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428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荆轲刺秦王学案Word格式.docx

B级训练题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秦王还柱而走。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偏袒扼腕而进。

F.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秦王必说见臣。

2.从下列各句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并分别写出其古今的不同意义。

A.仰天太息流涕 

B.持千金之资币物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荆轲(kē) 

拜谒(yè

) 

督亢(há

ng)戮没(lù

谬(miù

B.偏袒(tǎn) 

扼腕(è

厄运(è

濡染(rú

怯懦(ruò

C.淬火(cù

猝然(cù

忤逆(wǔ) 

铁杵(wǔ)拊心(fǔ)

D.创伤(chuāng)创办(chuà

ng)瞋目(chēn)箕踞(jī) 

目眩(xuà

n)

4.解释下列多义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2)诸郎中执兵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4)愿大王少假借之 

(5)左右既前,斩荆轲 

(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7.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8.指出下列句中词语活用类型并解释。

(1)函封之( 

) 

(2)太子迟之( 

(3)群臣怪之(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攻城略地( 

(2)略无慕艳意(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4)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 

9.从下列每组中分别找出两个词义相同的加点词。

(1)A.进兵北略地 

B.略无慕艳意 

C.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

D.攻城略地 

E.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答:

( 

)与( 

(2)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莫我肯顾C.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D.顾计不知所出耳E.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答: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问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2)自引而起,绝袖 

(3)秦王还柱而走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1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函 

通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秦武阳色变振恐 

12.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以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之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因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其

阅读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收成)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

“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取下)其环(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

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

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求)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

齐策四》)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

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芽:

发芽。

例2:

沛公军霸上。

(《赤壁之战》)军:

驻军。

例3: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例:

买。

二、名词做状语。

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

像狗一样。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

用箕畚。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斗:

像北斗星那样。

蛇:

像蛇一样。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它能让宾语具有“使动”动词所赋予的行为和性状。

一、动词使动用法。

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

使……归顺。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

使……震惊。

泣:

使…悲泣。

二、名词使动用法。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臣:

使……称臣。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

使……为王。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安:

使……安。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急:

使……急。

数词活用

一、数词活用为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一:

一体。

二、数词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赋》)一:

统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贰:

不专忠于晋,和楚勾结。

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唐雎不辱使命》)四:

成为四个人。

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小:

小的方面。

大:

大的方面。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长:

长处。

短:

短处。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指南录〉后序》)轻:

轻视。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唐雎不辱使命》)广:

扩大。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它仅限于名词和形容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一、名词意动用法。

邑人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

以……为宾客。

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

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美:

以……为美。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传》)奇:

以……为奇。

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羞:

以……为羞。

答案:

【答案和解析】答案:

D

1.C、E 

析:

A.反→返;

B.还→环;

D.振→震;

F.卒→猝;

G.说→悦

2.析:

A.涕:

B.币:

C.穷困:

D.提:

3.D 

A.亢kà

ng 

B.懦nuò

C.淬cuì

,杵chǔ

4.顾①只是,不过;

②回头

辞①辞别;

②推辞

微①假如,没有;

②暗暗地

引①身子向上起;

②举起

发①打开;

②出发

就①成功,成;

②靠近,登上

析:

积累文言词汇,注意区别词语含义。

5.C 

皆为名词做动词

6.

(1)袒露一只臂膀 

(2)宫廷的侍卫 

(3)不得志,走投无路

(4)宽容,原谅 

(5)近随,近侍人员 

(6)殿前的台阶下

(7)有德行的人

落实双基,积累文言词语

7.

(1)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可报,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就洗雪了。

(2)事情所以不成,只是想活着劫持你,得到归还土地的凭证来回报燕太子。

翻译时应注意词语释义的准确,例如,“然则”“乃”“欲”“以”

8.

(1)夺占 

(2)丝毫 

(3)谋划 

(4)大致

9.

(1)A;

D(攻占,夺取) 

(2)B;

C(顾及)

10.

(1)稍微 

(2)断 

(3)跑 

(4)没有用来……的办法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11.

(1)“奉”通“捧” 

(2)“见”通“现”

(3)“还”通“环” 

(4)“卒”通“猝”

(5)“振”通“震”

积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12.

(1)以:

按照,做介词 

(2)之:

他,做代词;

于:

在,做介词

(3)因:

于是,做连词;

之:

的,做助词

(4)其:

他们的,做代词

积累重点虚词的释义,并能举一返三。

13.B 

考查一词多义。

使做名词时,当“使者”“使命”讲。

使做动词时,当“让”“派”“出使”讲。

“使”②与“者”字构成“者”字短语,是“出使”的意思。

“使”③与“奉”连用,是“使命”的意思。

14.D 

考查词多义,多词一义,例句中的“以”与D句中的“以”都用在目的复句中,当“来”讲。

15.A 

翻译时注意语境。

“贱”译成卑贱的,次要的。

是形容词做名词用。

16.B 

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注意此句中“婴儿子”即“北宫之女”。

17.B、C、E 

考查筛选信息,把握文章要点。

第一段写赵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和百姓情况,然后才问齐王是否健康,表现了她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人民生活的思想,认为这是国君治国的基础。

第二段,通过赵威后问两个隐居的贤士是否任用,一个孝女是否“入朝”表达了她主张任用贤人,提倡孝道的治国思想。

白拿老百姓的粮食。

在潞州任都指挥使,深得民心,离开时,“潞人送者皆号泣”。

C.牛存节听说晋兵攻泽州,虽然没有得到太祖的命令,但当机立断,赶去援救。

晋人挖地道攻城,牛存节也派人挖地道对抗,晋人攻不进去,只好撤去。

D.牛存节一生忠心耿耿,转战沙场,为国分忧,最后战死沙场。

临死前,还不忘嘱咐自己的儿子,要对国家尽忠,对家庭尽孝。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

“梁兵已来,何其速也!

(2)“事急不赴,岂曰勇乎!

”举策而先,士卒随之。

动词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出:

土地中出产的农产品。

入:

家庭收入。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五人墓碑记》)

谋:

计谋。

c级训练题 

13.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A.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B.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C.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D.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A.苟无民,何以有君?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D.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15.对“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B.难道把卑贱的百姓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C.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D.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16.对“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北宫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B.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C.北宫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D.北宫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17.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赵威后认为齐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齐王不重视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不能举贤任能,不在齐国提倡孝道。

E.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

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

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㈠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

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

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左右欲刃相如  (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

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

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㈢规律总结:

名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

名词出现在副词后;

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后;

名词出现在“所”字后

2.语法分析:

句中无动词;

两个名词连用;

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

名词后为代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动词。

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

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

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

2、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信陵君窃符救赵》)

3、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分析例1中“短”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屈原”,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诋毁,指出……缺点”。

例2中的“轻”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胜”,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

例3中的“善”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留侯张良”,活用为一般动词,是“友好,友善”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

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

2、语法分析:

句中无动词,形容词带了宾语,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

1、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听,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屈原列传》)

2、吊有忧,贺有喜。

(《勾践灭吴》)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

分析:

例1中“听”本是动词,这里用来作兼语,是“听力,听觉”的意思。

活用为名词。

例2中“忧、喜”本是形容词,这里用在动词“有”后作宾语,活用为名词,是“忧愁的事;

高兴的事”的意思。

例3中“至”本是动词“到”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名词“到的人”。

例4中前一个“圣、愚”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主语,活用为名词,是“圣人,愚人”的意思。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四、名词作状语

(一)判断方法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即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二)活用形式

1.表示比喻

例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像牛马一样,如牛马一般。

这里是作者谦称)(《报任安书》)

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因景从。

(《过秦论》)

名词作状语,名词前面可以加“如”字来解释,含有“象……那样地(似的、一样)”的意思。

例1中的“牛马”是名词,用来修饰动词“走”作状语,翻译为“像牛马一样,如牛马一般”;

例2中的“云、响、景”本是名词,用来修饰动词“集、应、从”作状语,意思是“象云那样汇集”、“象声响那样应和”、“象影子那样随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