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912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Word格式.docx

二.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切分,一是定性。

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

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基本精神:

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上严格按照内部的构造层次

进行分析;

进行分析时,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

3. 

分析时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或句

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优越性:

注意到了句子构造的层次性;

如:

他 

刚 

来 

我们 

便宜 

他了

││__│ 

│ 

│___│

│___│ 

│_____│

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

______ 

_____

2. 

有效地分化了歧义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

照片 

放 

大了 

一点儿。

_1_ 

________2_________ 

1-2主谓关系

__3___() 

___4___ 

3-4述宾关系

_5__6_ 

5-6述补关系

照片 

________2__________ 

_3_ 

______4_______ 

3-4述补关系

__5__ 

___6___ 

3.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

父亲的 

父亲 

父亲

(a)_______1______ 

__2__ 

(b)___1___ 

______2______ 

按(a)切分,意思是“祖父的父亲”,即曾祖父;

按(b)切分,意思是“父亲的祖父”,也是指曾祖父——二者意义一样。

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划分方法呢?

如果要表达:

老师的 

孩子的 

同学

姐姐的 

岳父的 

侄子

我们就只能:

_______1_______ 

__2__

通过考察,我们会发现类似“N的+N的+N”,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而成的偏正结构内部有极强的规律性,按照(a)来划分是合理的。

而“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出现(a)(b)均可的现象则是一种巧合,这就类似于:

1*7+3=7+3 

=10 

(正确的运算)

1*7+3=1*10=10 

(不正确的运算)

7+3*1=7+3 

7+3*1=10*1=10 

注意问题:

(可以叫切分的原则)

切分句子不能根据语感和语音停顿;

每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如果不是单词,则必须能在别类句法结构

中在现;

很 

有办法

__2___

3.每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组合所依据的规则在语言中必须有普遍性;

张三 

喝 

啤酒

__1__ 

____2____

4.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彼此组合起来,在意义上必须跟原先结构所表现的意思一致。

1.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

我 

在 

房顶上 

发现了 

他。

_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____3___________4_______

_4____5_____6__()__7__

由此并不能看出,是“我”在房顶上,还是“他”在房顶上,亦或是“我”和“他”都在房顶上。

层次分析对有些现象只能做出描述,并不能做出解释:

木头桌子质量 

——→ 

桌子质量

羊皮领子大衣 

—/→ 

领子大衣

三.变换分析法:

产生:

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变换分析法产生。

原则:

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换矩阵;

2.在变换矩阵中,左边作为原句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

3.在变换矩阵中,右边的作为变换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

须一致;

4.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其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5. 

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

例,二者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一致。

1.变换分析法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

咬死了 

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 

(a)___1___ 

___2____ 

(b)_____1______ 

_2_

(a):

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补语(了)

—→ 

把+名词1+的+名词2+动词+补语(了)

咬死了猎人的狗 

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b):

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是+指量名2+动词+补语(了)+名词

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

2.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①:

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有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

②:

现代汉语里不用“被”“给”一类字的受事主语句有一个特点,即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

③:

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

而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则不可以;

④:

表总括的程度副词“都”,强调表示“都”后面所说的性状或情况适用于它所指向的某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

局限:

可以分化歧义句,但是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

楼上演着戏。

楼上坐着人。

这两句话同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的句式,词类的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和结构关系也相同,但却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四.语义特征分析法:

由于变换分析的局限,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句子格式相同——词类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相同,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同,却会产生歧义,我们才采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解决问题。

如上述:

(a) 

(b)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句都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的句式,可是动词表示的语法意义却不相同:

(a)式:

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动词表示活动,表动态

(b)式:

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动词表示存在,表静态

所以(b)类动词都有“使附着”的意味,这样就可以搞清楚歧义的产生了。

关于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次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

我们分析和描写词的语义特征,主要有三个目的:

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进行再分类;

凸显同属于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

用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并不同义的词。

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语义要素。

这里有两层含义:

1.如果离开具体句式,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一些词的语义特点,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价值;

2.某些实词是否具有某种语义特征,只有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才能确定并概括得到。

因此,语法研究中的“语义特征”,是着眼于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所谓语义特征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具有的共同的语义特征,来解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之所以能与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区别、之所以只允许这一部分词语进入而不允许那一部分词语进入的原因。

语义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分化同形句式,为根据句法研究的需要对同一类实词划分小类,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句法、语义依据,因此语义特征分析无疑使语法研究朝着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五.语义指向分析:

关于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按其狭义的理解,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关系,即只是指举重的某个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发生最直接的关系。

他热热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a)

他高高兴兴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b)

他脆脆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c)

(a)(b)(c)三句的格式完全相同,表面上看,他们彼此的差异只是具体作状语的词不同;

可在语义上,各句的状语在语义上所直接联系的成分是不同的——(a)中“热热地”指向谓语动词“炸”,(b)中“高高兴兴地”指向施事主语“他”,(c)中“脆脆地”指向宾语成分“花生米”。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需要考虑的问题:

前指还是后指?

所谓“前指还是后指”是说那句法成分在语义上是指向它前面的句法成分还是指向它后面的句法成分。

和 

先后去广州参加一个会。

↑______↑___∣ 

[指前]

我先后去过广州 

福州。

∣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后]

他先后去过广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前/指后]

2.指向句内成分还是句外成分?

我很好。

——谓语“好”指向句内成分“我”

他被客气地邀请进了会议室。

——状语“客气地”在语义上指向句外成分

3.指向名词性成分还是谓词性成分?

我才做。

我才做第二道题。

我才做三道题。

我才做完。

(d)

以上四个句子,副词“才”都做状语,且都为后指,但各自的语义指向却不同——(a)中副词“才”指向谓词“做”;

(b)中副词“才”指向谓词“做”的受事名词性成分“第二道题”;

(c)中副词“才”指向数量成分“三道”;

(d)中副词“才”指向表示行为动作结果的谓词“完”。

4.指向施事,还是受事,还是工具,还是处所,还是其他?

如果某个成分是属于指向名词性成分的,就得考虑那个成分是指向施事,还是受事,还是工具,还是处所,还是别的什么。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这三个述补结构其补语都是指向名词性成分的,可是各自的语义指向却是不同的——(a)的补语“光”指向“砍”的受事;

(b)的补语“光”指向“砍”的补语施事;

(c)的补语“光”指向“砍”工具。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语义指向分析结实了句法成分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矛盾,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间,特别是间接的句法成分之间语义上的种种联系,从而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1.可以进一步帮助分化歧义句式:

他有一个女儿,很骄傲。

┌他有一个女儿,他很骄傲。

—→∣

└他有一个女儿,他女儿很骄傲。

2.为解释某些语法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3.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引起我们的思考,从而有助于开阔语法研究的思路,将语法研究引向深入

吕永平2011-05-2318:

05

楼主

以2011年真题为例谈北语语用文字答题思路

大家好,我是葵儿,2011年参加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总成绩393分,其中专业一(现古汉)125,专业二(语言学)129,最后公费拟录取。

最近很多同学咨询有关答题思路的问题,现就以2011年真题为例谈一下北语语用文字答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的QQ825623537,也欢迎和大家交流。

PS:

本文只就自己的答题思路作简要梳理,囿于知识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一.专业一(现古汉)

现汉部分:

一.标注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

解析>

:

本题是北语语用文字必考题,往年都是把轻声、变调、儿化等语流音变现象都混杂在一起考察,考的非常细致,今年考的相对简单,只涉及51+51→53+51(“造就”一词)的变调,其他的只要把具体的音位变体直接标注出来就可以了,答案从略。

二,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内容

相对而言,本题属于相对基础的题目,但不是往年复现知识点,所以第一眼还是要稍微思考一下的。

答案要点>

普通话声母系统、普通话韵母系统、普通话声调系统(具体标明)

三,写出后响复元音云母及其国际音标

基础考查题,掌握了韵母表及严式国际音标即可

四,变化绿化舍得获得急于属于扭搭配搭

1,上述词中那个包含动词性后缀

2,判断依据

本题主要考查词缀的概念问题。

1、词缀的概念(PS.一般而言答题的第一点都是首先说明考题所涉及的概念)

2、词缀的特点:

(1)意义:

不实在,附着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

(2)位置:

不自由,在合成词中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

3、具体的实例解析:

“绿化舍得急于扭搭”各词中的“化得于搭”都是动词词缀,符合词缀的特点。

需要格外说明的是,对于现代汉语这样的描写语言学,实例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而对于如语言学这样的理论语言学而言,在理论分析的的前提下具体的实例例证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踩分点。

五,辨析

量词,颗/粒

动词,关心/关怀

回答造成同义词差异的原因

本题是现汉词汇部分考查的重中之重,每年必有题。

其实说来,这类题的解决方式可以举一反三,答题思路是把具体的词语套进分析角度,有则多写,无则少写不写。

另外,今年的考题首次出现了量词的比较,就我自己认为可以从量词的语义特征和搭配的词语的语义特征角度分析。

同义词辨析角度(依程娟老师思路)

一,理性义:

1、对象角度:

范围不同具体/抽象个体/集体他人/自己积极/消极有无生命数量侧重点主客观特指/泛指等等(动词、形容词、名词具体的分析角度在此从简)

2、对象特征:

侧重点程度深浅比喻义有否静动态自然/人工等等

二.句法功能

1.1.能否做主、谓、宾、定、状、补能否带宾/补带何种宾/补(名宾/谓宾?

2.2.句类&

句型肯定/否定句式主动句/被动句特殊句型陈述句/祈使句

3.3.词性

三.色彩义

1、感情色彩2、语体色彩3、形象色彩4、态度色彩

六,结合赡养\晦涩\,谈谈你对词义构成或词的内容的认识

本题考查词义内容,这个考点复现率很低,只在00年复试和07年初试中考察过。

1、理性义:

(1)对象

(2)对象特征

2、色彩义

3、语法意义

(结合具体的词语即可)

七,1,他们出发了

把这些书都扔了

问:

了用法的不同

2,这是我们生产的大型机车

这是我们生产的高级皮鞋

高级和大型的词性,判断理由

“对比分析”是北语语用文字的重要考查方式,无论是现汉还是语言学。

现汉语法部分的重要的对比分析的考点有:

实词部分:

特殊名词VS普通名词名词VS谓词

性质形容词VS状态形容词形容词VS副词

时间名词VS时间副词叹词VS语气词

动词VS形容词每VS个

虚词部分:

动态助词“了”VS语气词“了”

结构助词“的”VS动态助词“的”

介词VS动词连词VS介词

吗VS呢

本题

(1)的考察即是:

(2)考察区别词的特征具体答案从略。

八,高兴得又说又笑挖墙角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又时髦又高雅瞒天过海伟大而光荣联合国

1,找出形容词性短语

2,固定短语的特点

考察短语的功能类别和固定短语的特点(其实固定短语应属于词汇部分考察的内容)

固定短语的特点:

1.结构定型性:

三小点2.意义的完整性:

两小点;

3.充当语言备用单位

九,比较1,2两组定语的不同

1组冰美人体育教师棉纺车间

2组抢来的时间他爸爸老王的工具

句法成分的考点很少出现,本题考察的重点是描写定语和限制定语的区别(当时我答题的时候到最后才反应过来)

十,有情况!

他是制定过这样的计划,但又放弃了

二者外观上无主语比较说明他们的不同

本题考点是无主句和主语省略句的对比,郑贵友老师的笔记专门做过论述,两点,从略。

十一,表达选择关系的各自语义个性特征

或者你讲,或者他讲,或者请其他人来讲,大家讨论吧。

要么你讲,要么他讲,你们两个商量商量

考点:

复句任选句和限选句的区别。

复句部分的对比考点有

重要复句类型对比

a.任选句VS限选句VS决选句【10文字初】

b.事实让步句VS虚拟性让步句VS容忍性让步句【10语用初】

c.还有一些具体的关系句式对比,比如“如果……就”VS“只要……就”不能互换的情况【11年复】难倒一大批人啊~

d.复句和单句的区别【08复】

十二,举例说明语义特征分析法分化什么类型的歧义现象

句法分析是语法部分每年必考的一个考点(最后一题10分左右),这个部分,郑贵友老师有一个专题就是具体讲的句法分析,本部分必要参考的是陆俭明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另外,句法分析的考察方式一般是:

1)不同句法分析方法的对比,如“变换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区别”等

2)不同句法分析方法的作用、特点,如“语义特征分析法在语法分析中的作用”;

3)语义指向的判定及理由。

1.1.什么是语义特征分析法

2.2.语义特征分析法可以分析的歧义类型:

3.3.实例例证

古汉部分:

主要是基础知识的考察,解析从略。

二.专业二——语言学

一,填空1,现代汉语属于(共时)语言学,汉语史属于(历时)语言学

2,发音学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听觉语言学研究语音的(心理)属性

3,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聚叫(同义词),语音形式相同或相近的词聚叫(同音词)

4,Present(礼物)和present(赠送)通过(重音)区别意义

5,动词的凉和形容词的凉通过(音高)区别意义。

这个题给注音了,一个2声,一个四声

6,洋泾浜只有(口语)形式

7,文字的产生,从时间和空间上()语言的交际功能

二,名词解释

1,非对立关系2,共同语2,语言能力4,句法同义5,词义的扩大

名词解释需要注意的是解释完一定要举例子。

二,判断并改错

1,送气音发音时声带都不参与活动(拿不准)

2,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是两种语言接触不可回避的必经之路(错,语言接触可能产生语言混合情况)

3,同音词的存在和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密不可分(对)

4,语言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和随时发音的能力(对)

5,英语中wrote和sat同过内部屈折(记得不全)(对)

6,社会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存在特点(大约是这样)(对主要是词汇方面)

7,层次性是任何语言系统都存在的突出特征(对)

8,数的语法范畴在所有语言中都存在(对广义的语法范畴可以这么说)

9,我国境内汉藏语系的语言最多(对)

10,记事图画都不是独立的文字(对)

1,分析汉语和英语中[p][p’]是否都能归为同一个音位

音位归并的原则:

对立互补语音近似(结合实例),本题主要考察对立原则。

1.1.音位归并的原则(主要答对立)

2.2.分析汉语中P可以区别词义,应划为不同的音位,英语中P中不能区别词义且分布互补、语音近似,应归为同一个音位,成为同一音位的两个音位变体。

2,q,k是否是互补关系,为何将他们划为2个音位

音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