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6256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出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

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

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B;A

【解析】【分析】

(1)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与自己相处的前提”,谓语动词是“是”,宾语应为“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这个句子一面对两面,应该删去“能否”。

(3)“充实”是“使内容丰富”的意思,应该是先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才能丰富自己。

故选BA。

故答案为:

⑴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⑵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⑶B;A

【点评】⑴本题题考查的是语法知识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对结合题意,仔细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要会运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词语意思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2.拓展关联知文化。

(1)【任务一】辨识对联。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 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 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 忧   乐   八百里大湖

(2)【任务二】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或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王年号纪年:

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己亥之二月也

B. 七言律诗: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 谥号命名:

《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东坡乐府笺》

D. 作家称谓:

余光中(乡愁诗人)、雨果(法国人道主义作家)、温庭筠(杜陵游客)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根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可知应是“先忧后乐”,“老范一千年”是“名词+数量词”,可知下联应对“大湖八百里”,故选B。

(2)A项,“己亥之二月也”是干支纪年;B项,《行路难》是古体诗;C项,《东坡乐府笺》中,“东坡”是苏轼的号,不是谥号。

故选D。

故答案为:

⑴B;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上联和掌握的知识能够完成此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记忆,结合选项的说法,仔细辨析。

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四书”包括: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中庸》”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

(1)“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2)示例一:

《中庸》论述了儒家人性修养,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示例二:

《中庸》是为人处事、人性修养的一面镜子,端正着人们的行为。

【解析】【分析】

(1)认真阅读这段话,可知这段话分别讲了四书的主要内容,文段最后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可把这句话压缩到30字以下即可。

(2)《中庸》是一本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可从“修养”这个词进行生发联想,如可以把他比作一面镜子,一个心灵的导师等。

故答案为:

⑴“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⑵示例一:

《中庸》论述了儒家人性修养,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示例二:

《中庸》是为人处事、人性修养的一面镜子,端正着人们的行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

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时要在理解《中庸》这本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联想,然后运用比喻阐释其主要内容和作用即可。

4.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关于长春城市名字的由来,常见的说法有多种。

第一种说法是长春源于中国第一副对联及诸典籍,那是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________”。

此外还有说法是源于一种野生植物长春花,据说长春花可以越冬,但越冬开放的野生植物在长春不存在,感觉也不是那么贴切。

   第三种说法就比较官方了,那就是长春源于长春州。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兴宗重熙八年置长春州。

地点就在今天的前郭县塔虎城。

至于为什么建长春州?

主要也和当时辽国人的游牧民族生活习惯有关,每年随着季节变换,辽国皇帝常常四处①巡视或游玩,皇帝每到一个地方都需要建立行帐或行宫。

现在的长春就是昔年长春州属地,________很多研究者认为长春得名于长春州。

   此外,第四种说法是长春源于长春堡,即今南关区永春街道长春堡村。

乾隆末年,长春设治以前,上自皇帝,下至各部和地方政府,都称今长春境内为“长春堡地方【甲】例如任命长春厅首任巡检的文书就直称“今授吉林长春堡巡检……”皇帝的上谕也说:

“长春堡界内……”这类清代文献很多。

   长春这个名字来源比较贴切的说法是源于女真语“茶阿冲”,“长春州水鸟众多”,自古就是女真人春猎之地【乙】女真人出猎前有一种野祭仪式,即滴血酒祭天,这种仪式女真语称“茶阿冲”,长春该是女真语“茶阿冲”的音转。

   长春是一座历史悠久、活力(bó)发的城市,它地处②巍巍乎东北亚制高点长白山腹地,莽苍苍东北大平原中心,历史悠久的松花江支流伊通河自南而北,穿城而过。

别看长春远在塞外,但是她的名头还是非常响亮的,素有“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北国春城”“科教文化城”等美(yù),位列中国四大园林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处(chǔ)   ②处(chù)                              

B. ①处(chù)   ②处(chǔ)

C. ①处(chù)   ②处(chù)                              

D. ①处(chǔ)   ②处(chǔ)

(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汉字。

________发

美________

(3)请根据上下文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________

(4)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写出这个复句的类型。

关联词:

________;类型:

________复句。

(5)在这段文字【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

【乙】。

”                                       

B. 【甲】”。

【乙】”。

C. 【甲】。

”【乙】。

”                                       

D. 【甲】。

”【乙】”。

【答案】

(1)B

(2)勃;誉

(3)长春

(4)所以(因此);因果

(5)A

【解析】【分析】

(1)“四处”的“处”应读作“chù”;“地处”的“处”应读作“chǔ”。

(2)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勃”不要写成“脖”等,“誉”不要写成“誊”等。

(3)根据对联知识,“余庆”是名词,应该补充一个名词,根据语境,应该补充“长春”二字。

(4)“现在的长春就是昔年长春州属地”是“研究者认为长春得名于长春州”的原因,据此可知应该填的关联词是“所以(因此)”,属于因果关系。

(5) 句号应该在引号里面还是在引号外面?

如果引文的句子是完整的,而且被独立地使用。

这时,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如果引文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据此可知,【甲】句号应放在引号外,【乙】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故答案为:

⑴ B

⑵勃 誉

⑶长春

⑷所以(因此) 因果

⑸A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

⑵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样的题目既是对汉字积累的考查,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选用正确的汉字。

⑶此题考查写对联的能力。

要求学生对对联的有关知识要熟悉,尤其是“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这三点要牢记便不难写出合适的下联了。

生活中也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生活处处皆学问。

⑷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以及辨析复句类型的能力。

常见的复句类型有:

并列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

答题时要分析句子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据此辨析复句类型及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

⑸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

材料一:

国内首个“白云爱衣墙”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志愿驿站亮相,社区里的贫困人员以及流浪人员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免费领取爱衣墙内干净的衣物。

爱衣墙由志愿驿站提供场地,市民捐赠的衣物由“尚丙辉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室”提供清洗、消毒服务。

爱心衣物墙活动起源于国外,是一项二手衣物捐赠的公益活动。

因为门槛低、人人可参与,进入中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普及开来。

材料二:

有人调查了各地“爱衣墙”的运行情况。

具体情况是:

有的爱衣墙因设置在地下通道,运行不久就被环卫部门“取缔”;有的爱衣墙很短时间就收到几千件衣服,无处堆放,不便整理;有的捎赠人把爱衣墙当成了处理旧衣物的“垃圾站”,不少衣服太旧不适合使用;有的捐赠衣服被人取走卖旧衣牟利……

(1)依据材料一,请你为“爱衣墙”活动创作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将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为了使“爱衣墙”活动运作顺畅,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1)示例:

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

(2)爱衣墙活动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或:

爱衣墙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3)建议示例:

①捐赠来的衣物不可随意乱放,以免给城市管理造成不便。

②对于捐赠的衣物,应安排专人进行清洗与消毒,保证卫生安全。

③组织相关人员管理衣物,保证捐衣有序,取衣方便,杜绝通过卖旧衣牟利的现象。

【解析】【分析】

(1)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②要易于传播;③最后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要能吸引人。

如:

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

(2)结合材料二中各地“爱衣墙”的运行情况分析,从有的爱衣墙因设置在地下通道,运行不久就被环卫部门“取缔”说明爱衣墙设置的场所存在问题;从有的爱衣墙很短时间就收到几千件衣服,无处堆放,不便整理可以看出爱衣墙的大小设计不合理;从有的捎赠人把爱衣墙当成了处理旧衣物的“垃圾站”,不少衣服太旧不适合使用可以看出爱衣墙接受的衣物管理不到位;从有的捐赠衣服被人取走卖旧衣牟利可以看出爱衣墙管理不到位,由此可总结出爱衣墙活动存在的问题是:

爱衣墙活动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或:

爱衣墙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3)本题要求提出建议,提建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本题要根据以上爱衣墙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故答案为:

⑴示例:

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

⑵爱衣墙活动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或:

爱衣墙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⑶建议示例:

①捐赠来的衣物不可随意乱放,以免给城市管理造成不便。

②对于捐赠的衣物,应安排专人进行清洗与消毒,保证卫生安全。

③组织相关人员管理衣物,保证捐衣有序,取衣方便,杜绝通过卖旧衣牟利的现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读图,了解嘉宾的基本情况,明确宣传活动举行的具体的时间、地点、内容。

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用语言进行表述。

注意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言要有鼓动性和吸引力。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提取关键性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⑶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展示个性与创新意识的题目。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分析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即可。

6.综合性学习。

(1)某校文学社将请著名作家王先生来讲座。

这几天,大家正抓紧时间阅读王先生的代表作《天地有节》。

文学社楠楠对艳艳说:

“我从小琪那儿借的《天地有节》还没有看完,麻烦你告诉她不要着急,我会抓紧看,后天一定还她。

”第二天,艳艳见到了小琪,对小琪说:

________。

(2)讲座在学校书吧举行,书吧门口有一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请用楷体将这副对联抄写一遍。

(3)讲座开始前,请你作为文学社代表作一个简短的开场白。

(4)下面是某位同学以文学社名义起草的致王先生的感谢信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多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

(找出原文即可,不要求修改;每处不超过4个字。

您讲的内容很有趣味,态度也很和蔼。

特别是您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和海阔天空的议论,显示您确实有较高的水平,令人钦佩,一些同学听完讲座,都觉得挺不错的,还想请您在我校开设系列讲座。

【答案】

(1)“小琪,楠楠让我告诉你,她从你那借的《天地有节》还没有看完,她会抓紧看,明天一定还你。

你不要着急。

(2)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3)同学们:

书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可以倾听她的声音,也可以向她述说你的收获;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与书为友,与写作结缘?

今天就请著名作家王先生来给我们辅导辅导。

下面请大家以热烈掌声欢迎王先生给我们开讲!

(4)①态度和蔼;②较高水平;③海阔天空。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要求转述题,答题的关键是人称的变化,要把“我”变成楠楠或她,把“你”变成“我”,把“她”变成“你”,另外要注意把话表述清楚,要有礼貌,语言要简洁、连贯。

如:

“小琪,楠楠让我告诉你,她从你那借的《天地有节》还没有看完,她会抓紧看,明天一定还你。

你不要着急。

(2)注意书写时要用楷体字写,要求正确、端正、整洁、美观。

(3)开场白首先要有称呼,然后要围绕讲座的主题(书)说几句话,可以说对书的理解,也可以说书的作用等,接着要转入今天的讲座,最后要有欢迎王先生开讲的话语。

注意语言要连贯,中间的话要有一定的文采。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4)这段话是致王先生的感谢信,其主题是表达对王先生的感谢和赞赏,答题时只要能从中找出不恰当的地方即可。

如“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

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这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于此语境。

从一个学生的视角来看,“较高的水平”运用不得体,应为“很高水平”。

“挺不错的”也不恰当,可改为“受益匪浅”。

“令人钦佩”这个词用得比较突兀,与前后文衔接不好,应该为确实令人钦佩。

“还想请您在我校开设系列讲座”脱离了感谢的主题,应删去。

故答案为:

⑴小琪,楠楠让我告诉你,她从你那借的《天地有节》还没有看完,她会抓紧看,明天一定还你。

你不要着急。

⑵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⑶同学们:

书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可以倾听她的声音,也可以向她述说你的收获;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与书为友,与写作结缘?

今天就请著名作家王先生来给我们辅导辅导。

下面请大家以热烈掌声欢迎王先生给我们开讲!

⑷①态度和蔼;②较高水平;③海阔天空。

【点评】⑴本题考查转述语言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转述的内容,把人称用正确。

然后要把话说清楚,完整。

⑵此题考查书写汉字的能力。

书写汉字时,要求用正楷字书写;要保证绝对正确;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要考虑标点符号。

⑶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时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⑷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

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

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7.生活处处有语文。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

(1)社区里有一家中医馆即将开业,有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被家中的宠物咬碎了,只能隐约辨别出以下词语:

妙手回春    灵丹济世    乐    医    百病    千家

请你帮忙恢复这副对联,为中医馆做宣传。

(2)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家们的促销手段不断翻新,然而一些商家靠赠品、打折等手段向消费者索要好评。

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问题。

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结账时服务员表示:

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

小林母亲准备照做。

如果你是小林,该怎样劝说母亲?

(50字左右)

(3)中考结束后,小林跟父母去北京旅游。

他们首先来到故宫。

走进故宫,一眼千年,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神韵犹在。

爸爸说:

“故宫中这些修复文物的工匠真了不起!

”小林听后深受触动,看起来平凡的工匠,却有着伟大的价值。

请你帮助小林设计一段赞美工匠的诺。

(50字左右)

【答案】

(1)妙手回春医百病 灵丹济世乐千家。

(2)妈妈,这样做不好。

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3)你们用专注的眼神发现文物的精神,用双手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因你们才鲜活生动起来,文化传统因你们的精心呵护得以传承。

【解析】【分析】

(1)根据对联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同的要求,“妙手回春”对“灵丹济世”“医”和“百病”组成医百病,“乐”和“千家”组成“乐百家”都是动宾短语,“医百病”对“乐千家”。

根据对联上仄下平的要求,这幅对联为:

妙手回春医百病 灵丹济世乐千家。

(2)此题要求劝说母亲不要为了一点钱就为不讲诚信的商家写好评。

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母亲这样做的坏处,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

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

妈妈,这样做不好。

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3)本题要求设计一段赞美工匠的话,答题时要注意从这些修复后的文物给游览者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工匠们精妙的眼光、手艺等方面赞美,注意语言要简洁、恰当。

故答案为:

⑴妙手回春医百病 灵丹济世乐千家。

⑵妈妈,这样做不好。

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⑶你们用专注的眼神发现文物的精神,用双手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因你们才鲜活生动起来,文化传统因你们的精心呵护得以传承。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的题关键在于平时,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积累的多了,实践的多了,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太初元年,司马迁正式开始了《史记》的写作。

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四十七岁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这一年,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出征匈奴,中途遇上了敌人的大部队,虽经浴血奋战,但终因    而兵败。

李陵也投降了匈奴。

消息传入汉廷,武帝大为恼怒。

当他呼问司马迁对此事有何看法时,司马迁一方面为了安慰汉武帝,另一方面也痛恨那些   、   的小人,便说李陵的投降也许是     ,“李陵虽然失败被俘,看他的心意,是想相机报效汉朝”,(    ),不应该再过多地责怪他。

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死刑,后经司马迁自己申请改为宫刑。

这件事不论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对司马迁的惨重打击,只是因为《史记》还没有写成,出于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才忍辱负重地坚持着活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寡不敌众  看风使舵   落井下石  权宜之计

B. 众寡悬殊  顺水推舟   趁火打劫  缓兵之计

C. 众寡悬殊  看风使舵   趁火打劫  权宜之计

D. 寡不敌众  顺水推舟   落井下石  缓兵之计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使他真的投降了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