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571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作文必背素材解析Word格式.docx

⑤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

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

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

二、尼采

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主张唯意志论,提倡超人哲学。

有人说,在19世纪的思想家中,若要举出两位对本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当推马克思和尼采。

他们都不是学院式的哲学家,影响都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小圈子,震撼了整个西方社会意识。

一百多年以前,尼采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

他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

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

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但也不过是小有名气而已。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他对他身后的声誉是充满信心的: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有的人死后方生。

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

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

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

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自信、孤独、远见、伟大

尼采语录:

①人生是污秽的川流,要想容纳并使之澄清,人自身就要成为大海。

②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

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③人们走在知识的森林里,看不见智慧的阳光。

④我宁可追求虚无,也不无追求。

⑤野兔有7层皮,人可以剥掉7乘以70层皮,也难以认识他自己。

⑥那些没能杀死我的将使我变得更加坚强。

三、福楼拜、莫泊桑、雨果

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当人们请求福楼拜写自传的时候,他说:

“我根本没有传记。

”他的一生,除了艺术创作之外,简直没有什么个人生活和爱好,他把一切都奉献给了艺术。

他曾经说过:

“我爱酒,我不饮酒。

我是赌徒,我从来没有摸过骨牌。

我喜欢荒唐,日子却过得和僧人一样。

”“我仅仅缺少道袍而已。

”他是真正的艺术殉道者。

他像虔诚的苦行僧对待宗教一样,为了艺术摒弃一切享乐。

为了使他的作品成为精雕细刻的真正的艺术品,达到完美的程度,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常常一昼夜工作16个小时。

他屋子里的灯光每夜通宵达旦,这座塞纳河畔的房子里不熄的灯光,在黑暗的长夜里成了塞纳河上渔夫们的灯塔,甚至从哈佛尔溯流而上,开往卢昂的海轮上的船员们也把它当成了不变的航标。

有人给他统计,他一生中有20年是夜以继日地在书房里写作。

天才即勤奋、舍与得

福楼拜语录:

①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和意志迈向前方的那天。

②成功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莫泊桑

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目标就可以达到,世上无数的成功者就是明证。

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19世纪作家莫泊桑到30岁时,连一篇作品都没发表。

他开始丧失信心,想改行经商。

他姐姐建议他去拜访大作家福楼拜。

福楼拜把莫泊桑让进书斋,指着自己的作品说:

我的《包法利夫人》被退了19次稿,当初我也跟你一样灰心过,动摇过,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恒心。

回家后,莫泊桑勤作不辍,不久就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羊脂球》,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了。

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被称为19世纪“短篇小说之王”。

【素材运用角度:

恒心、毅力、耐挫】

雨果

我们没有退,断掉退路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

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

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写作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

这部仅用了5个月时间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四、三毛

台湾作家。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

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回到台湾。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1、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

她满足了我们对自身生活的幻想——从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爱情。

后来,我自己去过沙漠,我才发现在沙漠生活很大的组成部分是寂寥和恐惧。

我看《温柔的夜》里三毛的日记,发现她和荷西的爱情也充满了关于金钱物质琐碎的争吵。

看肖全给三毛拍的照片——她直面镜头,苍白惨淡,不带一丝笑容。

也许那才是她真实的样子。

后来三毛自杀,我非常冒昧诛心地猜测,大概也是因为太多读者把对生活的美好幻想投射到她身上,她被我们绑架,太沉,太重了。

平常心对待别人,对待自己;

没有人是完美的

2、爱生活,爱地球,爱世界。

要想照亮世界,总得有东西在燃烧。

她是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女子。

有人说她的作品里有虚构,她死后仍有非议。

这又怎么样呢?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我们也不需要完美的人。

但是,她写有完美的书。

当一个人用生命照亮你……我们多么幸福。

只要有爱,不完美又如何

3、三毛真正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她那颗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旅行的心。

其实我们常常会被一些人,一些事禁锢在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种心态里。

而三毛是那种即使被囚禁在一个牢笼里她也可以用她的心在撒哈拉流浪的女人,她对于爱情的勇敢与执着,是那么的让人着迷,一个爱上流浪的人,一个在流浪中爱着的女人。

突然觉得这种流浪的浪漫情怀,在我们越来越世俗的世界里渐渐的远去了。

我想流浪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足够虔诚地面对流浪,我们就不会感觉到深深的寂寞。

让精神去流浪

三毛语录:

①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

②我迎著朝阳站在大海的面前,对自己说: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就让这一切,随风而去吧。

③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④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

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⑤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五、李叔同(即弘一法师)

1、极其注重育人的方式。

有一次,在他的课上,一位学生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以为老师没有看见,其实李叔同心知肚明。

但他没有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轻且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

“某某,等一等出去。

”这位同学只得站着。

等别的同学都出去了,李先生和气地说:

“下次吐痰不要吐在地板上。

”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可以出去了”,那学生脸上发红。

之所以会这么做,因为李叔同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而且育人是从天长日久注重生活小节开始的,“一鞠躬”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素材运用角度:

尊重,细节,身教)

2、弘一法师每次吃完稀饭,都要用舌头将碗舔得干干净净,表示爱惜五谷。

大师生活中戒绝一切奢靡。

在漳州小住时,生活俭朴,用具简陋,床是用两扇木板搭成的。

随身行李极为简单,仅有一件单薄棉被,一床粘补破洞的旧蚊帐,一柄破布伞和一叠经书。

大师居漳期间。

书写了许多墨宝。

挥书时,他总是站着亲自磨墨,写多少磨多少,从不浪费。

节俭,自律,安贫乐道)

3、弘一法师以其自身的品德修养及人格力量,影响教化着无数的世人。

丰子恺回忆:

“有一次他到我家。

我请他藤椅子里坐。

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起先我不敢问。

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

法师回答说:

‘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

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细节,大爱,敬畏生命)

弘一法师语录:

①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

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②静坐,常思已过。

闲谈,莫论人非。

③度量,如海涵春育。

持身,如玉洁冰清。

襟怀,如光风霁月。

气概,如乔岳泰山。

六、海明威

1、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

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

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

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坚持、自律)

2、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

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

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

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

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

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

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

追求完美、态度、严谨、细节)

3、硬汉海明威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

19岁走上战场;

200多块弹头弹片,也没能让他倒下;

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

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

最后,因为不愿意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

不放弃,坚韧,以死抗争)

海明威语录: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生活与斗牛差不多。

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七、郑渊洁

1、郑渊洁说:

靠写作成为富豪,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吧。

如果未来有一个中国作家慈善捐款排行榜,我希望我也能是第一名。

一个作家书卖得好,有了钱,就应该回报社会,回报读者。

我写童话写了35年,但我的幸福感只有到汶川地震后捐款几十万后,才感受得最深切!

幸福来自劳动致富,然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求回报!

大爱、责任

2、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

他和那个骑着瘦马的天真男子一样,不断挑战貌似难以战胜的目标:

炮轰中国教育、叫板中国作协、立志当中国最优秀的男脱口秀主持人,以及一个人撑起一本杂志25年。

他的行为,的确像古代的“侠客”,出手扶危济贫——玉树地震后捐款百万,成为作家之最;

行踪飘忽不定——可以隐居山村十年近乎失踪,也可以突然高调行事频现报端;

个性嫉恶如仇——他的一千多条微博,大部分是对各地民生新闻的评论。

挑战自我、正义、个性、活出自我

郑渊洁语录:

腰缠万贯是另一种穷。

一贫如洗是另一种富。

生命的意义不是珍惜,而是消耗。

善良就是最好的人生,即使默默无闻。

循规蹈矩是一事无成之母。

八、阮籍

1、史书上说,阮籍为人超脱,好酒。

可谓魏晋一酒仙。

曾口吐狂言:

“礼岂为我辈设也?

”世间陈规陋习,在他眼里如粪土。

他与阮咸,以及朋友一起喝酒,脚下就是一群猪,也拱来拱去与他们一同抢酒喝,想一想那是多么放荡不羁的场景。

超脱、不羁)

2、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曾经还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

”这里说的是,阮籍经常喜欢独自驾着车,原野狂驰,直到山穷水尽,前面已经无路可走,这才下车痛哭一场,而后折路返回……想一想,一个那么狂傲不羁之人,要拥有多么巨大的痛苦,多么深的孤独,才会驾着车疯狂的这么一个人狂飙,飙至无人处,飙至无路可走,或醉而长啸,或抱头痛哭?

痛苦、孤独、当无路可走时)

阮籍本人是文人,他听说步兵校尉衙门会酿造美酒,就请求去当校尉,以便痛痛快快地喝酒,所以人们根据他的官衔也叫他“阮步兵”。

真性情)

阮籍心里很清高,他最讨厌庸俗的势利小人,也不爱高攀达官贵人。

阮籍有一种本事就是会翻“青白眼”,对志同道合的人,就青眼相看,对气味不相投的人就拿白眼相待,只露个白眼仁不见黑眼珠,不少俗人都吃了他的白眼。

清高、志同道合、不同流俗)

阮籍语录:

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②礼岂为我辈设也?

九、嵇康

1、嵇康是曹操的嫡孙女婿,与那个已经逝去的英雄时代的关系,比阮籍还要直接。

 

他的人生主张让当时的人听了触目惊心: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他完全不理会种种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彻底地厌恶官场仕途,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使他心醉神迷的人生境界。

这个人生境界的基本内容,是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

不拘礼法、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等)

2、嵇康把庄子哲学人间化,也诗化了。

嵇康是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者,长期隐居在河南焦作的山阳,后来到了洛阳城外,竟然开了个铁匠铺,每天在大树下打铁。

他给别人打铁不收钱,如果有人以酒肴作为酬劳他就会非常高兴,在铁匠铺里拉着别人开怀痛饮。

一个稀世的大学者、大艺术家,竟然在一座大城市的附近打铁!

没有人要他打,只是自愿;

也没有实利目的,只是觉得有意思。

与那些远离人寰、瘦骨伶仃的隐士们相比,与那些皓首穷经、弱不禁风的书生们相比,嵇康实在健康得让人羡慕。

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

清风佛仰,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

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

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

可是你敢劝他人入仕吗?

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

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

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下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住菊花淡淡幽香。

身体力行、真性情、超脱功利等)

3、刑场上一片山呼海啸。

但是,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已经押上高台的嵇康。

身材伟岸的嵇康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看了看太阳,便对身旁的官员说:

“行刑的时间还没到,我弹一首曲子吧。

”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高台上安放妥当,嵇康坐在琴前,对三千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

“请让我弹一遍《广陵散》。

过去袁孝尼他们多次要学,都被我拒绝。

《广陵散》于今绝矣!

” 

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

嵇康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永远的背影,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

不妥协、从容淡定、生命的绝响等)

嵇康语录:

①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何忧于人间之委曲?

②旷然无忧患,宁然无思虑。

十、沈从文

1、在今天喧嚣的都市中,似又听到他微微的叹息,用那使人类的灵魂振颤的声音,越过湘西,穿过凤凰县,遥遥地走来一个瘦弱的“乡下人”。

在都市中,久久被束缚的灵魂,一次次地挣脱文明的羁绊,显示纯真诚挚的品性,这就是沈从文。

远离喧嚣)

2、沈从文笔下的那座“化外之地”的《边城》于我只是一段亦真亦幻亦尘亦烟亦仙亦俗的故事,直到今岁的一个夏夜我在两岸斑斓的灯火中颇有几分小心翼翼地走过沱江上用红砂块石修砌的跳岩时,才真正领略了交织其中的“浪漫与严肃,美丽与残忍,爱与怨”,也才猛然领悟到这样愁绪飘渺的人间情爱悲剧,只能在这些人性皆善、性自天然的人群中搬演。

美与美的破灭)

3、站在晨雾弥漫的沱江边,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是对沈从文率性一生的由衷羡慕。

沈从文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素材运用角度:

童年、率性、水与文人)

4、当年,沈从文在山东任教时有过一个学生江青,这个学生后来曾经一度“母仪天下”,可是沈从文“薄其为人,不与往来”。

而对于同样也是他的学生的张兆和,沈从文却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穷追不舍,一鼓作气给这个学生连着写了四年情书,最终赢得佳人芳心。

爱憎如此,率性如此,这就是沈从文。

爱憎、率性、本真等)

5、迫于当时强大的外部环境,为了生存他抛弃了至爱的文笔。

可喜的是,沈从文在放弃文学之后,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考古事业,并在艰难的环境中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完美了自己人生的后半生,实在是可敬可喜。

正如汪曾祺在《沈从文转业之谜》里说到的“步入冷径仍采花”,唯有敬仰先生那份超然物外的从容淡定了。

超然物外、从容淡定、人生的转折)

沈从文语录:

①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②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③日子平平地过了一个月,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份长长的白日下医治好了。

④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

天上已起了云,热风把两山竹篁吹得声音极大,看样子到晚上必落大雨。

十一、蒙田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1、他不治学,只不过是“漫无计划、不讲方法”地偶尔翻翻书;

他写的东西也不润色,不过是把脑袋里一时触发的想法记下来而已,纯属“闲话家常,抒写情怀”,他的代表作《蒙田随笔全集》反映他的这种写作心态和风格,其实他当时万万没有想到,这正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和审美情趣。

他在自己城堡拐角处的一个塔楼上安排了“隐居”所,“自由、安宁、闲暇”。

他在这个塔楼里“要保留一个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空间,又如店铺的后间,建立起我们真正的自由,和最最重要的隐逸和清静。

文学史上有的作家因留下等身著作而闻名于世;

有的只写了一两本书,却令后世读者永不忘怀。

蒙田就是个“一本书”作家。

他留给我们的是一部貌似寻常而却是不同凡俗的著作。

批评家P•米歇尔说:

“蒙田的生活虽然动荡不安,但是他过得平平静静,没有参与破坏和屠杀。

虽然初看起来他因为从没有过激行为而成为反传统人物的代表,但他却实践了非凡的品格。

《随笔集》描绘了蒙田深刻的‘自我’,它已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世界各国正直人的枕边书。

自由,心灵追求,精神境界)

蒙田语录:

1我宁愿以一种朴实、自然和平平常常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

②在全部的美德之中,最强大、最慷慨、最自豪的,是真正的勇敢。

③我不愿有一个塞满东西的头脑,而宁愿有一个思想开阔的头脑。

④命运对我们并无所谓利害:

它只供给我们利害的材料和种子,任那比它强的灵魂随着改变和应用,因为灵魂才是自己的幸与不幸的唯一主宰。

⑤真正的学者就象田野上的麦穗。

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

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得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

⑥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

十二、黑格尔

1.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

小时爱读书,一次见书中的内容实在是太好了,于是向管理员要硬纸盒做了很多卡片把精彩的内容摘抄下来。

后来,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了心得或见解,就录在纸上,起个小标题,按照第一个字母的顺序排列。

这种井井有条、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使他终身受益。

良好习惯,长期坚持,习惯改变命运。

2、大哲学家也有糊涂的时候。

牛顿通过科学实验,把阳光分解为七种单色光。

黑格尔反对牛顿的光学理论,他认为白光不是复合光,而是单色光,是“光明与黑暗的结合”,认为颜色是光明与黑暗的对立统一,看起来是十分深刻的辩证法。

可是,科学实验表明,在颜色理论问题上,牛顿是正确的,黑格尔是错误的。

现实是辩证的,但不是每一种辩证的形式都是现实的。

伟大的人物也会犯错。

黑格尔语录:

①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②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③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④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十三、林清玄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1、林清玄去一家餐馆吃饭,老板对他说:

“您还记得我吗?

”林清玄摇头。

老板拿来一张旧报纸,有林清玄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

小偷手法高明,屡屡得手,最后才落网。

文章最后感叹说:

像这样一个心思如此缜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成就的。

老板告诉他:

“我,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偷,是您的这段话激发了我向上的信心,引导我走上了正路。

”如今他已经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当地有名的大老板。

发现优点,学会鼓励,懂得改变。

2、林清玄用幽默的视角调侃自己的容貌,讲述自己的清苦,是想借此表达一种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一次我看报纸,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自杀,因为她总是遭到别人的妒忌,感觉压力很大。

如果因为长得太漂亮而自杀,那我已经死了100次了,如果因为长得太丑而自杀,我至少已经死了10000次了。

乐观豁达,敢于、善于调侃自我,坚强地面对人生)

3、林清玄认为,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

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

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

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

林清玄语录:

①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

②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

③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④这么多年来,我同情那些最顽劣、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不容的人,我时常记得老师说的:

在这个世界上,关怀是最有力量的。

⑤每次转变,总会迎来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但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

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⑥关键是觉悟,人生的快乐痛苦都是觉悟。

⑦我,宁与微笑的自己做搭档,也不与烦恼的自己同住。

我,要不断地与太阳赛跑,不断地穿过泥泞的路,看着远处的光明。

⑧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十四、海伦·

凯勒

1、海伦·

凯勒在她出生十九个月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