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0687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论从史出"

的原则基础上合理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北洋军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现象,形成对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的全面、客观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对社会变化的复杂性的认识,形成家国命运相连的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状况、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教学难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内容和评价。

六、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辩证认识社会秩序重建历程中的北洋社会”为教学设计思路。

以史料为依据的前提下,力求学生在准确的时空框架下了解北洋军阀时期的社会状况,合理解释北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并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客观全面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复杂性,理解在社会秩序重建中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增强学生对国家、人民命运的理解和同情,培养人文情怀和历史使命感。

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12年3月3日,法国某报纸刊登了一幅漫画,标题为:

《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

此前不久,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退位,同一天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次日孙中山宣布辞去中华民国大总统一职。

按照革命党与袁世凯达成的妥协,袁世凯即将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画家以袁世凯剪去辫子这一场景对整个事件进行了概括,告示一个旧时代的终结。

袁世凯上台后,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直持续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北洋军阀是指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负责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这支军队被称为北洋新军。

袁世凯通过编练新军不仅手握重兵,成为他在政治舞台上升的资本,也培植了一批亲信,如:

段祺瑞、冯国璋、曹馄等人。

这些人也成为袁世凯之后北洋政府的政要。

新课学习:

有人认为: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最反动、最腐朽的时期。

也有人认为: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

到底真实的北洋社会是怎样的情况?

【设计意图】明确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段定位,了解北洋军阀的由来。

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做一定的知识铺垫。

了解北洋社会两种不同的解释,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在时间轴上梳理袁世凯统治时期的主要政治事件。

并尝试通过比较归纳这些事件的特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可以以1916年为界,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和军阀割据时期。

问题思考:

这些事件反映了袁世凯时期政治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梳理袁世凯统治时期的主要政治事件,建立有关历史事件的时序观念。

根据设问,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规律性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一方面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另一方面革命党维护民主共和的社会政治状况。

从袁世凯复辟的短暂性认识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潮流的不可阻挡。

袁世凯去世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控制政治局面,于是,各派军阀走向割据混战。

其中北洋军阀分成三大派系:

直系、皖系、奉系。

其余还有山西军阀,西南地区有桂系、滇系等军阀。

学习任务二:

阅读教材,在地图中指出各主要军阀控制的势力范围并根据教材内容梳理军阀之间相互斗争的表现。

1.分析北洋军阀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割据混战对中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2.你将如何为自己的结论找到合理的依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在在地图上辨析军阀割据的形式,形成军阀割据的准确空间认知。

通过知识的梳理,明确这一时期北洋军阀各派间政治斗争的表现。

在合理的逻辑分析基础上认识这些政治斗争和军阀混战的影响包括:

政治上导致政局动荡,政治黑暗,经济上政府巨大的财政负担,人民生活的困苦。

政治的动荡可以从当时政府领导人的频繁更换中得到验证,经济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可以从当时的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和赋税制度等史料得到反映。

材料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部分省若干年财政开支状况表(单位:

元)

1919

1921

1927

西

7,073,864

11,461,379

28,582,000

江苏

12,032,868

17,498,002

18,497,519

浙江

8,150,998

11,793,115

22,198,155

江西

6,339,881

8,146,490

13,358,293

湖北

7,572,646

12,319,747

68,250,083

——根据长野朗著,李占才《中国的财政(续)》整理问题思考:

(1)依据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上述省份财政支出的概况。

(2)针对表格数据你有何思考?

材料二

1910、1928年若干省盐税税率表

1919年

1921年

1927年

山西

江苏

浙江

江西

湖北

•段艳《论北洋时期的地方财政》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你认为这一现象可能带来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根据材料一表格信息了解北洋政府地方财政在此期间支出急剧增长的状况。

两则材料印证了军阀割据混战导致经济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问题思考:

为何政治动荡、经济破坏、人民生活艰难的情况下,还有人认为这一时期有其进步性?

你认为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捍卫民主共和、民族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

学习任务三: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简要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

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

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第一回中国年鉴》,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材料四

据海关统计,中国在1913年的进口总额为5.7亿余两,1915年减至4.5亿余两,……以后逐年递减,到1918年,法国货的进口额比战前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货减少了一半,德国货完全停止进口。

与此同时,由于交战国急需从中国进口大量的面粉和日用百货,中国的进口贸易出现了年年增长的趋势,1915年到1918年的四年每年都比1913年增长了14.8%-20.5%o

——《一战后民族工业短暂兴盛原因的再分析》材料五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部分法令

1912年12月5日,工商部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

1914年1月13日,袁世凯政府制订和颁布了《公司保息条例》(维持固定低息)1914年3月11日,袁世凯政府颁布了《矿业条例》(保护开矿者利益)

1915年,财政部亦拟订了《农工银行条例》,为农副业生产融通资金。

同年12月29日,又颁布《证券交易所法》问题思考

1.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2.结合材料四、教材五以及教材的内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三总结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速度、规模),并结合材料四、材料五和教材知识可以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

外部条件:

(1)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内部因素

(2)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3)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措施鼓励实业。

(4)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本设计意在通过史料分析,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以历史方法解释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1.从材料六的图文中,总结当时社会生活出现哪些新气象?

2.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推动了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设计意图】从图文资料中直观感受当时剪发易服、废止缠足、废除旧习俗等社会生活新气象。

从生活新变化的原因分析中认识北洋政府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客观积极作用,有助于形成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唯物史观。

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从而过渡到新文化运动的学习。

学习任务四:

一个时代的文化是特定时代的社会现状的反映,结合教材内容和前面所,你认为你可以通过哪些史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目的。

【设计意图】本设计意在使学生了解史料的种类及不同史料的价值,通过搜集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等刊物、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主要文章以及当时社会的现状是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在了解新文化运动的现象和内容中,掌握多种史料来形成对新文化运动的正确解释。

材料6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然自今日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

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尤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2材料八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问题思考:

1.概括上述材料中陈独秀的核心主张。

2.你如何理解他所提出的各项主张之间的关系。

3.分析这些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陈独秀的一手材料了解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主张,并从中认识到各主张之间的关系。

民主与科学作为本次运动的旗帜居于核心地位;

而旧道德是专制制度的思想基础,所以要宣扬民主与科学就必须反对旧礼教、旧政治;

新文学是更好地宣传新思想的媒介。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推动社会思想解放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不仅推动了思想的解放,还是一场全面的社会转型运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各地纷纷出版刊物,学者提出了各种新思想,使这场运动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广泛和深刻。

材料九

自1918年起,北京的《晨报》、《京报》、《国民公报》,上海的《民国日报》、《时事新报》等大批报刊,纷纷开始在全部或部分版面刊登白话文章,支持白话文运动。

《〈新青年〉与现代白话文运动》

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

胡适

自由结婚是两性青年对于父母专制的反抗,自由离婚却是对于社会专制的反抗。

陈望道问题思考:

结合材料九说明新文化运动还有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报刊业、妇女解放、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影响。

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新文化运动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总结: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方面政治上民主遭到屡屡破坏、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不懈努力;

这一时期遭遇日本对华侵略的加剧,但也从列强手中收回了一些权益。

经济上,人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但是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生活和社会习俗皆出现除旧布的新景象。

思想上,虽然多数人仍然专制、愚昧,但是也流挡不住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的弘扬。

所以,这是一个黑暗与光明并存的时刻,是在经历辛亥革命巨变以后中国走向社会秩序重建过程中的一个混乱而艰难的转型时期。

八、教学评价设计

水平一:

能够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了解历史现象的必然性。

能够指导北洋军阀统治的时间界定,辨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事件的时间,能够运用恰当的空间表达军阀割据的形势。

能够在分析民族工业发展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时,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史料,并较完整准确地从史料提取信息。

能够辨析有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现象和特征的历史解释,发现其中与以往所知的不同。

能够依据史实和史料对这一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发展等结论加以分析。

能够理解北洋时期社会动荡和发展并存的现状,同情民众的疾苦,理解爱国政治家、实业家和思想家为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尚情怀。

水平二:

能够运用时间轴明确表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大事件,运用地图描述军阀割据混战的形势;

能够认识这一时期袁世凯统治的特点、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理解社会政治状况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能够知道文字、图片、图表等不同形式不同来源的史料的价值,明白史料在解释民族工业发展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中的作用;

在对军阀割据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原因和作用等方面能够尝试用史料为依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史料和历史术语,对军阀割据、民族工业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等时间提出自己的解释;

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北洋政府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描述与历史解释相结合。

能够尝试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解释北洋时期社会混乱的原因并感悟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为捍卫民族国际利益、推动社会发展而无私奉献和努力的爱国情操,形成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水平三:

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唯物史观探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能用特定的时间、空间等术语进行概括说明。

探究军阀割据混战对社会的影响和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等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

能够用地图和数据、文字等多种类型史料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的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能够分辨对新文化运动、北洋社会特征等问题的不同历史解释。

尝试从立场、史料、目的、时代等角度说明导致不同解释的原因。

能够从北洋社会的复杂性中理解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特征,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发展的曲折和复杂性,理解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现象。

明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挑战,以国家主人的意识树立推动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人生理想。

水平四:

能将北洋社会混乱和发展的一系列事件置于1912年一一1928年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结合辛亥革命前后历史巨变和转型期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论述。

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

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中能够辨别史料作者的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史料。

在探究北洋社会的特点时,能够结合各种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社会黑暗说或社会进步说,或提出新的解释。

能够从北洋社会的复杂性中理解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特征,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发展的曲折和复杂性,理解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现象。

明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挑战,以国家主人的意识树立推动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人生理想。

九、教学反思

本课体现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特点。

通过时间轴和地图的利用加强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并通过同一时空下历史事件的关联使学生理解了历史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中提供了漫画、图表、文字、图片等不同形式、不同来源的史料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史料依据等活动提高了学生史料收集、辨析、整理和运用的能力,通过对史料信息的提取促进了学生对北洋军阀割据的影响、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提升了历史解释的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和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在政治、经济、文化的现象对比基础上,对学生形成这一时期社会混乱与进步并存的较为客观的新认知起到较好的作用。

把北洋社会放在辛亥革命后历史巨变社会转型的时段中考查使学生既理解当时社会混乱与进步并存的现象出现的原因也能感悟历史进步的曲折艰难,从捍卫民主共和的努力、实业救国的理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学生感受了近代中国人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课在如何精选史料落实史料实证的目标,如何更有效设置综合性探究主题以及加强历史纵向联合等角度可以进一步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