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657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docx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部编初一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

“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

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

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

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就是三种:

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

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二、语言赏析的步骤

(一)明确语言赏析的方向。

要赏析的语言一般都有一定的特色,我们在赏析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这就是语言赏析的方向。

通常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1.词语的使用是否准确、生动;2.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如衬托、讽刺、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3.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4.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记叙中的议论、抒情、描写等。

(二)语言的主要特点或作用

1.词语——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幽默风趣、朴素、含蓄、准确严密(尤其是说明文)等。

2.写作手法:

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修辞手法:

比喻——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理。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

强烈抒情。

4.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各种描写——塑造人物性格,呈现具体场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三、语言赏析的答题模式

语言赏析的答题,可以按以下模式进行:

(1)句子特点(选取用词、写法、修辞、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

(2)所起作用(根据各类句子所起的作用来谈);

(3)内容表达(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说出产生的效果)。

不过,在具体赏析时,一定要真正地分析句子,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不可完全套用公式。

答题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要表达出自己对句子的真切体会。

二、现代文阅读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使你发胖的绝不是马铃薯

   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土豆是容易导致发胖的食品。

其实,体重增加的最根本原因是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土豆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控制体重的食物。

   ②人们之所以把土豆划入发胖食品的行列,是认为土豆淀粉含量太高。

其实,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只有20%左右。

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最经济、最直接的来源是碳水化合物。

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食物中50%~60%的热量应来自碳水化合物,而其中大部分应该为复合碳水化合物,即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碳水化合物。

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③土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这对控制日常饮食中脂肪总量的摄入非常有益;而且,土豆的含水量很高,每百克高达78.6克,配合膳食纤维,食后令人产生饱腹感,可以避免摄入过量,这是控制体重的关键要素。

数字最说明问题,100克的蛋糕可产生能量437千卡,而100克土豆只产生能量77千卡。

   ④另外必须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土豆淀粉中有1/4是抗性淀粉,这种淀粉能提高饱腹感。

同为主粮,土豆的饱腹感指数为323,即使时下备受推崇的全麦产品也只有151。

   ⑤抗性淀粉,又叫难消化淀粉,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缓慢,吸收和进入血液也较缓慢。

抗性淀粉具有可溶性食用纤维的功能,食后可增加排便量,减少便秘,同时也会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排出量,从而起到减肥作用。

抗性淀粉也叫抗酶解淀粉,可抵抗酶的分解,使葡萄糖在体内缓慢释放,具有较低的胰岛素反应,可控制血糖平衡,减少饥饿感,从而控制食量。

   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不加油的土豆才能充分发挥土豆高饱腹感的效果。

换句话说,如果土豆使人发胖,那只有一个途径一一当土豆与油脂相遇。

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汉斯·费希尔博士曾这样说:

“放心大胆地吃吧,使你发胖的绝不是马铃薯,而是油脂、乳酪、甜食和冰淇淋。

   ⑦所以,吃土豆最好煮食、蒸食、炖食、烤食,这样土豆纤维中所含的淀粉粒子就被分解而不会渗入人体。

如果在烹调土豆时加入了油脂,一定要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以保证一日当中的总脂肪不会超标。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第二段“其实,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只有20%左右”,该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请你解释,为什么说马铃薯不是容易导致发胖的食品?

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

【答案】

(1)逻辑顺序

(2)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

加下划线词语“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土豆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是因为:

①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②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

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

土豆虽然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当土豆与油脂相遇。

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

吃了薯条后并没有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顺序的分析能力。

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认知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联系内容可知本文属于逻辑顺序。

(2)此题考查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答题时要结合语境来回答。

此句结合语境可知“左右”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判断能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等。

答题模式是:

划线部分采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这段话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内容,通过⑥⑦段可得到吃土豆发胖的原因。

故答案为:

(1)逻辑顺序

(2)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

加下划线词语“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土豆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是因为:

①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②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

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

土豆虽然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当土豆与油脂相遇。

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

吃了薯条后并没有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

【点评】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科学。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

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要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

3.现代文阅读阅读议论文《精神拾荒三步曲》,回答下列小题。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的名言。

意思是说:

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

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

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

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

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

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

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

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

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

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

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C. 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D. 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2)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②段先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用以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 第③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接上文的作用。

C. 第③④段是紧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 第⑤段的作用在于:

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3)对文章理解、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以“有一种人”“还有一种人”为例,从反面证明学和思是不能分开的。

B. 第③段中席勒与托尔斯泰都认为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

C. 第④段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思想者在灵感面前,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D. 第④段结尾以孟尝君为喻,证明“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答案】

(1)C

(2)A

(3)C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取能力。

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即可。

文章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也就是第⑤自然段明确了中心论点“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所以答案是C项。

(2)此题考查论证思路。

A项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正确。

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应该是用以证明“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学和思不可偏废”。

(3)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第④段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的是思想者对灵感的重视。

不是强调“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故答案为:

(1)C;

(2)A;(3)C

【点评】在做找中心论点的题目时,要知道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有时是文章题目,有时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

如果文中没有适合作论点的句子,就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而提取中心论点时还应注意:

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概括时可适当借用文中词句,但一定要观照全文,不要断章取义;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论断的陈述句,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能作为论点。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器成还须久为功》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才的成长也是有过程的,一旦超出科学界限,所谓的速成只会营造“海市蜃楼”般的幻影。

   ②近日,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

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成材实属不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往往类比,因为正像树木成材一样,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③但反观当下,不少现象不免有些违反常识。

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

“我报名了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加了个减肥群,10天极速变苗条”“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急于工作,急于恋爱,急着看成效,似乎成为唯恐落后于时代节拍的“紧箍咒”。

   ④其实,“神速”未必变成“神话”,拼搏进取的姿态固然可取,但如果心浮气躁占了上风,就难免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

   ⑤对“速度”的追求应鼓励,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

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也一样。

创业风口光景无限,但若缺乏优质产品,竞争过后只会留下一片狼藉;高薪职业令人羡慕,假如核心能力缺位,终非长久之策。

有人向往钢琴演奏的古典优雅,可练习枯燥,每个指法要经过千百次重复方能形成记忆;有人向往芭蕾舞者的风度翩翩,可完美舞姿的背后隐藏着练功中数不胜数的伤痛。

由此看来,所谓的“短期速成钢琴特长生”无非是商业招数,轻信这些并不会等来奇迹发生。

   ⑥速成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

从自身角度出发,心不能沉、气不能静,浮于表面不下苦功夫,想钻空子不坐“冷板凳”,都会导致自我管理缺失缺位,信心发生动摇。

现代社会选择自然是更多样了,实现选择的资源也更为丰富,从这个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