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4343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doc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在答题卡上.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生活在噪声的环境下还会损伤听力,下列做法有可能损伤听力的是(  )

A.在城市道路上刷黑

B.在闹市区将门窗装上双层真空玻璃

C.长时间带耳机听音乐

D.在居住的房屋周围多植树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D.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3.如图四幅图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手影 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激光准直 D.林荫中的光束

4.如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5.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6.关于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

C.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

D.验钞器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7.如图情景中,人眼能观察到的像是虚像的是(  )

A.小孔成像 B.凸面镜成像 C.照相机成像 D.投影仪成像

8.镜子前小丑在镜子中所成的像应该是选项中四幅图中的哪一个(  )

A. B. C. D.

9.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的时候,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常常这样做(  )

A.报纸和眼睛不动,放大镜远离报纸一些

B.报纸和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远离报纸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10.如图四幅图片中,能正确的表示老花眼矫正的做法的图片是(  )

A. B. C. D.

11.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底片上的像变大,只需将照相机远离景物就可以

D.要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小于2倍焦距

12.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表:

由此表可知:

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

(  )【版权所有:

21教育】

透镜

像的性质

放大

倒立

实像

缩小

倒立

实像

放大

正立

虚像

A.f甲>f乙>f丙 B.f丙>f甲>f乙 C.f甲<f乙<f丙 D.f乙>f丙>f甲

13.规格相同的两个瓶,分别装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放在水平实验台上横梁已平衡的天平托盘上,如图所示.则(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甲液体质量较大 B.乙液体质量较大

C.乙液体密度较大 D.两液体密度相等

14.小聪和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0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结果表明:

密度是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的

B.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大

C.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D.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15.当夏日炎炎时,我们使用空调来降低室内的温度,如图所示.当冬日严寒时,我们又可以使用空调来提高室内的温度.你觉得在使用的过程中,空调的风向应怎样调节最有利于整个室内温度尽快达到预设要求(  )

A.夏天,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上调节,让凉风向上吹出

B.冬天,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上调节,让暖风向上吹出

C.无论夏天还是冬天,都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下调节

D.空调出风口风向并不影响制冷或制热的效果,所以无论冬天、夏天均可随意调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计55分)

1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试在图中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

17.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m.

18.制作简易针孔照相机:

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如图).21·cn·jy·com

(1)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到蜡烛将在塑料薄膜上成像,这种现象叫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形状是三角形,则他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

(3)若将蜡烛逐渐远离小孔,塑料薄膜上的像将  (变小/不变/变大).

19.手持一个放大镜,在一个较暗的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移动到某个位置的时候,窗户外的景物可以在白墙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  的  像.这个现象启发我们,在阴雨天可以用  发出的光代替日光估测凸透镜的焦距,操作的时候,为了使估测结果更接近真实焦距,应使凸透镜距离光源更  (远/近)一些.

20.我国浙江大学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全碳气凝胶”,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其内部由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撑起无数个孔隙,充斥着空气,因此极为轻盈,密度仅为0.16mg/cm3,上文中的“轻”指的是其  (质量/密度)小.研究表明,“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的质量为  kg.

21.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并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中所示,则量杯的质量是  g,液体的密度是  g/cm3.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

20

40

60

80

22.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如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1*cnjy*com

物质序号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1

5

9

1.8

2

10

18

1.8

3

15

27

1.8

4

5

4

0.8

5

10

8

0.8

6

15

12

0.8

(1)请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乙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

(2)乙液体的质量体积比是0.80,这个比就是乙液体的密度.则乙液体的密度是  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比的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  (相同/不同).

23.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增大入射角i会观察到反射角r  (变大/变小/不变),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  .

(2)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24.如图是某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明亮/黑暗)的环境中进行.点燃蜡烛后,某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A蜡烛两个不重合的像,这是由于光在  造成的.为了保证实验效果,他们应选择  (平面镜/较薄的平板玻璃/较厚的平板玻璃)做实验.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  (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蜡烛B本身).

25.下面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前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  .

(2)若蜡烛A及所成的像A′的位置如图乙,试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位置及一个焦点的位置.

(3)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用以下方法:

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的距离,这时光屏上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小玲同学做了“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

(1)实验过程:

“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其小组同学对她的实验进行了评估与交流.

a.小玲同学看到水平桌面上天平如图所示,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了,于是,立即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开始测量.组长小莉同学马上给她提示“等等,天平还未调好”.小玲同学明白了,接下来她将  ,再调节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

b.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c.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d.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e.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ρ油=  .

(2)小峰同学认为小玲同学操作过程还存在问题,猜想油倒入量筒内,倒不干净,会影响实验结果.于是,大家在各种规格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放置一会儿,将全部的油沿杯口倒出,得到如表数据:

烧杯规格/mL

500

250

100

50

空杯质量/g

146

100

46

34.5

杯和剩余油的质量/g

151

103

48.5

35.8

通过上述多次实验,说明小峰同学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若实验使用的是100ml的烧杯,则小玲同学计算量筒中食用油质量的数据需要减  g后再计算密度,否则其测得的密度值  (偏大/偏小).www-2-1-cnjy-com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请你改进小玲同学测食用油密度不合理的操作:

a.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  的总质量m;

b.把烧杯内的食用油适量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c.用天平测出  的总质量m′.

27.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雾霾天气便来袭到我们周围.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一般认为,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这些都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

为降低PM2.5对大气的污染,近年来,某市开始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一种由乙醇(即酒精)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配成的替代能源,乙醇汽油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21*cnjy*com

乙醇汽油一般配制比例为:

普通汽油体积占90%,乙醇(即酒精)体积占10%,(乙醇和汽油混合后总体积为二者原来体积之和,乙醇的密度为0.8×103kg/m3,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

(1)如果配制过程中,不小心将乙醇的体积配制过多,配制后的乙醇汽油密度  (偏大、偏小、不变);

(2)现按正常的配制比例,计划配制200L的乙醇汽油,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①所需要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②乙醇汽油的密度多大?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在答题卡上.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生活在噪声的环境下还会损伤听力,下列做法有可能损伤听力的是(  )

A.在城市道路上刷黑

B.在闹市区将门窗装上双层真空玻璃

C.长时间带耳机听音乐

D.在居住的房屋周围多植树

【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噪音对听力的影响是累积的、不易察觉的慢性伤害.

【解答】解:

A、在城市道路上刷黑,黑色物体吸收光,与人的听力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B、在闹市区将门窗装上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利于保护听力;故不符合题意;

C、长时间带上耳机听音乐,噪音对听力的影响是累积的、不易察觉的慢性伤害,对人的听力是不好的,故该选项不利于保护听力,符合题意.

D、在居住的房屋周围多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利于保护听力;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D.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

(1)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并且能不断吸热;

(2)沸腾的特点:

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解答】解:

A、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因此水的温度达到100℃时不一定沸腾,故A错误;

B、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并且能不断吸热;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故C错误;

D、水沸腾时由于水剧烈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以气泡的形式在水中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四幅图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手影 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激光准直 D.林荫中的光束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有日食、月食、影子和小孔成像等.

【解答】解:

A、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激光准直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林荫中的光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

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来源:

21·世纪·教育·网】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出处:

21教育名师】

【解答】解:

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本选项错误.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考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

【分析】

(1)人看物体的条件:

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

(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解:

(1)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2)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3)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故选A.

 

6.关于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

C.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

D.验钞器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考点】红外线;紫外线.

【分析】

(1)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2)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紫外线的有杀菌的作用,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

【解答】解:

A、彩色电视机中的各种画面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故A正确;

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故B正确;

C、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故C错误;

D、验钞器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故D正确.

故选C.

 

7.如图情景中,人眼能观察到的像是虚像的是(  )

A.小孔成像 B.凸面镜成像 C.照相机成像 D.投影仪成像

【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生活中的透镜.

【分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

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B、凸面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缩小、正立的虚像;符合题意;

C、照相机应用了光的折射,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D、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镜子前小丑在镜子中所成的像应该是选项中四幅图中的哪一个(  )

A. B. C. D.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

像与物是等大的,且关于镜面对称.由此即可突破此题.

【解答】解: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只有选项B符合这一特点.

故选B.

 

9.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的时候,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常常这样做(  )

A.报纸和眼睛不动,放大镜远离报纸一些

B.报纸和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远离报纸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考点】生活中的透镜.

【分析】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像,且当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2·1·c·n·j·y

【解答】解: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故选A.

 

10.如图四幅图片中,能正确的表示老花眼矫正的做法的图片是(  )

A. B. C. D.

【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

在以上四个图中,A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A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选C图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B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B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D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D.

 

11.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底片上的像变大,只需将照相机远离景物就可以

D.要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小于2倍焦距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解决该题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①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判断出A是否符合题意.

②根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判断出B、D是否符合题意.2-1-c-n-j-y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对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和判断.

【解答】解: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正确.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故B错误.

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像距变大,即镜头前伸,同时物距应变小,即照相机应靠近被拍照的物体,故C错误.

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应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2.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表:

由此表可知:

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

(  )

透镜

像的性质

放大

倒立

实像

缩小

倒立

实像

放大

正立

虚像

A.f甲>f乙>f丙 B.f丙>f甲>f乙 C.f甲<f乙<f丙 D.f乙>f丙>f甲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可知物距相等,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解答】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甲成倒立放大实像可知物距大于甲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乙成倒立缩小实像可知物距大于乙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丙成正立放大虚像可知物距小于丙凸透镜的焦距,因为物距相等,所以丙凸透镜的焦距最大,甲次之,乙最小.即f丙>f甲>f乙.

故选B.

 

13.规格相同的两个瓶,分别装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放在水平实验台上横梁已平衡的天平托盘上,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