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病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30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结膜病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膜病Word下载.docx

《结膜病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膜病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膜病Word下载.docx

偶见真菌、立克次体和寄生虫感染。

物理性刺激(如风沙、烟尘、紫外线等)和化学性损伤(如医用药品、酸碱或有毒气体等)也可引起结膜炎。

还有部分结膜炎是由免疫性病变(过敏性)、与全身状况相关的内因(肺结核、梅毒、甲状腺病等)、邻近组织炎症蔓延(角膜、巩膜、眼睑、眼眶、泪器、鼻腔与副鼻窦等)引起。

三、结膜炎的分类

根据结膜炎的发病快慢可分为超急性、急性或亚急性、慢性结膜炎。

一般而言,病程少于三周者为急性结膜炎,而超过三周者为慢性结膜炎。

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免疫性、化学性或刺激性、全身疾病相关性、继发性和不明原因性结膜炎。

按结膜对病变反应的主要形态可分为乳头性、滤泡性、膜性/假膜、瘢痕性和肉芽肿性结膜炎。

四、结膜炎的常见体征

结膜炎症状有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流泪。

重要的体征有结膜充血、水肿、渗出物、乳头增生、滤泡、伪膜和真膜、肉芽肿、假性上睑下垂,耳前淋巴结肿大等。

(一)结膜充血

可由多种因素刺激引起,包括感染、化学性烟雾、风、紫外线辐射和长期局部用药等,是急性结膜炎最常见的体征。

结膜充血的特点是表层血管充血,以穹窿部明显,向角膜缘方向充血减轻,这些表层血管可随结膜机械性移动而移动,并于局部点用肾上腺素后充血消失。

(二)结膜分泌物

各种急性结膜炎共有的体征,分泌物可为脓性、粘脓性或浆液性。

细菌侵及结膜后可致多形核白细胞反应,起初分泌物呈较稀的浆液状,随着杯状细胞分泌粘液及炎症细胞和坏死上皮细胞的增加,分泌物变成粘液性及脓性(图7-1)。

最常引起脓性分泌物的病原体是淋球菌和脑膜炎球菌,其他致病菌通常引起粘液脓性分泌物。

由于粘液脓性分泌物可紧紧粘住睫毛,从而使睑缘粘在一起,患者晨间醒来,可出现睁眼困难,提示可能为细菌性感染或衣原体感染。

过敏性结膜炎分泌物呈粘稠丝状。

病毒性结膜炎的分泌物呈水样或浆液性。

(三)乳头增生

结膜炎症的一种非特异性体征。

多见于睑结膜,外观扁平,乳头较小时,呈现天鹅绒样外观,角结膜缘部的多呈圆顶状。

在生理状态下,翻转上眼睑后于睑结膜的上缘可见一些大乳头,可能与此部位膈样固定结构较少有关。

乳头由增生肥大的上皮层皱叠或隆凸而成,裂隙灯下见中心有扩张的毛细血管到达顶端,并呈轮辐样散开(图7-2)。

红色乳头性结膜炎多为细菌性或衣原体性结膜炎。

上睑结膜乳头主要见于春季结膜炎和结膜对异物(如缝线、角膜接触镜、人工角膜等)的刺激反应,下睑也出现时多见于过敏性结膜炎。

直径大于1mm的增生乳头,称巨乳头,其发生原因是由于附着在结膜上皮到睑板的膈样固定结构崩解,引起乳头融合所致。

巨乳头可见于多种不同病因,如春季角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接触镜、义眼或缝线引起等。

睑结膜型春季结膜炎的巨乳头呈多角型,表面扁平,而角膜缘型春季结膜炎的巨乳头则表面光滑圆润,常与Horner-Trantas小点伴存。

接触镜引起的巨乳头多发生在上睑结膜,轻度隆起,不对称,表面苍白,容易和睑板上缘的早期滤泡相混淆,接触镜取下后,患者症状逐渐消退,但巨乳头体征仍将持续数月。

(四)滤泡形成

由淋巴细胞反应引起,呈外观光滑,半透明隆起的结膜改变(图7-3)。

滤泡散在分布,常发生于上睑结膜和下穹隆结膜,也可见于角结膜缘部结膜。

滤泡的直径一般为0.5~2.0mm,也有些超过2.0mm,和乳头不同,滤泡中央无血管,血管从周边基底部向顶部逐渐消失。

滤泡的鉴别非常重要,是某些结膜炎的相对特异的炎症反应体征。

大多数病毒性结膜炎、衣原体结膜炎(除外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一些寄生虫引起的结膜炎、药物(碘苷、地匹福林、缩瞳剂)引起的结膜炎都造成滤泡形成。

有报道也可见于摩拉克氏菌性结膜炎和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

滤泡位于下穹窿睑板边缘,诊断价值不大,如果位于上睑板,则要考虑衣原体、病毒或药物性结膜炎的可能。

儿童和青少年的滤泡增殖并不都意味着病理性改变,正常年轻人的颞侧结膜有时也可见小滤泡,常于穹隆部明显,近睑缘部消失,是一种生理性改变称为良性淋巴样滤泡增殖症。

(五)真膜和伪膜

某些病原体感染可引起真膜或伪膜,由脱落的结膜上皮细胞、白细胞、病原体和富含纤维素性的渗出物混合形成。

真膜是严重炎症反应渗出物在结膜表面凝结而成,累及整个上皮,强行剥除后创面粗糙,易出血(图7-4)。

伪膜是上皮表面的凝固物,去除后上皮仍保持完整。

过去认为,白喉棒状杆菌结膜炎和β-溶血性链球菌结膜炎是膜形成的主要病因,但近年来,腺病毒结膜炎则成为最常见病因,其次是原发性单疱病毒性结膜炎,其它还包括春季结膜炎、包涵体性结膜炎和念珠菌感染性结膜炎。

多形性红斑或Stevens-Johnson综合征常累及粘膜和皮肤,导致双侧假膜形成,最终形成严重结膜疤痕,杯状细胞丢失、睑内翻、倒睫和角膜缘干细胞衰竭。

(六)球结膜水肿

血管扩张时的渗出液进入到疏松的球结膜下组织,导致结膜水肿,水肿严重时,球结膜可突出于睑裂之外。

急性过敏性结膜炎、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结膜炎、腺病毒结膜炎都有明显的结膜水肿。

结膜水肿的出现可以早于细胞浸润和分泌物等体征。

除炎症外,眶静脉受损或淋巴回流受阻、血管内渗透压低等都可引起结膜水肿。

(七)结膜下出血

严重的结膜炎如腺病毒和肠道病毒所致的流行性结膜炎和Kochweeks杆菌所致的急性结膜炎等,除可出现结膜充血外,还可出现点状或片状的球结膜下出血,色鲜红,量多时呈暗红色。

(八)结膜肉芽肿

肉芽肿一般是由增殖的纤维血管组织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所构成。

常见睑板腺囊肿,及一些内源性疾病如梅毒、猫抓病、肉瘤病、Parinaud眼腺综合征等。

Parinaud眼腺综合征表现为单眼肉芽肿性结膜炎和局部滤泡增殖,常伴有耳前或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热和其它全身表现。

组织活检有助于这些疾病的诊断。

(九)结膜瘢痕

单纯的结膜上皮损伤不会导致瘢痕的产生,只有损害累及基质层才形成瘢痕。

瘢痕早期表现为结膜穹隆变浅,线状或星状、花边状的上皮纤维化。

长期的结膜下瘢痕化可引起睑内翻和倒睫等并发症。

随着病程的发展,变浅的结膜穹窿损害加重。

严重的瘢痕化终末期表现为结膜穹隆消失,上皮角质化,睑球粘连,如眼类天疱疮病。

膜性结膜炎后期可导致上皮下纤维化和睑球粘连,这种瘢痕化可出现在结膜的任何部位。

特发性结膜炎后期的并发瘢痕常呈灶性且位于巨乳头的中央,最后可导致结膜下穹隆广泛性收缩,但一般不出现睑内翻和倒睫。

沙眼的瘢痕特异性病理改变是瘢痕边缘围有滤泡,称之为“Herbert小凹”。

沙眼的结膜下纤维化可发生于上睑板上界的附近,称之为Arlt线。

(十)假性上睑下垂

由于细胞浸润或瘢痕形成使上睑组织肥厚,重量增加而造成下垂,多见于沙眼、浆细胞瘤等。

轻度上睑下垂也可由炎症细胞浸润Muller’s肌造成。

(十一)耳前淋巴结肿大

病毒性结膜炎的一个重要体征,是和其它类型结膜炎的重要鉴别点,疾病早期或症状轻者无此表现。

还可见于衣原体性、淋球菌性和各种可致肉芽肿性结膜炎和泪腺炎的疾病。

需注意儿童睑板腺感染时也可有耳前淋巴结肿大。

五、结膜炎的常用诊断方法

临床上可根据结膜炎的基本症状和体征如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眼睑肿胀等,作出诊断,但确诊是何病因所致的结膜炎尚需依靠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胞学、病原体的培养和鉴定,以及免疫学和血清学检查等。

病史对诊断非常重要。

感染性结膜炎多双眼发病,常传染至家人或社区人群。

急性病毒性结膜炎的患者多于疾病早期出现一眼发病,数天后对侧眼也受累。

单眼发病常见于中毒性、药物性或外伤引起的结膜炎。

病程对诊断很有帮助,也是常用的结膜炎分类标准。

另外,渗出物的类型和炎症发生的部位亦是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临床检查

临床症状和主要体征出现的部位不同有助于结膜炎的鉴别诊断。

其中结膜滤泡和乳头出现的位置、形态、大小均是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例如沙眼的炎症上睑结膜较下睑严重,滤泡常出现于上睑结膜边缘部,而包涵体性结膜炎的滤泡增殖性改变更常见于下睑结膜。

此外分泌物的多少及性质、真膜/伪膜、溃疡、疱疹、角膜炎及血管翳是否存在,耳前淋巴结是否肿大,皆有助于诊断,不同结膜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断要点将在各论中详细阐述。

(二)病原学检查

为了病因诊断和正确治疗,有时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

结膜分泌物涂片可帮助诊断有无细菌感染,例如淋球菌引起的结膜感染,在结膜上皮和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内可以找到成双排列的淋球菌。

必要时可做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

如无菌生长,则应考虑衣原体或病毒可能性,需做分离鉴定。

病毒的分离和培养因其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且耗时长而临床上不常进行。

另外,还可应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测定、多聚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来检测病原体的抗原。

检查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血清抗体的效价也有助于诊断病毒性结膜炎,特别是单纯疱疹病毒性结膜炎,其急性期的外周血中血清抗体滴度可升高四倍甚至更多。

(三)细胞学检查

不同类型的结膜炎,其细胞反应也不相同,结膜分泌物涂片检查Gram染色(鉴别细菌种属),Giemsa染色(分辨细胞形态、类型)有助于临床诊断。

结膜刮片的取材部位应选择在炎症最明显的区域,以提高检出率,如果病变波及睑结膜,则上睑结膜是理想的进行结膜刮片取材的部位。

细菌性结膜炎涂片多形核白细胞占多数。

病毒性结膜炎则是单核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占多数。

伪膜形成(流行性角结膜炎)时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结膜坏死。

衣原体结膜炎涂片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各占一半。

过敏性结膜炎活检标本中见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但结膜涂片中数量很少。

春季结膜炎上皮细胞中见大量嗜酸性颗粒。

春季结膜炎、遗传性过敏结膜炎和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泪液中可以检出嗜酸性粒细胞分泌的蛋白产物。

各种类型的结膜炎基质中都有浆细胞浸润,通常它们不能通过上皮细胞层,如果上皮层坏死,浆细胞才能到达结膜表面被检出,例如沙眼滤泡破裂后,结膜分泌物涂片和刮片检出浆细胞阳性。

结膜刮片找到包涵体也有助于沙眼确诊

六、结膜炎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局部给药为主,必要时全身用药。

急性期忌包扎患眼。

1.眼药水滴眼:

治疗结膜炎最基本的给药途径。

对于微生物性结膜炎,应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或/和抗病毒眼药水。

必要时可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药物。

重症患者在未行药物敏感实验前可用几种混合抗生素眼药水点眼。

急性期应频繁点用眼药水,每1~2小时一次。

病情好转后可减少滴眼次数。

2.眼药膏涂眼:

眼膏在结膜囊停留的时间较长,宜睡前使用,可发挥持续的治疗作用。

3.冲洗结膜囊:

当结膜囊分泌物较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液(生理眼水或3%硼酸水)冲洗,每天1~2次,以清除结膜囊内的分泌物。

冲洗液勿流入健眼,引起交叉感染。

4.全身治疗:

严重的结膜炎如淋球菌性结膜炎和衣原体性结膜炎,除了局部用药外还需全身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药。

七、结膜炎的预后和预防

大多数类型的结膜炎愈合后不会遗留并发症,少数可因并发角膜炎症进而损害视力。

严重或慢性的结膜炎症可发生永久性改变,如结膜瘢痕导致的睑球粘连、眼睑变形或继发干眼。

传染性结膜炎可造成流行性感染,因此必须做好预防。

结膜炎多为接触传染,故提倡勤洗手、洗脸、不用手和衣袖擦眼。

传染性结膜炎患者应隔离,患者用过的盥洗用具必须采取隔离并消毒处理。

医务人员检查患者后要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对理发店、饭店、工厂、学校、托儿所、游泳池等人员集中场所进行卫生宣传、定期检查、加强管理。

第二节 

细菌性结膜炎

正常情况下结膜囊内可存有细菌,大约90%的人结膜囊内可分离出细菌,其中35%的人更可分离出一种以上的细菌,这些正常菌群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

60%),类白喉杆菌(35%)和厌氧痤疮丙酸杆菌,这些细菌可通过释放抗生素样物质和代谢产物,减少其它致病菌的侵袭。

当致病菌的侵害强于宿主的防御机能或宿主的防御机能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如干眼、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即可发生感染。

患者眼部有结膜炎症和脓性渗出物时,应怀疑细菌性结膜炎(bacterialconjunctivitis)。

按发病快慢可分为超急性(24小时内)、急性或亚急性(几小时至几天)、慢性(数天至数周)。

按病情的严重情况可分为轻、中、重度。

急性结膜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和结膜脓性、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

急性结膜炎通常有自限性,病程在2周左右,局部有效治疗可以减少发病率和疾病持续时间,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在几天内痊愈。

慢性结膜炎无自限性,治疗较棘手。

【病因】常见的致病细菌见下表7-1:

发病快慢

病情

常见病原菌

慢性

(由数天至数周)

轻至中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

Morax-Axenfeld双杆菌

变形杆菌

大肠杆菌

假单孢菌属

急性或亚急性

(几小时至几天)

中至重度

流感嗜血杆

肺炎链球菌

Kochweeks杆菌

超急性

(24小时内)

重度

奈瑟淋球菌

奈瑟脑球膜炎菌

其他较少见的细菌有结核分支杆菌、白喉杆菌等。

慢性结膜炎可由急性结膜炎治疗不当演变而来,也可能为Morax-Axenfeld双杆菌、链球菌或其他毒力不强的菌类感染后一开始就呈慢性炎症过程,发病无季节性。

还可由不良环境刺激如粉尘和化学烟雾等,眼部长期应用有刺激性的药物、屈光不正、烟酒过度、睡眠不足等引起。

很多患者同时存在睑内翻、倒睫,以及慢性泪囊炎、慢性鼻炎等周围组织炎症。

【临床表现】急性乳头状结膜炎伴有卡他性或粘脓性渗出物是多数细菌性结膜炎的特征性表现。

起先单眼发病,通过手接触传播后波及双眼。

患者眼部刺激感和充血,晨间醒来睑缘有分泌物,起初分泌物呈较稀的浆液性,随病情进展变成粘液性及脓性。

偶有眼睑水肿,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角膜受累后形成斑点状上皮混浊可引起视力下降。

细菌性结膜炎乳头增生和滤泡形成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细菌毒力包括侵袭力。

白喉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睑结膜面膜或伪膜形成。

(一)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hyperacutebacterialconjunctivitis)

由奈瑟氏菌属细菌(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引起。

其特征为,潜伏期短(10小时至2~3天不等),病情进展迅速,结膜充血水肿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约有15%~40%患者可迅速引起角膜混浊,浸润,周边或中央角膜溃疡,治疗不及时,几天后可发生角膜穿孔,严重威胁视力。

其他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脓性虹膜炎、泪腺炎和眼睑脓肿。

淋球菌性结膜炎成人主要是通过生殖器-眼接触传播而感染,新生儿主要是分娩时经患有淋球菌性阴道炎的母体产道感染,发病率大约为0.04%。

奈瑟氏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最常见患病途径是血源性播散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较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更为常见,而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多见于儿童,通常为双眼性,潜伏期仅为数小时至1天,表现类似淋球菌性结膜炎,严重者可发展成化脓性脑膜炎,危及患者的生命。

两者在临床上往往难以鉴别,两种致病菌均可引起全身扩散,包括败血症。

特异性诊断方法需要培养和糖发酵试验。

近年来,奈瑟菌属出现青霉素耐药菌群,因此药物敏感试验非常重要。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gonococcalconjunctivitis)潜伏期2~5天者多为产道感染,出生后7天发病者为产后感染。

双眼常同时受累。

有畏光、流泪,眼睑高度水肿,重者突出于睑裂之外,可有假膜形成。

分泌物由病初的浆液性很快转变为脓性,脓液量多,不断从睑裂流出,故又有“脓漏眼”之称。

常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严重病例可并发角膜溃疡甚至眼内炎。

感染的婴儿可能还有并发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炎症,如关节炎、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

(二)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acuteorsubacuteconjunctivitis)

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传染性强多见于春秋季节,可散发感染,也可流行于学校、工厂等集体生活场所。

发病急,潜伏期1~3天,两眼同时或相隔1~2天发病。

发病3~4天时病情达到高潮,以后逐渐减轻,病程多少于3周。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病原体可随季节变化,有研究显示冬季主要是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则多见于春夏时期。

(1)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释放外毒素和激活生物活性物质如溶血素、溶纤维蛋白溶酶、凝固酶等引起急性化脓性结膜炎。

患者多半有睑缘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晨起由于粘液脓性分泌物糊住眼睑而睁眼困难,较少累及角膜。

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结膜炎少见。

(2)肺炎双球菌性结膜炎有自限性,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

潜伏期大约2天,结膜充血、粘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在2~3天后达到顶点。

上睑结膜和穹窿结膜可有结膜下出血,球结膜水肿,但很少引起严重化脓性结膜炎。

可有上呼吸道症状,很少引起肺炎。

(3)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童细菌性结膜炎的最常见病原体,80%成人上呼吸道中可见流感嗜血杆菌共生。

流感嗜血杆菌属可引起两种不同临床表现结膜炎。

潜伏期约24小时,临床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球结膜下出血,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症状3~4天达到高峰,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后7~10天症状消失,不治疗可复发。

流感嗜血杆菌III型感染还可并发卡他性边缘性角膜浸润或溃疡。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引起眶周蜂窝织炎,部分患者伴有体温升高、身体不适等全身症状。

(4)其它:

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膜性或假膜性结膜炎,20世纪初开始使用白喉杆菌类毒素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如今白喉杆菌性结膜炎偶见于儿童咽白喉患者,最初,眼睑红、肿、热、痛,可有耳前淋巴结肿大,严重病例球结膜面可有灰白色-黄色膜和假膜形成,坏死脱落后形成瘢痕。

角膜溃疡少见,但一旦累及很容易穿孔。

白喉毒素可致眼外肌和调节麻痹,干眼、睑球粘连、倒睫和睑内翻是白喉杆菌性结膜炎的常见并发症。

本病有强传染性,需全身使用抗生素。

其他少见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有:

摩拉克氏菌结膜炎在免疫力低下和酗酒人群中可见,假单胞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和梭菌属等偶可引起单眼感染,眼睑肿胀,球结膜水肿,可有假膜形成,极少累及角膜。

(三)慢性细菌性结膜炎(chronicconjunctivitis)

可由急性结膜炎演变而来,或毒力较弱的病原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鼻泪管阻塞或慢性泪囊炎病人,或慢性睑缘炎或睑板腺功能异常者。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摩拉克菌是慢性细菌性结膜炎最常见的两种病原体。

慢性结膜炎进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可单侧或双侧发病。

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眼痒,烧灼感,干涩感,眼刺痛及视力疲劳。

结膜轻度充血,可有睑结膜增厚、乳头增生,分泌物为粘液性或白色泡沫样。

摩拉克菌可引起眦部结膜炎,伴外眦角皮肤结痂、溃疡形成及睑结膜乳头和滤泡增生。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常伴有溃疡性睑缘炎或角膜周边点状浸润。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等检查,可以诊断。

结膜刮片和分泌物涂片通过Gram和Giemsa染色可在显微镜下发现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和细菌。

为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对于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者、结膜炎严重的儿童和婴儿,及治疗无效者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全身症状的还应进行血培养。

【治疗】去除病因,抗感染治疗,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时,医生应开始局部使用广谱抗生素,确定致病菌属后给予敏感抗生素。

根据病情的轻重可选择结膜囊冲洗、局部用药、全身用药或联合用药。

切勿包扎患眼,但可配戴太阳镜以减少光线的刺激。

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应在诊断性标本收集后立即进行,以减少潜在的角膜及全身感染的发生,局部治疗和全身用药并重。

成人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一般选择滴眼液。

儿童则选择眼膏,避免哭泣时滴眼液随眼泪排除,而且其作用时间更长。

慢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基本原则与急性结膜炎相似,需长期治疗,疗效取决于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各类型结膜炎波及角膜时应按角膜炎治疗原则处理。

1.局部治疗

(1)当患眼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冲洗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角膜上皮,冲洗液勿流入健眼,以免造成交叉传染。

(2)局部充分滴用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药膏。

急性阶段每1~2小时1次。

目前常使用广谱氨基苷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如0.3%庆大霉素、0.3%妥布霉素、0.3%环丙沙星、0.3%氧氟沙星、0.3%~0.5%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或眼药膏。

在特殊情况下,可使用合成抗生素滴眼液。

如甲氧苯青霉素耐药性葡萄球菌性结膜炎可使用5mg/ml万古霉素滴眼液。

慢性葡萄球菌性结膜炎对杆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