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633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docx

东北与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

东北、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

一、范围

二、引用标准

三、总则

根据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演替规律,模拟自然,建立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多功能高效稳定复合森林生态经济系统。

运用“生态效应区”理论,利用已有林隙和有序地开拓生态效应区,改变下垫面,优化环境,创造新种群的空白生态位,引进新种群,形成复层异龄针阔混交群苹。

通过规范的分类经营技术,加强东北、内蒙古(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的集约经营,保护、恢复、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林分质量,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稳定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根据经营目的将东北、内蒙古东部天然次生林划分为重点生态公益林(禁伐区),一般生态公益林(一般生态保护区)和商品林(商品林经营区),在此基础上,依现实林分状态划分经营类型。

(二)、对抚育型的林分,采用分层抚育的技术,抚育主林层,调整亚主林层,促进演替层,转化更新层以促进各层次协调发展,形成稳定、优化的复层林群落。

(三)、对利用型的次生林,同时采用梯度采伐、分层抚育的理论与技术,以实现森林的循环更新和多种资源的定向培育。

(四)、对封育型林分,通过采取全封、半封和轮封等技术措施,促进森林的恢复。

(五)、对改造林分,通过更替更新树种、改善立地条件等技术措施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

四、培育目标。

(一)、商品林培育目标

1、立木规格指标

总目标是以培育用材林、工业原料林为主,大、中、小径材相结合,依培育的树种不同规定如下。

山杨——中小径材

桦树——大中小径材

红松——大径材

樟子松一一大中径材

栎类——大中径材

云杉——大中小径材

三大硬阔——大中径材

硬阔类——大中径材

软阔类——大中小径材

2、质量指标

(1)、造林成活率按GB/T15776执行。

(2)、天然更新频度按GB/T15776执行。

(3)、培育良好干形。

(4)、主伐时大中径材所占比例不少于50%~60%。

3、生长指标

不同生态区不同次生林类型生长量指标如附录A所示。

4、保持林分稳定,实现生物自肥,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增强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环境。

(二)、生态公益林培育目标

1、通过森林资源的培育,以达到提高林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次生林生态功能和作用为总目标。

2、对重点生态公益林,要求安全蓄积量达150m³/hm²以上;一般生态公益林,要求安全蓄积量达100m³/hm²以上。

五、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一)、天然次生林

原始林由于长期反复的干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发生树种更替,在次生裸地上形成的次生森林群落。

(二)、重点生态公益林

在对已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其他特种用途林已经实施保护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头、河流两岸、水库周围、分水岭两侧、坡度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生态脆弱带的天然次生林划分为重点生态公益林。

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护路林、风景林及特种用途林。

(三)、一般生态公益林

将界于重点生态公益林培育区和商品林培育区之间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过渡区域划分为一般生态公益林。

(四)、商品林

指交通便利、地势较平缓、立地质量高,并以生产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为目的的天然次生林。

(五)、培育型次生林

具有培养前途和培育价值的林分,通过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长、培育干形,能达到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的次生林。

(六)、改造型次生林

没有培育前途、经济价值小、产量低及具有严重病虫危害的天然次生林。

(七)、封育型次生林

坡度在36°以上、土层薄、岩石裸露、交通不便,人力不及和不易更新或破坏严重,有复生能力的林分。

(八)、利用型次生林

林分或优势树种已达到工艺成熟的次生林。

(九)、林分

群体林木内部结构特征相同的森林。

(十)、主林层

当森林演替到一定阶段时,处于最上部的层次群体为主林层,而达到工艺成熟标准的主林层又称为利用层。

(十一)、亚主林层

在复层异龄混交林中,将平均高度低于主林层15%~20%的第二层群体称为亚主林层。

(十二)、演替层

在林内主林层以下,超过1.5m高度以上的幼树。

(十三)、更新层

在林内演替层以下的幼苗或幼树层次。

(十四)、霸王树

居上层林冠,冠形庞大,树干分叉多节,既无培育前途又影响相邻林木生长的林木。

(十五)、林隙

在林内由于人为或自然力形成的仍保持森林环境特点的空地,面积为25m²以上。

(十六)、效应带

在天然次生林内有序开辟一定宽度的并具有优化森林环境特点的空带

(十七)、低产林

经过多次破坏或立地条件与树种不适或多代萌生的无培育前途的林分。

速生树种生长量低于3.0m³/(hm²·a),慢生树种生长量低于1.5m³/(hm²·a)。

(十八)、下木‘

生长在林内的灌木和不能达到主林层高度的小乔木。

(十九)、灌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通常无明显主干,高一般在3.0m以下。

(二十)、速生树种

杨、桦、落叶松等树种。

(二十一)、中生树种

水曲柳、胡桃楸、榆、椴、云杉、樟子松。

(二十二)、慢生树种

黄波罗、红忪、色木、栎类、冷杉。

(二十三)、安全蓄积量

是评价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指标,指林分能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和作用所要求的最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通常为m³/hm²。

六、次生林类型和树种

(一)、次生林类型(以优势树种划分)

1、杨桦林

包括以杨、桦为优势树种的纯林和混交林。

主要由山杨、大青杨、香杨、甜杨、白桦、东北白桦、黄桦、黑桦等组成。

这一类次生林的面积仅次于栎林。

在大多数杨、桦林下出现中性或阴性树种。

土壤条件比较肥沃、湿润,林分生产力还比较高。

但是山杨萌生林成熟早,病腐率较高。

2、栎类林

包括蒙古栎、辽东栎等。

多以蒙古栎为主,一般是阔叶红松林被破坏后,在干燥瘠薄的地段上形成的。

这类次生林的组成比较单纯,林木多数是萌生的。

林下灌木以杜鹃、胡枝子为多。

林分生产力不高,如继续破坏容易退化为灌丛、草坡。

3、硬阔叶林

包括以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色木、榆树等树种形成的混交林。

这类次生林多以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色木和榆树为主,多分布在沟谷和土壤肥湿的地方。

但近些年来有的地区单纯取材,乱砍滥砍滥伐,受到的破坏比较严重。

有些珍贵树种,如刺楸、裂叶榆等已濒临绝迹。

4、软阔叶林

包括柳、桦、赤杨、椴树等树种组成的混交林。

以软阔叶树为主,如杨、柳、椴等。

但也有的混生一些硬阔叶树。

所处的立地条件较好。

但由于经营不合理,林分呈现各种复杂的状况。

5、针阔混交林

主要指“栽针保阔”抚育改造天然次生林中所形成的人工红松、人工云杉、人工落叶松与天然阔叶树的混交林。

6、灌丛

包括柳丛、榛丛、胡枝子丛等。

主要有榛丛、胡枝子丛、柳丛等,面积很大,对水土保持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农村能源短缺,有的地方轮割打柴频繁,甚至挖刨树根,相当数量的灌丛已变成荒坡。

(二)、次生林主要树种

1、杨桦类

山杨、香杨、大青杨、甜杨、白桦、黑桦、黄桦。

2、栎类

蒙古柞、辽东栎。

3、硬阔类

家榆、黄榆、裂皮榆、春榆、槭类。

4、软阔类

柳、赤扬、紫椴、糠椴。

5、三大硬阔

胡桃楸、水曲柳、花曲柳、黄波罗。

6、针叶树类

红松、樟子松、油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冷杉、沙松。

7、灌木类

毛榛子、榛子、胡枝子、柳类、暴马子(白丁香)。

七、次生林经营

根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要求,依森林经营目的不同将天然次生林进行分类。

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林分状况确定经营类型,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

(一)、重点生态公益林经营

1、封育型重点公益林经营

适用于封育型次生林中安全蓄积量<150m³/hm²的重点公益林林分。

技术措施包括:

(1)、全封

对实行封山育林的地块.应划清边界,标明四至,设立标牌,落实责任。

在封山育林区内应杜绝樵采、垦荒、放牧等,严格限制人为活动。

封育期间,禁止采伐、放牧、割草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

(2)、半封

在林木主要生长季节实行封禁,严格保护目的树种幼苗、幼树,在天然更新难以成林的条件下可以有计划地开展林隙造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及时进行幼林抚育。

2、培育型重点公益经营

适用于培育型次生林中安全蓄积量>150m³/m²且林分生长出现负增长的重点生态公益林林分。

采取梯度抚育、循环更新技术措施。

(1)、适宜在复层异龄林中进行。

(2)、在具备条件的林分内依次划分出主林层、亚主林层、演替层、更新层。

(3)、对主林层实行生长抚育,蓄积强度不超过30%,抚育后要求单位面积蓄积量不低于安全蓄积量150m³/hm²。

(4)、对亚主林层实行间伐,其强度按照经营密度表或管理图所规定的定量指标进行。

(5)、对演替层和更新层要适时抚育,如果更新频度小于60%,则需要根据林地条件和林分需要,进行人工更新,以达标准。

(6)、经过抚育后的林分,当主林层营养空间不足,则应进行第二次抚育,不同地区、不同的树种,其抚育间隔期(回归期)不同。

(二)、一般生态公益林经营

1、封育型一般生态公益林经营

适用于封育型次生林中蓄积量小于安全蓄积量(100m³/hm²)的一般公益林林分。

技术措施包括:

(1)、全封

对实行封山育林的地块,应划清边界,标明四至,设立标牌,落实责任。

在封山育林区内应杜绝樵采、垦荒、放牧等,严格限制人为活动。

封育期间,禁止采伐、放牧、割草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

(2)、半封

在林木主要生长季节实行封禁,严格保护目的树种幼苗、幼树,在天然更新难以成林的条件下可以有计划地开展林隙造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及时进行幼林抚育。

同时,可以有计划地进行樵采、割草、

采集等活动。

(3)、轮封

将封育区划片分段,轮流封禁。

2、改造型一般公益林经营

适用于次生林中没有培育前途、经济价值小、生态功能低下、产量低以及具有严重病虫害的一般公益林。

(1)、灌丛改造技术

①、效应带改造

在均匀分布的灌丛中每隔4~6m宽开拓一条相同宽度的效应带,伐除带上所有灌丛,保留适宜的有价值的目的树种,在效应带中,栽植2~3行目的树种,要视立地条件而选择树种,株行距为1.5mX

1.5m,边行距灌丛l.25m,形成乔灌混交林。

②、块状改造

在灌丛分布不均,更新频度低于60%的条件下,采取块状造林,其树种选择要适应立地条件,株行距为l.5mX1.5m或1.5mX2.0m,以形成灌丛与针叶树的镶嵌分布格局。

③、丛状造林

在灌丛分布不均的条件下,于灌丛之间可采取丛状造林,即每丛2~3株,丛内株行距为0.5mX0.5m,丛间距1.5mX1.5m或1.5mX2.0m。

(2)、疏林地改造技术

①、林隙造林

在疏林地的林隙中,栽植适宜立地条件的阴性或中庸性树种,株行距为1.5mXl.5m、1.5mX2.om或2.0mX2.0m,形成斑块复合群落。

在造林之前对不同大小的林隙进行整地,即在林隙中清除

灌木和杂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穴状整地,穴深25~30cm,穴径为40—50cm,拣出石砾和树根,使其成小丘形以利保墒。

为新栽种群创造适宜生态位。

②、林冠下造林

在林木分布均匀的条件下,采取林冠下均匀造林,首先在林下进行清理,按照人工更新的要求,清除灌木和杂草、保留有价值目的树种,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地,穴径40cm,穴深25—30cvlq.在其内栽植阴性或中庸性树种2500株一3000株,株行距为1.5mXl.5m、1.5mX2.0m或2.0mX2.0m,形成复合混交群落。

-

三大硬阔混交林:

形成红松、硬阔复合混交群落。

硬阔混交林:

形成红松硬阔复合群落。

软阔叶林:

形成红松软阔混交复合群落。

(3)、低产林改造技术

①、林隙造林

此模式适宜低产林林隙分布较多的林分,采取“先造后抚”的技术措施,即根据林隙所提供的空白生态位,因地因林而异,栽植人工更新层,以填充空白生态位,达到生态位饱和为止产、在林隙中栽植。

人工更新层之前,必须清除灌丛,进行穴状整地,为新栽幼林成活、成林、成材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幼林生长受到影响时,应不断伐掉抑制生长的上层阔叶树,并抚育一部分天然阔叶树,使人工更新层、天然更新层和演替层均衡协调发展,成为统一体,达到更换树种的目的。

每公顷栽植1500~3000株。

②、效应带造林

在林木分布均匀的条件下,每隔一定距离开辟一条效应带,其保留带与效应带的比例为6:

6,8:

8,10;10(m),间伐强度不超过50%,以发挥生态效应,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森林恢复。

在效应带中的

林木全部伐除,但要保留有价值的天然更新树种、经济植物,在效应带中栽植人工更新层每公顷3333~4444株,在保留带中,每公顷栽植1500~2500株,这种开拓效应区的造林方式将形成主林层与更新层混交协同发展,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

③、全面改造

适用于目的树种无培育前途的残林和因不适地适树造成的低产林。

清除全部乔、灌木,然后选择适宜树种进行人工更新。

在改造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珍贵的针、阔叶目的树种幼树和萌芽植株,以形成复层混交林。

为防止水土流失,全面改造每块面积不能大于5.0hm²。

3、培育型一般公益林经营

(1)、透光抚育

在幼龄林中进行,对混交林主要是调整林分组成,伐除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藤本植物、灌木和非目的树种,以及目的树种中部分生长不良的林木;对纯林主要是伐除过密的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林木。

①、间伐对象

主要伐除抑制目的树种生长的藤本植物、灌木和非目的树种。

对不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混交树种要适当保留,使之成为混交林。

②、透光伐时间

要视目的树种受压程度而定,如果针阔混交林目的树种生长受压,应及时间伐。

间隔期长短,视目的树种受压情况而定,一般5~6年。

③、间伐强度

一般针阔混交林,主要指红松、云杉、兴安落叶松与天然阔叶树的混交林,由于阔叶树生长快,抑制了针叶树的生长,因此应及时抚育。

其强度用经营密度表控制,透光抚育后的林分蓄积量要求不低于

60m³/hm²。

④、透光伐方法

第一种,带状抚育,即在混交林的株间,全部伐除天然阔叶树,保留行间的阔叶树,使针叶树和阔叶树形成带状混交。

第二种,块状、团状抚育,在随机群团分布的针阔混交林中,伐除团、块状分布的抑制针叶树生长的阔叶树,尤其霸王树必须伐除,以形成块状针阔树种混交林。

第三种,采用有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

清除杂草和妨碍目的树种生长的乔木和灌木。

(2)、生长抚育

在中龄林中进行,主要目的是扩大林木营养空间,调整单位面积上株数,伐除生长不良林木促进径级生长从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①、林木分级

根据林木在林分中生长状态、竞争地位、形态特点、在林分的作用、培育前途,将林木划分为三级。

即:

A级木:

优良木,有培育前途的目的树种,树干通直,天然整枝良好,树冠发育均匀,生长旺盛,形体好的林木。

B级木:

辅助木,有利于促进优良木天然整枝和良好干形以及对林地起良好作用的林木。

C级木:

枯立木、病虫害木、弯曲木、多头木以及有碍优良木生长的林木。

也可按小群体相对分级法进行分级:

即以任意一株林木为中心,生态上密切相关的一组林木称为小群体。

A级木:

在小群体中最高最粗、长势良好、在林分中起主导作用、属于第一林冠;

B级木:

高度和A级木相同、径生长稍细、树冠底部受A级木压抑、同属第一层林冠;

C级木:

生长点露在郁闭层外,高径生长不良、处于半被压状态、属于第二层林冠;

D级木:

生长不良、在林冠郁闭层以下、处于全被压状态;

E级木:

处于枯死或濒死状态。

②、间伐对象

根据林木分极,伐除所有压抑培育木生长的林木。

③、间伐时间

根据不同树种经营密度表和林木自然稀疏程度以及树冠长度确定间伐时间。

④、间伐强度

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确定间伐强度。

以经营密度表(附录B)作为宏观控制株数的指标(以上层林木为主),以林木分级作为选择间伐对象的依据。

株数强度控制在25%~30%,蓄积强度为15%~30%,要求间伐后的林分蓄积量不低于80~100m³/hm²。

⑤、抚育方式

A、下层抚育。

适于单层林,采伐下层林木,以加快径级生长。

B、上层抚育。

适于林冠下更新造林,对上层林木进行间伐抚育,以促进更新层的生长。

C、综合抚育。

适于复层林和混交林,间伐林木分布林冠层的各部位,伐除有害木、保留有益木、培育优良木。

(3)、分层抚育

适于异龄复层结构林分。

即抚育主林层,促进演替层,转化更新层,调控各层需光量,使林分各层次协调发展形成优化群落结构。

①、林木分层

主林层:

即林分最上的层次,全部受光。

亚主林层;比主林层低,高度低于主林层15%~20%,能接受上方光照。

演替层:

高度≥1.5m,低于亚主林层。

更新层:

高度<1.5m。

②、间伐对象

A、按抚育要求,伐除主林层形质不良和影响下层生长的林木,为下层创造光环境,蓄积强度20%以下,要求间伐后的林分蓄积量不低于80~100m³/hm²。

B、对生长不良的亚主林层林木,进行伐除,促进该层生长。

C、对演替层采取幼林抚育,清除妨碍目的树种生长的灌木等以促进演替层发展。

D、对更新层频度不足60%,更新密度小于3000株/hm²的林分要有汁划地进行人了工更新,以保证更新层数量。

④、抚育时间

各层在动态变化中,随着时间进展,各层逐渐上升,当亚主林层升为主林层,再第二次间伐主林层,间伐间隔期因树种而不同,山杨、桦树需10~15年;硬阔叶树种需16~20年。

4、利用型一般公益林经营

针对天然次生林多属复层异龄林的特点,采取梯度采伐、循环更新技术措施。

(1)、适用于利用型次生林中蓄积量大于安全蓄积量(100m³/hm²)且主林层达到工艺成熟的一般公益林林分。

(2)、在具备条件的林分内依次划分出主林层(利用层)、亚主林层、演替层寸更新层。

(3)、对主林层实行采伐,蓄积强度不超过40%,且采伐后林分蓄积量不能低于安全蓄积量(100m³/hm²)。

(4)对亚主林层实行下层疏伐,其强度按照经营密度表(附录B)规定的定量指标进行。

(5)、对演替层和更新层要适时抚育,如果更新频度小于60%、更新密度小于3000株/hm²,则需要根据当地条件和林分需要,进行人工更新,以达标准。

(6)、经过采伐后的林分,当利用层又达到工艺成熟标准,则应进行第二次采伐,不同地区、不同的树种,其采伐间隔期(回归期)不同。

以此类推,在主伐利用的同时实现循环更新(见附录C)。

(三)商品林经营技术

1、改造型商品林经营

(1)、灌丛改造技术

①、效应带改造

在均匀分布的灌丛中每隔4—6m宽开拓一条相同宽度的效应带,伐除带上所有灌从,保留适宜的有价值的目的树种,在效应带中,栽植2~3行目的树种,要视立地而选择树种,株行距为1.5mXl.5m

或1.5mX2.0m,边行距灌丛1.25m。

②、块状改造

在灌丛分布不均,频度低于60%的条件下,采取块状造林,其树种选择要适应立地条件。

株行距为1.5mXl.5m,以形成灌丛与针叶树的镶嵌分布格局。

③、丛状造林

在灌丛分布不均的条件下,于灌丛之间可采取丛状造林,即每丛2~3株,丛内株行距为0.5mX0.5m,丛间距1.5mXl.5m或1.5mX2.0m。

(2)、疏林地改造技术

①、林隙造林

在疏林地的林隙中,栽植适宜立地条件的阴性或中庸性树种,株行距为1.5mXl.5m,形成斑块复合群落。

在造林之前对不同大小的林隙进行整地,即在林隙中清除灌木和杂草。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穴

状整地,穴深25—30cm,穴径为40~50cm,拣出石砾和树根,使其成小丘形以利保墒。

为新栽种群创造适宜生态位。

②、林冠下造林

在林木分布均匀的条件下,采取林冠下均匀造林.首先在林下进行清理,按照人工更新的要求,清除灌木和杂草,保留有价值目的树种,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地,穴径40cm,穴深25~30cm,在其内栽植阴性或中庸性树种2500株以上,形成复合混交群落。

三大硬阔混交林:

形成红松、硬阔复合混交群落。

硬阔混交林:

形成红松硬阔复合群落。

软阔叶林:

形成红松软阔混交复合群落。

(3)、低产林改造技术

①、林隙造林

此模式适宜低产林林隙分布较多的林分,采取“先造后抚”的技术措施,即根据林隙所提供的空白生态位,因地因林而异,栽植人工更新层,以填充空白生态位,达到生态位饱和为止。

在林隙中栽植人工更新层之前,必须清除灌丛,进行穴状整地,为新栽幼林成活、成林、成材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幼林生长受到:

影响时,应不断伐掉抑制生长的上层阔叶树,并抚育一部分天然阔叶树,使人工更新层、天然更新层和演替层均衡协调发展,成为统一体。

每公顷栽植1500~3000株。

②、效应带造林

在林木分布均匀的条件下,每隔一定距离开辟一条效应带,其保留带与效应带的比例为6;6,8:

8,10:

10(m),间伐强度不超过50%,以发挥生态效应,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森林恢复。

在效应带中的林木全部伐除,但要保留有价值的天然更新树种、经济植物,在效应带中栽植人工更新层每公顷3333—4444株,在保留带中,每公顷栽植2500株,这种开拓效应区的造林方式将形成主林层与更新层混交协同发展,取得双丰收。

③、全面改造

适用于目的树种无培育前途的残林和因不适地适树造成的低产林。

清除全部乔、灌木,然后选择适宜树种进行人工更新。

在改造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珍贵的针、阔叶目的树种幼树和萌芽植株,以形成复层混交林。

为防止水土流失,全面改造每块面积不能大于5.0hm²。

2、培育型商品林经营

(1)、珍贵树种单株定向培育

①、适宜立地条件

在天然林中分布的珍贵树种一般均成混交和散生状态,应选择在分布区以内最佳生态位。

其具体条件第一,地势平缓,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立地;第二,由生物种群所创造的适宜空间环境,即生物环境;第三,交通方便,为经营提供基本条件;第四,所选立地应集中连片,便于管理。

②、幼林定植。

在天然更新过程中,当幼林平均高度超过60cm,密度超过环境容纳量时,幼树之间为争夺营养空间,而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将随密度加大而增强,密度越大,竞争越激烈,在此时应对幼林进行定植。

所谓定植,就是在幼林中,选择遗传性强,表现型好,生育健壮,可望成林的幼树,作为不断优选的对象,实质是个选优的过程。

定植根据幼林特点而定,一般1~2次。

当幼林高生长超过1.5m以上,应进行第二次定植。

第一次定植每公顷保留4000—6000株,第二次定植每公顷保留3000~5000株。

其余幼树伐除。

在选优过程中,要尽量使优势木分布均匀,为幼林生长创造良好空间条件。

如果在幼林中有其他非目的树种存在,在不影响幼林生长的条件下可以保留,以利于形成混交。

③、疏伐定株

单株培育,就是在林分进入中龄林阶段以后,每株林木所处的位置和生长状态已能充分表现出来,通过疏伐,保留满足主伐要求的优势木株数,作为定株、定向培育对象.并且创造充分的空间环境。

以加速形成层细胞的分裂,促进径级生长,尽快达工艺成熟标准。

以定株培育对象为中心,周围保留一些辅佐木,以促进定株林木的生长,培养无节良材。

除此之外的林木,均须伐除。

定株后的林分每公顷保留600~700株。

(2)、透光抚育

在幼龄林中进行,对混交林主要是调整林分组成,伐除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藤本植物、灌木和非目的树种,以及目的树种中部分生长不良的林木;对纯林主要是伐除过密的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林木。

①、间伐对象

主要伐除抑制目的树种生长的藤本植物、灌木和非目的树种。

对不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混交树种要适当保留,使之成为混交林。

②、透光伐时间

要视目的树种受压程度而定,如果针阔混交林目的树种长生受压,应及时间伐。

间隔期长短,视目的树种受压情况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