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704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docx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

篇一:

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为积极培育和发展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梯次发展的产业结构和新的竞争优势,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特制订本政策。

一、政策目标与发展重点

(一)贯彻实施深圳市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等产业(以下简称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产业高端发展,培育企业主体,加速人才集聚,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支撑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重点发展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养生保健、健身休闲、养老服务等生命健康产业领域,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邮轮游艇以及海洋资源利用等海洋产业领域,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航空航天材料、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卫星研制等航空航天产业领域。

二、加强组织领导(三)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我市未来产业发展工作,日常协调工作由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2(四)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编制各类未来产业项目扶持计划、落实项目优惠政策,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负责各类未来产业扶持计划的综合协调工作。

三、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五)设立专项资金。

自2014年起至2020年,连续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设立市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

加大市科技研发资金、民营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会展资金、拓展海外市场专项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对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四、大力促进自主创新(六)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在深圳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市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支持。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并在深圳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支持。

加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力度。

对开放式、专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支持。

(七)鼓励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对开展自主创新产品研发、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等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支—3—持。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和863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及项目并在深圳建设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800万元配套支持。

(八)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产业化,以及新服务模式应用与示范推广,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支持。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承担国家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支持。

(九)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重点向未来产业倾斜,支持未来产业领域专利池建设、专利申报、基础性专利研究与分析、专利预警报告发布等,重点支持企事业单位申报国内外发明专利。

(十)实施标准化战略。

市标准化专项资金重点向未来产业倾斜,支持推动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未来产业领域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五、培育发展企业主体(十一)培育和引进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鼓励我市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向未来产业领域转型发展。

未来产业重点企业纳入全市大企业直通车服务体系。

支持跨国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总部,市总部经济—4发展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市民营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予以支持。

(十二)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企业申请并获得国内外市场准入认证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支持。

包括:

生命健康企业获得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欧盟cGMP(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和CE(欧洲统一)认证、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及其他国际市场准入认证等。

涉海企业获得ABS(美国船级社)、DNV(挪威船级社)、CCS(中国船级社)等国际认证及其他国际市场准入认证等。

航空航天企业获得美国FAA(联邦航空管理局)、EASA(欧洲篇二:

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时间:

20xx-9-215:

11:

59作者:

市文产办来源:

市文产办浏览次数:

1009前言“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崛起,是文化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战略地位日益上升的突出表现。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断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历经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目前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

文化产业从本质上讲,是人类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条件下,向满足精神需求迈进的产物。

文化产业既体现了产业演进的自然规律,更体现了人类从攫取自然资源满足物质需求走向发挥文化创造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伟大文明进程。

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全球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并极大地影响了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趋向。

科技进步导致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方式开始向模块化、网络化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类型由制造业为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转变;产业进步也开始由技术创新为先导向文化创意为先导转变。

文化正在逐步超越土地、劳动和资本,成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

创造新思想和新表达形式的能力,正成为决定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和文化经济时代交织而成的复杂历史时空之中。

1978年以来,由于历史的机遇,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充当了引领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排头兵”。

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城市营商成本的不断攀升,深圳日益面临诸如四个“难以为继”和四个“严峻挑战”的发展困境。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深圳再次发挥“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20xx在全国率先确立了“文化立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并于20xx年进一步提出:

“要在继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金融和物流等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努力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

为了进一步引导和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明确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思路、重点领域、区域布局和支撑保证,指导未来第十二、十三个五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预留必要的发展空间,特制定《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以下简称《纲要》)。

本《纲要》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2003—20xx)》、《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为编制依据,并与《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xx-20xx)》相衔接。

考虑到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行业跨度大、涉及门类多、与传统行业交叉重叠的复杂性,以及国内外对文化产业范围界定的诸多争议,为便于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本《纲要》所称文化产业以国家统计局20xx年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统字[20xx]24号)及20xx年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委联合完成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国统字[20xx]2号)范围为准。

同时在制定过程中,结合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确定发展思路、重点产业领域和考虑产业布局等行文过程中,对涉及到的相关产业门类进行尽可能清晰的界定,以保证《纲要》的指导意义。

一、发展基础

(一)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增长速度和总量连上新台阶,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自确立“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深圳文化产业呈领先增长的态势。

20xx年,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达到381.96亿元,拉动GDP增长1.59个百分点。

20xx-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6.2%、25.9%,高出当年GDP增长率0.58、10.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6.1%提高到6.7%。

随着文化产业规模扩大、领域拓宽和业态创新,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均日益增加。

2、传统优势文化产业继续稳步增长,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深圳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外围层为主体、核心层和相关层为新兴增长点的产业结构体系。

20xx年,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实现增加值266.74亿元,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总额的69.8%。

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实现增加值为67.13亿元,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总额的17.6%,比上年增长35.3%。

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48.09亿元,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总额的12.6%,比上年增长22.7%,发展后劲较足。

依托高新技术和设计人才聚集的优势,创意设计、动漫及网络游戏等与数字网络技术相融合的新兴行业发展迅猛,成为深圳文化产业中极具增长潜力的新亮点。

深圳设计业在全国乃至亚洲显示出领先优势,“20xx北京申奥”、“世界建筑师大会”申办标志等一批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均出自深圳设计师之手。

20xx年深圳网络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47.9%。

20xx年全市经营动漫游戏类企业共337家,其中漫画经营企业81家、动画经营企业206家、游戏经营企业11家,另有复合经营类企业39家,从业人员约1万人。

数字电视、数字音乐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产生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数字移动电视、数字音乐、网络游戏研发、生产和服务企业。

3、本市文化消费总量不断增加,周边地区文化消费潜力大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圳居民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1990到20xx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27元提高到22567元,消费性支出由3671元上升到16628元,居民人均支出的恩格尔系数由47.2%下降到33.3%,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态势。

20xx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2264元,比上年增长15.9%,其占总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3.6%,比1990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

深圳毗邻港澳,位处珠江三角洲核心位置。

周边城市市民生活富足,文化消费能力较强,聚集了大量的潜在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者。

珠三角快速轨道网构筑的“1小时经济圈”,密布的高速公路网络将深圳与周边城市联为一体,大大提升了珠三角综合运输系统的水平。

深圳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文化市场具有良好的辐射周边城市消费群体的能力。

4、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多元化投资主体结构逐步形成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深圳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和框架。

经过“十五”时期的着力培育和发展,深圳市文化市场体系及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演出、娱乐、出版、图书、广告等各类文化市场日益走向成熟和规范,形成一批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批发市场。

以资本、货币、技术产权、人才等一批要素市场为核心的大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文化产业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引领华南、服务全国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切实有效的市场体系推动下,深圳市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良好的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

这些企业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迅速成长,具有鲜明的市场原发性,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

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吸引了大批港资积极投身于深圳文化产业的经营。

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呈现出国家、集体、民营、外资等所有制形式共存共荣的发展格局。

5、空间布局相对集中,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各具特色深圳的设计业、动漫游戏业、印刷业、工艺美术业等都采用了集中式的空间发展模式。

以园区为主、紧密结合旧城改造的文化产业布局模式,不仅有利于缓解土地资源的紧缺,也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各区均拥有具备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重要文化基础设施,文化项目作为区域增长极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福田区根据在创意设计、传媒出版、数字内容、艺术培训、高雅艺术演出、会展等产业方面的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富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基地。

罗湖区在动漫游戏业、黄金珠宝和古玩为主的工艺美术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特色。

盐田区注重发挥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使具有山海特色的文化产业亮点纷呈。

南山区以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传媒印刷、演艺娱乐、数字内容、文化旅游等为重点,建设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其中包括华侨城集团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宝安区将印刷包装业、工艺美术业、设计产业列为文化产业的支柱行业。

龙岗区工艺美术业和印刷业发展迅猛,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数量大、产值高、亮点多”的鲜明特点。

6、初步形成文化产业促进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力量近年来,深圳从多个方面努力构建文化产业促进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支撑力量。

深圳市委、市政府已在政策层面确定了文化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第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出台了《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深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xx—20xx)》,以及将要出台的《深圳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文件,为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

此外,深圳还成立了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这一市政府直属机构,专门负责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设立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中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盛会,它的成功创立和举办,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起一个高起点、高规格的展示、交易、信息平台,而且使大量资金、项目、观念、信息、技术、人才在深圳汇聚,成为推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助力器。

(二)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1、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观念优势。

20多年来,作为一座年轻的充满活力的移民城市,深圳不仅吸纳了大量来自国内外的人才,而且以其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和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发展出各种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精神,它极大地促进了深圳城市整体快速发展,无形中也构成了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优势。

深圳人的市场观念、开放观念、创新观念和竞争观念,以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培育了深圳特有的文化价值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体制优势。

由于深圳改革开放较早,在政府的引导、推动下,深圳在全国率先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框架,形成了国家、集体、民营、中外合资、深港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增添了发展活力;由于较少受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约束,深圳文化产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比较高,与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对接的能力比较强;近年来,深圳确立并实施了“文化立市”战略,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继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和物流业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并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政策,使深圳在文化投融资、文化市场的开发等市场化运作方面,独具体制优势。

——科技优势。

深圳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深圳的宽带普及率接近香港、韩国等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地区,ADSL的用户数量和市场渗透率在全国遥遥领先,具有全国最大互联网出口带宽,全市光纤接入网络覆盖率高达100%,这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xx年实现产值62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9%。

深圳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制造优势,为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和载体的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区位优势。

由于毗邻港澳,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区位优势。

深圳由此不仅可以直接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而且可以直接接受香港的观念、体制、人才、金融、信息等优势的辐射,开展与香港的深层次合作。

随着深港合作由前店后厂分工阶段向纵深经贸合作阶段推进,深港合作的产业部门从之前的简单加工业跃升到带有高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的产业部门。

在长期的合作中,香港和深圳形成了有所区别的核心竞争力,香港在国际营销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深圳由于对内地市场情况比较熟悉,在贸易、服务方面占据优势,这有利于深圳在深港文化产业合作过程中实现分工互补、错位发展。

2、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产业人才相对缺乏,文化生态不够完善。

深圳高校和科研机构稀少的缺陷,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

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比,深圳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劣势比较明显。

深圳文化产业人才不仅总量相对不足,而且结构失衡现象比较严重,高层次人才短缺、外流现象比较普遍。

此外,由于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北京、上海等城市比起来,深圳的文化生态显得不尽合理和完善,也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某种劣势。

——产业结构不平衡,文化服务业比重偏低。

深圳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制造业所占比例过大,文化服务业比重则明显偏低。

20xx年,深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产业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产业的增加值合计为187.5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81%。

增加值总量仅相当于上海、北京、广州的42.93%、24.85%、65.12%,比重分别比这三个城市低0.97、7.15、1.78个百分点。

而且,多数文化行业的产业链处于的中低端,存在明显的高端原创不足、终端营销能力不强的产业链缺陷。

——本地营商成本不断增加,制约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深圳的迅速发展,以房地产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为主的城市营商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加上深圳文化产业以文化制造业为主,在高端产业价值链条上的优势不足,迫使文化产业企业不断从租金昂贵的中心区域向租金相对便宜的边缘区域转移,甚至迁往成本更低的地区,从而在有形无形中制约了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处于全球消费和生产方式演变下的深圳产业发展转型需要发展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时空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需要进一步满足高质量、短时间、个性化、智能化等要求,甚至要按照用户的具体偏好进行定制化生产。

在信息时代,模块化生产逐步取代流水线生产,文化、创意元素的价值得到凸显。

文化产业不仅成为消费品价值提升的催化剂,也成为技术变革的源头之一。

在深圳,土地、人力资源等成本不断攀升,而环境承载力在不断下降,经济增长逐步迈入高成本时代。

应对高成本时代,需要催生高附加值产业。

文化产业属于典型的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产业,其在深圳产业转型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深圳变“制造车间”为“创意之都”的重要媒介。

不能适时启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区域,将沦为被动的消费者,被迫接受创意先进区域以商业形式开发的文化思想、产品和服务。

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高起点发展深圳文化产业成为必然在未来十五年,人与互联网的障碍将逐步消失,现实世界和虚拟现实趋于融合。

用户获得互联网应用的终端手段日趋多样化,网络服务与移动互联网(手机终端)日益结合。

视频服务在手机终端的应用将不断繁荣,赋予文化产业巨大的市场价值。

三网合一推动Internet借助IPTV挺进电视用户群这一庞大群体,造就广阔的市场空间。

移动电信网络和Internet在未来的进一步高度结合,特别是3G时代的到来,将会对互联网产业格局造成新冲击,改变目前的文化产业市场格局。

深圳必须尽快洞察和把握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态势,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机,高起点发展文化产业。

3、国家和广东省政策层面的大力推动为深圳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广阔的战略空间20xx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文化体制改革做出全面部署。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抓好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确定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六大重点之一,明确了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

深圳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中央要求深圳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做出示范;要求深圳全力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

广东省要求深圳依托对外开放和体制创新示范区的优势,做大做强文化经济,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总格局中发挥龙头作用。

中央和广东省对深圳的要求和期望,对于深圳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将为深圳文化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黄金战略机遇期。

4、珠三角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雏形初现为深圳引领珠三角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契机珠三角地区面积4.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0多万,经济总量占广东省的70%以上。

长期以来,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主要以代工为主,低成本时代的价格战和引资战导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化现象严重,缺乏主导产业分工协作。

随着珠三角都市圈正在逐次进入文化篇三:

深圳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深圳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增长空间广、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资源消耗低等特点,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杠杆。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于提升深圳市服务业竞争力、支撑制造业发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服务业与国际接轨、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深圳作为国家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为充分发挥服务外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贯彻落实《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目标,根据深圳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xx——20xx年。

本规划所指服务外包需满足以下特征:

一是以服务为业务内容,二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承接的服务至少可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方式交付,三是发包方与承接方须签订服务合同。

服务外包主要包括软件研发、信息技术研发、信息系统运营维护等信息技术外包(ITO),企业业务流程设计、内部管理、运营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BPO),以及知识产权研究、医药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动漫和网络游戏设计等知识流程外包(KPO)。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与优势深圳作为软件产业大市和全国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据初步统计,深圳目前有服务外包企业500余家,其中离岸服务外包企业180余家。

20xx年全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3.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71%。

深圳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服务外包企业的集聚地,IBM、甲骨文、微软、印度塔塔、伟创力、飞利浦、惠而浦、沃尔玛等一批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已在深圳设立外包研发与服务中心。

1、高端业务特色鲜明深圳的软件与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目前承接IT服务外包的高端环节如信息化规划、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信息系统设计服务、信息技术管理咨询和集成实施服务等,在深圳ITO业务收入中占比达到八成。

金融服务外包、云外包、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电信运营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产品研发、创意设计等高端领域在国内优势突出。

深圳目前集中了全国70%的供应链管理型公司和近一半的工业设计企业,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占到全国近40%,以华为、中兴为龙头的电信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及电信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外包更是知名海内外。

2、创新能力优势突出深圳服务外包企业在服务模式创新和解决方案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以自有知识产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