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435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郯城一中学年高三学情调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郯城一中2017-2018学年高考高三历史11月学情调研

第I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

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

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C.推行了重农的经济政策D.是要废除土地的国有制

2.春秋时期,南方的吴楚称王,而北方的齐晋仅称霸。

周朝衰弱,自古相沿称王,北方诸侯既

不反对,也未取而代之;齐桓、晋文等称霸,倒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

这种现象说明

A.分封制在南方率先被根除B.宗法制在北方根深蒂固

C.传统礼乐制度逐步走向瓦解D.春秋称霸均借天子名义

3.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4.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

“诸侯稍微.大国小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否定了汉初的郁国井行制D.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5.先秦儒学讳言天道,敬鬼神而远之。

而到汉代,儒学继承了西周以来关于“天道”“天命”的思想,确立了一个人格化的“天”,它是神秘而又无所不能的“神”。

这说明汉代儒学

A.背离了孔孟儒学的人本精神B.拥有了国家上流意识的地位

C.不利于等级社会秩序的建立D.注重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创新

6.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坦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要一视同仁。

这一言论

A.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贵B.有助干培养医师的贵任心

C.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

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徽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

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

8.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

A.土地租有制的确立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9.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

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408.1

1567.7

1021年

2641.2

3874.0

1077年

2021.3

5117.2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10.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摇役、或靠军队自己解决的方式,交给商人转运。

商人只要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可证。

这反映出

A.商人成为采办供应军需物资的主体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府政策的调整

C.政府依靠商人解决军需物资的供应D.政府因军事需要放弃商品官营政策

11.据《中国古代职官》统计,两宋时期51%以上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为平民,明清时期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于贫寒家庭。

这能够佐证

A.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B.两宋以后选官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

C.科举制起到了社会整合的作用D.科学制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12.中国历史上累世同居的大家族被社会称为“义门”。

元朝浙东浦江义门郑氏,“其家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余年”,屡受朝廷褒奖。

元末战乱,农民军多次进人浦江县.都互相告诫:

不得侵犯郑氏家族。

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护送外出逃难的郑氏家人返回。

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聚族而居的安全功能B.儒家忠孝节义的道德底线作用

C.郑氏结交农民军以求乱世自保D.郑氏的善行义举赢得社会尊崇

13.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

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4.与明清八股取士相比,唐代科举考试名目繁多。

除常见的进士、明经二科外,尚有秀才、俊

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

即以进士科而言,所试内容也有诗赋、策问、杂文等。

这反

映了

A.唐代科举制度的效率低下B.唐明两代的科举性质不同

C.唐代科举与社会联系紧密D.唐代科举考试的难度较高

15.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前的对立。

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

C.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

16.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

于是,乾隆帝谕旨:

“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

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

废除上述规定。

上述现象反映了

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

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17.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

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的兴起

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D.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

18.阅读下表,表格数据反映了

中国近代前期丝织品出口数值表单位:

万海关两

1860年

1879年

1889年

丝织品出口值

212.38

449.90

717.50

全国商品出口总值占

5.34%

6.22%

6.57%

A.丝织行业仍然拥有竞争优势B.传统自然经济抵制西方侵略

C.列强商品输出激化市场竞争D.民族企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

19.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

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

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

A.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发生重大变化B.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C.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20.迈斯基所著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中记载,据俄国海关统计,1891年至1908年期间,由俄罗斯输出到蒙古的货物总值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而同期由蒙古输入俄罗斯的货物总值却增加了百分之五百六十六。

对此状况合理的解释是

A.近代中国经济竞争力有一定提升B.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C.中国内地市场为英美两国所占领D.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尖锐,阻碍其对外贸易

21.1981至1995年,我国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农机平价柴油供应等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停滞不前,田间机械利用率低,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向城市倾斜

C.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缓慢D.工业化水平较低制约农业发展

22.古希腊《荷马史诗》记载:

“阿伽门农侵害阿喀琉斯的财产、女奴和个人尊严,引起阿喀琉斯的冲天愤怒。

阿喀琉斯为个人的荣誉和自尊,置整个希腊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不仅愤而退出战斗,而且祈求宙斯让希腊人流血牺牲。

他眼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批批死去而无动于衷”。

材料反映了作者

A.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准则B.对阿喀琉斯行为表示认可

C.对过度膨胀的个人意识的忧虑D.有比较强的国家民族意识

23.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

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

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

这说明罗马法

A.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B.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

C.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D.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

24.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

“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

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

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

”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B.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

C.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D.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25.“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社会里,需要实用的知识,需要管理社会生活的科学——需要按最严格意义的文明。

”11、12世纪的意大利所需要的文明最有可能的是

A.雅典民主B.罗马法律C.斯巴达武力D.人文主义

26.有一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

在宗教方面,主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他们可能是

A.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B.西方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先贤

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D.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

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谈到某次革命的重要性时说“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这次革命可能是

A.辛亥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D.法国大革命

28.《全球通史》一书写道:

“非洲人不再用奴隶、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欧洲人交换盐、料器、

布匹、朗姆洒和杜松子酒(均为欧洲名酒)等。

到19世纪末时,英国银币、奥地利元和美元已在这里(即非洲)普遍使用”这段材料反映

A.非洲的商业文明有一定的进步B.非洲经济近代化与思想近代化不同步

C.非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D.非洲的经济完全是列强的附庸

29.列宁多次提出:

“俄国是个介于文明国家和初次被这次战争完全拖进文明之列的整个东方各国或欧洲以外各国之间的国家,所以俄国可能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

”列宁旨在

A.说明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的基本国情B.指出东西方之间意识形态已出现分歧

C.分析俄国所处的内忧外患的国际环境D.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30.社会上义右派认为英国福利制度“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上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

上述评价说明福利制度

A.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B.有利于工人阶级参与政权

C.有利干缓和社会矛盾冲突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31.1935年通过《联邦动力法》、《机动运载工具法》、1936年通过《商船法》、1939年通过《民用航空法》、1940年通过《运输法》。

美国国会通过这些法案表明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

A.兴建大批公共工程B.对交通领域的管控加强

C.大力拓展海外市场D.开始反对发展垄断组织

32.阅读下表,下列选项中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

B.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C.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D.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3题25分,34题15分,35题12分,共52分)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明代的君巨冲突中,“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理在君上观的背后支撑是天下为公观、法祖观与君德观,这三种观念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接近公理的地位。

在士大夫观念中,已将顺从与匡救并举当做理想的臣道,并不以服从才主为是。

明代士大夫虽因官职不同,具体的政治诉求不同,但就朝廷公共权力的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

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

——摘编自李佳《论明代的君巨冲突》

材料二1837年,维多利亚继承了王位。

首相墨尔本把女王寝宫中的侍官换成清一色的辉格党贵妇,诱使维多利亚在政治上采取了自由党立场。

1839年墨尔本政府在下院多次遭到保守党批评,在围绕政府重要决策投票时,内阁仅获5票多数,墨尔本决定辞职并劝女王及时任命保守党(由托利党演变而来)领袖皮尔任内阁首相。

不料皮尔得寸进尺,非要她遣散宫廷中的辉格党贵妇才会出面纽阁。

女王愤然回绝,皮尔拒不组阁。

女王丈夫阿尔贝特告诫她:

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脱态度;尽量任用能在下院获得多数的人为首相。

于是,女王邀请皮尔组阁,历时两年的“寝宫危机”以维多利亚的让步落下帷幕。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

(4分)

 

3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曰:

“三代受命,其符安在?

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黄仲舒答曰: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

……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黄仲舒传》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

正君心走大本。

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

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

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材料二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徽,最终失去主流、统冶地位,被边缘化。

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徽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

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

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

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徽。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思想源由。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

(7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求有一定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方式的革命必定伴随着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革命。

交通运输一旦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会反过来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马克思《资本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郯城一中2017届高考高三历史11月学情调研参考答案

2016.11.19

1-10BCCDDBADDB11-20CDCCBDDACA21-31ACABBACAAC31-32BD

33.

(1)原因:

明代士大夫具有较张的政治原则性,恪守‘礼”念;明代士大夫参政意识提高,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丞相制度被废除,明代君臣缓冲机制的缺失;君主强化权力,对臣下控制日趋严格。

(9分)

(2)趋势:

政党政治日趋成熟;王权日益缩小,议会权力日渐扩大。

下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日益显要。

(6分)

影响:

进一步打击了英国王权,推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有利于英国的政治民主化,

和平解决争端有利于稳定(6分)

(3)认识:

君主权力受到时代和本国政冶体制的制约,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制度的国家君主权力的大小会有较大差别;随着时代进步,应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防止出现独裁专制现象。

(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4.

(1)君权观:

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权威,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学说来劝诫君主行德政。

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通过正君心学说,要求君主“存大理.去人欲”。

(4分)

源由:

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五行家等具有神秘色彩的学说;朱熹主要吸收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教等学说。

(4分)

(2)原因:

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

②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

③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

⑤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

⑥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

⑦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

⑧“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载体。

⑨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

(7分)

35.提示:

论题具体、明确,大小适中。

2分;多角度、史论结合论述论题。

8分;

小结论述,照应论题。

2分。

答案示例

论题:

火车轮船的发明推动英国近代社会确立。

论述:

火车、轮船等高效运输工具的出现,带动了冶铁、采矿、工业制造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得到进一步发展,还密切了英国城乡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世界工厂的世界市场。

间接壮大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完善。

火车、轮船运输的发展,还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推动平等意识的形成。

总结:

综上所述,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观念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