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633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3篇

  脚踏实地办实事

  数是枯燥的,但最有说服力。

腾冲县腾越镇玉璧村民委员会近几年来的变化完全可以用数来勾勒:

XX年—XX年全村经济社会总收入从51190元增到56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86元增加到1547元,粮食总产从743吨增加到1050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蔬菜种植和大棚蔬菜建设从原来零的突破发展到蔬菜种植面积400亩,大棚蔬菜种植面积35亩,两年来新修村社道路7条6000米,人畜饮水建设解决2906人、1217头大牲畜的吃水问题,投资23万元创办村卫生所、老年协会、绿化广场,玉璧村连续三年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

玉璧村这几年来的巨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一条是“有一个团结战斗的班子,有一个领导有方的班长”。

县镇两级在评价该村工作时,一语道破了真谛。

黄金强就是这个班子的成员、班长。

在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留下了这样的足迹。

  现年44岁的黄金强跑过运输、办过工厂,6年前抛弃丰厚的收入,依然回乡从事农业生产,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黄金强深知:

“连粮食都不能自给,还谈什么经济发展”。

于是,他带头搞“籼改粳”。

在农科人员的技术指导下,推广良种良法。

选准高产水稻品种如:

岫系、合系、滇系、粳杂等。

同时应用旱育稀植技术进行规范化双行条栽;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

通过努力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全村1400亩水田,种植粳稻1275亩,单产达到583公斤,比老籼稻天杂,单产312公斤,亩增271公斤,增%。

全村一年增收稻谷万公斤。

仅大春一季,就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的目的。

  在粮食自给的基础上,黄金强依托本村区位优势发展蔬菜种植,当时村里人不理解,有的甚至说:

“没见过种菜能致富的”,黄金强觉得他们说的也不无道理,他多次表示“我要做种菜的排头兵”就这样他投资1万多元建盖了大棚,带领全家起早贪黑种植蔬菜,当年利润就回收了投资。

黄金强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乡亲们。

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全村兴起了蔬菜种植的热潮。

到XX年9月已发展蔬菜种植400亩,大棚蔬菜35亩,其中每亩产值最高的已突破8000元。

在他的带动下,玉璧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XX年村改委时,全村人民把目光投向了带领大家致富的黄金强身上,果不其然,黄金强以全票当选玉璧村主任。

  上任伊始,黄金强就把水利建设作为农业生产的大事来抓,牢固树立“水利第一”的思想观念,他通过观察及走访群众后发现,沟渠淤塞是全村群众反映的一大热点问题,淤塞的主要原因有二个:

一是人为设障,如在河道、沟渠里搭瓜棚、泡木料等;二是由于多年没有蔬通,浮萍大量繁殖所致。

河道、沟渠排水不畅便造成涝灾,河道淤塞之害一日不除,玉璧农业生产隐患便一刻存在,黄金强决心先向人为设障开刀,他亲自起草了实施办法,利用广播等进行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加强对水利事业的认识,自觉维护水利设施的完好。

在此基础上,他率领村委会一干人“四面出击”耐心细致做通工作,对人为设障的沟渠进行一次大清理,共拆除鸭圈9处,捞木料34塘,共计3000余件,在清除一木料塘时,塘主自认为黄金强他俩是多年的同学且两人关系一直很好,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对村委会限期捞木料的通知,视而不见,还找到黄金强拉关系,但黄金强态度坚决,分毫不让,通过耐心的说教,塘主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清理了占用的河道。

不久在黄金强的带领下,玉璧村群众自发组织了一场请除淤泥和浮萍的战斗,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举解决了沟渠河道淤塞这个“老大难”问题,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各社自然村进行经常性清理。

于是玉璧村1367亩农田的防涝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了。

  由于工作较为出色,XX年黄金强任玉璧村党支部书记,黄金强认为:

支部建设取得成绩的关键是搞好班子团结,支部一班人团结得好就好像内燃机有了内在的动力,群众看到支部团结有战斗力,干什么事情都有信心,用群众的话讲“就有了奔头”,全村有了凝聚力,在大的困难也不怕,在难的事情也能做,相反就成了一盘散砂,什么问题都会冒出来,要发展社会事业奔小康就成了一句空话。

  “两委班子团结,自身建设是关键”,黄支书把近几年来支部建设作了回顾后说。

前几年我们村经济不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没有起步,问题就是在两委班子自身建设这个关键上,个别成员放松了学习,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我们召开第一次支部会议时,就讲团结、讲自身建设,要求群众做到的两委成员必须首先做到,俗话说: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个行动胜过一打口号”。

这几年,村两委不计报酬,坚持24小时有人值班,方便群众办事;村里建校修路,两委人员积极参与,并尽其所能支持;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不向村集体报一分差旅费、招待费。

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认为:

这真正是一支为百姓办实事的队伍。

党员和群众的关系融洽了、心灵沟通了,党支部的号召力,党支部的威信在群众中自然而然得到了加强。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正确引导党和群众的积极性是保持全村各项建设长盛不衰的经常性工作”,黄支书又深有感悟地说起党建工作的另一个方面。

党员的模范行为,无时不在感染着党外的群众,很多群众从党员身上悟出一个道理:

做人要有一个重心,这个重心就是一生要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出一份力,做个有价值的人。

党支部抓住这个积极进取的好现象,安排他们到艰难的工作中去锻炼,在摔打中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树立理想信念,党支部为做到常帮不懈,制订了党员与部份群众结对子,定期不定期的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引导党的积极分子参与村、社建设,献计献策。

党支部抓党建工作,一方面注重队伍自身素质,另一方面积极正确地引导党外群众的积极因素,把党内外工作结合起来,保持两个文明建设长期不衰,源远流长。

XX年全村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党外积极分子就有12人,是近年提出入党申请人数最多的一年。

积极分子番正益说:

组织上尽可以按党员标准考验我,我心里早就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在时间上,我希望早点成为党组织中的一个细胞。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挺富哲理。

但它也是玉璧村“大官路”的写照,古道上铺一层石板那就是大官路了,古代大官路也曾有辉煌的历史,他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马背上曾驮来了腾越大地的繁荣,但时间毕竟已跨入21世纪,“晴天灰尘满天飞,雨天一身泥水一身土”,这样的道路怎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谈起路,黄金强体会最深,他说:

“希望在路,致富在人,公路不通,致富之路难通”,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将原大官路修建为水泥路,该路全长公里宽米,工程总造价万元。

“投资万元新修进村主大路”,这在村中无疑是一石击起千层浪,虽然群众修路热情高涨,但对于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万元无疑是一个天文数。

没钱,黄金强跑县里、镇里,找华侨,找老板,同时多次召开会议动员全村人民捐款修路,为了少花钱多修路,他发动群众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挖土、填土,且都是群众义务劳动。

黄金强喜欢把来之不易的建设资金比作“血汗钱”,因此他在动工建设的各方面都精打细算,甘当“老抠”,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验收,他几乎没有休息过,更没有星期和节假日,在施工场地,抢修现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黄金强的身影,自家稻子黄在田里,妻子生病住院,他也没有请过一天假。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黄金强和广大建设者的努力下,一条长公里宽米投资万元的水泥路展现在村人面前,村民们亲切的称这条路为“小康路”。

  东山片村民,特别是玉璧村群众永远不会忘记XX年竣工的素脑河水库配套工程,凝聚着他多少智慧和辛劳。

由于水源缺乏,水稻不能适时栽插,大片农田排涝不畅,水渍严重、作物生长缓慢,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同时众多的水事纠纷,严重影响周围群众生产、生活,是他在项目建设初期带领勘测人员,爬山涉水,历时50多天,对项目区管道,明渠机耕路多项进行勘测。

在项目施工中,亲自督查工程质量,致使项目能按时、按质顺利完成,项目的建成解决了东山片近2300亩的农田灌溉,土地单位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东山片的老百姓笑了,黄金强也笑了。

  想人民群众之所想,解人民所难,是他深得民心的原因所在。

玉璧村历史以来就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缺水村,特别是冬季,别说牲畜饮水,就是人吃水都十分困难。

群众多次要求各级部门帮助解决人畜饮水这一历史上无法解决的难题。

黄金强心想:

在全国上下奔小康的时代,我们连最基本的吃水问题都无法解决,怎样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怎能对得起父老乡亲,并暗下决心:

一定要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说干就干,他亲自爬山找水源,功夫不负有心人,水源终于找到了,而且经过卫生部门化验符合饮用水标准,但关键问题还是缺资金,黄金强又开始奔波于县、镇及各级计委、水利部门。

经过他持之以恒的努力,玉璧村人畜饮水工程终于被计划部门立项,并批准建设。

黄金强累了,可只要他闭上眼睛,脑海中就出现村民一双双无耐和渴求的眼睛,他在心中对自己说:

“群众需要你,你必须把人畜饮水这件大事办好,好事办实。

”于是施工现场又出现他忙碌的身影。

项目建成后解决了玉璧村2906人、1217头大牲畜的吃水问题,玉璧村人民吃上自来水的梦终于圆了。

另外他还带领全村人民投资23万元建了村卫生所,老协会和村委会办公楼,这几年他为民做的实事好事,用受益见利的玉璧村人的话说——数不清,道不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黄金强的一系列实事,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群众的称颂。

1999—XX年度被中共洞山乡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XX—XX年度被中共腾越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XX年被评为县第二次村级换届先进工作者。

可他觉得身上担子反而比以前更重了,在他的案头上有着新的玉璧村发展规划。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返回目录

  脚踏实地办实事身先士卒奔小康——黄金强先进事迹纪实

  数是枯燥的,但最有说服力。

腾冲县腾越镇玉璧村民委员会近几年来的变化完全可以用数来勾勒:

—全村经济社会总收入从51190元增到56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86元增加到1547元,粮食总产从743吨增加到1050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蔬菜种植和大棚蔬菜建设从原来零的突破发展到蔬菜种植面积400亩,大棚蔬菜种植面积35亩,两年来新修村社道路7条6000米,人畜饮水建设解决2906人、1217头大牲畜的吃水问题,投资23万元创办村卫生所、老年协会、绿化广场,玉璧村连续三年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

玉璧村这几年来的巨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一条是“有一个团结战斗的班子,有一个领导有方的班长”。

县镇两级在评价该村工作时,一语道破了真谛。

黄金强就是这个班子的成员、班长。

在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留下了这样的足迹。

  农业科技推广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

  现年44岁的黄金强跑过运输、办过工厂,6年前抛弃丰厚的收入,依然回乡从事农业生产,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黄金强深知:

“连粮食都不能自给,还谈什么经济发展”。

于是,他带头搞“籼改粳”。

在农科人员的技术指导下,推广良种良法。

选准高产水稻品种如:

岫系、合系、滇系、粳杂等。

同时应用旱育稀植技术进行规范化双行条栽;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

通过努力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全村1400亩水田,种植粳稻1275亩,单产达到583公斤,比老籼稻天杂,单产312公斤,亩增271公斤,增%。

全村一年增收稻谷万公斤。

仅大春一季,就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的目的。

  在粮食自给的基础上,黄金强依托本村区位优势发展蔬菜种植,当时村里人不理解,有的甚至说:

“没见过种菜能致富的”,黄金强觉得他们说的也不无道理,他多次表示“我要做种菜的排头兵”就这样他投资1万多元建盖了大棚,带领全家起早贪黑种植蔬菜,当年利润就回收了投资。

黄金强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乡亲们。

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全村兴起了蔬菜种植的热潮。

到9月已发展蔬菜种植400亩,大棚蔬菜35亩,其中每亩产值最高的已突破8000元。

在他的带动下,玉璧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群众信任的带头人,抓思想、抓党建、做实事

  村改委时,全村人民把目光投向了带领大家致富的黄金强身上,果不其然,黄金强以全票当选玉璧村主任。

  上任伊始,黄金强就把水利建设作为农业生产的大事来抓,牢固树立“水利第一”的思想观念,他通过观察及走访群众后发现,沟渠淤塞是全村群众反映的一大热点问题,淤塞的主要原因有二个:

一是人为设障,如在河道、沟渠里搭瓜棚、泡木料等;二是由于多年没有蔬通,浮萍大量繁殖所致。

河道、沟渠排水不畅便造成涝灾,河道淤塞之害一日不除,玉璧农业生产隐患便一刻存在,黄金强决心先向人为设障开刀,他亲自起草了实施办法,利用广播等进行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加强对水利事业的认识,自觉维护水利设施的完好。

在此基础上,他率领村委会一干人“四面出击”耐心细致做通工作,对人为设障的沟渠进行一次大清理,共拆除鸭圈9处,捞木料34塘,共计3000余件,在清除一木料塘时,塘主自认为黄金强他俩是多年的同学且两人关系一直很好,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对村委会限期捞木料的通知,视而不见,还找到黄金强拉关系,但黄金强态度坚决,分毫不让,通过耐心的说教,塘主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清理了占用的河道。

不久在黄金强的带领下,玉璧村群众自发组织了一场请除淤泥和浮萍的战斗,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举解决了沟渠河道淤塞这个“老大难”问题,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各社自然村进行经常性清理。

于是玉璧村1367亩农田的防涝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了。

  由于工作较为出色,黄金强任玉璧村党支部书记,黄金强认为:

支部建设取得成绩的关键是搞好班子团结,支部一班人团结得好就好像内燃机有了内在的动力,群众看到支部团结有战斗力,干什么事情都有信心,用群众的话讲“就有了奔头”,全村有了凝聚力,在大的困难也不怕,在难的事情也能做,相反就成了一盘散砂,什么问题都会冒出来,要发展社会事业奔小康就成了一句空话。

  “两委班子团结,自身建设是关键”,黄支书把近几年来支部建设作了回顾后说。

前几年我们村经济不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没有起步,问题就是在两委班子自身建设这个关键上,个别成员放松了学习,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我们召开第一次支部会议时,就讲团结、讲自身建设,要求群众做到的两委成员必须首先做到,俗话说: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个行动胜过一打口号”。

这几年,村两委不计报酬,坚持24小时有人值班,方便群众办事;村里建校修路,两委人员积极参与,并尽其所能支持;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不向村集体报一分差旅费、招待费。

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认为:

这真正是一支为百姓办实事的队伍。

党员和群众的关系融洽了、心灵沟通了,党支部的号召力,党支部的威信在群众中自然而然得到了加强。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正确引导党和群众的积极性是保持全村各项建设长盛不衰的经常性工作”,黄支书又深有感悟地说起党建工作的另一个方面。

党员的模范行为,无时不在感染着党外的群众,很多群众从党员身上悟出一个道理:

做人要有一个重心,这个重心就是一生要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出一份力,做个有价值的人。

党支部抓住这个积极进取的好现象,安排他们到艰难的工作中去锻炼,在摔打中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树立理想信念,党支部为做到常帮不懈,制订了党员与部份群众结对子,定期不定期的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引导党的积极分子参与村、社建设,献计献策。

党支部抓党建工作,一方面注重队伍自身素质,另一方面积极正确地引导党外群众的积极因素,把党内外工作结合起来,保持两个文明建设长期不衰,源远流长。

全村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党外积极分子就有12人,是近年提出入党申请人数最多的一年。

积极分子番正益说:

组织上尽可以按党员标准考验我,我心里早就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在时间上,我希望早点成为党组织中的一个细胞。

  班长率先垂范,班子心齐气顺,谱写了一曲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协奏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挺富哲理。

但它也是玉璧村“大官路”的写照,古道上铺一层石板那就是大官路了,古代大官路也曾有辉煌的历史,他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马背上曾驮来了腾越大地的繁荣,但时间毕竟已跨入21世纪,“晴天灰尘满天飞,雨天一身泥水一身土”,这样的道路怎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谈起路,黄金强体会最深,他说:

“希望在路,致富在人,公路不通,致富之路难通”,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将原大官路修建为水泥路,该路全长公里宽米,工程总造价万元。

“投资万元新修进村主大路”,这在村中无疑是一石击起千层浪,虽然群众修路热情高涨,但对于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万元无疑是一个天文数。

没钱,黄金强跑县里、镇里,找华侨,找老板,同时多次召开会议动员全村人民捐款修路,为了少花钱多修路,他发动群众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挖土、填土,且都是群众义务劳动。

黄金强喜欢把来之不易的建设资金比作“血汗钱”,因此他在动工建设的各方面都精打细算,甘当“老抠”,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验收,他几乎没有休息过,更没有星期和节假日,在施工场地,抢修现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黄金强的身影,自家稻子黄在田里,妻子生病住院,他也没有请过一天假。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黄金强和广大建设者的努力下,一条长公里宽米投资万元的水泥路展现在村人面前,村民们亲切的称这条路为“小康路”。

  东山片村民,特别是玉璧村群众永远不会忘记竣工的素脑河水库配套工程,凝聚着他多少智慧和辛劳。

由于水源缺乏,水稻不能适时栽插,大片农田排涝不畅,水渍严重、作物生长缓慢,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同时众多的水事纠纷,严重影响周围群众生产、生活,是他在项目建设初期带领勘测人员,爬山涉水,历时50多天,对项目区管道,明渠机耕路多项进行勘测。

在项目施工中,亲自督查工程质量,致使项目能按时、按质顺利完成,项目的建成解决了东山片近2300亩的农田灌溉,土地单位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东山片的老百姓笑了,黄金强也笑了。

  想人民群众之所想,解人民所难,是他深得民心的原因所在。

玉璧村历史以来就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缺水村,特别是冬季,别说牲畜饮水,就是人吃水都十分困难。

群众多次要求各级部门帮助解决人畜饮水这一历史上无法解决的难题。

黄金强心想:

在全国上下奔小康的时代,我们连最基本的吃水问题都无法解决,怎样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怎能对得起父老乡亲,并暗下决心:

一定要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说干就干,他亲自爬山找水源,功夫不负有心人,水源终于找到了,而且经过卫生部门化验符合饮用水标准,但关键问题还是缺资金,黄金强又开始奔波于县、镇及各级计委、水利部门。

经过他持之以恒的努力,玉璧村人畜饮水工程终于被计划部门立项,并批准建设。

黄金强累了,可只要他闭上眼睛,脑海中就出现村民一双双无耐和渴求的眼睛,他在心中对自己说:

“群众需要你,你必须把人畜饮水这件大事办好,好事办实。

”于是施工现场又出现他忙碌的身影。

项目建成后解决了玉璧村2906人、1217头大牲畜的吃水问题,玉璧村人民吃上自来水的梦终于圆了。

另外他还带领全村人民投资23万元建了村卫生所,老协会和村委会办公楼,这几年他为民做的实事好事,用受益见利的玉璧村人的话说——数不清,道不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黄金强的一系列实事,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群众的称颂。

1999—度被中共洞山乡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度被中共腾越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第五次人口普查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县第二次村级换届先进工作者。

可他觉得身上担子反而比以前更重了,在他的案头上有着新的玉璧村发展规划。

优秀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返回目录

  现年46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

1997年开始担任***县魏僧寨镇赵官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几年间,该村彻底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面貌,一跃成为全县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蔬菜种植专业村,高规格、高标准文明生态村。

该村连续10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农村党支部,XX年,该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XX年,被国家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XX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卫生村,XX年被省、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他本人也多次被市、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县委评为“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头人”。

  一、发展产业,尽全力帮助群众致富。

该村是省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群众收入缓慢。

为解决这些难题,他多次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尝试种植新品种,探索新的致富门路。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为消除该村棚室蔬菜种植品种单一、规模不大、信息不畅等不利因素影响和交通不便、道路难行等条件制约,他在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决定在村西武馆路旁建设百亩蔬菜种植园区。

为早日建成园区,他牺牲个人利益,自家利益,昼夜奋战,走东家,串西家,挨家挨户做工作,讲道理,搞动员。

一年多时间,建起了占地300多亩的棚室蔬菜种植园区,户均个标准棚。

为解决种植园区内用水用电问题,他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在村集体无任何资金的情况下,多次到县镇、省市争跑,争取资金近40万元,打深井4眼,安装变压器2台,架设电线2万多米,埋设防渗管道10000多米,今年,他多方争取资金,对园区的1500米道路进行了硬化,为蔬菜生产创造了一切便利条件。

随后,他又带领菜农到山东寿光、山西新绛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到省、市和外地蔬菜批发市场寻找客户,并在种植园区旁,建起了占地六亩的“蔬菜批发市场”,解决了群众卖菜难问题。

目前,该市场日交易量达6万多斤,交易额10万多元,成为***县北部唯一的蔬菜批发市场。

为避免蔬菜市场饱和引起价格波动影响菜农收入,XX年以来,他十几次到河南、山东等地调查摸底,最终确定以优质品种占领市场的思路,并和邯郸农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以色列114西红柿、美国大辣椒、河南黄皮大王黄瓜、黑龙江无公害高产土豆等名优品种30多个,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XX年5月,他主动协调,积极运作,和邯郸市鑫农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建起了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60亩的“鑫农种肉羊养殖基地”,对农民群众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回收的管理模式,为该村及周边10多个村农民增加了一条致富门路。

近年来,该村结合市场需求,全面推进了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种植,注册了“凤亮”牌蔬菜商标,成立了绿源蔬菜瓜果专业合作协会,与省、市多家专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石家庄、郑州、邯郸等多个大中城市的超市签定长期供货合同。

该村还建有日吞吐小麦50吨、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的明玉面粉加工公司和年产值50万元的水泥管厂,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改善条件,用实劲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该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出村道路难行、街道坑洼不平、群众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严重,作为共产党员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几次向村党支部提出整治意见和建议,XX年春,在他的努力下,该村列为全县第一批创建文明生态村试点村,为把创建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他聘请县建设局规划专家对村庄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并邀请群众一起参与,对村主要街道、村民住房、花草树木、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禽畜养殖场所进行整体设计,绘制了高标准、高规格的村庄平面规划图。

按照规划要求,该村硬化环村道路1000米,硬化胡同9个,在主要道路和街道两旁栽植垂柳、合欢、国欢等绿化苗木1000余株;清除道路两旁垃圾8000多方,建造美化街墙1000多米,挖设排水沟1700米,硬化附道1万多平方米,粉刷墙壁8000多平方米,制作喷绘宣传牌匾30多块,建设高标准沼气池58个。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纪念为国捐躯的六十二烈士,兴建了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基本达到了硬化、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

今年,该村又对村北连接周庄村的1000米道路进行了硬化,为村后街安装路灯80多盏,目前,该村达到了县委提出新农村建设“八通、三保障”的目标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为保持街道整洁,XX年以来,他组织群众开展20多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对大街小巷堆积的垃圾、道路两旁的断壁残垣进行了全面清理。

他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村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