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43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质指标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

准确度控制:

例行地表水质监测中,采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作为控制手段,每批样品带一个已知浓度的质控样品。

如果实验室自行配制质控样,要注意与国家标准样品比对,但不得使用与绘制校准曲线相同的标准溶液,必须另行配制。

质控样品的测试结果应控制在90%~110%范围,标准样品测试结果应控制在95%~105%范围。

准确度:

常用以度量一个特定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定值或重复测定值的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一个分析方法或分析系统的准确度是反映该方法或该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它决定着这个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的评价方法:

1、标准样品分析:

通过分析标准样品,由所得结果了解分析的准确度

2、回收率测定:

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标准物质测其回收率,这是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确定准确度的方法。

回收率P(%)=(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

100%

对于常规样品可凭经验实施,对于未知样品一般步骤为

1)了解样品来源,初步估计待测物质含量

2)确定稀释比和测试体积

3)根据样品性质、分析方法选择加标方式(取相同体积的两份样品,其中一份加标,一份不加标,这是最常用的加标方式)

4)确定加标量

加标实验的一般原则

1)加标物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

2)样品与加标样同时按同一操作步骤和方法测定,保证实验条件一致。

为提高准确度,样品和加标样可分别进行平行测试。

3)加标样中原始样品的取样体积、稀释倍数及测试体积,尽可能与样品测试时一致。

4)加标量应与样品中相应待测物含量相近,一般为试样含量的0.5~2倍,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方法的测量上限的90%;

当样品中待测物浓度高于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时,加标量应控制在待测物浓度的半量;

对于低浓度样品(接近测定下限),加标量可适当增加到试样含量的3倍或4倍。

5)加标物的浓度宜高,加标体积宜小,一般不超过原始试样体积的1%,保持样品的基体不变。

溶解氧DO

A碘量法

原理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

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释放出游离碘。

以淀粉作指标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采样

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水样常采集到溶解氧瓶中。

采集水样时,要注意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残存在采样瓶中。

可用水样冲洗溶解氧瓶后,沿瓶壁直接倾注水样或用虹吸法将细管插入溶解氧瓶底部,注入水样至溢流出瓶容积的1/3~1/2。

水样采集后,为防止溶解氧的变化,应立即加固定剂于样品中(1ml硫酸锰溶液、2ml碱性碘化钾溶液),并存于冷暗处。

药品

1)硫酸锰溶液:

称取480g硫酸锰(MnSO4·

4H2O)或364gMnSO4·

H2O溶于水,用水稀释至1000ml;

2)碱性碘化钾溶液:

称取500g氢氧化钠溶解于(300-400ml)水中,另称取150g碘化钾(或135gNaI)溶于200ml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将两溶液合并,混匀,用水稀释至1000ml(该溶液呈强碱性,保存时切勿使用玻璃瓶塞的容器瓶,或在玻璃瓶塞外包一层滤纸);

3)1%淀粉溶液:

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水冲稀至100ml(淀粉溶液易变质,最好在实验前配制)。

4)硫代硫酸钠溶液:

称取3.2g硫代硫酸钠溶于煮沸冷却的水中,加入0.2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使用前用0.025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称取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硫代硫酸钠标定方法:

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水和1g碘化钾,加入10ml0.025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5ml(1+5)硫酸溶液,密塞,摇匀。

与暗处静置5min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纪录用量V1。

M=(10×

0.025)/V1

式中:

M----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

V1----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步骤

溶解氧的固定:

加入1ml硫酸锰溶液、2ml碱性碘化钾溶液(沿壁加入,切勿引起气泡产生),盖好瓶塞,颠倒混合数次,静置。

待棕色沉淀物降至瓶内一半时,再颠倒混台一次,待沉淀物下降到瓶底。

析出碘:

轻轻打开瓶塞,立即用吸管插入液面下加入2.0ml硫酸。

小心盖好瓶塞,颠倒混合摇匀至沉淀物全部溶解为止,放置暗处5min。

滴定:

移取100m1上述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节蓝色刚好褪去为止,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

计算

溶解氧(O2,mg/L)=(M*V*8*1000)/100

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

 

B溶解氧仪

测定溶解氧的电极由一个附有感应器的薄膜和一个温度测量及补偿的内置热敏电阻组成。

电极的可渗透膜为选择性薄膜,把待测水样和感应器隔开,水和可溶性物质不能透过,只允许氧气通过。

当给感应器供应电压时,氧气穿过薄膜发生还原反应,产生微弱的扩散电流,通过测量电流值可测定溶解氧浓度。

为进行精确的溶解氧测量,要求水样的最小流速为0.3m/s,水流将会提供一个适当的循环,以保证消耗的氧持续不断地得到补充。

当液体静止时,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进行野外测量时,可用手平行摇动电极进行。

在每次测量过程中,电极和被检测水样之间必须达到热平衡,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化学需氧量(COD)

A重铬酸钾法

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

根据硫酸亚铁铵的用量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适用范围

用0.25mol/L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大于50mg/L的COD值,未经稀释水样的测定上限是700mg/L。

用0.025mol/L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5~50mg/L的COD值,但低于10mg/L时测量准确度较差(考虑使用高锰酸盐指数法)。

在分析含Cl-水样时,罐内加入水样和含Hg+消解液(硫酸汞)后,应即时摇匀(约1分钟),待Cl-与Hg+充分反应后,再加催化剂(保持硫酸汞:

氯离子=10:

1)。

试剂

1)重铬酸钾消解液(1/6K2Cr2O7=0.20mol/L):

称取重铬酸钾9.806g,溶于500ml水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250ml,完全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重铬酸钾预先在120℃烘干2h,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

2)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NH4)2Fe(SO4)2·

6H2O≈0.04mol/L]:

称取6水硫酸亚铁铵16.6g溶于水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20ml浓硫酸,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配制过程易被污染);

3)试亚铁灵指示液:

称取邻菲罗啉1.458g,硫酸亚铁0.695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内(药品不易溶,定溶后静置1-2天后使用);

4)硫酸-硫酸银催化剂:

于1000ml浓硫酸中加入10g硫酸银,放置1-3天,不时摇动使其溶解。

需对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进行标定:

1)吸取5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约30ml,缓慢加入5ml浓硫酸,混均;

2)冷却后,加入2滴试亚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滴定用量V;

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C=(0.20×

5.00)/V----①

步骤:

1)吸取5ml水样于消解罐中,再加入5ml重铬酸钾消解液和5ml硫酸-硫酸银催化剂;

旋紧密封盖,将罐均匀置放入消解炉内,离转盘边沿约2cm周围上对称排放,消解15分钟;

2)待冷却后将反应液转移到250ml锥形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消解罐帽2-3次,冲洗液并入锥形瓶中,控制体积在30ml;

3)加入2滴试亚铁灵指示剂,再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计算(结合式①):

CODCr(O2,mg/L)=[(V0-V1)×

1000]/V2

=[(V0-V1)×

8000]/(V×

V2)

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0----空白消耗硫酸亚铁铵量(ml);

V-----标定硫酸亚铁铵量(ml);

V1----水样消耗硫酸亚铁铵量(ml);

V2----水样体积(5ml);

8----氧(1/2O)摩尔质量(g/mol)。

B高锰酸盐指数

高锰酸盐指数,亦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是指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

本实验室采用酸性法测定。

水样加入硫酸使呈酸性后,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并在沸水浴中加热反应一定的时间。

剩余的高锰酸钾,用草酸钠溶液还原并加入过量,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回滴过量的草酸钠,通过计算求出高锰酸盐指数值。

当水样的高锰酸盐指数值超过10mg/L时,则酌情分取少量试样,并用水稀释后再行测定。

采样与保存

水样采集后,应加入硫酸使pH调至<

2,以抑制微生物活动。

样品应尽快分析,并在48h内测定。

1)高锰酸钾储备液(1/5KMnO4=0.1mol/L):

称取3.2g高锰酸钾溶于1.2L水中,加热煮沸,使体积减少到约1L,在暗处放置过夜,过滤后贮于棕色瓶中保存。

使用前用0.10mol/L的草酸钠标准储备液标定,求得实际浓度。

2)高锰酸钾使用液(1/5KMnO4=0.01mol/L):

吸取一定量的上述高锰酸钾溶液,用水稀释至1000ml,并调节至0.01mol/L准确浓度,贮于棕色瓶中。

使用当天应进行标定。

3)(1+3)硫酸。

配制时趁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至呈微红色。

4)草酸钠标准储备液(1/2Na2C2O4=0.10mol/L):

称取0.6705g在105~110℃烘干1h并冷却的优级纯草酸钠溶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5)草酸钠标准使用液(1/2Na2C2O4=0.010mol/L):

吸取10ml上述草酸钠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1)分取100ml混匀水样(如高锰酸盐指数高于10mg/L,则酌情少取,并用水稀释至100ml)于250ml锥形瓶中。

2)加入5ml(1十3)硫酸,混匀。

3)加入10ml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摇匀,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30min(从水浴重新沸腾起计时)。

沸水浴液面要高于反应溶液的液面。

4)取下锥形瓶,趁热加入10ml0.01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摇匀。

立即用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显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

5)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标定:

将上述已滴定完毕的溶液加热至约70℃,准确加入10m1草酸钠标准溶液(0.01mol/L),再用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显微红色。

记录高锰酸钾溶液的消耗量,按公式K=10.00/V求得高锰酸钾溶液的校正系数(K),其中V为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ml)。

1)水样不经稀释:

高锰酸盐指数(O2,mg/L)=[(10+V1)K-10]×

1000/100,式中,V1为滴定水样时高锰酸钾溶液的消耗量(ml)、K为校正系数、M为草酸钠溶液浓度(mol/L)、8为氧(1/2O)摩尔质量。

2)水样经稀释:

高锰酸盐指数(O2,mg/L)={[(10+V1)K-10]-[(10+V0)K-10]×

C}×

1000/V2,式中,V0为空白试验中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ml)、V2为分取水样量(ml)、C为稀释的水样中含水的比值(例如:

10.0ml水样,加90ml水稀释至100ml,则C=0.90)。

BOD5

本实验室采用稀释接种法。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

此生物氧化全过程进行的时间很长,如在20℃培养时,完成此过程需l00多天。

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20℃±

1℃培养5d,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以氧的毫克/升表示。

对某些地表水及大多数工业废水,因含较多的有机物,需要稀释后再培养测定,以降低其浓度和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

稀释的程度应使培养中所消耗的溶解氧大干2mg/L,而剩余溶解氧在lmg/L以上。

为了保证水样稀释后有足够的溶解氧,稀释水通常要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或通入氧气),使稀释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

稀释水中还应加入一定量的无机营养盐和缓冲物质(磷酸盐、钙、镁和铁盐等),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本法适用于测定BOD5大于或等于2mg/L,最大不超过6000mg/L的水样。

当水样BOD5大于6000mg/L,会因稀释带来一定的误差。

1)磷酸盐缓冲溶液:

将8.5g磷酸二氢钾(KH2PO4),21.75g磷酸氢二钾(K2HPO4),33.4g七水合磷酸氢二钠(Na2HPO4·

7H2O)和1.7g氯化铵(NH4Cl)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2)硫酸镁溶液:

将22.5g七水合硫酸镁(MgSO4·

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3)氯化钙溶液:

将27.5g无水氯化钙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4)氯化铁溶液:

将0.25g六水合氯化铁(FeCl3·

6H2O)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稀释水

在5~20L玻璃瓶内装入一定量的水,控制水温在20℃左右。

然后用无油空气压缩机或薄膜泵将此水曝气2~8h,使水中的溶解氧接近于饱和,也可以鼓入适量纯氧。

瓶口盖以两层经洗涤晾干的纱布,置于20℃培养箱中放置数小时,使水中溶解氧含量达8mg/L左右。

临用前于每升水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镁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各1mL,并混合均匀。

水样的测定步骤:

1)不经稀释水样的测定:

对于溶解氧含量较高、有机物含量较少的清洁地表水,可不经稀释,而直接以虹吸法将约20℃的混匀水样转移至两个溶解氧瓶内,转移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其产生气泡。

以同样的操作使两个溶解氧瓶充满水样后溢出少许,加塞水封(瓶内不应有气泡)。

立即测定其中一瓶溶解氧,将另一瓶放入培养箱中,在20±

1℃培养5d后,测其溶解氧。

2)需经稀释水样的测定:

对于污染的地表水和大多数工业废水,需要稀释后再培养测定。

工业废水可由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cr值确定。

通常需作三个稀释比,使用稀释水时,由CODcr值分别乘以系数0.075、0.15、0.225,即获得三个稀释倍数。

3)稀释倍数确定后,以直接稀释法进行测定:

取两组溶氧瓶(标准体积为250ml),用虹吸法加入部分稀释水,再加入根据稀释比例计算出的水样量,然后再以虹吸法引入稀释水至刚好充满,加塞,勿留气泡于瓶内。

其中一组当天测定溶解氧,另一组在20±

1℃条件下培养5天后测定溶解氧含量。

另取两个溶解氧瓶,用虹吸法装满稀释水作为空白,分别测定5天前、后的溶解氧含量。

4)当样品量太多时,考虑采用经验值进行稀释,即以CODcr值除以12(将CODcr控制在12mg/L以下)获得稀释比。

5)碘量法测定溶解氧:

加入1ml硫酸锰溶液、2ml碱性碘化钾溶液,盖好瓶塞,颠倒混合数次,静置;

待棕色沉淀物降至瓶内一半时,再颠倒混合一次;

打开瓶塞,加入2ml浓硫酸,盖好瓶塞,颠倒混合摇匀至沉淀物全部溶解为止,放置暗处5min;

移取100ml上述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6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纪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V。

计算:

M----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

注:

如果水样中含有氧化性物质(如游离氯大于0.1mg/L时),应预先于水样中加入硫代硫酸钠去处。

即用两个溶解氧瓶各取一瓶水样,在其中一瓶加入5ml(1+5)硫酸和1g碘化钾,摇匀,此时游离出碘。

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蓝色刚褪,记下用量(相当于去处游离氯的量)。

于另一瓶水样中,加入同样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摇匀后,按操作步骤测定。

A总氮

水样采集后,用硫酸酸化到pH<

2,在24h内进行测定。

在120℃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成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

而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20nm与275nm出测定其吸光值。

检测下限为0.05mg/L,上限为4mg/L。

1)取10ml水样,或取适量水样(使氮含量为20~80μg)于25ml具塞刻度管中,加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加塞后管口包一小块纱布并用线扎紧,以免加热时玻璃塞冲出。

将具塞刻度管放在大烧杯中,置于高压蒸汽锅中120℃加热30min。

2)消解完成后取出比色管冷却至室温。

加入(1+9)盐酸1ml,用超纯水稀释至25ml标线。

3)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超纯水作参比,用石英比色皿分别在220nm及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

B硝酸盐氮

利用硝酸根离子在220nm波长处的吸收而定量测定硝酸盐氮。

溶解的有机物在220nm处也会有吸收,而硝酸根离子在275nm处没有吸收。

因此,在275nm处作另一次测量,以校正硝酸盐氮值。

1)采集的水样立即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24h内,无须加酸)。

2)取5ml水样,或取适量水样于25ml具塞刻度管中,用超纯水稀释至25ml标线。

3)加入0.5ml1mol/L盐酸,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超纯水作参比,用石英比色皿分别在220nm及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

C氨氮

本实验室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

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

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L,测定上限为2mg/L。

1)采集的水样立即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24h内,如需要可加硫酸调pH<

2)。

2)取10ml水样,或取适量水样于50ml具塞刻度管中,用超纯水稀释至50ml标线。

3)1ml酒石酸钾钠溶液,再加入1.5ml纳氏试剂,放置10~15min。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超纯水作参比,用石英比色皿分别在42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

总磷消解采用过硫酸钾消解法,磷酸盐测定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采集与保存

总磷的测定,于水样采集后,加硫酸酸化至pH≤1保存。

溶解性正磷酸盐的测定,不加任何保存剂,于2~5℃冷处保存,在24h内进行分析。

方法

采集的水样立即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其滤液供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

滤液经强氧化剂(5%过硫酸钾)的氧化分解,测得可溶性总磷。

取混合水样(包括悬浮物),也经强氧化剂分解,测得水中总磷含量。

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盐与钼酸铵、酒石酸锑氧钾反应,生成磷钼杂多酸,被还原剂抗坏血酸还原,则变成蓝色络合物。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L,测定上限为0.6mg/L。

1)吸取25ml混匀水样(必要时,酌情少取水样,并加水至25ml,使含磷量不超过30μg)于50ml具塞刻度管中,加过硫酸钾溶液4ml,加塞后管口包一小块纱布并用线扎紧,以免加热时玻璃塞冲出。

2)试剂空白和标准溶液系列也经同样的消解操作。

3)显色:

向比色管中加入1ml10%抗坏血酸溶液,混匀。

30s后加2ml钼酸盐溶液充分混匀,放置15min,并在显色后30min内完成测量。

4)测量:

700nm波长处,以零浓度溶液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并从校准曲线上查出含磷量。

注意事项

1、冷藏过的水样,应在其恢复至常温后方可进行实验。

2、操作所用的玻璃器皿,需用(1+5)或10%盐酸浸泡6h以上。

3、玻璃器皿(包括具塞比色管)使用时,将酸液冲洗干净后,需用纯水润洗3篇,原则上为晾干后使用(倒扣于试管架上,避免管口暴露而使杂质进入管中)。

4、如测试用试剂更换,需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5、比色皿使用后尽快清洗,必要时用酒精或稀硝酸浸泡片刻,以除去吸附的有色沉淀物。

校准曲线

凡应用校准曲线的分析方法,都是在样品测得信号值后,从校准曲线上查得其含量(或浓度)。

因此,绘制准确的校准曲线,直接影响到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否。

此外,校准曲线也确定了方法的测定范围。

标准溶液一般可直接测定,但如试样的预处理较复杂致使污染或损失不可忽略时,应和试样同样处理后再测定。

对于以4-6个浓度单位所获得的测量信号值绘制的校准曲线,分光光度法一般要求其相关系数|r|≥0.9990。

回归方程y=a+bx,其中截距a应与0作t检验,当a与0有显著性差异时,表示校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结果准确度不高,直接使用必将给测定结果引入差值相当于截距a的系统误差;

在完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仅由于操作中的随机误差所导致的斜率变化,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要求其相对差值小于5%。

1、硝酸钾标准溶液:

(1)标准贮备液(KNO3=100μg/ml):

称取0.7218g硝酸钾溶于蒸馏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2)硝酸钾标准使用液(KNO3=10μg/ml):

将贮备液用蒸馏水稀释10倍。

2、磷酸盐标准溶液:

(1)磷酸盐贮备液(KH2PO4=50μg/ml):

称取0.2197g磷酸二氢钾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1+1)硫酸5ml,用水稀释至标线;

(2)磷酸盐标准使用液(KH2PO4=2μg/ml):

吸取10ml磷酸盐贮备液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3、铵标准溶液:

(1)铵标准储备溶液(NH4CL=1.0mg/ml):

称取3.819氯化铵溶于水中,定容至1000ml;

(2)铵标准使用溶液(NH4CL=0.01mg/ml):

移取5ml铵标准储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方法(参考):

总氮:

分别吸取0、0.5、1、2、3、5、7、8ml硝酸钾标准使用液于25ml比色管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