加字,不丢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

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

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

特点?

(1)《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

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

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竹石》借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

铮铮的骨气。

(2)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点,即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

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这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都突出了所咏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

《马诗》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

《石灰吟》

突出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骨碎身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

给人们的特点;

《竹石》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

在表达方式上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

深的是哪件事。

本文按时间顺序,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文件

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

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

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

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与敌人斗争的

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

最后写了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

的情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

虽然遭受了严刑拷打,

但是他毫不动摇,依旧坚定;

面对家人的时候,他用“安定”“沉着”

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3.下面的句子分别写了李大钊的动作、外貌和语言,读一读,再找

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

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

呢?

类似的句子: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

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

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

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不但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悲伤。

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

悲痛为力量。

4.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

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

了照应关系。

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

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5.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

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

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

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

赵一曼:

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

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

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

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后,日寇和伪满

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

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

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

负责审讯的日

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

视治疗。

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

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

在二人的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

的方向走。

第三天凌晨被日军追上,赵一曼再次被捕。

敌人反复折磨

了她一个月,她怒斥敌人:

“你们能够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

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杨靖宇: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

他牺牲前

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

他们

逐步逼近到 

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

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杨靖宇壮烈牺牲。

日军

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

能够在零下 

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

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

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

絮。

日本军官狠狠地说:

“算他是一条好汉!

12.为人民服务

背诵第2~3自然段。

背诵课文要建立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

另外,

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也有助于我们背诵。

第2自然段是关于死的意

义和价值的论述。

第 

3自然段是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二是正确对待

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三是提高勇气、克服困难、

互相爱护、搞好团结,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读下面这段话。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

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

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

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

第二句话是讲

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批评,只要

批评是正确的我们就改正;

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

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四句话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句与句之间

是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侧面展开论述的。

4.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

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

他以崇高的品格,获得全国人民和全

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

日,首都人民全部聚集到北京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

人总是要死的,但每个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

国难当头,那些为了

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的死的意义是重大的,甚至远重于泰山,他

们的牺牲会沉淀在历史长河中,镌刻进民族魂,被后代永远铭记。

这一

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赞扬了那些为了国家牺牲的英雄的伟大品质。

14.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首先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然后多读几遍

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

最后在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

完成背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孔子不能决.也。

善:

善于,擅长。

之:

指弈秋的教导。

决:

判断。

3.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答案大家找〕

学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让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

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

直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

儿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

人吗?

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子争辩不休,便问他们争辩的原

因。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

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时近些。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

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

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

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

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4.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他们是怎样

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他是凭自己

所观察到的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另一个小孩认为

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

结论的。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

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1)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

程是相同的:

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追问;

再进行反复研究和

实验;

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

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是说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这

样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2)给我的启发是:

只有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才有可能发现真理。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

每个事例是按

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1)第一个事例是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

现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并制成石蕊试纸。

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将蚯

蚓的分布写进书中,并对地质界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个事例是阿瑟林

斯基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证实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

关。

(2)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都是相同的,

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

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3.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

“玩也能玩出名堂”。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

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演讲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而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却因为演讲

而成名。

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和口才的刻

苦练习,并做到多看、多听。

他年轻时当过农民、伐木工、店员、邮

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

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

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

一边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

他们。

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

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

演讲的成

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

所以,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虎头蛇尾,应该有始有终、持之

以恒,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所以,千万

要记住“功夫不负有心人”。

失败乃成功之母

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你若能从挫折中站起来,

重新出发,必定能获得成功,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比如伟大的发

明家爱迪生,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

他曾为-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浪费,而是说:

“我为什么要沮丧呢?

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

是行不通的。

’”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

他每每从失败中吸

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一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

明成果。

古今中外,有许多成功者的事例,他们都是从失败中站起来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仅应当成为我们喜爱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

要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16.表里的生物

1.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默读就是无声阅读,是用大脑直

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不必将文字转化为声音。

我们默读

课文时,应做到“一用两不能”,即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

指文章,也不能小声叨念,“出声”则会影响阅读速度,“用

手指文章”则影响眼睛的扫视幅度。

另外,必须高度集中

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默读速度。

(2)主要写了“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

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其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

表里有个小蝎子。

表现了“我”童年时代对事物有着强烈

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

子。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

样的孩子。

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

看法。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

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

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