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526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用了这张纸的四分之三。

)(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

小结:

不同分母分数相加,要把它们变成相同分母分数(通分)之后再相加。

⑵解决问题:

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看图填一填。

2、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刚才的计算方法,并总结: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把它们相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板书设计

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反思:

星期日的安排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使学生掌握整数的简便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一、铺垫孕伏.

1.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2.计算下面各题.

105+72+35+28306-43-57

3.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⑴出示课本5页的图

⑵指名说一说:

根据这幅情境图,能获得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⑴列出算式。

①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②全班交流。

算式:

1-

或者1-(

③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⑵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

可以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

也可以先从“1”中减去第一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第二部分;

还可以先计算两个部分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⑶汇报、交流。

方法3:

1-(

 =1-(

=1-

4、归纳小结。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

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四、随堂练习.

填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

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第6页第1、2题

星期日的安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方法一:

方法二:

1-3/8-1/61-(1/6+3/8)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看课外书的时间

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使学生掌握分数化小数的一般方法,掌握最简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

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小数。

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两个小朋友课外看书的时间,一个是用分数2/3小时,一个则是用小数0.4小时,然后请学生比较“谁用的时间多一些?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除法或者画图或者其它方法进行尝试。

1.画图,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把时化成分的方法进行比较。

3.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

4.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比较。

5.其它方法。

三、反馈讨论

1.学生在上述的探索中,发表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通过讨论让学生悟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基本方法:

“一般地说,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

小数转化成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

2.教师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在一定的练习量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把1/4、1/5、1/2转化为小数

4.让学生悟出分数转化小数的基础方法。

同样,小数转化为分数也可以采用这一过程。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1、2、3题

2.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将它们写在本子上,之后再与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看课外书时间(分数、小数相互转化)

基本方法:

分数化为小数:

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除以分母

小数转化成分数:

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

练习一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3、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熟练地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若干长方形纸条。

引导讲解

交流总结

一、引入课题。

1、再现所学的知识。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小数的互化

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巡视。

2、第6题,在学生解答此题的过程中,提示他们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应把两个数化为相同的表示形式。

3、第10题。

⑴先安排学生算一算。

⑵然后组织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

三、全课总结。

五、作业:

练习一2、3、4题写作业本。

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

长方体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难点:

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动手操作,自学感知

长方体、正方体框架模型,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

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2、出示自学要求: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长方体的棱长。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学习,初步认知长方体。

生:

齐读目标

过渡语:

怎样实现这些学习目标呢?

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

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书上11页的内容,与同组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认一认11页下面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按自学要求认真学习,8分钟后老师要向你们挑战哦。

3、学生自学,新知探究:

1、过渡:

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正确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2、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3、动一动:

学生动手操作中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4、合作交流认知长方体特征。

四、交流反馈,精讲点拨:

教师:

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和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5、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6、作业布置:

练一练5、6、7写作业本

7、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1)

长方体:

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

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问题。

二.基本练习

(一)练一练第1题

1.请学生拿出自带的长方体、正方体。

2、引导学生讨论:

测量长方体、正方体几条棱。

在测量中允许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

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二)练一练第2题的先分析后同桌交流。

应用“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都相等”特点及长方形面积公式。

多请几名同学来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特别提问:

是怎么知道的?

三、提高练习

(一)练一练第3题

1.教师知道学生读懂题目要求。

2.指导学生完成。

3.交流时主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运用长方体“棱”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

4+宽×

4+高×

4=(长+宽+高)×

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

12。

4、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5、作业布置:

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2)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

4

12

展开与折叠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引导操作、探究

动手实践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子、剪刀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展开与折叠”(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要求: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亲自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齐读目标过渡语:

下面是老师给出的自学指导,请大家根据指导认真自学吧,10分钟后老师将要请你们来展示学习成果。

认真看书上14页的内容,认真思考并试着做一做。

看练一练第1、2两题并运用附页中的图形学习。

齐读自学指导后按指导要求认真自学。

(10分钟的自学时间)

学生:

认真自学,同学交流。

来回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操作的?

(目的:

督促学生认真自学,并对自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4、交流反馈,精讲点拨: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纠错。

教师和学生总结。

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

同学们,请给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收获吧!

配套练习相关题目

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6个面来组成的。

长方体的表面积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引导探究发现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今天我们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1、学会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齐读目标。

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

认真看书上16页的内容,认真思考并试着做一做。

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三、学生自学,新知探究:

来回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如何操作的?

督促学生认真自学,并对自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

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长×

宽+长×

高+高×

宽)×

2=长方体的表面积

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

(7×

5+7×

3+5×

3)×

2

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

边长×

6)

五、巩固练习: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用两种方法解答)

六、课堂小结:

(提问学生回答)

七、作业布置:

课本第18页“练一练”3、4、5写作业本。

长方体的表面积

(1)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

6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结合具体情况,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丰富对现实空间观念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法

练习法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1、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正方体呢?

2、一个长方体饮料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6.5厘米,3.8厘米、10.5厘米。

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二、自学感悟:

独立完成课本第17页第2---3题。

三、学展讲练:

1、交流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

组长记录存在问题。

2、思考:

在解决长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汇报点评:

(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17页第4、5题

五、拓展延伸:

课本第17页第6题

6、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10×

4+10×

8+8×

4)×

露在外面的面

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解决有关求表面积的问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引导观察

动手实践、观察发现

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2;

6。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露在外面的面”(板书课题)。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情景,亲自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

2、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同学们要想达到这些学习目标就需要认真仔细自学,你们有信心学好吗?

下面是老师给出的自学指导,请大家根据指导认真自学吧,6分钟后老师将要请你们来展示学习成果。

1、看书上18的内容,找规律。

2、完成相关题目。

(6分钟的自学时间)

学生自学,新知探究:

来回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注意学生们是如何操作的?

交流反馈,精讲点拨:

教师摆出课本插图1的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一个棱长是50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观察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

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

50×

3=75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插图2的正方体,让学生观察4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

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9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

9)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4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露在外面的面

(1)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

解决有关求表面积的问题。

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自学探究

1、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和上节课的内容。

2、写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公式。

展示写好的公式,纠错更正。

二、学生自学,新知探究:

1、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发给多个小正方体模型。

2、每组学生按照一定的摆放方式摆放好,并计算一共有几个面露在   外面。

教师提醒学生要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全面。

3、展示交流,评价。

4、学生按照课本习题中的摆放方式摆放好,并完成课本上的列表。

5、找规律

①引导学生发现堆放的正方体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

②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

③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4个。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

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4个。

练习二

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对长方体的特点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都很熟练,形成知识网络。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

培养学生抓住重点整理知识的能力。

整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归纳总结

自学归纳

学生提前归纳总结知识

一、自学感悟: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独立整理。

二、学展讲练: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相互补充.

2、怎样呈现我们学到的知识能让别人更明白?

3、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还存在哪些问题,在组内提出来,相互讲一讲。

4、你还想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汇报点评: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帮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1、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

2、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组内未解决的)

四、自学检测:

准备一个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