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408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7 大小:11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与金融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点)

第一节财政概述

一、财政的起源与发展

(一)财政的起源

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

(二)财政的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形成与发展

二、财政的要素与本质

(一)财政要素

1、财政的内涵

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

2、财政要素

(1)财政分配的主体

(2)财政分配的客体

(3)财政分配的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

(二)财政的本质

1、财政的本质:

财政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关系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分配关系

(1)经济系统中,个人、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2)国家机构系统内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3、财政本质特征及其层次

(1)自然属性:

财政的本质是指财政与信用、价格、工资、财务分配形式的质的差异,或者指财政在同一社会或不同社会的共性(国家主体性;

无偿性;

强制性)

(2)社会属性:

在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中,财政还有着特殊的差异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概括?

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

一、市场经济

(一)财政与经济诸环节的关系:

以财政与生产的关系为例

1、生产对财政的决定

(1)生产的规模、速度和水平,决定财政分配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的规模和结构;

(3)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

(4)社会经济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

2、财政对生产的影响

(1)财政生产的规模制约着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2)财政分配结构影响生产结构;

(3)财政分配影响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

课后思考题:

财政与交换、消费的关系

二、公共财政

(一)公共财政

1、财政模式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了界定财政的活动范围或领域而确立的某种形式、标准。

2、双重结构财政

为满足国家行使政治权力需要的财政分配行为和行使国有资本所有者职能的财政分配行为并存于国家财政统一体内部。

3、公共财政

(1)含义:

国家(政府)以公共权力行使者身份,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收支活动或分配行为,它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

(2)特征:

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

非盈利性的财政;

法制化的财政

(二)国有资本财政

1、含义:

所谓国有资本财政,就是指国家以国有资本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进行价值管理和收益分配而形成的政府收支活动或分配行为。

2、内涵分析

(1)国有资本财政的活动主体

(2)国有资本财政的活动依据

(3)国有资本财政具有宏观经营性

(4)国有资本财政具有强制性和回报性

第三节财政的职能

一、财政职能

(一)资源配置(效率职能)

运用有限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Votewithsomebody’sfeet

原指对上市公司不信任而抛售其股票。

后来,在投资、消费、应聘等经济活动中,人们采取主动选择或被动规避的行为,在经济学上都可以称作“用脚投票”(votewithsomebody’sfeet)。

现在还超出经济范畴,可用在政治、文化等方面。

“人才流动实际就是使用人才的环境和体制间的竞争,如果体制不合,‘人才’就会‘用脚投票’,用‘退出’来表示对体制缺陷的不满。

蒂布特的“用脚投票”理论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在公共财政、民主选举、证券市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所谓“用脚投票”,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各辖区之间的竞争,使得资源可以通过公民的迁移来实现其配置的最优化。

例如当前我国各地之间展开的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我们就不妨拿“用脚投票”理论来分析。

哪里的投资环境好,企业就转移到哪里,各地之问是如此,各国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然,这样的迁移和竞争,是否真能如蒂布特所说的那样带来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参考《蒂布特模型》。

公司治理中的“用脚投票”与“用手投票”

用脚投票:

抛股走人

用手投票:

更换经营者

浪费总是惹我烦恼

——雷特.巴特勒(RhettButler)《飘》

(二)收入分配(公平职能)

1、概述:

收入分配职能是财政本质的集中反映,也是财政存在的直接动因,是财政固有的基本功能。

2、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分解

(1)集中组织收入(聚财)功能

(2)收入分配功能

向穷人的大方提供是对文明的真正检验.

——塞谬尔.约翰逊(SamuelJohnson)

一般说来,政府的艺术就在于,从一个公民阶级中拿走尽可能多的钱,把它给予另一个阶级。

——伏尔泰

课堂讨论

(1)造成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因素有哪些?

(2)财政如何通过收入再分配达到调节收入悬殊、贫富不均,促进社会公正,改善社会福利,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三)调控经济

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1、政府购买

2、政府转移支付

3、调整税率

(四)监督管理

1、清产核资

2、企业财务准则、会计制度通则

3、国有企业并购与重组

4、国有企业股票、债券发行及其有关规定的审定与管理

5、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和交易的监管

6、国有资源的开发使用进行价值管理和监督

课后要求

1、整理课堂讲授内容的笔记

2、预习财政收入部分的内容

3、思考题:

(1)财政的本质是什么?

财政具有哪些基本职能?

(2)如何完善我国双重结构财政模式下财政的功能?

(3)热点追踪:

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4)财政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后记

课题:

第二章财政收入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财政收入的一般概念、财政收入的原则,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重点掌握财政收入规模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能分析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演变的影响因素。

理解税收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掌握税收的负担分析

教学重点:

财政收入的原则;

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

财政收入的分类;

税收的特征;

税收转嫁与税收归宿

教学难点:

税收转嫁与税负归宿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

教学案例材料(每位学生一份)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

6

复习提问:

1、在导论部分,我们用四个字概括了财政学部分的基本内容,同学们还记得吗?

2、公共财政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节财政收入概论

一、财政收入:

概念与原则

(一)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

1、概念: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

(1)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的货币资金;

(2)财政收入又是一个过程

(3)不同时期财政收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二)财政收入的分类

1、亚当斯密

(1)来自君主私产或国家公产的收入

(2)来自人民财产的收入(税收)

2、道尔顿

(1)强制收入:

税收

(2)代价收入:

公产收入、自由公债收入

(3)其它收入

3、我国对财政收入的分类

(1)按所有制

(2)按产业部门

(3)按缴纳形式:

税、利、债、费

(4)按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

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国有资产收入

4、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三)财政收入的取得形式

1、税收

2、国有资产收入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资产占用费、上缴利润、租金、股息、红利等形式所取得的收益和国有资产的转让收入

3、债务收入

4、其他收入

(1)事业收入:

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向国家交纳的收入

(2)规费收入:

国家机关居民或组织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3)罚没收入

(4)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5)公产收入:

国有山林、芦苇等公产的产品收入、政府部门主管的公房和其它公产的租赁收入,以及公产变价收入等。

(四)财政收入的原则

1根本原则

(1)受益原则

按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和受益,消费受益多的多分担,消费受益少的少分担。

(2)支付能力原则

按人们的支付能力,收入水平高的多分担,收入水平低的少分担。

[按]:

自筹城市供水系统资金是极具吸引力的方案,其中首要的理由是:

谁得到,谁支付,自己管自己,这样公平合理。

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正确,因为在发展中国家总是存在这样的猜测:

在服务的供应上,城市对农村,大城市对小城市总有一种不公平的优惠。

下表展示了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若干城市的水费收费的结构(资料来源:

《发展中国家城市财政学》,巴尔·

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根据下表分析水费收费是如何综合体现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的?

(表格见幻灯片)

简要分析:

从上述各城市的供水收费的标准来看,大都将收费分为五种,这是为了更好地兼顾财政收入分担上的受益能力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而设计的,其中设备安装费随水表尺寸和水管直径而提高的收费方法更多地体现受益能力原则,而消费收费随财产价值而提高的收费(税)的方法则又是在受益基础上兼顾了支付能力的原则。

2、具体原则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的原则

组织财政收入的首要原则,核心在于“发展经济”

(2)兼顾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利益原则

(3)兼顾中央和地方两级利益原则

(4)“合理负担”原则

“合理负担”原则主要体现在税收中,就是指在组织财政收入时,按纳税人收入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征收比例,实行负担能力强的多负担,负担能力弱的少负担。

它通常采取不同的征税范围,不同的税率,减免税等方式来实现。

实行合理负担,是实现企业公平竞争的需要,也是保证国家财力的需要。

二、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

理论和实证

(一)财政收入与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的关系

C、V、M三部分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同时M构成财源主要因素,因此研究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同财政收入的关系应着重研究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中成本因素C和V的变化对M从而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1、在社会总产品一定且V不变时,降低物化劳动消耗即C,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M和增长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

降低生产资料耗费,要根据生产资料的性质区别对待。

  

(1)属于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生产资料的耗费,应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力求节约,通过技术或生产工艺流程创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纯收入和财政收入。

 

(2)属于固定资产耗费的补偿,应合理确定折旧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每件产品中转移的折旧价值,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盈利和财政收入。

如果折旧率过高,就势必减少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

如果折旧率过低,此时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以牺牲企业发展后劲,减慢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步伐为代价的,因此财政收入增收是虚假的不真实的。

  2、在社会总产品一定且C不变时,V部分增大,M部分减少,相反V部分减少,M部分则增大。

因此,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增加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有着重大意义。

(二)财政收入经济来源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社会总产品中的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2、社会总产品中的V是财源的补充(?

(1)直接向个人征税;

(2)向个人收取的规费;

(3)居民购买国债;

(4)国家出售高税率消费品所得一部分收入,实际上由V转移而来;

(5)服务行业、文化娱乐行业上交的税收,一部分通过对V的再分配转移而来;

(6)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是V+M

3、补偿价值C中的基本折旧基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成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已不适宜将折旧基金列入财政收入。

但我国实施的国民生产总值型增值税,导致一部分C通过增值税成为财政收入

(三)财政收入规模

1、财政收入规模的内涵

财政收入的总水平

(1)绝对数额

(2)相对数额

财政收入/GDP(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

财政收入/NI

2、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演变趋势

图表参见幻灯片

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理论梳理与实证探讨

(1)经济发展水平

计量检验

(2)价格

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是在一定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某一时点现价计算的,故价格变动引起GDP分配必然影响财政收入增减。

第二、三节政府收费及国有资产收入

一、国有资产的含义、形成及分类

?

(一)国有资产的含义

国有资产是国家依据法律取得的,或由于资金投入、资产收益、接受馈赠而取得的财产和债权的总称。

国有资产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包括一国境内和境外的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资产。

狭义的国有资产是指经营性的各类企业中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

(二)国有资产的形成途径

1.国家长期投资和国家财政拨款所形成的资产。

2.根据国家主权原则自然占有的经济资源所形成的国有资产。

3.国家依据法律无偿占有的资产。

主要包括:

(1)根据国际惯例,在对外关系中得到馈赠、援助、转让等所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

(2)根据国家法令,取得以国家为对象的捐献、转让等所形成的国有资产。

(3)依法没收、接管、索取国内外单位和个人资财而形成的资产,如没收非法所得、接管无主资产等。

(4)根据所有权再生产的原则,上述国有资产的附着物、伴随物、孳息物等。

(三)国有资产的存在形态及其分类

1、按是否参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分类

(1)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参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国有资产。

经营性资产具有运动性和增值性两个特征。

(2)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不参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那部分国有资产。

2、按有无实物形态进行分类

(1)有形国有资产

有形国有资产是既具有价值又具有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

如土地、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2)无形国有资产

无形国有资产是指有经济价值但无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

如商标权、专利权、版权等。

3、按价值周转方式分类

(1)国有固定资产

国有固定资产是指全民所有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而不改变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

(2)国有流动资产

国有流动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参加循环周转、不断改变其形态的那部分物质,以及债权和货币资金等。

4、按移动后是否会损害其价值分类

(1)国有动产

国有动产是指国家所有的能自由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的资产。

(2)国有不动产

国有不动产是指国家所有的不能移动或移动后会损害其价值的资产。

它包括土地及其附着物,如建筑物以及土地上的生长物等。

不动产也具有商品交换的基本特性。

但不动产又具有稀缺性、耐用性、难以隐匿性以及对经济生活影响巨大等特点。

5、按存在地域可分为境内国有资产和境外国有资产

(1)境内国有资产

境内国有资产是一国国有资产的主体。

(2)境外国有资产

6、按宏观经济分析的要求分类

(1)国有资产存量

国有资产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国有资产的数量。

这一变量有时间维度,即限制在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时点上的国有资产数量。

我国国有企业有?

40?

万家?

?

资产存量达?

10?

万亿元?

(史东明(?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博士后?

副教授?

)《中国外资》2004年第12期)

(2)国有资产流量

国有资产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有资产的数量。

这一变量没有时间维度,要以一定时期的汇总来计算。

二、国有资产收益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基本概念

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资产所有权取得的各种收益的总称。

2、国有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

总体上看,国有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就是国家的财产权力。

具体而言:

(1)由国家的政治权力派生出的国家财产权力是全民所有制国有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

(2)由国家主权派生出的国家财产权力是资源性国有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

2、来自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收益形式

(1)国有土地使用费。

(2)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3)中外合资企业场地使用费收入。

3、国有资产收益的其他形式

主要有依法没收资产收益、接受无主资产收益、接受赠与资产收益等。

(三)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与使用

1.来自国有企业和国有股权的国有资产收益在全部国有资产收益中占主体地位。

2.在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资产收益分配关系时,应立足于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3.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格局应是:

第一、在国有经济需要保留和进入的领域,将国有资产收益的全部或部分留在原企业,转作国有资本再投资。

第二,在国有经济需要逐步退出的领域,应将国有资产收益纳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用于重组投资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三、国有资产管理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1、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决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性

(1)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国有资产管理的方式主要是市场方式。

(3)以政治权力为依托的社会管理,其管理主体只能是政府;

而以所有权为依托的国有资产管理需要所有者、经营者以及两者之间的中介组织、企业等多个层次。

3、由流量管理到存量管理的延伸,健全了财政管理职能全民所有的财产不仅包括财产流量(财政收入),而且也包括财产存量(国有资产)。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有资产—财政收入,形成了全民所有财产的良性循环和增长机制。

将国有资产管理由流量管理延伸到存量管理,使全民所有财产的阶段性管理扩张到全过程管理,健全了财政管理职能。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1、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包括了以各种标志划分的所有国有资产。

2、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

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应是经营性国有资产。

(1)这类资产是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难点。

(2)它是国有经济的物质载体,具有增值性,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3)这类资产的价值形态变化大,专业性和流动性强,管理要求高。

3、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2)国有资产产权管理

(3)国有资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

(4)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5)国有资产统计与核算管理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

2、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的原则

(1)管理目标的分离;

(2)管理对象的分离;

(3)管理机构的分离;

(4)管理方式的分离。

3、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的原则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1、政府层次:

中央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2、中介层次:

投资公司、资产经营公司等

3、企业层次:

董事会、监事会、财务总监等

(五)国有资本运营

对企业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值目标。

1、实业资本运营

2、金融资本运营

3、产权资本运营

4、无形资本运营

第三章税收

一、税收基本理论

(一)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法律规定,参与剩余产品价值再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或形式。

税收在本质上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P197—P199)

1、强制性

税收以国家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纳税人必须依法照章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强制性并非国家的暴政,征纳双方都被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之中,是一种强制性与义务性、法制性的结合。

2、无偿性(无返还性)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无偿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无偿性与非直接、非等量的偿还性的结合。

3、固定性

国家在征税以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和税率,未经国家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或修改

实际上是指程序的确定性,征纳双方都不能任意违背。

(三)税收原则

1、概念

税收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一个社会治税的指导思想.

2、税收原则历史溯源

中国先秦时期,就已提出平均税负的朴素思想

管仲:

“相地而衰征”

威廉·

配第:

“公平、便利、节省”

亚当·

斯密:

“公平、确定、便利、节省”。

阿道夫·

瓦格纳:

“税收四方面九原则”,即财政原则,包括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

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源的选择原则和税种的选择原则;

社会公正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公平原则;

以及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原则即节省原则。

现代西方财政学中,通常归结为“公平、效率、稳定经济”三原则。

3、公平与效率原则

微观中性:

征税应尽量减少对经济资源配置和市场机制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宏观调控:

由于税收本身固有的调节功能和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要使税收保持绝对的中性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

对税收公平原则的理解

(1)机会原则:

以纳税人获利机会的多少来分担税收,获利机会相同的人纳相同的税;

(2)受益原则:

纳税人按从政府公开支出中获得的受益大小分担税收;

(3)负担能力原则:

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担税收

负担能力:

可按收入(所得)、支出、财产三种标准判断。

税收的横向公平:

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水平公平”)

税收的纵向公平:

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垂直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