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业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5664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会计行业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行业分析.docx

《会计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行业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行业分析.docx

会计行业分析

英国银行业——国际会计行业分析作业材料

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简要历史

一、早期国际银行业的发展

13~15世纪,意大利的银行在欧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银行业蓬勃发展。

16世纪初期,安特卫普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

16世纪80年代以后,阿姆斯特丹又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

在荷兰金融业发展经验的影响下,英国于1694年成立英格兰银行,对现代银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近代国际银行业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伦敦成为世界首要的金融中心,为欧洲的战后重建工作提供融资。

随着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兴起,国际银行业务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展。

在殖民时代的国际业中,英国一直独领风骚。

其他殖民霸权国家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展。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银行业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主要的资本供应国,纽约逐步成为与伦敦并驾齐驱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

这一时期,美国的银行借本国经济金融实力的增强积极向海外扩张。

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导致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直到60年代,国际银行业一直处于沉寂之中。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与西欧、日本经济的回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得到有力改善,国际银行业务也开始发展,期间美国起了主导作用。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的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际债务危机的影响,美国的国际银行业业务受到沉重打击,欧洲和日本银行实力提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发展,国际银行业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大型超大型银行机构的竞争场所。

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业务和经营活动更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业务经营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分业经营发展为混业经营。

早期的商业银行并无分业经营的模式,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经济危机后,欧洲国家国开始通过立法将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企业的业务活动予以明确划分。

商业银行不能涉足于投资银行、信托、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当然后者也不能涉及商业银行的业务。

但目前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是商业银行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到了投资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业务中去。

如从70年代起,商业银行经营长期抵押贷款业务,实际上这与投资银行业务在性质上已无区别。

此后商业银行又开发出了大量的新型的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

其中许多内容,特别是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业务,更是直接进入到了投资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领域。

2.银行业集中购并速度加快。

由分业经营转为混业经营,必然带来金融领域内竞争的日趋激烈。

为避免在竞争中遭到破产倒闭的厄运欧洲国家的商业银行出现了大规模的银行兼并浪潮。

许多国家的银行业已为少数几家大银行所控制。

银行业的大规模合并不仅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界限更加模糊,而且由于在合并之前,许多银行就是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的银行,合并后必然刺激这些银行在国际上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从而引发更大范围内的国际性激烈竞争。

所有这一切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使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的内容越来越复杂、覆盖面越来越广泛,银行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的水平才能与之相适应。

否则,原本为防范风险、提高竞争力

而合并起来的银行,同样会遭遇新的更大的风险。

英国银行业发展的简要历史

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股份制银行向现代银行的演变

17—18世纪间,新兴的资产阶级进行了反高利贷的斗争,要求以法律形式限制放款的利息水平。

但当信用业被高利贷者垄断时,任何降低利率的法令都不会产生实际效果,于是,他们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建立了一些股份银行。

这种股份银行资本雄厚,规模大,利率低,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世界上第一个股份银行——1694年在英国伦敦创办的英格兰银行,它的贴现率一开始就规定为4.5%-6%,大大低于早期银行业的贷款利率。

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意味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

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早期银行也向现代银行转变。

但是这种转化过程非常缓慢,直到18世纪末才算完成。

二、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是中央银行

1694年,英国政府支持创办了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逐渐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至1928年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

与此同时,英格兰银行凭其日益提高的地位承担商业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划拨冲销、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等业务,在经济繁荣之时接受商业银行的票据再贴现,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中则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由此而取得了商业银行的信任,并最终确立了“银行的银行”的地位。

英格兰银行是第一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开始。

标志着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制度开始形成以及现代银行的产生。

继英格兰银行之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资本主义商业银行,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和发展。

它通过货币政策委员会(MonetaryPolicyCommittee,简称MPC)对英国国家的货币政策负责。

英格兰银行是伦敦城区最重要的机构和建筑物之一。

自1694年英国银行产生,英格兰银行开始运作,之后逐步转换职能,至今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的兴起与发展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中央银行是由200多年前普通商业银行演变而来的。

在银行发展的早期,银行不但数目众多,而且独自发行银行券。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不断加强,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需要。

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则被普遍认为是真正中央银行的开始。

英格兰银行于1833年取得法偿货币发行者的资格,即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资格。

1844年,英国通过“英格兰银行条例”,即皮尔法案,英格兰银行获得独占货币发行的权力,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标志着现代中央银行产生。

2.早期中央银行的特点最初的中央银行首先是政府的银行和发行的银行,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的建立首先是基于政府的需要,如为政府筹措经费,支持政府战争,或代表政府管理金融市场,发行货币等。

真正成为银行的银行,则是在中央银行制度基本成形以后。

最初的中央银行一般都兼营一部分商业银行业务,或本身就是从较大的商业银行发展而来的,如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等。

初期的中央银行一般都是私人股份银行或私人和政府合股的银行,并不是完全由国家出资设立的。

3.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大多停止了货币兑换。

战后许多国家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银行券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受到了威胁,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的稳定。

为了改变其货币金融状况,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性。

1920年,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国际金融会议,会上明确重申了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并建议未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应尽快建立中央银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为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普遍信奉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均以货币政策作为干预生产、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从而促使各国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银行制度。

一、当前英国银行业的现状

英国银行业以劳埃德银行(LLOYD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巴克莱集团(BARCLAYS)、汇丰集团(HSBC)四大本国银行集团为支柱,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下,暴露了很多经营弊端,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余波未平。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受到挤兑的英国北岩银行被政府收购了100%的股权,经营状况骤然恶化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劳埃德银行先后被政府收购了83%和41%的股权,耗费了政府巨额救助成本。

目前,苏格兰皇家银行受到2007年参与对荷兰银行(ABNAMRO)收购的影响,劳埃德银行受到2008年在金融危机时期收购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HBOS)的拖累,经营状况仍未有明显起色,连续2年仍处于较严重的亏损中。

即使是盈利状况较好的汇丰集团,其在欧洲的业务2012年也亏损了21亿英镑。

表1:

英国四家主要银行税前利润一览表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LLOYDS

2.81亿英镑

-35.42亿英镑

-5.7亿英镑

RBS

NA

-7.66亿英镑

-51.65亿英镑

BARCLAYS

60.65亿英镑

58.79亿英镑

2.46亿英镑

HSBC

120亿英镑

140亿英镑

127亿英镑

其中:

HSBC(欧洲)

NA

30.3亿英镑

-21亿英镑

根据各行年报资料整理。

(二)银行业混业经营留下风险隐患。

1986年英国允许银行提供包括证券业务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从“分业”走向“混业”经营已历经27年。

一家银行集团往往兼营投资银行、商业银行、零售银行等多种业务,多数情况下集中在银行内部管理;而银行集团兼营的保险业务,则主要是控股子公司形式的保险公司,相对独立运营。

混业经营提高了资金的周转效率以及利润率,极大地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

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混业经营也暴露出种种弊端,投资银行因过高的杠杆率、过高的风险头寸,会将风险连带给零售银行。

2007年北岩银行因投资亏损陷入流动性危机,引发了储户挤兑而被政府收购;2008年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因过度依赖批发业务和投资亏损,引发储户挤兑,被政府售给了劳埃德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为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过度扩大其结构性信贷和金融杠杆率,特别是收购荷兰银行的决策使自身一度陷入倒闭危机。

2012年春,摩根大通首席投资办公室驻伦敦的一位绰号为“伦敦鲸鱼”的交易员在合成债券上做多失败,导致公司直接损失约20亿美元,被称为“伦敦鲸”事件。

投资银行业务的盈亏会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已给英国银行业敲响了警钟。

(三)银行业高管薪酬备受诟病。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银行高管薪酬备受关注,特别是在较保守的英国,银行业高管因持有较高的薪酬而受到了公众持续不断的质疑和批评。

但为了维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国政府对银行高管薪酬持有模棱两可的态度,一方面不时地附和公众对银行高管薪酬提出批评,在薪酬监管方面出台了《薪酬实践守则》;另一方面却未采取实质性措施,对高管薪酬的安排持默认态度,并且反对欧盟关于确定薪酬上限的提议。

 

表2:

2012年四大银行高管薪酬情况

银行

薪酬超过1百万英镑的高管人数

主要负责人

薪酬

2012 业绩

LLOYDS

20

CEO:

AntonioHorta-Osorio

250万英镑

亏损5.7亿英镑

RBS

95

CEO:

StephenHester

327万英镑

亏损51.65亿英镑

BARCLAYS

428

CEO:

AnthonyJenkins

260万英镑

盈利2.46亿英镑

HSBC

204

CEO:

StuartGulliver

743万英镑

盈利127亿英镑

数据摘自有关年报和FinancialTimes网络新闻。

 

(4)违规经营导致监管部门的罚款。

在以利润为主导的经营理念下,银行业的“市场操纵”和“恶性竞争”,成为伦敦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弊病。

一是操纵市场利率。

2012年,巴克莱银行因2005年至2009年期间操纵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LIBOR)和欧洲银行同业欧元拆借利率(EURIBOR),被处以巨额罚款,并导致三名高管辞职。

违规操纵利率事件涉及市场多家大型银行,均被英美监管部门进行了处罚。

二是违规销售贷款保险。

英国大部分银行都曾向小额贷款、住房贷款的申请人推销了贷款保险,向其收取5-30%甚至更高比例的保险费,而这些人并不需要这些保险,或者根本不具备被保险的资格。

三是违规销售金融产品事件。

据监管部门披露,英国多家银行自2001年以来共向小企业错误销售了4万多件利率对冲产品,利率大幅下降使企业蒙受了损失,银行需向对蒙受损失的企业进行赔偿。

 

 

 

表3:

大型银行遭金融监管部门罚款情况

银行

罚款额

违规情况

监管部门

BARCLAYS

4.5亿美元(2012)

操纵LIBOR

英国金融服务局9280万美元;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2亿美元;美国司法部1.6亿美元

RBS

18.05亿美元(2013)

操纵LIBOR

英国金融服务局8.75亿英镑;美国司法部1.5亿美元;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3.25亿美元

HSBC

19.21亿美元(2012)

美国分支机构违反反洗钱规定

美国司法部及监管机构

2.49亿美元(2012)

在美国违规发放房贷

美联储

STANDARDCHARTERED

3.4亿美元(2012)

违反美国洗钱法律

美国司法部及监管机构

UBS

15亿美元(2012)

欺诈、贿赂经纪商和“普遍”操纵全球基准利率

英国金融服务局1.6亿英镑;美国司法部和期货交易委员会12亿美元;瑞士监管机构5900万瑞士法郎

英国多家银行

数十亿英镑赔偿(2013),已计提准备

不当销售复杂利率风险对冲产品给小型企业

已初步确定,但尚未作出处罚

根据FinancialTimes等网络信息整理。

二、英国银行业适应形势的自我调整

英国银行业在违规处罚、市场环境不佳等多重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既要逐步消化应对危机的成本,也要满足日益严格的监管需求,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

但是,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竞争力较强、人才众多、市场发达的优势,其银行业仍然具有自我调整、自我革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一)战略调整:

压缩行业战线,回归做强主业。

金融危机以来,银行普遍面临资本金短缺的局面,迫于实施《巴塞尔协议Ⅲ》的压力,主要银行均采取了“突出主业、做强主业”的策略。

一是业务性转变。

主要银行收缩战线甚至缩减规模,以便在所擅长的业务领域投入更多精力。

汇丰集团于2009年起就实施了保险业退出策略,并于2012至2013年出售了所持中国平安的股权94亿美元,此外,汇丰集团在2012年共处置了与主业关联度不大的26项股权,以便集中精力开展银行业务。

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劳埃德银行由于政府持股,均采取了力求自保的收缩策略,以应对更严格的资本要求。

苏格兰皇家银行于2012年有意将316家分支机构卖给渣打银行,劳埃德银行于2013年有意将632家分支机构卖给合作集团(Co-OperativeGroup),虽然由于经济前景和机构本身的原因均未交易成功,但出售意向一直未改变。

二是地域性转变。

主要银行面临增长压力和监管压力,大都放弃了全球扩张的战略,而是在具有竞争力的地区投入更多精力。

比如,汇丰集团在美国的分公司美国汇丰银行,2012年风险加权资产占集团的22.2%,税前利润贡献仅有11.1%,而香港汇丰风险加权资产占集团的9.8%,税前利润贡献就有36.7%,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无疑是汇丰集团发展的重点区域。

像苏格兰皇家银行、劳埃德本土特征明显的银行,则明显放慢了全球化的脚步,仍偏好于英国本土业务。

(二)资本管理:

注重提升资本,提高透明度。

在《巴塞尔协议Ⅲ》逐步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英国主要银行采取了充实核心资本、杠杆率达标、提高透明度等措施。

在充实资本方面,由于核心资本定义标准提高、市场资金供给有限,银行很难使用债务工具或配股融资来补充资本,比较可行的就是用留存利润转增资本、降低风险加权资产规模这两种方式。

由于利润转增资本时间较长,因此,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加权资产规模,已形成银行高层和业务一线的统一理念,即使是放弃一定收益,也不能超过风险加权资产规模的增长限制。

在透明度方面,主要银行均能做到主动披露公司治理、薪酬、经营业绩等重要信息。

2013年4月,英国的主要银行主动公布了杠杆率,成为全球首批按照标准化方式披露杠杆率的银行。

除巴克莱银行之外,其他主要银行均满足《巴塞尔协议III》杠杆率为3%的临时最低要求。

表4:

2012年英国主要银行杠杆率

 

BARCLAYS

LLOYDS

RBS

HSBC

STANDARD

CHARTERED

杠杆率

2.8%

3.1%

3.1%

超过3%

4.5%

备注:

1、银行杠杆率=[(一级资本-扣减项)÷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100%。

2、《巴塞尔协议III》暂要求杠杆率最低3%(政策观察期),中国为4%。

(三)风险控制:

明确风险偏好,巩固三道防线。

英国监管当局将银行“风险偏好”作为公司治理监管的重要内容,要求银行应当根据宏观形势和自身经营策略,制定明确的“风险偏好”并在公司内实施。

在风险控制上,英国主要银行强调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业务风险管理,即业务一线人员要注重防范交易风险。

特别是在金融产品交易方面,银行已大幅调低了对交易员风险敞口的额度限制。

第二道防线是合规和风险管理,银行通过合规和风险部门控制风险,自行压力测试,对业务经营是否合规负有重要责任。

第三道防线是银行内部审计部门,通过“风险导向”或“以风险为中心”的原则,开展“合规审计”和“风险审计”,确保有效控制运营风险。

第一道防线因业务人员存在利益和风险的比较,很难做到稳健经营;第三道防线属于事后管理,发现风险往往为时已晚;因此,第二道防线最为重要,可直接监控风险。

目前,加强第二道风险管理已成为监管部门和银行的共识,在人力安排、风险控制技术方面都予以倾斜。

(四)业务发展:

开辟新业务种类,寻找利润增长点。

伦敦的金融市场庞大,往往以全球视野开辟新的业务,领先全球市场。

一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

伦敦银行业认为2018年前后人民币将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实现由“贸易货币”、“投资货币”到“储备货币”的三步重要转变。

2012年4月,伦敦金融城发布了《伦敦金融城倡议》,提出要将伦敦发展成为国际人民币业务中心、产品中心,汇丰集团、中国银行、巴克莱、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都是倡议成员。

二是发展私人财富管理。

虽然历经金融危机,但经过多年的经济增长,据估计全球可供管理的私人财富已达到数十万亿美元。

由于英国主要银行均在企业融资、投资银行等各方面具有专长,发展私人银行具有天然优势,不仅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会为其他业务奠定客户基础。

三、英国银行业监管的改革

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监管改革方案,提出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全面改革,突出体现了“金融稳定、严格监管、权益保护”的理念,并在监管政策上与欧美保持原则一致,维护着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一)监管体制的改革。

2013年4月1日,根据《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由“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财政部”三方监管模式,调整为“双峰”监管模式:

在英格兰银行管理下,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FPC),该委员会从宏观层面监控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并负责协调和指导金融监管机构。

同时,将原金融服务局(FSA)分拆成立金融审慎监管局(PRA)、金融行为准则局(FCA),英国将以PRA和FCA为主要监管机构的金融监管体制称之为“双峰模式(twopeaks)”。

PRA负责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1400多家大型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FCA负责约26000家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产品监管和保护金融消费者,以及不在PRA管辖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审慎监管。

PRA和FCA对风险的容忍度更低,将采取更主动、更强硬的监管手段。

 

(二)监管理念的转变。

伴随英国监管体制的改革,英国监管当局的监管理念也在转变。

一是从“混业”走向“分业”。

英国监管当局的宏观审慎主要体现在监管体制改革、落实《巴塞尔协议Ⅲ》以及引入“圈护”(ring-fencing)理念。

2011年4月,英国银行业独立委员会提出了“圈护”的建议,意将风险程度较高的投行业务与风险较低的零售银行进行隔离,以独立的公司运营,建立“防火墙”,禁止零售银行的沉淀资金用作高风险投资业务,并建议到2019年之前逐步实施。

欧盟发布了“利卡宁报告”,也提出了“分业”的理念,比如投行业务超过零售业务量的15%就应该分离。

鉴于“分业”可能会降低银行业的竞争力,增加银行运营成本,英国仍在研究如何实施“圈护”政策。

二是限制大银行并激活竞争。

为了激活银行业竞争,英国监管当局拟限制大银行和降低行业进入门槛,鼓励银行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激活信贷,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三是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

为了保护消费者、促进公平交易,针对市场上的违规行为,监管当局要求银行必须根据客户需求详细解释每一项金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体现了保护消费者、保护弱势群体的监管理念。

(三)监管技术的革新。

一是提出金融产品交易市场限制。

2012年,英国监管部门要求所有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员,都只能在一个市场内进行交易,而不能向以前可以横跨金属、外汇、股票、债券等市场进行交易,以降低交易风险。

二是提出了衍生品场内交易的建议。

英国的监管当局和部分银行人士都提出过将衍生品交易纳入场内的建议,以提高透明度,加强衍生品的监管。

但由于衍生品场外交易的习惯,银行交易员尚难以接受,场内交易的金融基础设施和交易规则均有待构建。

三是强调金融从业道德。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操纵丑闻对伦敦金融城的声誉造成了很大损害。

为了挽回声誉,英国特许证券与投资协会近期通过了一项规定,要求经纪人和资本市场交易员在参加职业资质考试之前,必须通过一项道德测试,使伦敦成为首个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先通过道德测试的国际金融中心。

(四)英国财政部的重要作用。

在本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英国财政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职责分工上,财政部将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强调所有涉及公共资金的决定仍将由财政大臣负责,在银行特别处置机制中,央行必须向财政部及时提供决策所需的一切信息。

二是对金融政策委员会(FPC)的职责和目标具有最终解释权, FPC通过财政部向国会负责。

同时,财政部在FPC中派出一名不享有表决权的财政部代表,提供政府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评估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分析FPC决策对财政的影响,确保其政策方向与政府保持一致。

如果拒绝财政部的指导,FPC应向财政部进行书面报告。

三是对金融监管和银行薪酬等提出意见。

财政部在金融监管领域中的“声音”得到加强,可以对宏观审慎监管措施、PRA审慎监管业务范围、FCA产品监管规则和范围等“特定领域”提出意见。

此外,根据2012年9月英国颁布的《薪酬实践原则》,前FSA是银行薪酬的主监管部门(改革后为PRA),但每年要向财政部报告金融企业有关薪酬的做法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分析薪酬机制中威胁金融稳定的因素,必要时向财政部提出薪酬改革计划。

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英国银行业目前已走出低谷开始复苏,但整体实力无疑被削弱。

英国银行业正努力通过加强监管,培育市场,走向稳健发展。

资产重组

苏格兰皇家银行是仅次于英国汇丰银行的英国第二大银行、苏格兰第一大银行,成立于1727年。

除一般银行理财服务外,银行还设有保险和公司财务等业务。

2008年金融危机中,该行损失严重被国有化,英国政府出资455亿英镑(约合694.2亿美元),持有该银行81%的股份,成为英国第一家国有化银行。

银行集团首席执行官斯蒂芬·赫斯特受命于危难,在金融危机之际,接受挑战稳定银行大局。

今年5月,苏格兰皇家银行在爱丁堡银行总部举行2013年年会,预计2014年经营状况将恢复常态,银行资产重组程序可望基本完成。

赫斯特在年会致辞时说,该银行由“资金短缺银行”转变为“正常银行”的过程将历时五年,四年前银行救助计划开始实施,其中包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复杂的资产重组程序。

目前,银行资金状况大大好转,客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