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25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0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议论文361390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B.第二段的对比手法运用十分明显,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人”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人”作对比,更加突出了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C.划线处属于侧面介绍,补充了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文章最后一句话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

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2.下面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同志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概括为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医学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

B.文章在用词方面极其讲究。

如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了两个“极端”,这个副词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

C.“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一句,双重否定,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D.第四段采用先议后叙的写法。

先写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3.如何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今天是否有现实意义?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有趣的人不苟且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

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

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

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

(1)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

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

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

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

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

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

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

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

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

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

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

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

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

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

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

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

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

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

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

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许多成就都由“趣”字得来。

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画线句中的“莫不”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6.选择恰当的论据填入第②段横线处,并阐述理由。

A梁启超说: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

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B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选:

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③段运用了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有趣的人,眼前没有苟且,只有诗和远方。

B.有趣的人,有强烈好奇心,能找到趣和乐。

C.有趣的人,即使日子平凡,也能找到趣味。

D.有趣的人,不仅自己快乐,也能快乐别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彼此成全方为友

王国梁

①读作家雷抒雁的短文《枯枝与鲜花》,写到枯枝上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于是它们便和谐美丽地生活在一起。

枯枝不厌弃牵牛花的柔弱,牵牛花不厌弃枯枝的衰老,它们彼此成全,却成为了最美的风景。

②由此,我想到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真正的朋友应该彼此成全,相互依存,在给予对方帮助的时候,也成全了自己。

单独的一个人,可能貌不惊人,才不出众,是微不足道、力量微小的。

但两个人在一起,便成为了“黄金搭档”。

朋友是用来彼此成全的。

真正的友情是用自己托起朋友,两个人都因此得到提升。

以前我总以为,友谊的最高境界是“懂得”,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如果人生有幸,高山流水遇知音,实在能够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不过,朋友之间彼此懂得,又彼此成全,应该是友谊更高一层的境界。

因为遇到你,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你用你的光芒让我闪亮,我用我的色彩为你增辉。

③春秋时期的“管鲍之交”让人称道,说的是管仲和他的朋友鲍叔牙的故事。

鲍叔牙年轻时和管仲一起做生意,赚了钱总是多分给家境贫寒的管仲一些,有人说管仲贪心,鲍叔牙却从不这么想。

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有时会出现失误,鲍叔牙认为那是受条件所限,从不觉得管仲无能。

管仲曾三次被逐,鲍叔牙深知那是时机和运气问题。

管仲感叹: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后来鲍叔牙推荐管仲做了齐国之卿,使齐国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

鲍叔牙成全了朋友管仲,自己也得到谦虚、善解人意的美名。

④在主持界,谢娜和何炅被称为“黄金搭档”。

两个人不仅在舞台上配合默契,而且还是一对友情深厚的朋友。

他们的节目中,谢娜很放得开,当她放得几乎要收不住的时候,何炅总能适时适当地收回来,节目因此也变得收放自如。

而谢娜也会适时适当地成全何炅的机智聪明,给他“抖机灵”的机会。

两个人亦庄亦谐,动静相宜,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主持风格。

两个人认识很早,何炅是谢娜的伯乐,是他举荐了谢娜,让她在主持界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舞台。

而谢娜有话剧表演的经验,也向导演推荐了何炅,他的潜力被发掘出来,把不曾尝试过的话剧也演得那么好。

⑤即使你籍籍无名,因朋友的成全,也可能让人生多了些别样的光彩。

只要我们付出真心,甘愿像枯枝一样成全牵牛花的美丽,牵牛花也会装点枯枝,让黯淡无光的枯枝多出美丽迷人的色彩。

9.说说文章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1.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2.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①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某艺术展上,一名留学生为了自拍自炫,不小心撞翻了一个展柱,结果整排展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致使价值近135万元人民币的艺术品被损坏。

这是自炫的代价。

②喜欢自拍自炫,喜欢自我表演、自我展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③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给人们自炫表演提供了极大便利。

我们处在一个沟通时代,人们对外交往、社会活动增多,展示自我、炫耀自我也是一种渴求交往的心理表现。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通过自炫表达心声是很多人的选择。

我们又处在一个游子的时代,很多人远离家乡在异地工作,通过自我欣赏、自我展示来寻求一种心理慰藉。

④自炫和表演彰显个人自信,调节生活味道,追求时代风尚,有积极的一面。

但也有一些自炫和表演大伤风雅,让人很难接受。

有些人喜欢暴走,声势浩大,不是走僻静处,而是走大马路,不仅不听劝说,还升级“装备”对峙公共秩序。

有些人喜欢旅游,到了景点,不是欣赏美景,而是爬上爬下,不惜登上“禁止之地”,甚至登上英烈雕像,为的是拍个照片发朋友圈。

⑤诸如此类的“炫”让我们不得不反思:

自炫时代如何自制。

物质越丰裕,越需要精神的丰盈;

社会越开放,越需要个性的合理表达;

生活越自由,越需要良好的秩序来保障。

⑥自制的前提是自尊、自敬。

自敬者,人恒敬之;

自爱者,人恒爱之。

社会生活是有底线的。

不讲底线,只管自炫,必会让人厌恶。

⑦自制在形式上是一种自我控制,内在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起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内涵式发展、庄重式表演。

⑧事实上,那些胡乱的炫、疯狂的炫,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糊涂,对前景的一种迷失。

学会自制,才会让人清醒,让人思考,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事件的价值、生活的格调。

就拿旅游来说,很多人并不知道旅游是为了什么,只是把旅游当作一种跟风、一种炫耀。

为什么旅游,唐朝的柳宗元早就告诉我们:

“游之适,大率有二:

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

”登其高,有旷达之感;

探其奥,有幽奇之得。

仅把旅游当作“炫耀”,无疑丧失了旅游的情趣和意义。

所以,学会自制才能对生活有更清醒的认识。

⑨自制而后可以精彩、可以丰盈、可以厚重。

学会自制,知道哪些能炫,哪些不能炫,哪些是底线,哪些是应追求的高标准,才能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喝彩。

(2017年《光明日报》)

13.请给文章拟一个可以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14.第④自然段中的划线句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1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⑧段的论证思路。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刘墉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

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

“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

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

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

”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

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

“哇,我又读了一本。

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

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

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

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

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

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

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

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

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

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一-孔子说:

“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

”孔子又说:

“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

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

”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

“学”是指“学新的东西”。

“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

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

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

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

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

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

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

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

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

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

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

“爸爸!

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16.从文章的第①段可以看出,刘墉对女儿的读书态度如何?

其原因是什么?

17.第②段中作者化用了两句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你任意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句原文。

18.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9.作者在文中要女儿怎样“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请简要概括。

20.你在读书中得到过什么样的快乐?

请举一例。

(题文)议论文阅读(8分)

安于平淡

陈鲁民

①近日看央视生活频道,主持人说了一段颇有哲理的话:

人的生活大体可分为三块,5%的快乐,5%的痛苦,还有90%的平淡。

普通人的一生会受到5%的诱惑和5%不得已的痛苦,最后过上90%的平淡生活。

可见,平淡是生活的主要部分,我们在生活中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回归宁静,安于平淡,才能让自己充满幸福。

②大千世界,许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轰轰烈烈,事业出人头地,名声传播四方,处处鲜花掌声,似乎这样才没有白过,才实现了人生价值,而把安心于平常的工作,平淡的生活,平凡的事业,都看成是没有追求,缺乏理想,没有出息的表现,这其实是很脱离实际的美丽幻想,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不管是否心甘情愿,大多数时间都是生活在平淡之中的,平淡始终是生活的主旋律。

③即使那些叱咤风云的名流、巨擘,那些惊天动地的风云人物,其全部生活也大都是平淡的,每天可称为不同凡响的时间和机会不会超过十分之一。

一个政治家,在政坛上可以慷慨陈词,指点江山,回到家里他可能也是一个含饴弄孙的平常老人;

一个在绿茵场上纵横驰骋的国际球星,坐在电视机前看比赛时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观众;

一个在商场、股市翻江倒海的资产大鳄,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也是在吃饭、睡觉、娱乐,就和我们普通人没啥两样,无非是吃得好一些,房子大一点而已。

他们也不希望老是生活在镁光灯下,不希望始终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也想和普通百姓那样,能不受干扰地去逛逛公园,能和家人自由自在地安享天伦之乐,也就是过平淡的生活。

④我们人生的许多烦恼,都是来自不安平淡,不甘寂寞。

譬如,为了实现所谓不平凡的人生理想,为了当人上人,为了跻身名流,为了飞黄腾达,为了功名利禄,为了赚更多的钱,不停地奔波忙碌,无休止地投机钻营,长年累月地拼命折腾,最后也许成功了,达到目的了,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也距离人生的真谛越来越远,还没有来得及认真享受生活,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也有些人早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美国作家梭罗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他通过自己的生活试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⑤托尔斯泰说过:

“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平淡的生活,就是自觉降低欲望的结果,而不切实际的欲望,只能让我们感到痛苦和无奈。

安于平淡,可以说是治疗人生许多精神疾患的一副良方,是我们通向幸福彼岸的一只轻舟。

安于平淡,就是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

安于平淡,就是善于惜福,过好眼前日子;

安于平淡,就是知足常乐,不与人胡乱攀比;

安于平淡,就是不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

当然,安于平淡不是甘于平庸,不是没有理想追求,而是善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把平凡的生活过出五光十色的花样,在平凡的人生之途实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价值,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21.(小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2.(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23.(小题3)有人说,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就是在不甘于平淡中拼搏出来的。

作者却说我们要安于平淡。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需要自我雕琢

宋阿芬

①漳浦天福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美,形态各异。

其中“自我雕琢”的石雕寓意深远。

“自我雕琢”为一位体格健壮的青年,手握铁锤,刻苦磨炼,为拥有完美的形象不懈地自我雕琢,不断地自我提高,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这种情景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的深刻道理。

②石雕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③回顾历史,纵观世相。

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自我雕琢,攻坚克难,昂扬奋进,一步步走进成功的殿堂。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

徐悲鸿刻苦努力,奋发向上,才不愧对艺术大师的称号;

邰丽华不懈努力,以精美灵动的《千手观音》演绎着聋哑人的美丽与坚强,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和世界。

由此可见,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雕琢的精神十分重要。

④自我雕琢需要静心。

俗话说:

“心静乾坤大”。

面对物欲横流、觥筹交错的世界,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告诉我们:

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状态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要沉着淡定,静心修炼;

宁静才能致远。

⑤自我雕琢需要恒心。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要花苞的长期孕育。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有《本草纲目》的问世。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

只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就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⑥自我雕琢需要方法。

外塑形象,更需内强素质。

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高度,高度决定视野,才足以在金钱名利前抵御诱惑;

给自己的知识增加厚度,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浸润心灵,才可以在竞争的时代里自由驰骋;

给自己的心灵增加纯度,豁达乐观,宽以待人,爱心常伴,感恩相随,才足以在漫漫人生中绽放美丽。

⑦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自我提升,雕琢自己的思想、智能、心性,让自己健全起来。

⑧人生需要自我雕琢,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5.第①②段各有什么作用?

26.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7.简述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28.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习惯成自然

①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

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

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

什么叫做“成自然”?

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醒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

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有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

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理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

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

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

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

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

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