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5013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防废水事故分析文档格式.docx

非重大危险源

环境敏感区

本项目是成品油储存和装卸项目,油品品种包括93#汽油、97#汽油、0#柴油。

总库容为10000m3,其中汽油库容4000m3,年周转油量约为23000t;

柴油库容6000m3,年周转油量约37000t。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为汽油,汽油属于易燃液体;

另外本项目储存的柴油属于可燃物质。

项目所涉及的重大危险源识别见下表2。

表2主要物料的危害特性及控制指标

序号

物料名称

危害特性

临界量

储存量

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1

汽油

易燃液体

200t

约2920t

2

柴油

可燃液体

未列入

约5100t

本项目汽油构成了重大危险源,结合所在区域环境敏感度,确定该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规定,一级评价应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1.2评价范围

本项目的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确定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储油库周围5km的范围内。

1.3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

评价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定性分析,根据成品油储库的特点,重点对泄漏、火灾等安全事故引起的环境风险提出风险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尽可能将风险和危险程度降至最低。

本风险评价着重评价事故引起厂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变化和防护。

2风险识别

2.1社会关注点和敏感点分布情况

本次评价以储油区为中心,距离源点5km以内的范围。

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点和社会关注点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3评价区内社会关注点和敏感分布一览表

环境要素

关注点名称

方位与距离

影响人口数(人)

环境空气

1#居民区

西面13m

约1000人

2#居民区

南面67m

约200人

3

3#居民区

东面188m

约300人

4

4#居民区

西面135m(距铁路专用线)

约1000人

5

5#居民区

西面252m(距铁路专用线)

约200人

6

青岩坝村

南面1.4km

约600人

7

附近农户集中居住地

四周1km~5km

约5000

水环境

后河

东面,158m

/

2.2风险事故案例

典型事故案例1--科威特石油公司油罐火灾事故

1981年8月20日凌晨1时15分,科威特国营苏尔巴炼油厂一座油罐失火,并且引着了邻近的油罐。

火灾持续了6天,使8座油罐被严重烧坏,并造成1人死亡,烧掉汽油118300千升,损失额达50〜60亿日元。

炼油厂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1.9公里,而东面500米便是波斯湾。

炼油厂正中是管理楼群,西侧是重质油储罐区,东侧是以粗汽油为主的轻质成品、半成品的储罐区。

再往东有硫磺回收装置、搬运设施、火炬装置等,东南有各种制造设备。

事故是在与制造设备东北邻接的轻质油罐区东的粗汽油罐场发生的。

油罐四周是防油堤,里面有6座2.56万千升的浮顶式油罐。

粗汽油罐场南侧有4座1.15万干升的油罐和一座5100千升的油罐,主要是用于储存处理前的中间产品。

事故原因分析:

6座粗汽油罐是碳钢球形浮顶罐,起火是在6号罐与粗汽油输管间发生的,可能是连接6号罐下部管道漏出某种碳氢化合物,遇火燃烧。

事故的另一原因是油罐没有设置固定泡沫灭火设备,因而未能在起火初期有效地灭火,也未能防止火势蔓延。

典型事故案例2--辽宁某石油公司油罐爆炸事故

1981年9月10日14时55分左右,辽宁省某县石油公司油库一号油罐发生爆炸,当即造成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万余元。

1981年5月12日,县农机厂与县石油公司签定了一项建罐合同,在石油公司油库院内建一组(4个)1200立方米的立式金属储油罐。

石油公司承担建罐材料供应及现场保护,县农机厂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

这项工程于5月15日动工,7月末四个罐体的立体工程基本完成,8月末工程扫尾等待试验验收。

9月9日,向一号罐注水145厘米高(罐体高7.85米),做罐壁严密性试验。

9月10日下午农机厂、石油公司等6名工人在一号罐顶上安装U型压力计,准备作罐顶严密性试验。

在实施电焊开孔时即发生了爆炸,罐体焊缝热影响区全部拉断,整个罐体抛出罐位,卡落在二号、三号罐之间,使在罐顶作业的6名工人当即死亡。

县石油公司在向一号油罐注水时,将原输油管路中沉积的汽油随水注入罐中,油的数量大约在77公斤左右,使罐内产生了可燃气体,在安装“U型压力计”开孔时,

遇到电焊明火发生爆炸。

典型事故案例3--中油山西运城石油分公司油罐火灾事故

2004年4月24日22时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运城石油分公司半坡油库甲区6号大型储油罐发生特大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5万元。

库区职工在值班期间相互勾结,从油库的计量孔往外倒油引发静电起火导致火灾。

典型事故案例4--豫西南某炼油厂油料罐火灾事故

1992年9月7日,豫西南某炼油厂成品车间油料罐区108号轻污油罐突然发生爆炸,造成108号罐报废,1人当场烧死,重伤5人(1人因伤势过重,于9月10日凌晨死亡),轻伤2人,损失数十万元的严重后果。

江苏省溧阳一家安装工程公司施工队承担该炼油厂的成品油罐区大修工程接近尾声,只剩燃料油罐区107号、108号罐罐下部焊接油品进料管线等大约1天的工作量。

14时40分,该炼油厂技术科工程师盛某到该罐区了解施工情况,在该罐区108号罐西边对施工队长沈某说:

“107号、108号罐里有油,焊接管线必须办理动火手续,该用锯弓的地方就用锯弓”。

沈某口头完全同意,实际却并未去办理动火票,而是继续动火至当天下午收工。

由于焊接任务没接。

焊工庄某(男,22岁)、铆焊工宋某(男,23岁)在108号罐西1处开始焊割该罐爬顶管线(油管线)。

宋某在旁边帮忙,焊割工作由庄某实施。

大约焊割1分多钟,108号罐顶部开始冒白烟,爬顶线管内发出“扑扑”、“刺拉”的声音。

正在该罐西边5米远处给管线包岩棉的河南夏邑防腐保温公司施工队的李某见此险情,起身就跑,与其一起施工的曹某随之起跑,跑出仅3、4步,油罐即发生爆炸。

宋某由于顺风向跑进火区,被烧死,其余人员虽然跑出了火区,但均被不同程度烧伤,其中1人于9月10日凌晨死亡。

违章动火作业。

安装工程公司工程处的庄某使用电焊焊割108号罐爬顶管线,电焊火花引燃爬顶管线内的可燃气体发生微爆,能量迅速积聚。

由于该罐总罐容200m3,只存有约30m3的轻污油,还有约170m3的空间,在炎热的天气下,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并达到爆炸根限,一遇到来自爬顶管线的高热能量,立即发生剧烈爆炸。

典型事故案例5--黄岛油库火灾、爆炸事故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

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

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分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

C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

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

下午3时左右,喷派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南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

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

约1分钟后,5号罐喷派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

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

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0000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号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

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

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

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1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爆油气。

事故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爆油气。

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

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

混凝土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

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

分析小结:

通过上述油库及油罐案例分析可知,火灾、爆炸事故是油库存在的主要危险,引发事故的原因多为油库或油罐布置不当、设备仪器不合格、施工人员及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以及消防设备不到位、反应不够迅速等,其事故后果及其严重。

因此,油库应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选择仪器设备,施工时严格按照国家规章制度执行,运营时加强油库区的防雷、管道及阀门泄漏检验、检测、罐体的选材、维护和保养以及操作人员的培训等方面的工作,防止发生泄漏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3物质危险性识别

本项目系成品油油库及其配套装卸运输设施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行为是油品接卸、储存、运输,无生产过程,储存油品包括:

93#、97#,0#柴油。

其物化特性详见下表。

表4汽油物化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英文名:

Gasoline;

Petrol

主要成分:

C4~C12脂肪烃和环烷烃。

分子量

UN编号1203

危规号31001

包装类别:

052

CAS号:

8006-61-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熔点/℃<-60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

沸点/℃40~200

相对密度(水=1)0.70~0.79

饱和蒸汽压/kPa

相对密度(空气=1)3.5

临界温度/℃无资料

燃烧热(103But/b)18.8

临界压力/MPa

最小引燃能量/mJ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本品极度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闪点/℃-50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爆炸极限(体积百分数)1.3~6.0

稳定性

引燃温度(℃):

415~530

禁忌物强氧化剂

危险性类别:

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本品极度易燃

避免接触的条件:

明火、高温、强氧化剂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颜料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

毒性

急性毒性:

LD50:

67000mg/kg(小鼠经口)(120号溶剂汽油)

LC50:

103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120号溶剂汽油)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人经眼:

140ppm/8小时,轻度刺激。

对人体危害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

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

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

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

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

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皮肤损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

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

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300[溶剂汽油]

前苏联MAC(mg/m3):

300

TLVTN:

ACGIH300ppm,890mg/m3

TLVWN:

ACGIH500ppm,1480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包装运输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表5柴油物化信息表

Gieseloil;

Gieselfuel

组成:

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烃、多环芳烃与少量硫(2~60g/kg)、氮(<

1g/kg)及添加剂

危险类别:

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理化

性质

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

溶解性:

不溶于水

熔点(℃):

<

-18

相对密度(空气=1):

4

沸点(℃):

282~338

相对密度(水=1:

0.87〜0.9

燃烧

爆炸

危险

燃烧性:

易燃

蒸汽压(kPa):

4.0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稳定性:

稳定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可燃限(%):

0.7〜5.0

257

禁忌物:

强氧化剂、卤素

闪点(℃):

55

易燃。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増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氧化物。

消防人员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己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对人

体危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皮肤接触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

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

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

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储运

注意

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操作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护服。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为汽油,汽油属于易燃易爆物质。

另外本项目储存的柴油属于可燃物质,可起助燃作用。

表6主要物料的危害特性及控制指标

物料

名称

闪点(℃)

火灾危害分类

自然点(℃)

爆炸极限(V%)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易燃易爆、微毒

-50〜21

415〜530

1.3-7.1

IV级(轻度危害)

可燃、微毒

62〜63

350〜380

2.4物料储运过程中风险识别

本建设项目作为典型的油品仓储项目,本工程装卸、储存的介质为极易燃烧的成品油,在运行过程中,可能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所酿成的油品泄漏、爆炸、火灾事故,对厂界外人群的伤害和对周边环境将会造成严重影响。

本项目风险事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4.1火灾、爆炸事故风险

本项目系汽油、柴油的储运项目,汽油为易燃液体,柴油为可燃液体,按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中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汽油属于甲类,柴油属于丙A类,轻柴油属于乙B类,火灾危险性较高。

若在储运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变化、作业不当以及设备老化等原因出现泄露,蒸发的油品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火灾的热辐射可能烧伤、烧死人员,造成财产损失,爆炸则造成极强的破坏和巨大的伤亡。

油库容易发展火灾和爆炸事故原因如下:

2.4.1.1油品的易燃、易爆性

油库储存物品都是蒸气压较大的液体,蒸发性是轻质油品在储运中最重要的危险特性之一。

它们易产生能引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蒸气量,蒸气压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

另外,温度对蒸气压的大小影响很大,温度升高,其蒸气压将迅速增大。

油品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油蒸气比空气重,易于在作业场所及低洼、通风不良的地方漂浮积聚,浓度处于爆炸浓度范围内时,遇有一定能量的着火源,容易发生爆炸,爆炸浓度(或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卸、发油时,若油管破裂、密封垫破损、接头、紧固螺栓松动等原因使油品泄漏至地面,遇明火即可发生燃烧。

储罐及附件若不定期检查、检测,一旦损坏,出现汽油泄漏等情况,遇点火源会引发火灾、爆炸。

在油品储运过程中,爆炸和燃烧经常同时出现。

2.4.1.2油品易积聚静电

据资料介绍,电阻率在1010〜1515Q.cm范围内的油品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且不易消散。

油库储存的油品都具有易积聚静电荷的特点,在油品储运和生产过程中,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量的大小与管道内壁粗糙度、流速、运送距离以及储运设备的导电性能等诸多因素有关。

油品在运输、转输及灌装等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搅拌、沉降、过滤、摇晃、冲击、喷射、飞派、发泡以及流动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而产生静电。

静电放电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

由于油管线无静电接地连接、油罐车无静电接地或静电接地不良等原因,造成静电积聚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储罐的静电接地线若接地不良或松动,易造成静电积聚放电或受雷感应放电,产生点火花,遇油品泄漏或油蒸气时,可能引发火灾、爆炸;

若储罐上的阀门防静电的金属跨接线连接不可靠,易造成静电积聚放电,遇油品泄漏时,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2.4.1.3油品的受热易膨胀性、易扩散、流淌性

同时,由于库区中贮罐较集中,一旦某一储罐发生火灾,其辐射热加热周围储罐壁,会导致新的火灾。

油品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若容器灌装过满,管道输油后不及时排空而又无泄压装置,会导致容器和管道的损坏,可能引起油渗漏和外溢。

另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容器内有可能出现负压,也会使容器变形损坏。

同时,易燃油品的粘度一般较小,容易流淌扩散。

同时,由于其渗透、浸润和毛细管引力等作用,而扩大其表面积,使蒸发速度加快,并向四周迅速扩散,与空气混合,遇有火源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2.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