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70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docx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现实思考

随着个人信贷业务的飞速发展,我们在各大银行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

个人贷款调查、审批人员陷入堆积如山的卷宗,在重复低效的工作中夸大或缩小着对风险的评估;同样的借款申请人、同样的借款申请资料在不同的分支机构中得到不同的答复和处理;调查、审批时间的延长造成客户的不满和投诉,削弱着整体竞争力……

我们知道,随着市场竞争的升级、业务量的增长,个人贷款业务将在传统的操作流程上遭遇新的发展瓶颈。

若要保持发展优势和资产安全,必须以更有效的营销方式、更科学的运作模式来提升竞争力。

在此,我们仅针对审查流程及风险管控方面提出一项解决方案,即:

建立相对统一的信用评分系统,强化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量化管理,提高风险控制的效率与质量。

一、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个人贷款产品相对于其他银行资产业务而言,单笔金额小、业务笔数多、要素重复性强、易于证券化,这要求其在运作流程、风险管控方面具备以下特征:

运作流程注重批量化、标准化、自动化及定位管理;风险管控注重控制系统风险、分散个案风险。

然而,因目前个人贷款业务及人员多由公司信贷业务分流而来,在操作手段及思维模式上受其影响较深,或者在异化的市场竞争及业务压力下异化了贷款操作和风险控制。

虽然在运作流程的系统化及结算处理的自动化方面进行了改造,但仍缺乏一套完全符合个人信贷特点的风险控制工具,故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

贷款调查、审批标准主观随意性较强,缺乏统一标准。

问题二:

贷款由各营销单位的非专业客户经理分散操作、手工完成,缺乏效率。

问题三:

不同风险度、不同客户群、不同用途、不同金额的贷款无明确区分的风险管控政策,缺乏系统风险控制机制和产品定位功能。

问题四:

现行个人贷款管理系统虽具备对资产质量的统计分析功能,但由于数据分散、系统运用及政策执行水平不平衡等原因,影响了分析结果的深度和准确度,故缺乏对不同阶段、不同产品信贷政策偏差及有效性的检验与修正。

二、解决方案:

个人贷款信用评分系统的应用

1、将信用评分系统作为风险估量的统一标准。

信用评分系统能够根据已核实的客户资料、贷款资料对客户信用、还款意愿、还款能力、担保水平等自动估量,并对风险度作出整体评价。

该系统以既定的各项要素的风险级别为判定标准、在整体评价结果中所占权重为基础,其内容体现着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思想与信贷政策,并在系统中作为统一标准,严格贯彻执行。

2、将信用评分系统作为自动化批量审批的工具。

将信用评分系统加载于现行的个人贷款管理系统之上,作为贷款资料真实性审核后的第一道审批环节,根据录入的客户贷款资料数据,直接由系统给出评定分值(0-100分)和风险级别(C-AAA)。

贷款金额在一定范围之内,评定级别在一定区间之内的贷款个案,将不再进行人工干预,直接进入发放程序或拒绝程序。

同时,

3、将信用评分系统作为向不同风险控制层面分派个案的基础依据。

信用评分系统还将根据评级结果对贷款个案作出是否放款、是否需要人工干预的判断,并针对个案所需进入的环节进行自动分拣。

贷款金额在授权管理范围内的贷款,A级以上的贷款自动进入发放环节;C级以下的贷款自动进入拒绝环节;其他贷款及授权管理规定外的贷款,由系统自动转入相应权限的人工干预环节。

4、将信用评分系统作为实现产品定位、锁定目标客户的手段。

在信用评分系统中,我们将根据不同的产品系列设定不同的信用评分标准,通过要素权重的调整和评价参数的浮动,锁定目标客户群,以保证产品定位的实现。

5、将信用评分系统作为调整修正信贷政策的途径。

信用评分系统的使用,使信贷资产具有风险衡量标准的特点,结合整个个人贷款管理系统提供的风险度分析,我们可以相对准确地反省某一经济周期、某一市场环境、某一信贷政策下的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和风险特征,从而使比较分析及损失估计更为精确,以此为依据所作出的信贷政策调整修正也更富针对性,更为有效。

6、将信用评分系统作为客户关系管理的辅助。

信用评级不是只为了把不合格的客户挡住,降低风险,而是为了把获得的客户深入挖掘其价值,不断获取利润,所以把评分系统的设计与客户关系管理、担保品管理、新产品开发工作水平的提升相结合,效果会更为明显。

将未通过的客户资料保留,与下次申请情况进行比对;或针对该类客户的共同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新产品,很有价值。

7、将信用评分系统作为培训从业人员的窗口。

信用评分系统中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代表的信贷政策和风险管理思想、体现的产品定位和目标客户特征以及对上述内容所作的调整,也可成为基层从业人员接受培训的一个窗口,成为内部知识传承的载体。

8、将信用评分系统作为提高服务竞争力的有效保障。

信用评分系统应用于贷款审批可提高处理效率和回复速度,应用于销售过程可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这将有效提高银行个人贷款服务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个人贷款信用评分系统的建立与调整

1、信用评分系统主要估量项目

根据信贷风险评估的5P(people\purpose\payment\protection\

perspective)原则,我们将风险估量项目确定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

借款人背景状况(权重10%)

项目

权重

风险分级及得分标准

年龄

1%

25岁以下

26-35岁

36-50岁

50岁以上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性别

1%

 

 

(得分)

(得分)

 

 

家庭状况

1%

已婚有子女需抚养

已婚有子女不需抚养

已婚无子女

 未婚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教育背景

1%

研究生以上

大学本科

大专

 

(得分)

(得分)

(得分)

 

中专、高中

其他

 

 

(得分)

(得分)

 

 

户口性质

1%

本市常住户口

临时户口

其它 

 

(得分)

(得分)

(得分)

 

职业性质

1%

自雇非专业人士

自雇专业人士

非自雇非专业人士

非自雇专业人士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所处行业(单位)

1%

不受欢迎行业

(得分)

重点行业

(得分)

非重点行业

注册资金≥1亿元

注册资金≥5000万元

注册资金≥3000万元

(得分)

(得分)

(得分)

注册资金≥1000万元

注册资金≥500万元

注册资金≥100万元

(得分)

(得分)

(得分)

注册资金<100万元

部队

其他非赢利公益部门

(得分)

(得分)

(得分)

岗位性质

1%

单位主管

部门主管

一般职员

 

(得分)

(得分)

(得分)

 

目前工作持续

年限

1%

两年以上

一至两年

六个月至一年

 六个月以内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职称

1%

高级职称

拥有注册资格证书

中级职称

 

(得分)

(得分)

(得分)

 

初级职称

 

 

(得分)

(得分)

 

 

第二类:

借款人经济状况(权重40%)

 项目

权重

风险分级及得分标准

 

 

 

 

 

 

借款人月均收入

10%

10000元以上

8000-10000

5000-8000

4000-5000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3000-4000

2000-3000

1000-2000

1000以下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家庭月均收入

5%

30000元以上

20000-30000

10000-20000

8000-10000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5000-8000

2000-5000

2000以下 

(得分)

(得分)

(得分)

可测算家庭资产(未抵质押)

5%

100万以上

50-100万

30-50万

20-30万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10-20万

5-10万

5万以下

(得分)

(得分)

(得分)

 

 

 

 

  

本笔债务于收入比例

10

10000元以上

8000-10000

5000-8000

(得分)

(得分)

(得分)

3000-4000

2000-3000

1000-2000

(得分)

(得分)

(得分)

所有债务与收入比例

5%

5000元以上

4000-5000

3000-4000

(得分)

(得分)

(得分)

1000-2000

1000元以下

 

(得分)

(得分)

 

家庭资产流动比例

5%

50万以上

40-50万

30-40万

(得分)

(得分)

(得分)

10-20万

5-10万

5万以下

(得分)

(得分)

(得分)

第三类:

借款人信用状况(权重20%)

项目

权重

风险分级及得分标准

外部征信记录

8%

无任何拖欠记录

无6个月以上拖欠记录

存在尚未偿还的拖欠

(得分)

(得分)

(得分)

存在6个月以上拖欠记录

公用事业费严重拖欠

有诉讼状态

(得分)

(得分)

(得分)

有其他不良记录

 

(得分)

 

业务往来

2%

信用卡

半年内有业务往来的

三个月内有业务往来的

近期开始业务往来或无往来的

(得分)

(得分)

(得分)

储蓄卡(存折)

有半年以上业务往来且

金额较高

有半年以上一般业务往来

近期开始业务往来且金额较高

(得分)

(得分)

(得分)

近期开始一般业务往来

 无我行个人业务往来的

 

(得分)

(得分)

贡献度及风险度

8%

是我行VIP客户

(得分)

在我行有借款并已还清

(得分)

在我行有借款并正常还款

(得分)

在我行有逾期记录

(得分)

在我行无借款

(得分)

主观印象及操作

2%

积极配合个贷人员进行资信调查

(得分)

能够及时提供我行所要求各项资料

(得分)

所提供资料较完整、清晰、整洁

(得分)

提供资料真实

(得分)

举止得体、谈吐大方,有较好的个人修养

(得分)

提供资料与事实不符

(得分)

第四类:

借款担保状况(权重30%)

项目

权重

风险分级及得分标准

担保方式

10%

质押

不动产抵押

动产抵押

保证

无担保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担保充足程度

20%

质押担保质押率

大于90%

80%-90%

60%-80%

小于60%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抵押担保抵押率

大于80%

70%-80%

50%-70%

小于50%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保证

重点客户担保

授信法人担保

 无授信法人担保

授信自然人担保

 非授信自然人担保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2、信用评分系统估量标准的确定方法

根据评分系统估量项目的不同特点,应以不同的方式确定评分标准:

具有共性的项目(如借款人背景项目)或银行需要统一控制的项目(如抵质押率)的评分标准由总行统一确定,具有地方特点的项目(如收入水平)由分行在总行原则指导下分别根据当地市场情况确定。

评分标准的确定应建立在足够有效数量的统计基础上,如现有数据积累不能满足要求,应借助其他公共信息进行统计。

3、信用评分系统的调整

信用评分系统应根据不同经济区域的特点进行调整;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和客户分群进行调整;根据不同时期银行发展策略下不同的信贷政策和风险控制取向进行调整。

信用评分系统的调整的对象既可以是评分标准,也可以是估量项目;同时包括个案自动分拣规则等与评分结果运用相关的内容。

信用评分系统的调整可分定期、不定期两种。

定期调整至少每年一次,不定期调整根据需要进行。

信用评分系统的调整权限应根据总行的相关管理办法进行控制。

4、个人贷款信用评分系统的使用环境

个人贷款信用评分系统能够运作顺畅,充分发挥内在优势,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

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具有公信力的个人征信机构,为个人信用的积累、查询、评价提供公允、有效的支持。

在银行内部成立个人信贷操作中心,调整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为信用评分系统的应用创造集中、专业的运作平台;完成全行的数据集中,为发挥信用评分系统的风险预警、政策调节等功能提供条件;建立起更富效率的个人贷款风险控制层次,以配合信用评分系统的自动化运作流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使信用评分系统在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开发方面的辅助功能得以有效运用。

限于篇幅、时间、数据资源及个人能力,这里对个人信贷评分系统的思考与论证还十分粗浅,对风险估量模型中的评分标准尚未做出合理的数值范围,希望通过努力,尽快推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分系统,推动个人贷款业务再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