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4201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选择题

1.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

“三国尽归司马懿。

”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是指( C )

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

2.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并规定:

“诸王以郡为国。

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一千五百人。

”这一规定直接导致的结果是( A )

A.“八王之乱”  B.西晋灭亡

C.十六国的建立  D.西晋的统一

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B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4.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

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5.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D )

A.司马氏篡魏B.定都洛阳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

6.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

“三国尽归司马懿。

”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这“另一个人”是指( C )

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

7.西晋时,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应该去( A )

A.洛阳B.长安C.建业D.成都

8.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B )

A.世人崇尚文学B.世人金钱至上

C.政府鼓励消费D.朝廷打击商业

9.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了永嘉年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B)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10.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下列少数民族中至今还存在的是( B )

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氐族

二、非选择题

11.学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后,某校七年级

(1)班同学开展以下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

(1)西晋的历史非常短暂,请回答下列关于西晋的问题。

①西晋的建立者司马炎于哪一年统一全国 

②西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这与哪一朝代相似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各迁到什么地方 

(3)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什么

(1)①280年。

②秦朝。

(2)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十六国”。

12.东汉、魏、晋时期出现的人口迁徙浪潮及其影响。

 

(1)人口迁徙

①北方民族内迁: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由蒙古草原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

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②中原人南迁:

由于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南逃,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影响

①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也最终使西晋灭亡,北方地区民族政权林立。

②中原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材料二: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

“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1)材料一中晋武帝采取的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

 

(2)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答:

(1)被封的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2)八王之乱。

导致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纷纷南迁。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教材分析: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2016年人教新版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7课。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三国鼎立》,这为过渡到本课时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课内容在整本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一课就要学习东晋南北朝时期相关内容了。

因此,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

西晋速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

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

又做了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西晋的建立

1.西晋的建立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故事中的司马昭是何人,说明什么?

他有什么野心?

最终实现了吗?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权臣司马懿的儿子,在司马懿死后,掌握魏国大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司马氏想统一天下。

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呢?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

注意: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266年建立,280年统一全国。

三国建立:

魏、蜀、吴→三国灭亡:

蜀、魏、吴。

2.西晋的统治

材料一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材料二 (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

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杨)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

——《资治通鉴·晋纪》

材料三 针对西晋“唯钱是图”的现状,时人鲁褒作《钱神论》讽刺道:

“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拨,怨仇嫌恨非钱不解……”

探究一:

阅读课文,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西晋的统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这导致了什么后果?

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唯钱是图;在生活上极为腐化,大地主、大贵族无不以豪华奢侈为荣。

西晋初期的这种社会现状为“八王之乱”的发生和西晋的短命而亡做了铺垫。

二.八王之乱

1.西晋为什么会爆发八王之乱?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西晋实行分封制使宗室诸王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的制度?

西周、西汉都实行分封诸王,一旦诸王势力强大,就会威胁中央的统治。

2.简述“八王之乱”。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八王之乱对西晋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在八王之乱中,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讨论:

“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不久,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

为什么西晋的统治如此短暂?

从中得到怎样的历史教训?

原因:

(1)统治集团非常腐朽:

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晋惠帝)昏庸无能。

(2)统治集团发生内乱:

“八王之乱”使西晋走向衰落。

(3)民族矛盾激化:

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乘机起兵反晋,西晋灭亡。

教训:

统治者统治要开明;要团结,不要内耗;民族关系要融洽等。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你们知道北方游牧民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过程

内迁路线:

原来生活在西北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内迁结果:

西晋时期,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2.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

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3.前秦统一北方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状况在什么时候结束?

是谁结束了这种状况?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皇帝苻坚采取哪些措施维护统治?

有何影响?

措施:

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影响:

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三)课堂小结

西晋短暂的统一,固然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原因。

历史警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

(四)课堂练习

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西晋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

2.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

3.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下列王朝曾在此建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

这充分说明了(  )

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

5.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却迅速地走向败亡。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

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

6.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

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标准】

知道魏晋南北朝的更替。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是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难点:

西晋兴亡的因素。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典故我知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问题:

司马昭是何人?

他有什么野心?

最终实现了吗?

学生:

思考,分析,提出疑问。

教师:

这个典故通常指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司马氏想统一天下。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西晋的建立

1.建立

教师:

公元263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晋武帝司马炎

教师: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强调:

三国建立的顺序魏蜀吴;灭亡的顺序:

蜀魏吴。

2.统治

材料一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材料二 (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

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杨)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

——《资治通鉴·晋纪》

材料三 针对西晋“唯钱是图”的现状,时人鲁褒作《钱神论》讽刺道:

“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拨,怨仇嫌恨非钱不解……”

探究: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导致了什么后果?

提示:

西晋统治者腐败奢侈,贪图享乐,社会上唯钱是图的风气盛行,这样的社会风气必然导致统治者无心政治,社会就会道德缺失,最终国家沦丧。

展示:

二、八王之乱

材料一

材料二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问题:

1.西晋为什么会爆发八王之乱?

与其实行分封制有直接关系吗?

生看书,回答。

提示:

西晋实行分封制使宗室诸王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一样,最终诸王的势力增大,威胁到王室的统治。

八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

所以分封制是导致八王之乱的原因之一。

2.八王之乱对西晋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展示:

(1)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2)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展示: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生活

问题:

你们知道北方游牧民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提示: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2.过程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原因、表现、影响。

看书归纳

3十六国

教师: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

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4.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苻坚采取哪些措施维护统治?

提示:

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及教训。

(1)原因:

①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

②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八王之乱):

皇族争夺帝位,破坏了统治秩序,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③民族矛盾激化:

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其上层人物起兵反晋,最终推翻西晋。

(2)教训:

统治者统治要开明;要团结,不要内耗;民族关系要融洽等。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西晋的灭亡可以说是统治者们咎由自取。

回顾历史,夏桀的残暴,商纣王的奢侈腐朽最终导致亡国。

大秦帝国也因施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

历史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

仁政治国,走群众路线,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