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5611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4旅游活动 1Word文档格式.docx

可创造性:

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长存性:

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另外,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

人文景观具有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3)旅游资源的价值

美学价值:

吸引旅游者的根本原因。

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形象美是核心。

科学价值:

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喀斯特地貌、泰山、庐山、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长江三峡。

思考讨论

旅游资源与旅游地有何异同?

提示:

旅游资源与旅游地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旅游资源可以是具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是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民情风俗。

旅游地是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及旅游专用设施,是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它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社区,在空间上可以分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旅游活动区,也就是旅游之所在;

第二部分是接待区,是服务设施集中的场所。

2.旅游景观的欣赏

(1)选择观赏位置

千峰万壑:

远眺俯视;

地貌酷似造型:

特定位置;

一线天:

置身其中;

瀑布景观:

适当距离仰视;

山水组合:

乘船(筏)。

(2)把握观赏时机

把握季节:

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变长,但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最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

并兼有避暑之效。

把握天气:

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能观赏到云海,又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把握时间:

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确切把握观赏时机,如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潮和青海湖5月份观候鸟等。

(3)抓住景观特点——了解园林景观的特点

主配:

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

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层次:

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用障景法避免整个园景一览无余;

用隔景法,丰富景观层次。

框景:

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

借景:

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的最大特色之一。

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相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低山丘陵地区在山脊线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等。

在人文景观的建设中,要再现自然,与自然相协调。

北方园林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与宽阔整齐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辉映;

江南园林规模较小、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一方山水一方情,风俗民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并因此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5)以情观景

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6)景观欣赏的其他要求

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美学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欣赏过程中注意节律安排,保持饱满情绪。

风景区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结束等景区。

旅游资源的美感是如何产生的?

旅游资源的各种美,是旅游的魅力所在。

美感是通过自然景观的刺激和人的内心感受得以产生的。

(1)外部景观的刺激

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

这些景观的美对旅游者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2)人的内心世界感受

各种自然景观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联想、理念的感知印象,综合分析判断,使情与景交融,产生美感进而获得精神与物质享受。

如登泰山,首先人们视觉上感到泰山的雄伟壮丽;

听阵阵松涛,呼吸芬芳清新的空气,给人听觉、嗅觉上的享受;

通过景观欣赏,神思游于自然之间,心随景化,陶醉于自然美的王国中;

通过联想和理念的感知,具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和豁然。

(3)人对景观的感受与人的文化素养和阅历(年龄)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人文景观,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产生的反映是不同的。

如学历高的人出游,多追求高品位的文化内涵;

学历低的人出游多喜欢娱乐和消遣。

中老年人厌倦喧闹,喜欢僻静,偏爱历史文化,往往对环境优美、安静优雅的海滨、森林、田园等度假地感兴趣;

青年人精力充沛,敢于冒险,往往倾向于具有冒险性、刺激性、猎奇性旅游项目的旅游地等等。

二、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会产生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以及对正常秩序的冲击等问题。

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综合考虑游览价值(包括资源本身的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等。

选择旅游景区的开发应考虑哪些因素?

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是一项商业行为,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为了长远利益,还要注意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选择旅游景区时,第一,要看这个旅游资源的质量,即它是否具有突出的非凡性,它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如何。

尽量避免孤立的景点或与临近景点的雷同。

第二,要考虑与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距离越近越好。

第三,要考虑交通的通达性。

以上三点是“硬件”,直接决定对游客的吸引力的大小,但若要长久发展,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以保持持久的吸引力,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是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感受到愉快、舒适和方便,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关键,要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以便下次再来或宣传推荐给亲朋好友来。

二是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既不能超过承载量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又不能规模太小,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疑难突破

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的特征

1.显著的地域性。

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都有着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如我国的游览城市中,有因地理条件差异而形成的所谓“山城”(重庆)、“泉城”(济南)、“冰城”(哈尔滨)、“水城”(苏州、绍兴)、“花城”(广州)、“春城”(昆明)、“江城”(武汉)、“日光城”(拉萨)、“瓜果城”(兰州、伊宁)和“不夜城”(漠河)等;

也有因资源和生产布局不同而组成的所谓“钢都”(鞍山)、“煤都”(抚顺、大同)、“瓷都”(景德镇、佛山)、“陶都”(宜兴)、“锡都”(个旧)、“林都”(伊春)、“汽车城”(长春、十堰)等。

许多旅游区因地理环境不同而各具特色。

如我国东部海滨及夏威夷群岛、黑海海滨、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等地区具有和煦的阳光与洁净的海滩;

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地区,集中了登山爱好者仰慕的、海拔8000多米的高峰。

2.有淡、旺季之分的季节性。

旅游活动及旅游业有淡季和旺季的差异,同一旅游区在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利用价值。

地理上称为我国“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南京,盛夏的游客远少于春秋季节;

风光旖旎的北戴河、青岛海滨和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等山地胜景,其旅游价值冬春季远逊于夏秋季节;

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全年无冬,四季皆可戏水。

3.趋向明显的国际性和大众性。

旅游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人文地理现象,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只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旅游活动就不再是少数人的活动,而日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在和平时期的一种大规模的暂时性移动,成为一般居民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4.独特的经济性。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社会活动,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事业,有人把它叫做“无烟工业”或“无形贸易”,旅游者购买的不是具体的海滩、宾馆或其他旅游资源,而是一种有意义的“经历”和“体验”。

5.高度的综合性。

综合性是地理学与旅游业兼而有之的特征。

旅游业的综合性反映了旅游业的设施、活动、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关联和个性特征。

旅游业涉及到许多领域,它是一项高度综合的经济事业和服务事业。

●典例剖析

【例题】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敦煌莫高窟:

是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大型石窟,保留着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及从晋到宋近十个朝代的各种写经、文书、帛画等文物,是驰名中外的一颗艺术明珠。

鸣沙山、月牙泉:

以“沙岭晴鸣”和“月泉晓澈”而著名于世。

嘉峪关:

万里长城的西端终点,地势险要,巍峨宏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

酒泉:

泉水清澈见底,澄碧如酒。

有汉武帝赐御酒为霍去病打败匈奴庆功,将酒倾于泉水之中,泉水化为美酒的传说,以出产名贵工艺品夜光杯而著称。

(1)试从敦煌地区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方面对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和不利条件进行评价。

(2)敦煌在历史上是_________教中的___________教派所在地,其文化扩散主要以____________扩散为主。

(3)敦煌石窟属____________文化景观,从它建造的时间和分布等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宗教的____________等。

命题意图:

本题以甘肃省内的数处旅游景观为背景,重点考查学生对该地旅游资源这一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能力。

易错分析:

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学生因对该旅游资源实际情况不了解,易评价不到位甚至评价错误。

敦煌石窟是著名的佛教景观,是体现人类精神活动的景观,应隶属精神文化景观,学生易犯错。

解题思路:

(1)题,关键应掌握住对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评价的模式,一般要从五个方面:

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此外还应结合本地实际分析。

比如优势方面:

从游览价值分析,“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表现其较高的审美价值,“近十个朝代的各种写经、文书、帛画等文物”表现出其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此外附近还有特色旅游地诸如“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

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旅游资源集聚状况较好,地域组合状况(即无雷同景点)也较好,综合可见,敦煌莫高窟游览价值很大。

不利条件:

市场距离即距东部较发达城市较远;

从图中可以找出本地只有一条兰新铁路线连接,且不能直达目的地,可见其交通位置及通达性较差;

由于上述两方面因素,使该地区接待能力也较差;

从洞窟的物质组成结构看,多粉沙、泥质,易风化、侵蚀,洞虽多,但面积小,故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很有限。

从以上可以看出,本题可很好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两题内容较为简单,为教材中基础知识点,学生只要准确记忆即可答对。

答案:

(1)优势:

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附近还有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地。

旅游资源的集聚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因此旅游价值很大。

距经济发达的东部大城市较远,市场距离大,只有一条铁路,且又不能直接到达目的地,其交通位置及通达性不好;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不发达,使地区接待能力差;

洞窟多粉沙、泥质,易风化、侵蚀,洞虽多,但面积小。

故旅游的承载量有限。

(2)佛大乘迁移

(3)精神历史分布、空间性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作为一个新的单元,在过去高考中有关试题涉及极少,只是在1992年三南试题和20世纪80年代的个别年份中有所涉及。

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我国主要风景名胜的分布情况(单独考查分布或结合交通线路考查),基本以记忆性内容为主。

新教材开设旅游活动这一内容,其目的不是让学生了解系统的旅游地理知识,而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扩大知识视野、增智长知、陶冶情操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欣赏、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情趣。

使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学生,认识旅游活动的社会意义,合理进行旅游活动,并规范自己的旅游行为。

这也是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必要素质,因此,今后的高考对本单元的要求也应是突出人地关系分析(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的关系),重视运用所学旅游活动的知识,分析、评价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本单元在高考中可能考查的知识点有旅游构成的三要素;

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及积极作用;

旅游资源的分类、四大特性和四大价值;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及不同旅游景观的分布和欣赏的特殊要求;

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对社会正常秩序的冲击;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等。

考查重心将突出人地关系的分析,即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

考试方式上,除基本知识采用客观题型外,主观题型可能有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数据分析旅游活动的作用,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活动状况,分析经济发展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及人的文化素养对不同旅游景观的需求和认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供旅游资源分布图表,区分旅游资源的类型及不同旅游资源的价值和特性;

提供景观图,考查学生对旅游景观价值、特性的认识、评价及欣赏要求;

根据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图,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区内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等方面作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重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

教学过程中应把上述知识与能力要求贯彻落实好,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定能达到高考要求。

拓展题例

【例1】(2002年全国,39)下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他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

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

据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2)当时经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

A.华北平原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D.江汉平原

(3)直接导致该城市北宋后商业衰落的社会政治原因是什么?

(4)北宋后,黄河屡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渐至涸废。

试分析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

(5)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

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

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

解析:

本题以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为背景,以古城开封商业的兴衰作为载体,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有机整体,并从政、史、地三科的角度分别分析。

解答本题应结合平时积累的知识和题干所给的信息。

当时稻米主要靠水运,而汴河东入淮河,再经古运河,可将江浙一带的稻米直接运到东京;

而汉中平原、江汉平原和东京之间有山脉阻挡,运输不便;

华北平原在当时基本上不产稻米。

第(4)题,该河段地处黄河下游,由于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加,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增加。

由于泥沙淤积,使下游逐渐变成地上河,黄河河床比开封市区高出数米(目前高出7米)。

加之该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强度大,且集中,所以历史上该河段经常泛滥,开封有“地下城”一说。

第(5)题,开封市是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特别丰富。

又位于人口密度较大的中原地带,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明显,并且旅游业可带动交通、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该市传统的重化工工业发展缓慢,发展旅游业,是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首选。

(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城市布局打破城市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

(2)C

(3)靖康之变;

都城迁移。

(4)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降水集中。

(5)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

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平遥古城是我国境内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代县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已成现今规模,城市基本格局已有600余年未作改动。

平遥是中国现代金融的发源地,一度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在平遥古城发展兴衰的百余年中,这里集中了全国最大的票号富商,经济基础雄厚,带动了城市建设发展,城市建筑质量也领先多年,在北方县治城市中实为罕见。

平遥是山西文物大县,其中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的双林寺,建于五代北汉年间的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镇国寺万佛殿等,这些充分展现了平遥古城作为汉民族历史文化载体的地位和人文生态环境特征。

平遥古城内民居是山西民居的典型代表,基本体现了明清时期晋中民居风貌,建筑以“凿土为窑”的理念贯彻其中,体现了窑洞式结构,又凝聚了乡土文化的“标志符”——砖砌窑洞外加木廊外檐,饰以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及彩画,彩色鲜明夺目。

(1)开发平遥古城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这些资源主要属于____________类型,有什么价值?

(2)若请你为平遥古城旅游产业发展策划,你将如何为平遥古城旅游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如何定位平遥古城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特色?

(3)若请你为平遥古城旅游形象进行设计,在旅游资源建设及旅游环境建设方面,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平遥古城的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正确解答本题要理解旅游资源的类型、特性、价值并树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地理环境相协调的观点。

通过阅读材料,平遥古城主要属于人文景观,其特色主要是古城风貌和建筑文化。

平遥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应从上述特点出发,侧重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恢复与再现,为此,新建城市旅游设施要与原有建筑的风格保持统一,要注意自然环境的利用与保护,防止污染。

平遥古城的发展启示我们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保护好文化遗产,才能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主要是古城风貌及建筑文化景观,如街道及格局、店铺、民居和古文物等。

人文景观具有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科学的研究价值。

(2)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的恢复与再现;

侧重在城市规划中发展古建筑特色,同时注意自然环境的利用与保护,重点发展无污染的第二、三产业。

(3)①在保存古街道建筑基础上,新建城市旅游设施要采用古城风貌,各种装饰以仿古为主;

②恢复特色商品,开发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用品;

③加强绿化、防止污染等。

(4)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与发展,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保护好文化遗产,才能真正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例3】下图是扬州瘦西湖公园的一处著名景区“吹台”,又称“钓鱼台”。

它是位于湖心的一亭,四壁窗门,三面为满月洞门,称“三星拱照”。

正洞呈正圆,内衔五亭桥横卧波光,若莲花盛开;

南洞呈椭圆,内收的湖畔白塔竖立,似春笋破土。

景中有画,画中有景。

五亭桥是瘦西湖公园的标志,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合。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的构景手法是____________。

(2)在游览时要想欣赏到这样独特绝佳的景致应

A.把握观赏时机

B.选择观赏位置

C.抓住景观特点

D.发挥想象

(3)“扬州好,高跨五亭桥。

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连云桡,夜亭玉人箫。

”读此词后,你觉得欣赏体会瘦西湖之妙,最好何时去游览?

(4)据说五亭桥是借鉴北京北海的五龙亭之美景,并独创性地将桥、亭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

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桥亭秀,桥基雄,两者比例恰当,配置和谐。

游客若要真心领略五亭桥蕴涵之美,在游览前应作些什么准备?

(5)扬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形成与发展与下面哪条河流的通航有关

A.长江B.淮河

C.黄河D.京杭运河

正确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领。

从材料和所给的景观图中可以看出,“吹台”设计的构景手法是框景。

图中所示的景观要能收到好的观赏效果一要抓住景观特点,二要选择好观赏位置。

第(3)题,在理解词意后,可以体会到欣赏瘦西湖之妙最好选择在农历“十五”月明夜。

旅游前的准备是旅游效果的保证,尤其是欣赏中国园林景观,了解其景观特点和构景手法才能真正体会园林景观之妙。

扬州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商业中心的兴起缘于京杭运河的开通,使其成为南北方重要的商业集散地;

商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使扬州兼容南北方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1)框景

(2)BC

(3)夏秋季节的“十五”月明夜。

(4)查资料,了解五亭桥和瘦西湖的景观特点和构景手法。

(5)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