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4380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教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借助名著,积累经验

仔细阅读课本“你读过这本书吗”一部分文字。

1.讨论:

遇到不懂的科学术语,你怎么理解?

可以用学过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或者查找资料,实在不会的可以请教别人。

(板书:

理解科学术语的方法)

2.讨论:

读书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读完后还可以想一想,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

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道理、研究成果)

3.讨论:

怎样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

经常性地阅读,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法就会越来越多,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会提高。

学习写作方法)

四、推荐名著,鼓励阅读

1.“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向我们推荐了那几部关于科普作品?

(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穿过地平线》、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贾兰坡的《爷爷的爷爷哪里来、房龙的《地球的故事》、比安基的《森林报》)

2.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主要写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

(这套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

3.《十万个为什么》提出了哪些有趣的问题?

(乘热气球能环游世界吗?

时光能倒流吗?

为什么飞机不像鸟儿一样展翅飞行?

地球究竟是正在变冷还是变暖……)

4.希望同学们一定挤时间多读书,如果你爱上了读书,今生将受益无穷。

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课外书。

开课伊始,就营造出一种浓浓的语文味,感受书香氛围。

 

二、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

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

“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

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

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

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

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前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

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

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解释词语。

异想天开:

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缘故________ 

茂盛________ 

捉弄________ 

 

恐惧________ 

照样________

(3)文中多处写到了“笑”,使人感到了主人公的快乐。

你能写出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4)“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2)缘由;

旺盛;

调戏;

害怕;

依旧

(3)开怀大笑、憨笑、嬉皮笑脸

(4)这句话写出了“我”和祖父的深厚感情,“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祖孙俩都喜欢家里的后园,都喜欢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缘故:

原故;

原因;

理由;

根据;

缘由。

茂盛: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繁密。

捉弄:

戏弄,使人为难。

恐惧:

惊慌害怕,惶惶不安。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2)缘由、旺盛、调戏、害怕、依旧(3)开怀大笑、憨笑、嬉皮笑脸(4)这句话写出了“我”和祖父的深厚感情,“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祖孙俩都喜欢家里的后园,都喜欢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

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

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

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

“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__最后一字一句地说__买__咱买一把__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

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_______,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

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

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

啊,娘织了一夜布。

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

dǒu_______地喊了一声:

“娘!

”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

“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

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

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 

fu_______,喜眉笑目地说:

“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

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

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

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写出近义词。

半信半疑——________

体谅——________

盼望——________

落伍——________

喜眉笑目——________

伴随——________

沉思——________

欣喜——________

(2)把文中的拼音改为词语,并把它们写在拼音后面的横线上。

jiān 

n

chà

dǒu

bāo 

fu

________

(3)给第三节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娘沉思良久________最后一字一句地说________买________咱买一把________

(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我”________。

(6)给短文分段。

(7)画出文章点明中心的一句话。

【答案】

(1)将信将疑

谅解

希望

落后

眉开眼笑

跟随

思索

惊喜

(2)艰难

颤抖

包袱

(3),

(4)母亲没有钱给我买伞

(5)母亲很辛劳

对母亲为了让自己有把伞而熬夜操劳的愧疚

(6)第一段:

第一节。

第二段:

从“小时候”到“眼里涌出了泪水……”。

第三段:

最后一节。

(7)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其中注意:

半信半疑: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所以“半信半疑”的近义词是“将信将疑”。

喜眉笑目:

形容高兴得眼睛都在笑。

所以“喜眉笑目”的近义词是“眉开眼笑”。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艰、颤、袱”容易写错。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此题也可从反问句改陈述句的角度分析。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

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

她没有钱给我买伞。

(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撇开表面意思;

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母亲很辛劳。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母亲为了让自己有把伞而熬夜操劳的愧疚(6)考查分段的能力。

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第一段:

(7)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 

在句尾: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5)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6)此题考查分段的能力。

(7)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课外阅读

《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

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

“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

他说:

“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

”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

“你____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____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

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

“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你________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________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4)徐文长是怎样解决伯父的两个难题呢?

(5)你觉得徐文长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6)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聪明的徐文长》

(2)既;

(3)提着两桶水渡过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

竹竿顶取礼物,但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也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4)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5)善于用脑,在难题面前善于变通,相当机智,临危不惧。

(6)本文主要描述徐文长在伯父两次的考核中,善用自己机智的头脑顺利地通过了考核,从而取得了礼物.

【解析】【分析】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

“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漂着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象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答案】

(1)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季节

(3)春:

生机勃勃;

夏:

热闹非凡;

秋:

丰硕诱人;

冬:

安静、纯洁。

(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

譬喻"

、"

打比方"

,而拟人句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再结合课文即可得出。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

每段的开头是春夏秋冬,所以短文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去描写漓江的景色的.

(3)本题考验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这句话就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了。

(1)比喻句:

拟人句:

(3)春:

(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本题考查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6.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射线的发现(节选)

189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

忽然,他看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 

)受到光照时,( 

)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

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

“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

”伦琴感到疑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

”他暗下决心:

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

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出一种神奇的射线。

这种射线( 

)能穿透黑纸,( 

)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边会变模糊。

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过去了。

美国的古兹皮德也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

后来,德国的勒纳德观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去理它。

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选自《重大发现见证人类前进足迹》,光明日报出版社)

(1).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伦琴知道,感光纸________受到光照时,________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②这种射线________能穿透黑纸,________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2).“水落石出”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词语的省略 

C.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4).仔细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穿透”后面的事物能换一下顺序吗?

为什么?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谁差点发现了X射线?

他们为什么和X射线的发现擦肩而过?

【答案】

(1)只有;

才;

不仅;

(2)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3)B

(4)“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只有……才……”;

②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故选“不仅……还……”;

(2)词语理解的考查。

(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做题多读,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⑴只有;

还;

⑵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⑶B;

⑷“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⑸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7.

意外赔偿

①那年初春,我在房前的小院里种了一些蔬来。

悉心栽培了数月,到仲夏时院子里已是满眼油绿,让人看着心醉。

每天我都在这里盘算着能有多少收获。

②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柔和,没有一丝风。

看着蔬莱大多已经成熟,我兴奋地给朋友们打电话,邀请他们来与我分享劳动成果。

打完电话,我便骑着单车到附近超市购买烹调所需的调味品。

③两个小时后,我提着沉重的购物袋推开栅栏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