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579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24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docx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尖子生

四年级下期

第一讲定义新运算

同学们对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已经相当熟悉了。

为了扩展对运算的认识,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还可以按需要规定新的运算。

例1 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

(1)求4△3,3△4。

(2)这种运算有“交换律”吗?

(3)求(17△6)△2,17△(6△2)。

(4)这种运算有“结合律”吗?

(5)如果已知5△b=1,求b。

解:

像这样的题目叫做“定义新运算”。

这里,“△”当作一种新的运算符号来使用,它的意义是:

如等号右端所要求的那样,先求出3×a和2×b的值,再求出3×a与2×b的差。

弄清了新定义运算的意义之后,就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仍然要先做括号里面的。

所以:

(1)4△3=3×4-2×3=12-6=6。

3△4=3×3-2×4=9-8=1。

(2)由

(1)可知,4△3与3△4的结果不同,所以,这种运算没有“交换律”。

(3)(17△6)△2=(3×17-2×6)△2=(51-12)△2=39△2=3×39-2×2=117-4=113。

17△(6△2)=17△(3×6-2×2)=17△(18-4)=17△14=3×17-2×14=51-28=23。

(4)由(3)可知,(17△6)△2与17△(6△2)的结果不同,所以,这种运算也没有“结合律”。

(5)因为5△b=3×5-2×b=15-2b,而15-2b=1,所以2b=15-1,2b=14,b=7。

通过这个例题使我们认识到,所谓的“新运算”并不神秘,它只不过是对原有的四则运算的一种综合运用而已。

在做这类题目时,关键是要弄清楚新运算的意义是什么,并且要严格按照它的意义进行运算。

例2 如果a#b=2×a+3×b,a*b=(a+b)÷2,那么(3*5)#7=?

解:

“#”的意义是先求出2×a和3×b,再求出2×a与3×b的和。

“*”的意义显然是求a、b的平均数。

因为3*5=(3+5)÷2=4,所以,(3*5)#7=4#7=2×4+3×7=29。

例3 规定:

a&b=a+(a+1)+(a+2)+…+(a+b-1),其中a、b表示自然数。

(1)求1&100的值;

(2)已知x&10=75,求x。

解:

(1)a+(a+1)+(a+2)+…+(a+b-1)

=1+(1+1)+(1+2)+…+(1+100-1)

   =1+2+3+…+100

   =(1+100)×100÷2

   =101×100÷2

   =5050。

(2)x+(x+1)+(x+2)+…+(x+10-1)=75

       10x+(1+2+…+9)=75

            10x+45=75

  10x=75-45

              10x=30

                  x=30÷10

x=3

  例4 羊和狼在一起时,狼要吃掉羊,所以关于羊和狼,我们规定一种运算,用符号△表示:

  羊△羊=羊;羊△狼=狼;狼△羊=狼;狼△狼=狼。

  以上运算的意思是:

羊和羊在一起还是羊;狼和狼在一起还是狼;但是狼和羊在一起就只剩下狼了。

  小朋友总是希望羊能战胜狼,所以我们规定另一种运算,用符号☆表示:

  羊★羊=羊;羊★狼=羊;狼★羊=羊;狼★狼=狼。

  这个运算的意思是:

羊和羊在一起还是羊;狼和狼在一起还是狼;但是由于羊能战胜狼,当狼和羊在一起时,它便被羊赶走而几只剩下羊了。

对羊或狼,可以用上面规定的运算作混合运算,混合运算的法则是从左到右,括号先算。

运算的结果或者是羊,或者是狼。

那么求下式的结果:

羊△(狼★羊)★羊△(狼★狼)。

解:

羊△(狼★羊)★羊△(狼★狼)

 =羊△羊★羊△狼

 =羊★羊△狼

 =羊△狼

 =狼

练 习 一

1.设a、b都表示数,规定:

a△b表示a的4倍减去b的3倍,即a△b=4×a-3×b。

试计算:

(1)5△6;6△5。

2.a、b是自然数,规定a*b=a×5+b÷3,求8*9。

3.设a▼b=8×a-18÷b,求7▼9=?

4.规定a☆b=(a+3)×(b-5),求5☆(6☆7)的值。

5.设a▽b=a×b+a-b,试求5▽8。

6.如果规定a※b=13×a-b÷8,那么17※24的最后结果是多少?

7.设a、b都表示数,规定:

a△b=2×a+b÷2。

(1)10△6;

(2)7△(4△8)。

8.规定AB=B×B-A,计算(23)(45)。

9.如果规定a△b=4×a+3×b-1,那么5△7和7△5相等吗?

10.对于两个数x、y,x☉y表示y×A-x×2,并且已知82☉65=31。

计算:

(1)29☉57;

(2)38☉(14☉23)。

11.如果3◇4=3+4+5+6=18,6◇5=6+7+8+9+10=40。

计算2000◇6。

12.如果“+、-、×、÷、()”的意义与通常相同,而式子中的数字却不是原来的数字,试问下面的四个算式应该是我们通常的哪四个算式?

(1)8×7=8;

(2)7×7×7=6;(3)(7+8+3)×9=39;(4)3×3=3。

第二讲  图形问题

(一)

例1 有大、小两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差16厘米,面积相差80平方厘米,那么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

把小正方形重叠地放在大正方形的左上角如图,因为它们的边长相差16÷4=4(厘米),所以图中正方形B的面积是4×4=16(平方厘米),又因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0-16)÷2=32(平方厘米),所以原来的小正方形(正方形A)的边长是32÷4=8(厘米),面积是8×8=64(平方厘米)。

                A

 

 B

例2 下面的整个图形是一个边长40厘米的正方形,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法一:

图形的总面积是40×40=1600(平方厘米)。

每个小空白正方形的对角线是20厘米,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的平方除以2”,每个空白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0×20÷2=200(平方厘米),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00-200×4=800(平方厘米)。

  解法二:

仔细观察发现,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空白部分的面积正好相等,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0×40÷2=800(平方厘米)。

例3 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长方形,它的四周是四个正方形,如果这四个正方形的周长的和是240厘米,面积的和是1000平方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

图中两个小正方形相同,两个大正方形也相同,所以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的和是1000÷2=500(平方厘米)。

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的边长的和是240÷2÷4=30(厘米)。

在原图的右上角补上一个同样的长方形,得到一个新的正方形如图

 

这个新正方形的面积是30×30=900(平方厘米),所以一个长方形也就是原图的阴影部分的是(900-500)÷2=200(平方厘米)。

  例4 如图,矩形ABCD被分成六个正方形,其中最小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1,矩形ABCD的是多少?

             A        B

 

             D        C

解:

如果设右下角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左下角正方形的边长就是a+1,左上角正方形的边长就是a+1+1,右上角正方形的边长就是a+1+1+1。

因为CD=AB,所以a+a+(a+1)=(a+1+1)+(a+1+1+1),即3×a+1=2×a+5,于是a=4。

从而,CD=a+a+(a+1)=13,AD=(a+1)+(a+1+1)=11。

因此,矩形ABCD的面积是13×11=143。

练 习 二

1.已知甲是正方形,乙是长方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甲

           3  乙

158

2.把所有周长为22,且4条边的长度都是整数的长方形的面积加起来,和是多少?

3.一个正方形,如果一组对边各增加10厘米,另一组对边各减少6厘米,那么,所得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下图中阴影部分A和阴影部分B的面积,哪个大?

               A

                      B

5.一块长方形玻璃,长截去5分米,宽截去3分米,剩下的部分是正方形。

已知截去的面积是71平方分米,那么剩下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后,周长比原来的四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少了40厘米,原来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如果把这四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7.如图,已知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是20厘米,并且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40平方厘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有一块如图所示的纸板,把它剪成三块后再拼成一个正方形,应该怎样剪拼,请画图表示。

                2

          2

      3

9.如图,一个大长方形被分成了4个小长方形,图中数字是它们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19

        57   45

 

10.将边长为a的正方形各边的中点连结成第二个正方形,再将第二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连结成第三个正方形,依此规律继续下去得到下图。

那么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多少倍?

 

11.在一个正方形水池四周,环绕着一条宽2米的路,这条路的面积是120平方米,那么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是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我们需要用14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才能将它围起来。

现在有一个面积为124平方分米,且长和宽都是整数分米的长方形,那么至少需要多少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才能用同样的方法将其围起来?

 

第三讲  枚举与计数

  例1 数列A:

1,2,3,4,5,6,7,8,9,10,11,……。

把这个数列中一位以上的数的数字全部隔开,得到新的数列:

1,2,3,4,5,6,7,8,9,1,0,1,1,1,2,……。

  

(1)数列A中的数100的个位数字0在数列B中是第几个数?

  

(2)数列B中的第100个数是数列A中的第几个数的哪一位上的数字?

这个数字是什么?

  (3)到数列B中的第100个数为止,数字3共出现多少次?

  解:

(1)数列A中,1到9共有9个数字;10到99共有180个数字;100有3个数字。

所以数列A中的100的个位数字0在数列B中是第9+180+3=192个数。

  

(2)数字B中前9个数是数列A中的一位数1到9,100-9=91,而91=2×46-1,说明数列B中第100个数是数列A中第46个两位数的第一位数,这个数是9+46=55,它的第一位(十位)数字是5。

(3)数列A中,55以前的数含有数字3的依次是3,13,23,30,31,32,33,……,39,43,53,所以数字3共出现16次。

答:

(略)。

例2 个位数字大于十位数字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所有这些两位数的和是多少?

解:

当十位数字是1时,满足题意的两位数有8个;

当十位数字是2时,满足题意的两位数有7个;

          ……

当十位数字是8时,满足题意的两位数有1个;

共有1+2+3+4+5+6+7+8=36(个)。

这些两位数的十位数字的和是8×1+7×2+6×3+5×4+4×5+3×6+2×7+1×8=120,个位数字的和是9×8+8×7+7×6+6×5+5×4+4×3+3×2+2×1=240,所以这些两位数的和是10×120+240=1440。

答:

个位数字大于十位数字的两位数共有36个,所有这些两位数的和是1440。

例3 有10个小朋友围坐在一圈做游戏,从其中选出两个不相邻的小朋友,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解:

与某一小朋友不相邻的小朋友有7个,所以不相邻的小朋友有7×10=70(对),每对小朋友都重复算了一次,所以共有70÷2=35(种)选法。

答:

有35种不同的选法。

例4 在校级运动会上,运动员A、B、C分别获得100米短跑的第一、第二、第三。

在区级运动会上,他们也是100米短跑的前三名。

(1)如果在区级运动会上,他们当中有一人的排名与校级运动会的排名相同,那么排名情况有多少种可能?

(2)如果在区级运动会上,他们的排名都与校级运动会的排名不同,那么排名情况有多少种可能?

解:

(1)设A的排名不变,那么B排第三,C排第二,只有这1种情况。

同理B、C的排名不变,也各有1种情况。

因此,共有3种情况。

(2)如果排名情况都改变,A可能排第二或第三:

当A排第二时,B排第三,C排第一,有1种情况;当A排第三时,B排第一,C排第二,也有1种情况。

因此,排名均不同的可能性有2种。

  答:

(略)。

练 习 三

1.三个连续自然数,后面两个数的积与前面两个数的积的差是114,那么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是多少?

2.由数字卡片5、7、2、0、1各一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把这些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14个数是多少?

3.一个三位数,三个数字各不相同且不为0,如果三个数字之和为10,这样的三位数有个?

4.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5。

现将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对调,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小多少?

5.编排一本书的页码共用了870个阿拉伯数字,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6.新华小学学生的总人数是一个三位数,平均每班有36人。

统计员提供的学生总人数比实际总人数少180人。

原来在他记录时粗心地将三位数的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对调了。

学生的总人数最多是多少人?

最少是多少人。

7.一圈小朋友玩报数拍手游戏,从1开始顺序报数,规定:

报7的倍数时要拍一次手,报带7的数时要拍两次手,报既带7又是7的倍数时要拍三次手。

则报到100时共拍了多少次手?

8。

一只口袋里有5个小球,另一只口袋里有4个小球,所有这些小球的颜色各不相同。

(1)从两只口袋里任意取出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2)从两只口袋里分别取出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9.某地区有50个县城,每个县城都有3条公路通向别的县城,这些县城之间共有多少条公路?

10.如图,从B逐步往下走到A,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B

 

A

11.如图,小丽从家到学校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小丽家

 

                                     学校

12.小明的爸爸买了6电影票(如下图),想和小家一块去看电影。

但因临时有事不能和小同时出发,小明只好撕下3连在一起的票给小家送去。

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撕法?

 

第四讲  推理与判断

例1 小东、小兰、小英读书的学校分别是一中、二中、三中,他们各自爱好游泳、篮球、排球中的一项体育运动,但是谁爱好哪项运动,在哪个学校读书还不清楚。

只知道:

(1)小东不在一中;

(2)小兰不在二中;

(3)爱好排球的不在三中;

(4)爱好游泳的在一中;

(5)爱好游泳的不是小兰。

那么谁在一中?

谁在二中?

小兰爱好什么?

解:

由(4)爱好游泳的在一中,由

(1)这个人不是小东,由(5)这个人不是小兰,所以这个人是小英,即小英在一中。

同时得知,小兰也不在一中,小兰只能在三中,进而得知小东在二中。

由(3)爱好排球的在一中或二中,可是一中的小英已经爱好了游泳,所以爱好排球的是在二中的小东。

还剩下小兰就只能爱好篮球了。

例2 小华同学做了三道习题,小明、小丽、小刚看完后分别说:

“小华做对了第一题”,“小华第二题没有做对”,“小华第一题没有做对”。

老师看完三道题后发现:

小华只做对了一道题,而且小明、小丽、小刚三人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请判断小华做对的是哪道题?

解:

假设小华做对了第一题,那么小明和小丽就都说对了,与题意不符;假设小华做对了第二题,那么小明和小丽就都说错了,只有小刚说对了,与题意相符;假如小华做对了第三题,那么小丽和小刚就都说对了,也与题意不符。

所以小华做对了第二题。

例3 标有A、B、C、D、E、F、G、H记号的8盏灯,顺次排成一行,每盏灯装有一个开关。

现在B、E、G开着,其余5盏灯关着,小明从灯A开始,循环逐个拉动8盏灯的开关,拉了2004次后,关着的灯是哪几盏?

解:

因为2004÷8商250余4,从A开始拉动开关250次后,由于250的双数,所以B、E、G仍然开着,其余5盏灯A、C、D、F、H都灭着。

而对前面的4盏灯A、B、C、D又各拉动一次以后,A、C、D变成开着的,B又灭了,所以最后关着的灯是B、F、H。

例4 购物单上某商品的单价是49.36元╱千克,总价是    7.28元,方框中的数看不清了。

则购买此商品的数量至少是多少千克?

解:

写成竖式进行推导。

先考虑个位数:

       493.6      493.6

     ×  …… 3×……8

1480839488

…………

……7.28……7.28

进一步考虑十位数:

    493.6    493.6 493.6    493.6

 ×……23 ×……73 ×……48 ×……98

14808 14808 39488 39488

9872 34552   1974 44424

 …… …… ……4837.28

……7.28 ……7.28 ……7.28

所以至少购买98千克。

练 习 四

1.甲、乙、丙、丁四人围坐在方桌的四边。

乙说:

我的对面是“南”;丙说:

我在乙的左边;丁说:

我的对面不是乙。

甲坐在哪边?

2.甲、乙、丙、丁、戊参加歌咏比赛,获得前五名。

他们的得分情况如下:

(1)丙比乙低,但比戊高;

(2)甲比丁高,但比戊低;(3)乙比戊高。

这次歌咏比赛的第一名是谁?

3.甲、乙、丙三人中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

已知丙比教师的年龄大,甲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乙的年龄小。

那么谁是教师?

4.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会开汽车。

甲说:

“我会开。

”乙说:

“我不会开。

”丙说:

“甲不会开。

”三人的话只有一句是真话。

会开车的是谁?

5.△、○、□代表三个数,并且

          ○+○=△+△+△

        △+△+△=□+□+□+□

          ○+△+□+□=800

那么△、□、○各代表多少?

6.下图中的“?

”应填多少?

          23          13          ?

        5  8  3     5  3  2545

7.1号、2号、3号、4号运动员取得了运动会800米赛跑的前四名。

赛后他们接受小记者的采访。

1号说:

“3号在我前面冲向终点。

”另一个得第三名的运动员说:

“1号不是第四名。

”小裁判员说:

“他们的与他们的名次都不相同。

”则第一名是几号?

第二名是几号?

第三名是几号?

8.将99棋子放在两种型号的盒子中,每个大盒子中装12粒,每个小盒子中装5粒。

已知盒子数大于10个,那么有多少个大盒子?

多少个小盒子?

9.会议室某排有15个座位,小宇去时部分座位已有人就座,他无论坐在何处都要与已坐的人相邻。

那么,在小宇就座之前,这一排至少已坐了多少人?

10.某次数字竞赛有20道题,初始分为60分。

规定:

答对一题给5分,不答扣1分,答错一题扣3分。

最后得分是奇数还是偶数?

11.“希”、“望”、“杯”、“赛”各代表不同的数字,请根据下面的算式判断这四个汉字分别代表的是哪个数字?

                希 望

              希 望 杯

+ 希 望 杯 赛

         2 0 0 5

12.下面是一个六位数乘一个一位数的算式,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数,相同的汉字表示相同的数,这个六位数是多少?

            小学希望杯赛

×         赛

            999999

第五讲  解决问题

(一)

例1 祖父与父亲的年龄之差是子年龄的6倍,而子与父亲的年龄之和比祖父的年龄小30岁,子今年多少岁?

解:

当用子与父亲的年龄之和与祖父相比时,祖父的年龄比这个和多出来的部分只有子的6-1=5倍。

所以子今年30÷5=6(岁)。

答:

子今年6岁。

例2 幼儿园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余14块;如果每人分4块,还有3个小朋友没分到。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有多少块饼干?

解:

改变分法后,从余15块到缺4×3=12(块),一共要多分14+12=26(块),这是因为每人多分4-3=1(块)的缘故,所以一共有26÷1=26(个)小朋友,有3×26+14=92(块)饼干。

答:

一共有26个小朋友,92块饼干。

例3 运输公司为客户装运1600只瓷盘,每只运费1元,如果损坏一只,不但得不到运费,还要照价格的一半赔偿。

若运到目的地后运输公司损坏了5只瓷盘,并得到1540元。

则瓷盘价格为每只多少元?

解:

如果瓷盘没有损坏,运输公司将得到1×1600=1600(元),实际少得了1600-1540=60(元)。

损坏一只瓷盘运输公司少得60÷5=12(元),其中有运费损失1元和瓷盘价格的一半,所以瓷盘的价格是(12-1)×2=22(元)。

答:

每只瓷盘22元。

例4 怀特海是英国数理逻辑学家,曾执教于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

下面是他给他的学生出的一道题:

A、B、C三人各有硬币若干枚。

A将自己的硬币分给B、C,使他们的硬币各增长了一倍;之后,B将自己的硬币分给A、C,使他们的硬币各增长了一倍;最后,C将自己的硬币分给A、B,使他们的硬币各增长了一倍。

这样,三人的硬币都是8枚。

请问他们原来各有硬币多少枚?

解:

用倒推法。

第三次调整后:

A有8枚,B有8枚,C有8枚;

 第二次调整后:

A有8÷2=4(枚),B有8÷2=4(枚),C有8+4+4=16(枚);

第一次调整后:

A有4÷2=2(枚),C有16÷2=8(枚),B有4+2+8=14(枚);

原来:

B有14÷2=7(枚),C有8÷2=4(枚),A有2+7+4=13(枚)。

答:

原来A有13枚、B有7枚、C有4枚。

练 习 五

1.有甲、乙两队少先队员去春游,甲队人数是乙人数的2倍。

从甲队调出10人到乙队后,甲队仍比乙队多5人。

甲队原来有多少人?

2.在第二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有一位同学在第一试答了24道题,其中,答对的题数是答错的题数的2倍;第二试答了20道题,结果,两次一共答对的题数是答错的题数的3倍。

则这位同学在第二试答对了多少道题?

3.菜市场运来6筐萝卜,分别装着24千克、33千克、35千克、37千克、38千克、41千克的萝卜。

营业员小王承包了其中3筐,小承包了另外2筐。

已知小王承包的萝卜质量是小的2倍,剩下的没有被承包的萝卜有多少千克?

4.小光和小明,共有48枚纪念邮票和20枚特种邮票。

已知,小光的纪念邮票是小明的5倍,小明的特种邮票是小光的3倍。

小光的邮票比小明多多少?

5.幼儿园老师给几组小朋友分苹果,每组分7个,少3个;每组分6个,则多4个。

苹果有多少个?

小朋友共几组?

6.某校组织学生去春游,晚上住宿时,如果在预订的房间里每间住5个人,还有4个人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