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61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学校以“改革、奉献、自立、自强”八字为校训,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探索,培养了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一技之长,残而有为的劳动者。

至今学校已培养毕业生320人,通过聋儿语训随班就读26人。

2009年学校被省残联命名为“扶残助残”先进单位;

96年被省教委授予“全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

2010年被三门峡市残联命名为“助残先进集体”;

99年10月被三门峡市残联命名为“聋儿语训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被三门峡市政府授予“扶残助残先进集体”;

同年被三门峡教育局授予“文明学校”,多次被教体局授予先进单位。

2007年9月经某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学校开办了全日制聋校初中教学班。

学校成为集聋童学前教育、六年制小学教育、三年制初中教育、盲人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法人代表、现任校长某,女,中共党员。

1964年11月出生,某省某市人。

1980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

1983年进入某市盲聋哑学校任教,曾任盲班班主任、聋班数学教研组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

任教以来,由于她勤奋努力,踏实肯干,1998年担任某市盲聋哑学校校长。

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任教期间,发表过不少文章。

1988年《我的学生》一文在盲人刊物上发表。

1993年,经验材料《聋校应重视上好数学复习课》在南京特师学报第三期上发表。

1996年,论文《浅谈写日记是培养聋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交流》杂志上发表。

自1993年以来,连续3年被评为某市级优秀教师。

1997年获“某省特殊教育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并被评为三门峡市优秀教师。

1998年参与的科研项目《如何培养聋儿的交往能力》获某市科委进步奖三等奖。

2000年被某市妇联授于“巾帼创新业”带头人。

2003年被评为某省级骨干教师。

二、可研报告编制概况

2.1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某市工程咨询中心

法人代表:

资质证书号:

工咨丙12020080015

2.2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发(2009)41号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通知”;

2、国家教委教计(1994)162号关于印发《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的(试行)》的通知;

3、某省发改委、教育厅“关于修改我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的紧急通知”;

4、某市特殊教育总体发展规划;

5、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6、《建筑设计资料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三、结论和建议

特殊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特教事业,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保障基本人权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目标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发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建设着力满足特殊教育要求,其目标符合全国、MOU和某市关于加快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基本精神,初步规划符合国家教委有关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

项目建设可以全面改善某市盲聋哑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

本报告通过对项目的规模、方案、投资等各方面的论证,认为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切合实际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1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关心特殊教育”。

接受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对于残疾人而言,教育更是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它能弥补残疾人生理上的缺陷,在残疾人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熟悉必要的社会规范、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应当强调的是,能否受教育意味着残疾人能否在事实上得到生存的权利,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在社会生活中“沉底”的境况,由社会负担变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既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将其纳入法制轨道依法推进,切实改善残疾人教育状况,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要求。

为此,国家在《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教育需求。

2009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9)41号文件专门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安排。

“意见”强调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在人口30万以上或残疾儿童少年相对较多,尚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县,独立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不足30万人口的县,在地市范围内,统筹建设一所或几所特殊教育学校。

各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东部地区也要加大投入,按照本地区特殊教育规划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

1.2 特殊教育是某市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关心、重视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权利的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某市的特殊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既与普通教育融合又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

目前,全市已建特校1所,有90多名残疾儿童少年实现了稳定就学。

但是,相对于全市盲、聋哑、弱智适龄儿童300余人而言,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仅有30%左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1.3某市盲聋哑学校现占地面积4333平方米,共开设教学班9个,生均占地面积48平方米。

这与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建设标准、某省示范性特殊教育标准和设施配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扩建工程已经十分紧迫。

根据学校发展,按照“9个班规模以上的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79平方米”的要求,学校需扩大6660平方米,使总面积达到10993平方米。

为此,特提出“某市盲聋哑学校改扩建项目”。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2.1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项目建设既有利于提高失灵残疾儿童的入学率,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又可以使某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与现代化教育水平相适应,推进某市义务教育示范县市建设。

2.2项目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需要。

由于某市残疾儿童少年数量多,特殊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尽管近年全省是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远远落后于残疾学生数量以及他们对接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迅速增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普遍低于健全儿童少年。

加大力度,全面推进某市特殊教育特别是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尽的义务。

本项目建设将有利于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和优质化,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2.3项目建设是打造特殊教育示范学校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因素对残疾儿童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为教育投入不足,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目标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对推动特殊教育的规模发展和质量提高,对促进残疾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管理意义重大。

项目建设有利于打造在软、硬件方面都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特殊教育学校,促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第三章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

一、建设场址

项目建设场址位于某市某镇南田村东,地处五龙工业区、灵函路北段东侧。

该区开发始于2004年,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现已初具建成区和生活区功能,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融商贸、金融、居住为一体的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深厚地方文化底蕴、富有北方山水园林特色、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适合人居环境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项目所在地属于北区开发规划的商业中心,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

二、建设条件

2.1自然气候条件

项目建设场址地处某市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而冷,夏季热而多雨。

年平均气温13.9℃,最高气温43.2℃,最低气温-11.9℃,冬季采暖温度-5℃,夏季通风温度32℃,室外平均温度60%,年平均降雨量650mm,年最大降雨量800mm,最大冻土深度450mm,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9m/s,冬季平均风速3.2m/S,夏季平均风速3.4m/S。

2.2工程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区地势平坦开阔,场区范围内未见不良地质作用。

2、场区地层

场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及上更新统冲—洪积成因类型的黄土状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和砂砾卵石,各地层在横向和垂向上的变化情况是:

——填土:

分为杂填土和素填土。

杂填土以黄土状粉土、粉质粘土、砖块、石块、混凝土块、植物根系、塑料袋等回填为主,素填土以黄土状粉土及粉质粘土回填为主,内含少量碎石块、小石子等。

土层厚度0.00—3.7m。

——黄土状粉质粘土:

灰黄—棕黄色,粉质为主,粘质稍高,质均匀。

具有较多0.1—0.3mm小孔隙,少量1—5mm大孔隙。

含有蜗牛壳和植物腐根,局部可见少量砂质和钙质结核。

局部可见少量砂质和钙质结核;

摇振反应,无;

光泽反应,稍有光滑;

干强度,中等;

韧性,中等;

稍湿;

坚硬;

属中压缩性土。

厚度0.00-9.40m。

褐黄-黄褐色,粉质为主,粘质稍高,质较均;

具有较多0.1-0.3mm小孔隙,少量1-5mm大孔隙;

含有少量黑色有机质、少量白色碳酸盐膜及细小钙质结核,偶见蜗牛壳,局部可见少量砂质;

湿,w=22.3%;

可塑,IL=0.38;

属中压缩性土,a0.1-0.2=0.170MPa-1。

层厚5.10-10.70m。

——砂砾卵石:

黄褐色中粗砂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质较纯,局部含较多泥质,含量35-40%;

卵砾石岩性主要为石英岩、辉绿岩、安山岩等,含量60-65%,粒径多为2-10cm,少量为15-20cm,最大可达80cm;

分选性差,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状,稍密;

钻进易坍塌。

层厚2.50-4.70m

——粉质粘土:

棕黄-红褐色,粉质为主,粘质稍高,质较均;

具有少量0.1-0.3mm小孔隙;

含有黑色氧化物、碳酸盐膜、钙质结核,蜗牛壳,局部可见砂质;

湿,w=26.2%;

可塑,IL=0.72;

属中压缩性土,a0.1-0.2=0.154MPa-1。

层厚3.85-5.30m。

灰褐色中粗砂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质较纯,含量约40%;

卵砾石岩性主要为石英岩、辉绿岩、安山岩等,含量约60%,粒径多为2-10cm,少量为15-20cm;

分选性差,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状,稍密-中密。

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5.05m,未揭穿。

3、地下水

场区所在水文地质单元为弘农涧河河谷阶地第四系上更新统砂砾卵石孔隙潜水区。

地下水位埋深约19.0m,绝对标高为379.33mm。

依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变化幅度约2.0m;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对钢筋混凝土不具有腐蚀性。

4、抗震烈度

依据(GB50011-2001)的划分,场区抗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抗震类别为一般地段。

5、地基土湿陷性

该建筑物场区最大湿陷系数为0.059,湿陷量的计算值最大为311mm;

最大湿陷深度为10.50m;

最大自重湿陷系数为0.039,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最大为207mm。

综合判定该建筑物场区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类型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为II级(中等)。

2.3交通条件

项目区紧邻310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灵宝出口快速通道—灵函公路,车辆出入极其方便快捷。

2.4供电

供水情况:

该项目建设场地由市政主管道供水,可满足项目用水需要;

项目区有完善的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制,可满足项目排水需求。

2.5供电

该项目用电由城关镇供电所供应。

2.6供暖

根据城市规划,该区域属城市集中供热区域,可满足项目采暖需求。

2.7施工条件

学校内场地开阔,可以为施工提供场地使用的便利。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工程方案

一、建设规模

配套200米环形跑道操场,教学、康复训练仪器设备。

二、规划设计原则

2.1符合某市特殊教育发展总体规划要求,适应学校的发展趋势;

2.2满足国土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

2.3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在使用功能,规划布局,建筑格调上,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一规划,使校园的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2.4重视防火消防措施,防火设计遵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防火分区结合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划分。

2.5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思想,引入“生态节能”的设计概念,充分考虑自然通风与采光,尽量减少建筑物的能耗,使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

2.6教学楼以明快清新的现代风格为主调,创建一所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新建筑,使之成为凸显城市特色的窗口和景观。

三、项目设计依据

3.1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

3.2某省示范性特殊教育标准核设施配备要求;

3.3《建筑设计资料集》

3.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四、项目设计方案

4.1主体工程

项目扩建的综合教学楼为四层单面教学楼。

1、建筑初步设计

⑴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主体平面形式根据其功能需要设置,与现有其他建筑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⑵立面设计

采用欧式压线条与竖形窗相结合,造型简洁大方,色彩采用浅黄色墙面与白色线条相互应,使整个建筑韵律感强,具有时代建筑特色。

⑶室外装饰

整个外墙均采用釉面瓷砖贴面,线条采用GRC高强水泥制品(欧式风格)表面刷白色涂料。

室外台阶、平台均采用花岗岩铺设。

所有墙基外侧(除台阶外)均做散水。

⑷室内装饰

地面:

卫生间采用防滑瓷砖地面加C10混凝土垫层60mm厚(增设一道防水层),其它房间做大理石地面或瓷砖地面加C10混凝土垫层60mm厚。

内墙面:

卫生间满贴瓷砖墙面,其它房间均采用麻刀灰抹面,表面刷白色涂料。

踢脚:

除卫生间外,其它房间均采用瓷砖踢脚或水泥砂浆踢脚高为0.15米。

天棚:

所有房间及楼梯踏步板底部均采用麻刀灰抹面,表面刷白色涂料。

门、窗:

所有外门、窗均采用银白色铝合金制作,内门采用木制夹板门,表面均刷调合漆二道,玻璃采用5mm厚无色透明玻璃。

楼梯栏杆及扶手均采用不锈钢管材制作。

⑸屋面:

所有屋面均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层,防水层采用SBS防水卷材。

⑹室外落水管采用Φ100白色PVC管材。

2、结构

⑴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

0.4KN/m²

基本雪压:

冻土深度:

0.5m;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楼面和屋面设计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办公、学习功能用房:

2.0KN/m2;

楼梯、卫生间:

2.5KN/m2;

屋面:

0.5KN/m2²

主要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结构选型

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

砌体

建设中优先使用目前国家推广使用的墙体填充材料,杜绝粘土红砖的使用。

基础

所有墙基础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混凝土采用C30;

柱子采用独立基础,混凝土采用C30;

所有基础垫层均采用C10混凝土。

其它

——按规范的规定应在楼体中,设伸缩缝、防震缝和沉降缝。

——本工程钢筋选用:

Ⅰ级钢;

Ⅱ级钢;

冷拔带肋筋。

——所有墙基在-0.06米处做一道水泥防水防潮砂浆层,厚20mm。

3、建筑标准与要求

建筑面积与要求,执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

项目扩建计划新增建筑面积总1560平方米,扩建后,平均每生占地面积达到79平方米,每生建筑面积31.8平方米,平均每班建筑面积445平方米。

3.1建筑面积指标

1、律动室:

配置1间,使用面积80平方米,并配置律动辅房1间,使用面积24平方米。

2、美术教室:

配置1间,使用面积47平方米,并配置美术教具室1间,使用面积24平方米。

3、视听电化室:

配置1间,使用面积47平方米。

4、实验室:

配置2间,每间使用面积47平方米。

5、微机室:

6、劳技室:

配置2-3间,每间使用面积47平方米。

7、图书阅览室:

配置图书室1间,使用面积24平方米。

8、动功能教室:

配置1间,使用面积120平方米。

9、仪器及准备室:

10、体育器材室:

配置1间,使用面积24平方米。

11、教师办公室:

按全体教师设座,每座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平方米。

本项目总使用面积108平方米。

12、餐厅:

教职工餐厅按教职工人数60%设座,每座使用面积0.94平方米;

学生食堂按全部学生人数设座,每座使用面积0.68平方米。

本项目餐厅使用面积为135平方米。

13、会议室:

配置会议室1个,使用面积47平方米。

3.2建筑标准

综合楼建设必须贯彻实用、经济、安全的原则,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符合残疾儿童、少年使用的要求,突出盲聋哑学校建筑特点。

在建筑装修标准上,根据地方经济条件和材料供应实际情况,由项目审批单位决定。

1、建筑层数:

项目扩建的综合楼为一个四层单面建筑。

2、建筑结构:

项目采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耐火等级:

不低于二级。

4、层高:

项目设计层高为4米。

5、屋面:

采用钢筋混凝土刚性或柔性平屋面,配套可靠的防水、隔热、保温措施。

上人的屋顶平台,设置安全防护护栏板,其高度不低于1米。

6、楼地面:

实验室、专用教室、餐厅、走道、楼梯间宜采用防尘易清洁的楼地面。

实验室宜做耐酸碱腐蚀的地面。

多功能教室、美术室、微机室宜采用软性楼地面。

厨房厕所及洗浴用房宜采用防滑清洁的楼地面。

需要对埋设在楼地面的管线进行检修的房间,地面的做法应有利于管线维修。

厨房、厕所、劳技室等用水较多的房间应设置地漏。

7、门厅、走廊:

门厅、走廊的适当部位应设有引导语言残疾学生上下课等作息时间的灯光标志。

教学楼采用外廊,廊净宽不应小于1.8米,中内廊净宽不应小于2.1米。

门厅和走廊一般不设踏步,走廊地面必须有高差时,梯级不应少于三级,走廊与其房间地面有高差时,宜使用斜坡联接。

外廊的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1米。

8、楼梯:

楼梯的数量、位置、总宽度和楼梯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彩光。

楼梯踏步不得采用螺旋形或扇形,踏步板边缘不得突出踢脚板,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

楼梯井的宽度不宜大于0.2米,楼梯栏板不宜低于1.1米。

9、门窗:

门窗应便于开启和清洁,开启方式不得影响教师使用和走廊的交通安全。

教学用房的门窗要有利于通风采光。

教室和实验室均宜设置前后门,门扇上宜有观察窗,门上部有较大面积的亮子。

楼梯间的窗户的设置要特别注意便于擦洗和使用安全。

10、墙面粉刷:

墙面粉刷应符合适用、耐久、经济、美观的要求。

所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均宜做成圆角。

教学用房、门厅、走廊、楼梯间均应做成1—1.2米高易清洁、耐磨的墙裙。

厨房、浴室、厕所的墙裙宜高于1.5米。

听力测试室墙面宜采用吸音措施。

外墙粉刷的用料必须能防止雨水渗透,其颜色与周围建筑群协调。

11、厕所:

室外旱厕,其位置应在教学、办公的下风向,并与教学用房保持适宜距离。

室内水冲式厕所宜使用瓷砖大小便槽,大便坑位隔板旁宜设扶手。

12、采光和通风换气:

教室必须明亮,宜双侧采光,但应避免阳光直射,如单侧采光室深系数不宜小于1/2。

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的左侧。

教学及办公用房的玻璃面积不得低于改室面积的1/6.窗台高度不得超过1米。

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和春冬季换气措施。

化学实验室、厕所应有排除废气的有效措施。

4.2主要用房固定设备配置

1、普通教室:

前墙设置黑板一块。

后墙设一块水泥黑板或做一块陈列版。

另应设讲台、清洁柜、广播喇叭、电源插座(前后墙各设二眼及三眼插座一组)等。

2、专用教室、实验室:

应根据功能要求和条件许可设置消防器材、水、电煤气等管线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