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6702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压轴题专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

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_____(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有关.

【答案】发声体在振动把音叉的振动放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空气能传声乙一高频率

(1)声音由振动产生,为了表示发声体的振动,采用放大法,所以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音叉的振动是不容易直接看到的,而乒乓球的跳动很容易看到,所以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就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右边音叉的振动能通过空气传递到左边的音叉,即空气能传声;

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是乙图,因为声波不能从右边传递到左边,而敲击甲图的音叉是仍然能够振动的,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

(3)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即保证振幅相同,而两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可以比较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比较两种情况,第一次钢尺伸出短,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高,这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使钢尺振动的_______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就不同;

若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尺,钢尺振动的___________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就不同。

【答案】幅度响度频率音调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1][2]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

[3][4]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4.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_____________,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____________,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答案】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

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应在控制其它的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从而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因此应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尺子,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同时辨别所发出声音的高低.

5.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说明了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棉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

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

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_____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答案】固体能传播声音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不能ad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ac

(1)土电话通过细绳连接,所以能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2)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

(3)棉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时,声音就不能传到听者耳朵里.

(4)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时,应选择只有长度不同的两根线,所以选ad.

琴弦a和b只有粗细不同,所以研究的是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选择c和d进行研究时,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控制变量.

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可以选择琴弦ac.

6.下图中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知识,做过的一些探究性实验:

)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

________(填序号)

)图①实验中在抽气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

实验结论是:

)图④实验中将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其研究方法是:

)图⑤实验探究的是:

________的关系.

)图⑧实验说明:

________.

【答案】②⑥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转化放大法音调的高低与频率声音具有能量

①钟罩实验探究的内容为声音传播的条件;

②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

③水中敲击石块能听到声音,探究的是水能否传声;

④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⑦探究的是管乐器的音调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

⑧探究的是声音与能量的关系;

故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②⑥;

在图①中向外抽气,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图④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动幅度不同,因鼓面的振动幅度较小不易观察,放上纸屑将其振动放大,故称为转化放大法;

在图⑤中用不同的速度划过木梳,由于运动快慢不变,即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故探究的是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快慢关系;

在图⑧实验中,烛焰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7.长沙市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1)85m;

(2)17m;

(3)20m/s

(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v=

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

0.25s=85m;

(2)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

0.2s=68m;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85m−68m=17m;

(3)汽车行驶这17m共用的时间:

t′=△t−t1+t2=0.9s−0.25s+0.2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20m/s。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17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8.小明每天测量同一个鸡蛋的质量,再把鸡蛋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后,取出放好。

下表是他记录的部分数据及现象。

(鸡蛋的体积保持不变,g=10N/kg,

第1天

第8天

第29天

第57天

第58天

第70天

质量m/g

66.8

66.2

64.4

62.0

61.9

60.8

鸡蛋

在水

中的

位置

沉底

悬浮

漂浮

(1)求第57天鸡蛋所受浮力及鸡蛋的体积。

(2)比较第1天和第70天鸡蛋受到浮力的大小。

写出判断依据。

(3)根据表格的现象你如何判断存放时间的长短?

(1)0.62N;

6.2×

10-5m3;

(2)第1天受到的浮力大;

见详解;

(3)见详解。

(1)由图可知,鸡蛋在第57天时处于悬浮状态,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鸡蛋的体积为:

(2)鸡蛋的质量减小,但鸡蛋的体积不变,第1天和第70天相比,在第一天排开的水的体积较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可知,鸡蛋在第一天中受到的浮力大;

(3)由表格中的数据和鸡蛋的状态可知,当鸡蛋在水中下沉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不超过29天;

鸡蛋悬浮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不超过57天;

鸡蛋在水中漂浮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为58天以上。

(1)第57天鸡蛋所受浮力为0.62N;

鸡蛋的体积为6.2×

第1天和第70天相比,在第一天排开的水的体积较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9.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要使得甲杯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于乙杯,你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

要使甲杯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于乙杯,你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更大的力敲击甲杯减少甲杯中的水

[1]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要使得甲杯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于乙杯,甲杯的振动幅度就要大于乙杯,所以就要用更大的力敲击甲杯;

[2]用筷子敲击杯子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要使甲杯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于乙杯,应该减少甲杯中的水。

10.在人与山崖间有一条铁路穿过,一列火车在人与山之间拉响汽笛,人看见火车冒出烟1s后听到汽笛声,又经过2s后听到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人与山距离多远?

【答案】680m

根据题意,如图所示,声音从鸣笛处→人,传播用时1s;

声音从鸣笛处→山崖→人,传播用时:

(1+2)s=3s

设人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

2s=340m/s×

1s+340m/s×

3s

得出:

s=680m

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是680m

1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C

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已知在长为0.85km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

问: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

s-1)

空气(0℃)

331

3230

空气(15℃)

340

3750

煤油(25℃)

1324

5000

水(常温)

1500

5200

 

(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哪种介质传来的?

(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多长时间?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1)空气;

(2)2.5s;

(3)5000m/s,铝。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则传播相同的距离,速度小的介质中需要的时间多;

(2)利用

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3)结合时间差计算声音在金属管内的传播速度,对应数据表找出金属管的材料。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故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3)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时间:

则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

查表知:

金属管是由铝制材料制成的。

(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2.5s;

(3)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为5000m/s;

该金属管是由铝制成的。

13.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B.乙、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丙的响度相同D.丙、丁的响度相同

【答案】AC

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振幅和频率相同,故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

BC、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和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频率不相同,故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和丁波形的形状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相同,振幅不相同,响度不相同,频率不相同,故音调不相同,故D错误;

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空气中声速跟音调有关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

【答案】BCD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发声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Hz;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与声音音调高低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速影响因素及声音的特性,正确理解概念是解答的基础。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

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可以直接对话

C.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

A.铃的振动发出声音,所以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A不符合题意;

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不可以直接对话,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B错误;

B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装置不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只能测量出噪声的等级,故C错误;

C符合题意;

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不是次声波,次声波是听不到的,故D错误;

D符合题意。

1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的响度和音色相同B.甲、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A.乙和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音色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甲和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B错误;

C.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C正确;

D.丙和丁的振幅不相同,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7.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B.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本实验可以研究“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D.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

【答案】B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高。

说明声音的响度越大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这是“转换法”,故AD正确,B错误;

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18.如图是华为在巴塞罗那对外发布的首款5G折叠手机MateX,该机创新采用鹰翼式折叠设计,机身非常轻薄,合上后的厚度也只有11mm左右,单手持握也不会费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声音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接听电话时,通过声音的音调可以辨别来电者

C.手机屏幕能够折叠,说明屏幕材料的可塑性较强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答案】A

A.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响度,所以,调节声音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

B.接听电话时,通过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来电者,故B错误;

C.手机屏幕能够折叠,要求屏幕材料具有的可塑性,但仅通过手机屏幕能够折叠不能说明屏幕材料的可塑性较强,故C错误;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以光速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19.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

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则乙同学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故选B。

20.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6s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

(空气中声速为340m/s)

【答案】960m

由速度公式

得汽车的行驶路程为:

声音得传播路程为:

则鸣笛时汽车到高山得距离为:

所以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到高山距离为:

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