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708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docx

好像一谈到文学,就只有专业作家的作品才是合格的对象。

这是一种偏见——不折不扣的传统偏见!

我们认为:

一个民族或众多民族的文艺学的论述,应该包括该民族或诸民族的一切创作成果及有关的现象在内,这就是“一般的文艺学”(或简称“文艺学”)。

在一般的文艺学之下,还应该有侧重论述某方面现象的文艺学,即“部分的文艺学”或“个别的文艺学”,如“专业作家文艺学”、“民间文艺学”、“通俗文艺学”(市民阶级的通俗文艺学),以及“原始文艺学”。

民间文艺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其研究对象的领域相当广阔,民间文学有它特殊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它的作者和传播者,它跟现实生活的关系,它跟同一社会里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

随着各国各民族人民力量的增长和他们政治、经济地位的解放和发展,今后对于各自民族的固有文化、艺术的搜集、研究事业,将不断出现涨潮的现象。

在我们这样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广大劳动人民所创作、继承和传播的语言艺术,不管怎样,在学术界里,是应该受到跟它所具有的价值相适应的重视的。

这是我们时代的一种“天经地义”。

(节选自钟敬文《加强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工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热心于民间文学创作,喜爱民间文学,把民间文学视作自己的思想文化资源,而且研究其规律。

B.在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文化健康发展须以人民为中心,这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需要。

C.科学的民间文艺学研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民间文艺的创作成果为全部研究对象,挖掘其合理成份。

D.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劳动人民所创作、继承和传播的语言艺术,已经受到相应重视是“天经地义”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总结了历史与时代,揭示出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超越了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生活的区域。

B.当今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在兴起,中国有多项文化遗产纳入世界保护名录,这就完全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

C.虽然有人认为所谓“野人”的文艺不能与专业作家的作品相比,也不能进入文学国境的中央地带,但其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D.民间文艺学,要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殊内容和特点,还要研究作品跟现实生活的关系,跟同一社会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间文艺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A.河南梆子戏B.“红学”索隐

C.彝族《阿诗玛》D.东海渔歌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民间文艺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5.中国应该如何发展自己的民间文艺学?

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虎啸

任林举

早春的最后一场雪,在通肯山和珲春河谷之间弥漫。

翻滚起伏的山脊、落光了叶子的树木、银灰色的天空和洁白的大地,交织、互融,浑然一体。

放眼,这片苍莽的北方山林,已如它所经历的岁月一样幽深。

雪落无声。

我们决定弃车,徒步前行。

就在下车的一瞬,暗影中一棵高大的核桃树上,有两只我分不清类别的鵟,腾空而起,在空中稍微打了一个盘旋之后,降落在两百米之外的另一棵树上。

两只狍子,距我们站立的不远处,匆匆跨过山梁,像是急着赴什么集会,在没有下坡之前,蓦然回首,一个有趣的表情,仿佛人类的嫣然一笑。

突然,一声雄浑的虎啸响起——低沉、庄严,又无限旷远,久久在山谷里回荡,仿佛来自世界边缘,又仿佛来自时光深处。

“老虎!

”郎建民马上把画面定格在那里,眼里闪动着兴奋的光芒。

他拿着摄录仪,绕着圈儿展示给大家看了一回之后,突然停下来,像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似的,把手里这个摄录仪交给了身边的同伴,跑到对面那棵树下,取下并迅速打开了另一个视频记录仪。

我们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目光聚集在一个小小的画面上——

那是一个明媚的清晨,或一个美丽的黄昏,一枚枚金色的落叶均匀铺展在林间,有风吹过,阳光随着落叶微微抖动,一晃一晃的,宛若一地闪亮的金币。

天空透过树木的空隙,投射一片纯净的蔚蓝。

仿佛有沙沙声从画面外很有节奏地传来,不知是画面里的大地还是郎建民的手,在微微震动。

紧接着,有一只粗壮的虎腿插入画面,然后是那个威风凛凛的虎头,独有的“王”字斑纹从侧前方隐约可见。

其实,不用通过那个权威的标记,也没有人不确认它的身份。

仅从它无喜、无忧也无怒的神情,就能推测出它内心的无畏、无惧和高傲。

当它的身姿和斑纹完全呈现于画面的时候,我们到了它“黄质而黑重”的金地,特别是那条长尾,虽然随身体的曲线上翘为一段弯曲的弧线,却在相对静止中保留了足够的动感,看起来果然像一条钢鞭成一节哨棒,会随时挥动起来砸向敌手。

眼前的一切不由得让我发出由衷的赞叹。

不知道造物主把一个生灵造得如此漂亮和完美意在如何。

整个视频时长不过九秒,只是记录了这只老虎的七步行走和一次回首,但它从容的步伐、沉稳的姿态和俯瞰一切的威仪,却令人难以忘怀。

它四脚优雅而稳健的起落,透出不容置疑的坚毅与自信。

它低下头,在快要抵近地面时,似无意,又似刻意,一声低吼——仿佛它不是从山林中走来,而是从众神的宫殿中走来。

特别是那意味深长的回首一望,更是仪态万方,令人遐想。

不论如何,这历经磨难终于归来的王者,此时就在我们眼前!

走进了它自己的家域。

一只斑斓大虎,从一簇浓密的灌木背后转出,跨过浅浅的沟坎,跃上平坦的林间小径。

今天,它似乎并不急于赶路,也不想追逐刚刚过去的几只野猪,至于慌张中惊飞的那两只山鸡,它连看都没有兴致看上一眼。

它就那么不紧不慢地摇动着一身火苗似的花纹,穿过斑驳的树影,将眩晕甩给背景上匀速退去的天空。

像一种仪式,并没有过多停留。

双腿落地的同时,调转身躯,将钢鞭一样的尾挥向空中。

稍停,又有一注液体从身后疾速射出,如透明的子弹,准准地击中身后的树干。

当这一连贯的动作完成之后,

过了几分钟,又一声虎啸传来。

仁慈的夜,开始微微颤抖。

我确认,那是毋庸置疑的虎啸。

没有人能揣度得出,那是在警惕暗藏在身后看不见的危机,抑或是,特意向这些年为了迎接它回归家园付出心血的人们致意。

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老虎是沉默的,它连走路都尽量不发出声音。

只有遇到特殊的情况,比如愤怒、恐惧、发情等情绪激烈时才会虓然而吼。

终于,夜渐渐地露出疲倦,快要撑不住它黑色的幔帐,发白的微光正从天边的某道缝隙中溢出,以包抄的方式,缓慢而不可阻挡地收复起自己的失地。

某一瞬间我突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我们几个人就是几个小蚂蚁,正在一棵大树上匆忙地爬行。

记得在来珲春之前,郎建民曾发了这样一个朋友圈:

“每一次在山林间穿行,都像是一种告别。

尽管内心里有种种不舍,怎奈青春不再。

唯愿那山、那树、那水,还有穿梭在林间的每一个生灵能够记得住我,毕竟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它们……”

(节选自《虎啸—野生东北虎追踪与探秘》)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虎所处的北方山林苍莽幽深,充满生机,既有腾空而起的鵟、又有急行有趣的孢子。

B.“老虎!

”,极为简洁干脆的两个字,写出了郎建民的兴奋,也写出了郎建民的急切。

C.郎建民拍摄的有关老虎视频中的环境明亮、纯净、有节奏,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

D.文章最后以郎建民发朋友圈收尾,写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艰难和青春逝去的无限感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选取了雪、山脊、树木、天空等典型景物,写出了北方山林的苍莽和幽深。

B.文章将所见老虎喻为历经磨难终于归来的王者,写出了老虎归来的不易和特殊的地位。

C.文章写夜渐渐离去、白天之光渐渐来临且要收复失地,暗示老虎回到自己的家域是必然。

D.文章标题为“虎啸”,但是直接写的并不多,而是通过回忆、想象、对比、衬托来体现。

8.本文多次记述的“虎啸”表现了老虎的丰富内心,请阐述“丰富内心”的内涵。

9.本文把眼前所见老虎与视频中的老虎结合起来描写,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三、选择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也(借助) 

而绝江河(横渡)

今之众人(许多人) 

横槊赋诗(长矛)

B.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而卒莫消长(终究)

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枉用相存(思念)

C.责臣逋慢(逃避) 

故劳苦倦极(疲困)

戊申晦(农历每月初一) 

赢粮而景从(担负)

D.形影相吊(安慰) 

今已亭亭如盖矣(伞盖)

迨诸父异爨(等到) 

若望仆不相师(怨恨,抱怨)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慈父见背(被) 

不耻相师(以……为耻)

戊申晦(初一)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参省乎己(检验)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手)

纵一苇之所如(往) 

明烛天南(照)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

永乐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

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

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

师旋,过李陵城。

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

既至,不识碑所。

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

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

具以奏。

帝曰:

“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

”命再往击碎之。

沉诸河,还奏。

帝喜其详审,曰:

“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

”因问以北伐事。

英曰:

“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

”帝笑曰:

“秀才谓朕黩武邪?

”因曰:

“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

”且谕中官勿阻。

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

以英奏,复给予。

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

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尝谓英曰:

“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

永乐初,则解缙、胡广。

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

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

寻起复。

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

八年命理部事。

浙江民疫,遣祭南镇。

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

年七十,再乞休。

不许。

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

英上疏待罪。

宥不问。

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

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栖用。

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

列传第四十》)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B.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C.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D.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宣宗为庙号,它是后人在帝王死后于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迁,一般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有时也有贬谪、放逐之意,文中指晋升官职。

C.起复,封建时代官吏守丧未满或降职、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文中是指后者。

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制度化,后多沿袭。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召王英去查看石碑,发现碑上有蒙古名,担心日后起争端,命王英击碎沉河。

B.皇帝询问王英北伐之事,王英认为皇帝亲征,敌人定会远逃,希望皇帝不要穷追。

C.宣宗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曾勉励王英钻研,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

D.王英一生经历四朝、颇受重用,如宣宗时他总裁《宣宗实录》,曾任礼部侍郎和理部事。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

16.王英七十岁时向皇帝请求辞官,皇帝“不许”的原因是什么?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日感怀

于谦①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

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②。

注:

①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②五辛:

指五种辛味的菜;

《本草纲目》:

“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扣 

“立春日”有感而发,春天到来,白发新添,诗人感慨时光匆匆飞逝,年华易老。

B.颔联紧承首联,但情感更为强烈,且超越了个人之叹,为明朝河山边关的安危担忧。

C.颈联诗人丹心一片,只想报效祖国,但一想尊亲便双泪直流,暗含对朝廷的丝丝不满。

D.全诗和曹操的《短歌行》一样通俗易懂,自叙心事,都能充分地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18.本诗看似“激烈”,其实略显低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本希望能够登狼居胥山祭天,以纪功勋,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

(2)《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并点明登泰山的季节是冬季。

(3)历史长河中,在往圣先贤的理想憧憬里,还有一个他们从未抵达的理想家园,即《礼运》(节选)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秦论(上)》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及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3)秦观《鹊桥仙》借鹊桥相会的传说,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达了他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4)《礼运》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5)《静女》中,写到包含姑娘亲情蜜意,爱屋及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6)《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七、选择 

简答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触觉也没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21.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拟人、反复B.排比、比喻、反复

C.借代、排比、比喻D.借代、比喻、拟人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作陪衬的几根秋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八、语言表达

23.下列文段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当下,评价一个家庭教育是不是成功,标准越来越“量化”——成绩单上的分数越来越高。

②为了让孩子们进入名校,很多家庭节衣缩食购置学区房,或者重金参加“占坑班”。

③这些家庭认为只要财力充足,供养孩子上更好的学习、更贵的补习班,就能在不断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④这些家长之所以如此疯狂,是因为当下家庭教育所认定的成功标准造成的。

⑤他们告诉孩子,要有钱、有地位,成为精英,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关注和尊敬。

⑥至于孩子是不是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高洁的品性,他们似乎无暇顾及。

⑦更对孩子是否有感恩之心,是否真的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没有要求。

九、名著阅读

24.鲁迅曾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请从《红楼梦》中选取一个人物的事例解读这个观点。

要求:

人物恰当,情节正确,思路清晰,语言得体,80字左右。

十、命题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我们和家人携手完成初中学业,和同学携手开启新征程,和国人携手倾心抗疫。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携手:

科学与人文携手,共建美好未来;

政府与人民携手,共建和谐社会;

中国与世界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请以“携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B

3.B

4.①民间文艺学是研究广大人民过去和现在所创作、享用和传承且紧贴现实生活的各种样式的②文艺作品③及其相关特点的④理论性学科。

5.①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②吸收、运用西方的民间文艺学理论;

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

6.D“保护野生动物的艰难”理解错误。

参考郎建明发朋友圈前面的文字“某一瞬间我突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我们几个人就是几个小蚂蚁,正在一棵大树上匆忙地爬行”揣摩分析可知,作者思辨性地思考动物和人,《虎啸》的主角是动物,作者认为和老虎相比“自己是渺小,青春易逝”,郎建明发朋友圈的文字也正好恰如其分地阐释此感慨。

故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艰难”之意味。

7.D“而是通过回忆、想象、对比、衬托来体现”理解有误。

阅读文本可知,作者在田野考察,行走山间又思接浩莽,通过想象、对比和衬托手法表达情感,没有“回忆”。

8.①雄浑低沉、庄严的虎啸表现了身为家域主人的不可侵犯;

②似无意又似刻意的低吼表现了老虎的坚毅与自信;

③微微颤抖的夜中的虎啸表现了对郎建民等人让它回归家域的感激。

9.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更多姿多彩;

虚实结合,丰富了老虎威猛不可侵犯的形象;

凸显主旨,能更好得表现野生动物保护者的高尚。

10.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今之众人”中的“众人”的语境意是“一般人”;

B.“枉用相存”中的“存”是“问候、探望”之意;

C.“戊申晦”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故劳苦倦极”中的“极”是“极点”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