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卫办52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70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卫办52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粤卫办52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粤卫办52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粤卫办52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粤卫办52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粤卫办52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粤卫办52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卫办52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粤卫办52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卫办52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卫办52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康复医学是跨科性的学科,诊疗范围涉及神经系统疾患、创伤及骨关节肌肉系统疾患、内科系统疾患、慢性疼痛等,与神经内外科、骨科、儿科等尤其密切,必须依靠多专业、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才能实现康复目标。

康复医学科是在康复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应用功能测评、医学手段,以及专业康复技术,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及传统康复技术等,与各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使患者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以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科室。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是独立设置的、与内、外、妇、儿科并列的临床一级科室,是综合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构建康复医疗优质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干预及系统、综合、先进和科学的临床康复医疗,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对社区康复的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完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服务功能,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临床需求,特制定此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我省三级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应当设立康复医学科。

由二级综合医院转变功能而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当地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和条件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相应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

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应设置专门的康复病区和康复门诊,以满足医疗、转诊、教学和科研等需求。

病床可按医院病床总数4-6%的额度设置,并切实保证足量、合理、安全地使用。

设立康复病区有利于收治需要住院康复的病人,以及相关临床科室及早转介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可以使伤病患者早期接受系统、正规和全面的康复功能训练。

综合医院的康复病房是发展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阵地,也是衡量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设置功能评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假肢与矫形器等康复医学专业诊疗部门。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是社区康复的业务指导中心,负责实施所在社区康复双向转诊工作,提供康复医学培训和技术指导。

有条件的康复医学科可逐步设置二级专科,如神经康复专科、骨关节康复专科、心肺康复专科、疼痛康复专科、儿童康复专科、老年康复专科等。

要充分利用医院康复资源,规范康复设备和器材的管理和安全使用,医院的康复治疗设备应由康复医学科统一配置,集中管理和使用。

门诊和临床科室的床边康复治疗应由康复医学科提供的设备和具备资格的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集中进行。

二、康复医学科的人员配备

设置康复病床的康复医学科,应根据收治病种,参照有关临床科室,配置与康复病床数量相适应的康复科医师、专职康复治疗师(士)和护士。

康复科医师与康复治疗师之比为1:

3-5,康复治疗师应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和语言治疗师。

康复护士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与相关临床学科相同。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至少应有4名康复科医师、10名专职康复治疗师(士)。

康复治疗师应有2/3达到专业本科学历,通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

以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为主的三级综合医院,根据需求和条件,可设置兼职或专职的临床假肢与矫形器技师(士)。

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人员配置参照三级医院的标准,以满足临床康复诊疗需要为原则。

三、康复医学科诊疗场所的要求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一般应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业务用房。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5-7平方米为宜。

二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一般应有30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业务用房。

康复医学科的门诊和病房应设在方便功能障碍患者易于到达的院内处所,康复医学科的通行区域和患者经常使用的主要公用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计要求。

四、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配置的设备与器材

康复医学科应配置充分的设备以满足日常医疗需要。

(一)必配设备。

1.物理治疗。

(1)功能训练设备:

各种治疗床,各种上肢功能及行走功能练习器,上、下肢连续主、被动(CPM)运动治疗仪,智能肢体功能训练器,站立训练架,电动起立斜床,各种肌力和关节活动训练器,部分减重步行练习系统,平衡治疗仪等。

(2)物理因子治疗设备:

包括低、中、高频治疗仪,光疗设备,热疗设备、水浴设备,蜡疗机,磁疗机,超声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心脑血管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气压循环治疗仪,盆底肌肉刺激治疗仪等。

2.作业治疗设备:

基本劳动作业和工作技巧训练器具,手工艺作业器具、电脑辅助作业治疗器具、文娱和娱乐治疗用具,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器具,日常生活自助器具,认知功能训练器具,;

视觉失认训练器具,听觉失认的训练器具,本体感觉训练系统等。

3.言语语言治疗设备:

录音机,电视机,DVD,录像机或言语治疗机,吞咽障碍评估和治疗设备;

言语测评和治疗器具,非语言交流用字画板等,

4.功能评定设备:

关节功能评定装置,肌力计,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测评设备(包括活动平板仪,功率自行车、多导联心电图仪,呼吸气分析仪等),肌电图(包括针肌电图和体表肌电图)及其它常用电诊断设备(功能测评设备可与其它临床科室共用)。

5.传统康复治疗设备:

针灸按摩推拿治疗用具和仪器,中药熏蒸治疗用具和仪器,盐疗、沙疗、刮痧等用具等。

6.康复工程设备:

制作临床常用低温矫形器的设备、器材、材料。

(二)选配设备。

步态分析和训练系统,等速运动训练系统等。

(2)其它物理因子治疗设备:

冷冻治疗仪,振动排痰仪,肺功能康复治疗仪,经颅磁疗仪,冲击波治疗仪,臭氧疼痛治疗仪,射频消融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等。

高级电脑认知功能训练仪,高级电脑手功能评估及训练系统,职业能力评估及训练系统等。

3.言语治疗设备:

高级电脑辅助言语测评和治疗系统。

4.功能测评设备:

神经电生理检查仪,脊柱电子测量仪,动态平衡系统,Cybex等速测试系统,人体成份分析装置,步态分析系统等。

5.康复工程设备:

制作临床常用高温矫形器的设备、器材、材料。

五、康复医学科应具备的诊疗能力

(一)功能测评:

电生理诊断,运动功能测评,感觉功能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评,认知功能测评,言语能力测评和吞咽功能测评,临床心理测评,心肺功能测评,平衡和步态分析,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承担肢体残疾和言语残疾评定,职业和社会参与能力测评等。

(二)物理治疗

1.功能训练:

耐力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步行训练,牵引疗法,矫正体操,各种促通治疗手法,各种治疗偏瘫、截瘫和脑瘫等的现代康复手段,中国传统运动疗法。

2.其它物理因子治疗:

各种电疗、光疗等现代物理因子治疗,有条件和能力的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可以开展疼痛治疗新技术,如射频消融、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和各种神经痛等。

(三)作业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工艺疗法,认知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等。

(四)言语治疗:

常见言语交流障碍和吞咽障碍的治疗。

(五)心理治疗。

(六)传统康复治疗:

针灸、按摩、推拿中药外用疗法(熏蒸热洗敷贴)

(七)康复工程(可根据需求与条件酌情具备):

假肢、矫形器处方及训练,临床常用矫形器的制作。

六、康复医学科的诊疗范围

(一)神经系统疾患:

脑卒中(脑出血、脑栓塞、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颅脑外伤和脑瘤术后、小儿脑瘫、脊髓损伤(截瘫)、周围神经损伤、面神经炎、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痴呆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疾患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言语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等;

(二)骨关节肌肉系统疾患及创伤:

颈椎病、腰腿痛、腰椎间盘病变、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退行性变、脊柱侧弯、肩周炎、骨关节炎、骨折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骨质疏松症、各种运动创伤(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软骨损伤)、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截肢后、骨折后、手外伤后和烧伤后。

(三)内科系统疾患:

急慢性呼吸道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肥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支架植入后、癌症康复治疗等。

(四)慢性疼痛。

神经肌肉和软组织劳损性疾患。

(五)其它:

四肢循环障碍、各种五官科炎症、妇科炎症、泌尿系炎症、尿潴留、尿失禁、体表伤口感染、疤痕等。

七、康复医学科的工作模式和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合作机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临床早期康复介入能最大限度避免、减少或减轻残疾程度,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作为临床一级科室加以建设和管理,提高医院的整体康复水平。

康复医学是跨科性的学科,必须依靠多个专业和多个学科的协作才能实现康复目标,与神经内外科、骨科、儿科等尤其密切,应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

康复治疗小组应由临床医师、护士,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等人员组成。

康复科医师是康复治疗小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有关专业的人员参加,小组人员的组成随患者病情需要进行动态变化。

在患者住院期间,康复治疗小组与相关临床科室定期联合查房,对需要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康复评估并制定术前术后康复治疗计划,并跟进指导或实施床边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康复。

建立康复医疗工作流程。

康复医生和治疗师对患者做出初步诊断和初期功能和能力的康复评定,据此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安排门诊或住院进行康复治疗,治疗中期的再次康复评定,修订治疗计划,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和评估,治疗后期的康复评估和疗效评定,然后进行出院后的康复安排,决定能否重返工作岗位和参与社会生活,还是继续门诊治疗或社区康复治疗。

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和相关康复知识的宣教,病人及家属应对康复治疗知情并能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和训练。

要在各综合医院逐步建立起临床科室与康复医学科合作的有效工作机制。

康复科医师要主动与各相关临床科室协作,为住院患者提供包括临床诊疗、康复在内的全程医疗服务。

患者住院期间,由临床医师、康复科医师、治疗师组成的治疗康复小组,要对相关临床科室或康复科的患者定期联合查房,对需要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康复评估并制定术前术后康复治疗计划,并跟进指导或实施床边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

临床各相关专科(包括ICU和CCU)对适合康复的患者应及时请康复科会诊,并及时将符合康复治疗适应证的患者转介到康复医学科接受系统康复治疗。

主题词:

卫生医院管理意见通知

抄送:

卫生部医政司,各有关高等院校,省残联,省医学会。

广东省卫生厅办公室2009年5月5日印发

校对:

医政处彭刚艺(共印65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