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46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9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docx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已完成

前言

一、瓦斯治理原因

为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推进煤矿瓦斯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我矿瓦斯治理,防治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根据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贵州省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安全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遵义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遵义县煤炭工业管理局等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五一煤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范》、《规定》、《规程》、《标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针,切实建立健全“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

紧紧抓住矿井通风系统、监测监控、现场管理三个关键环节,根据本矿井的安全生产条件及危害因素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措施,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进一步完善瓦斯治理结构,落实瓦斯防治管理制度,提高装备水平和提高矿井防治瓦斯灾害能力,建立健全稳定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科学合理的瓦斯抽采体系,有效管用的监测监控网络和严格规范的现场管理制度。

三、瓦斯治理基本要求

进一步加强一通三防管理,找出矿井通风系统和瓦斯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制定确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瓦斯治理工作到位。

力求达到生产布局优化、开拓开采正规、系统合理可靠、监测监控有效、现场管理到位,2013年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四、瓦斯治理基本原则

1.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

2.合理生产布局,确保抽、掘、采关系平衡。

3.瓦斯治理能力大于生产能力。

4.建立完善可靠的通风系统(通风可靠)确保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

5.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控有效),确保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

6.严格管理(管理到位),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认真执行、严格监督。

7.排除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杜绝事故的发生。

五、瓦斯治理目标

1.防范一般瓦斯事故、杜绝较大瓦斯事故与重大瓦斯事故;

2.防范采、掘工作面瓦斯超限;

3.建立完善的瓦斯防治系统,最大限度地消除瓦斯危害;

4.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确保监控有效。

六、瓦斯治理范围及治理重点

我矿属于15万t/改扩矿井,通过《安全设施许可证》检查验收、《煤炭生产生产许可证》检查验收,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采、掘计划部署,特别是做好通风系统的管理,不同施工阶段必须编制相应的通风技术措施,严防出现通风事故。

瓦斯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我矿生产现状及各系统实际情况分析,治理方案应以地质勘探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安全监测监控、通风管理等安全系统为目标,配合各项保障措施来达到瓦斯治理的基本要求。

七、瓦斯治理主要依据

(一)政策法规

1.《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2.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

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

4.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

5.煤矿瓦斯抽采标准(AQ1027-2006)及瓦斯抽采指标((AQ1026-2006));

6.《防治煤与与其突出规定》

(二)主要技术资料

1、遵义县五一煤矿《开采设计方案》说明书。

2、遵义县五一煤矿《安全专篇》说明书。

3、遵义县五一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4、遵义县五一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井上下对照图。

第一章矿区概述

第一节概述

一、交通位置

贵州省遵义县沙湾镇五一煤矿位于贵州省遵义县沙湾镇五一村,隶属遵义县沙湾镇所辖。

矿区地理坐标:

东经106°46′16″--106°47′00″,北纬27°52′54″--27°53′59″。

矿区有公路相通,距沙湾镇6km,距遵义市34km(运距),距鸭溪电厂80km(运距),交通较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1-4-1)。

二、矿区范围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6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矿井生产规模为15万t/a。

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控制圈定,开采深度由+990米至+550米标高,矿区面积4.0818平方公里,根据该矿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见表1-4-1。

表1-4-1矿区范围表

拐点

X

Y

1

3086970

36381020

2

3085710

36381110

3

3085710

36380230

4

3086000

36379000

5

3088000

36379000

6

3088000

36380200

开采深度:

由+990米至+550米标高。

矿区面积:

4.0818平方公里。

隶属关系:

行政区划隶属遵义县沙湾镇管辖。

第二节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

本区位于岩孔-松林背斜北西翼,矿井范围内含水层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上统长兴组及三迭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水量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而呈季节性变化。

本矿井直接充水因素为煤层顶板裂隙水,主要充水因素为岩溶、老窑水,中化地质矿山中局贵州地质勘查院于2008年2月编制的《遵义县沙湾镇五一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叙述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类型。

但《煤矿防治水规定》中提供的四种水文地质类型中无此类型,根据本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知,本矿水文地质类型应属复杂类型。

根据五一煤矿井上下水文地质现场勘查,目前,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可判定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底板直接进水的裂隙充水矿床。

二、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然倾向性

1、瓦斯

本矿为整合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根据煤层瓦斯含量计算经验公式和《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标准,采用分源预测法对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

经计算,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85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64m3/min。

为低瓦斯矿井。

2、煤层自燃

本矿可采煤层一层,编号为M12,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6年6月9日提交的M12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表,M12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三类,本设计M12煤层按无自燃倾向进行设计与管理,但在生产中应加强通风,并对煤的储存采取防止自燃措施。

M12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结果如下表: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未提供煤层自燃发火期资料。

3、煤尘爆炸性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6年6月9日提交的M12号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M12号煤层无煤尘爆炸性危险,本设计M12煤层按无煤尘爆炸性危险进行设计与管理。

M12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结果如下表:

第二章矿井开拓开采现状

第一节矿井开拓开采概况

五一煤矿为整合矿井,,五证一照齐全,各系统均已形成。

五一煤矿采用斜井开拓,设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井三个井筒。

(1)主斜井:

表土段采用砌碹支护,其它地段采用锚喷,铺设30kg/m的轨道,担负矿井进风,行人,煤炭运输以及铺设管线及安全出口用。

(2)副斜井:

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以及铺设管线及安全出口用。

(3)回风井:

表土段采用砌碹支护,其它地段采用锚喷,作专用回风用。

二、井田开拓方式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设计3条井筒即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井位于同一工业场地,三者井口距离均大于30m。

井筒特征见表1-4-2。

表1-4-2井筒位置及特征表

井筒

名称

井口座标

井口标高(m)

井筒方位角(°)

井筒倾角(°)

井筒长度(m)

断面形状

支护形式

井筒断面

X(m)

Y(m)

净(m2)

掘(m2)

主斜井

3086120

36380607

+870

145

-18

373

半圆拱

锚喷

5.2

5.5

副斜井

3086169

36380613

+878

143

-24

258

半圆拱

锚喷

5.2

5.5

回风斜井

3087354

36379287

+900

283

-25

310

半圆拱

锚喷

5.2

5.5

一采区三条上山巷道分别在煤层中+765m和+773m标高布置运输皮带上山、运输轨道上山和回风上山,运输上山采用皮带输送机运输煤炭、行人等,轨道上山辅设轨道运输材料、矸石、设备以及行人等,回风上山专用回风。

三、采煤方法

1)井田为单一构造,构造较为简单。

开采煤层平均厚度1.4m,煤层倾角15°左右,属缓倾斜煤层。

2)主要煤层赋存基本稳定,结构较简单。

3)该矿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4)M12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

5)本矿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和管理,一采区按无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和管理。

根据上述因素,首采工作面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工艺采用炮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第二节主要生产系统概况

一、矿井通风

1、通风方式:

分列式

2、通风方法:

机械抽出式

选用FBCD2P№16-/2×75,二台(一用一备)。

选用功率2×75kw、380v防爆电动机。

风机在高效区范围内的风量38.6~61.5m3/S,静压850~2800Pa。

3、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选用FBD5.0/2×7.5kw的对旋式局部通风机通风,备用局部通风机必须同等能力。

二、运输系统

主斜井、运输大巷、运输上山及运输石门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煤炭,副斜井绞车提升材料、矸石、机电设备等,采面为刮板运输机运输、采面运输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煤炭、掘进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煤(矸石)。

运矸、料、设备使用0.75m3侧翻式矿车;材料车MC1—6A型;MP1—6A型平板车。

三、排水系统

五一煤矿主井井底设计主、副水仓,主水仓设计容量412.5m3,副水仓设计容量357.5m3,一台运行,两台备用。

四、压风系统

选用两台EM-55型风冷式螺杆压缩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功率:

55kW,排气量15.3m3/min,排气压力0.9MPa。

井下压风管敷设在主平硐、采掘工作面,主管选用DN80的钢管,壁厚4.5,管路长度约1200m。

支管选用DN50的钢管,壁厚4.5,管路长度约1500m。

五、供电系统

矿井应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

矿井电源一回拟引自沙湾镇10KV电源,供电距离6km,;另一回拟引自汇川区变电站10KV电源,供电距离8.5km,形成双回路供电。

纳雍县勺窝乡三雍煤矿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平硐开拓。

全矿共安装主要设备约48台/件,其中工作35台,设备总容量2007kw,工作容量1450.5kw。

全矿有功负荷为846.9kw,无功负荷为901.2kvar。

矿井年耗电量8359000kwh,综合电耗27.86kwh/t。

矿井地面工作容量723.5kw,井下工作容量为727kw;地面设备视在负荷668.6kvA,井下设备视在负荷568.4kvA。

六、防尘系统

在回风平硐南侧+1990m标高建200m3地面生产、生活水池一座和300m3防尘、消防水池一座。

在回风平硐北侧+1990m标高建有300m3防尘、消防水池一座。

由+1990m标高的300m3防尘、消防水敷设DN50焊接钢管一趟至工业场地和生活区,DN75焊接钢管两趟至井下,向工业场地和生活区、井下供水。

地面最高用水点标高为+1850m,几何高差为140m,大于25m,因此,采用静压的方式向工业场地和生活区供水。

井下设有完善的消防洒水管网,由地面消防洒水池静压供水,防尘洒水管路系统主要敷设在:

①采掘工作面,②卸载点,③装载点,④运输系统,⑤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

在采掘工作面、运输上山及主平硐每50m设置一个规格为DN50消防与防尘洒水栓;其它巷道每100m设置一个规格为DN50消防与防尘洒水栓,以便接管冲洗巷道。

七、通讯系统

煤矿已有程控交换机KTJ-13一台,DDK-11隔爆本安型电话6部。

八、监测监控系统

目前矿上已经配备有一套KJ90NA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运转正常、良好。

九、瓦斯抽放系统

我矿于2011年建立了一套2BEA-353临时高负压瓦斯抽放泵站(一台安装在风井东侧150m处,另一台安装在主平硐南侧50m处),电机功率为110kw,抽放能力为33m3/min。

抽放管为高负压主管铺设的巷道为:

风井:

地面(110m)→回风平硐(262m)→总回风上山(120m)

副井:

地面(110m)→副井平硐(242m)→轨道上山(50m)

主井:

地面(50m)→主井平硐(160m)→运输大巷(400m)→运输石门(30m)

第三章瓦斯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瓦斯治理的必要性

煤矿瓦斯事故是制约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地区和全省安全稳定好转的突出问题,煤矿必须认识瓦斯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矿扩建初步设计按高瓦斯矿井设计,矿井地质构造简单,开拓开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各生产系统和安全系统已初步完善,安全资金投入到位,管理机构人员配备齐全,管理制度完善,基本以达到瓦斯治理的各项要求,为此,我矿瓦斯治理不但必要,更显得事在必行。

二、瓦斯治理可行性

为切实搞好瓦斯综合治理,煤矿要认真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针,切实建立健全“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紧紧抓住矿井通风系统、抽采抽放、监测监控、现场管理四个关键环节,根据本矿井的安全生产条件及危害因素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措施,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进一步完善瓦斯治理结构,落实瓦斯防治管理制度,提高装备水平和提高矿井防治瓦斯灾害能力,建立健全稳定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科学合理的瓦斯抽采体系,有效管用的监测监控网络和严格规范的现场管理制度。

矿井瓦斯事故是可控、可防、可治的。

因此,煤矿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严的态度、更扎实的措施,锲而不舍地打好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战,瓦斯治理是可行的。

三、瓦斯治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矿生产现状和现存在的问题,我矿瓦斯治理的主要内容为:

优化生产布局,以理顺完善通风系统为核心,切实搞好一通三防管理,合理组织生产,坚持采用正规采煤方法,进一步完善其它相关安全系统,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瓦斯治理各项管理制度。

第四章瓦斯治理方案

第一节通风系统治理方案

一、采掘部署合理

1、采区水平布置

矿井划分为上、中、下煤组开采;上煤组(M1、M2、M8煤层)划分为一个水平(即1850米水平)、1850米以上为一采区,1700至1850位二采区,两个采区来开采;中、下煤组(M16、M28、M31、M32煤层)F1断层以南划分为一个水平(即1700米水平)、M16号煤层1700米以上为三采区;M16号煤层1400-1700米为五采区,M28、M31、M32煤层1400-1700米为六采区;F1断层以北划分为四采区联合开采M16、M28、M31、M32煤层。

2、煤层开采顺序

(1)采区开采顺序

首采一采区,后采二采区;再采三采区、四、五、六采区。

(2)煤层开采顺序

区内可采煤层7层,由上至下依次为M1、M2、M8、M16、M28、M31、M32煤层,M1、M2、M8煤层层间距较小,划分为上煤组,M16为中煤组开拓,M28、M31、M32煤层为下煤组。

前期井筒主要为M1、M2、M8、断层以南M16、M28、M31、M32煤层开采服务,煤组间开采顺序上煤组、M16、下煤组。

煤层间采用下行开采方式。

3、采煤方法

根据矿井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布置及煤层赋存特点,该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4、回采工艺

1、工作面采用放炮落煤,人工攉煤,工作面采用溜槽板运煤,运输顺槽采用刮板输送机运煤。

外注液式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顶板,棘轮回柱器回柱放顶。

2、支柱选型依据

采煤方法:

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采煤工艺:

炮采。

回采工作面长度:

600m。

回采工作面采高:

1.8m。

顶板管理方式:

全部垮落法。

支柱类型:

外注液式单体液压支柱。

5、采区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1101工作面的煤→1101工作面运输机巷(经刮板输送机)→运输上山→煤仓→运输大巷→主平硐(电机车)→地面。

2.排矸系统

1101工作面的矸石→1101运输巷→轨道上山→副平硐→地面排矸场。

3.通风系统

主平硐→运输大巷(进风井)→运输上山→11运输石门→1101运输巷→1101切眼→1101回风巷→11回风石门→回风平硐→引风道→地面。

掘进工作面通风路线:

主平硐→运输大巷(进风井)→运输上山→12轨道石门→1102运输巷→12回风石门→回风上山→回风平硐→引风道→地面。

主平硐→运输大巷(进风井)→运输上山→11轨道石门→1102回风巷→11回风石门→回风上山→回风平硐→引风道→地面。

二、通风可靠

1、矿井通风现状

三雍煤业有限公司为勺窝乡新建矿井之一,四证齐全,生产系统尚未形成。

目前,主井、副井、风井各已施工约630m、430m、392m,矿井地面工业广场已初步形成。

2、投产后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根据矿的开拓布置方式,该矿一水平为并列式通风,二水平为中央并列式通风。

矿井主要通风线路为:

主平硐→运输大巷(进风井)→运输上山→11运输石门→1101运输巷→1101切眼→1101回风巷→11回风石门→回风平硐→引风道→地面。

3、通风设施

(一)井下通风设施布置

1、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个联络巷中,必须砌筑永久性风墙;需要使用的联络巷及风井安全出口,必须按设计安设两道连锁的正向风门和两道反向风门。

2、采空区必须及时封闭。

必须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逐个封闭通至采空区的联通巷道。

工作面开采结束后,必须在所有与采区相通的巷道中设置密闭墙,全部封闭采空区。

3、控制风流的风门、风墙、风桥、风窗等设施必须可靠。

不应在倾斜运输巷中设置风门;如果必须设置风门,应安设自动门或设专人管理,并有防止矿车或风门碰撞人员以及矿车碰坏风门的安全措施。

(二)确保风流稳定

1、根据设计水平划分,M1一水平为1850水平,二水平为1700至1850水平,为确保一水平风流的稳定,加强通风管路,稀释巷道中的各种有害气体,。

2、在各通风网路上,应按设计和需要安设风门、调节风窗和密闭等通风构筑物,并随生产的进度进行及时调节补充,风门间应尽可能设置闭锁装置。

确保各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确保风流稳定。

3、及时清除巷道的杂物和障碍,尽量避免在主要进回风巷道内停放矿车,堆放材料及其它物品,确保风流畅通。

4、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

掘进工作面、绞车硐室均为独立通风。

三、风量计算及分配

1、矿井需风量计算

矿井以一个普采工作面达到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03规定:

矿井需要的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取其最大值。

(1)按最大班下井人数计算

Q矿进=4×N·K矿通

式中:

Q矿进—矿井总供风量,m3/s;

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按90人计算;

K矿通—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匀等因素,考虑该矿井采用分列式通风,取K矿通=1.25。

Q矿进=4×90×1.25=450m3/min=7.5m3/s。

(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要风量计算

1)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

①按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

采面绝对瓦斯涌出量,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标准,采用分源预测法进行预测计算得15.4m3/min,经抽放后(瓦斯抽放率取30%)为10.78m3/min;

Qa1=Ka·qa/(1/100-C1)=1.3×10.78/0.01=1401m3/min=23.35m3/s

式中:

qa—回采工作面瓦斯的绝对涌出量,m3/min;

Ka—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它是最大涌出量与平均涌出量之比,一般对于机采工作面Ka为1.2~1.6,对于炮采工作面Ka为1.4~2.0,本矿为普采工作面暂取Ka=1.3(实际取值应测定)。

C1—回采工作面入风流瓦斯浓度(不得大于0.5%),对于本矿可取0%

②按最大班出勤人数计算

Q=4N=4×40

=160m3/min=2.7m3/s

式中:

N——工作面最大班出勤人数

③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60Vc×Sc×Ki

式中:

Vc-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取1.0m/s;

Sc-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取6.3m2

Ki-工作面长度系数,取1

Q采=60×1.0×6.85×1=378m3/min=6.3m3/s

⑤按风速验算

Qmin=15s=15×6.85

=102.75m3/min=1.71m3/s

Qmax=240s=240×6.85

=1644m3/min=24.4m3/s

式中:

s——工作面平均断面积

综合上述计算,回采工作面按Q采=23.5m3/s配风满足要求。

2)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①按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

掘进工作面按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风量的公式为:

Q=100q绝k=100×0.48×2.0=96m3/min=1.60m3/s

式中:

q绝———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q绝=0.48m3/min;

K————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炮掘工作面可取1.8~2.0;本设计取2.0。

②按最大炸药消耗量计算

Q=25A=25×4

=100m3/min=1.67m3/s

式中:

A——掘进工作面最大炸药消耗量,约8Kg。

②按工作面最大班出勤人数计算

Q=4N=4×10

=40m3/min=0.67m3/s

式中:

N——掘进工作最大班出勤人数,取10人

③按局部通风机实际风量计算

Qb3=Qf1×If×Kf=390×1×1.34=522.6m3/min=8.71m3/s

式中:

Qf—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本矿掘进头采用FDⅡ-№5.62×15kw的对旋式局部通风机通风,其风量为3.8-6.5m3/s,效率≥80%。

If—掘进工作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台数;

Kf—为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的风量备用系数,取1.34。

④按风速验算

根据规定,对于煤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为:

Qb≥0.25×60×Sbm3/min

Qb≤4×60×Sbm3/min

式中:

Sb—掘进巷道平均断面积(m2);

煤巷掘进断面积取Sb=7.5m2。

Qb≥0.25×60×Sb=0.25×60×7.5=112.5m3/min

Qb≤4×60×Sb=4×60×7.5=1800m3/min

综合上述计算,掘进工作面按取Q=8.71m3/s配风。

3)硐室风量计算

开采一采区时,容易时期没有有一个独立通风硐室,绞车房,不是独立通风。

开采二采区时,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均只有一个独立通风硐室,为泵房,配风2.0m3/s。

4)分别法,按各需风地点实际需风量计算

矿井风量:

Q=(ΣQ采+ΣQ掘+ΣQ硐+ΣQ其它)×K矿

式中:

ΣQ采——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之和;

ΣQ掘——掘进作面所需风量之和;

ΣQ硐——各独立供风硐室所需风量之和;

ΣQ其它——其它行人和维护巷道所需风时之和,按(ΣQ采+ΣQ掘+ΣQ硐)的5%计算,则:

开采一采区时:

ΣQ其它=(23.5+8.71×2+1.0)×5%=2m3/s;

开采二采区时:

Σ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